
【江山·见证】【云水】 路的变迁(散文)
一
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路,是一条长长的纽带,连着祖国的山山水水,穿越一望无际的田野,走街串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横七竖八,密密麻麻,宽窄不一。公路、铁路、水路,有阳关大道,也有独木桥。山有山路,水有水路,有形的无形的,人们所到之处,定会踏出一条通天之路来。
古时,人们走路,陆地上靠车马。“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便是绝代美人杨贵妃和荔枝的故事。她是唐玄宗的宠妃,平生喜欢吃新鲜的荔枝。然而荔枝产在遥远的南方,为了赢得美人一笑,一路上,送荔枝的人快马加鞭,展开接力赛,只为将新采的荔枝送往宫中,跑死了人和马的事时有发生。
人们远行,有时走水路,水上靠坐船,有暗礁也有浅滩。水路充满了未知,前路漫漫,容易迷失方向。遇到大风大浪,船翻人亡也不是什么希奇事。
即使是官道,路也不会太宽,路面高低不平,人们远足时,难免会遭受舟车劳顿之苦。用却步去丈量,更不用说了。孔子当年想拜老子为师,从山东曲阜到河南洛阳,硬是走了一个多月,鞋底不知磨破了几双,可见当时的路并不好走。
二十多年前,生活条件有限,每次回老家,我都是去坐长途汽车,出行非常不方便。201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家也拥有了一辆自己的汽车,我想到哪里,可以自己驾驶,畅通无阻。有人说高速公路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汽车的出现让我们有机会走向远方,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一次开车上高速,心情格外激动又紧张。看着那笔直平坦的高速路,沿途风景如画,远山近水像一幅水墨画,我就想跟着音响放声高歌。
最让我骄傲的一次,是我和妹妹一家从开封上连霍高速,一直开到高速的尽头——海滨城市连云港。我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有“海上云台山”之称的花果山,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畅游了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水帘洞。在海边的沙滩上大人小孩尽情地玩耍,我屏神静气地聆听波涛汹涌的海浪一次次冲刷海岸的声音,感觉心灵受到了洗涤,顿感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从开封到郑州,以前怎么也得两个多小时。如今,有了高铁,大大缩短了旅行的时间,开封到郑州仅用十六分钟的时间。就是去古城西安游玩,坐高铁两个多小时的工夫就到了。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真是让人惊叹。
二
从记事时起,我眼中就是故乡那一条条蜿蜒坎坷的小路,上面的一道道车辙印,深深浅浅,歪七八扭,那是岁月在小路上留下的抹不去的记号。
晴天时,一有架子车走过,便尘土飞扬。一到下雨天,路上的道道沟沟里便存满了水,一不小,就会跳进泥坑,溅了一身的泥巴,让人变得狼狈不堪。尤其是走夜路,更是深一脚,浅一脚,有时还会摔跟头。母亲曾说:“下雨天走夜路,千万不要走明亮的地方,那是水。也不要走黑色的地方,那是泥。紫色的才是路。记住:明水黑泥紫花色的才是能走的路。”母亲用她的智慧,告诉我走路的技巧,我铭记于心,在夜雨的天气里出行可以少走弯路,特别受用。
故乡的小路,虽然并不宽,但在我的心里,它是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我很想知道小路的尽头在哪里,然而,好似小路没有尽头,也许有翅膀的鸟儿们能飞到小路的尽头。林清玄小时候,对故乡的小河特别好奇,他想沿着河走,看看河的尽头在哪里,走过好几个村庄,还好他自己又沿河岸走回来了,害得父母担心他走失了,派多少人沿河寻找他。
年少时,都有好奇心,小路带给我的也有许多的问号,我眼中的小路是神秘而可爱的。母亲每天下地干活,都要从小路上走过,那上面留下了她走过的痕迹。我上学放学时,都要从小路上走过,那上面留存有我童年的足迹。时光会带走很多东西,而小路却留在我记忆的深处,时常进入我的梦中。
我喜欢那条小路,它是我忠诚的朋友。小路从不寂寞,它的两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草,有狗尾巴草,灰灰菜,麻蒴,它们各长各的,会开出各色鲜艳的小花,招引来许多小蜜蜂和小蝴蝶,这条路曾为我带来了许多的欢乐。我和小伙伴喜欢在小路边上玩耍,那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劳动用的架子车,骑行用的自行车,再后来是耕地用的拖拉机。
炎热的夏季,我们几个同龄女孩子坐在路边的桐树下玩跳格子的游戏,摘狗尾巴草的毛毛编绿色的小辫子。无聊时,也会搞恶作剧,在上面挖一个小坑,盖上一层薄土,为此受到大人的批评教育。偶尔有汽车从上面飞驰而过,我们会追着汽车奔跑,看看汽车是不是开到城市里去。终于,我在考上大学那一年,背上铺盖,坐上汽车,去了我梦中的远方。春去冬来,小路见证了我的一次次成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听大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只有路好了,人才能走得更远。小时候吃的水果蔬菜都是本地的,因为外地的运输成本太高,交通不像现在这么便利,像香蕉、荔枝、桔子等南方的一些时令水果,保质期短,等拉回来,可能早就坏掉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村里的许多人渐渐有了致富意识,有人跑到南方去打工,赚得盆满钵满,衣锦还乡时,受到众人的羡慕与追捧。
父亲和建军叔带领村人,修建了一条柏油路,这对村里人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村里那些在外工作的人,能出钱的出钱,村里家家户户,能出人的出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修了一条条平坦的柏油马路。村东头的石碑上,还刻着修路人的名单。村里人从此告别泥泞不堪的土路,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做生意的人也多了起来,每天小奔马在马路上跑来跑去。由于保护意识差,那条路用了十几年,有的地方被车轧坏了,地上大窟窿小眼睛,满目疮痍,每次走过都颠簸得像坐山车。
近几年,生活条件好了,故乡人家家盖起了二层楼房,故乡的小路也旧貌换新颜,重新修筑,路面拓宽了,上面铺上了水泥,走上去,再也不磕磕绊绊。亲眼目睹故乡的变化,我非常欣慰。偶尔回到故乡,看着那高大整齐的房屋,宽阔的马路,回首从前的小路,恍然如做了一场不真实的梦。
三
以前,都说山路难行,有的人一辈子也难走出大山。最感人的爱情传奇,莫过于重庆江津四面山景区中山古镇常乐村那对夫妻,丈夫刘国江小妻子徐朝清十岁,为了躲避村人的流言蜚语,他们带着孩子躲进了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高山上,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为了方便妻子下山,丈夫用自己的一生,刀削斧凿,硬是在悬崖峭壁上为心爱之人修筑了一条下山的爱情天梯,共六千二百零八级台阶,每一阶都刻满了丈夫对妻子的爱意。
如今,山里人的生活也是今非昔比,一条条盘山路,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人们进山旅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渐渐的,靠着旅游业,有的开起了民宿,有的卖起了山果,山里人也富裕起来了。
我曾爬过很多大山,像江西九江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河南的重渡沟、鸡冠洞,还去过云台山、郭亮村,那里风景秀美,路也修得漂亮,人们遇山开山,遇河搭桥,走进山间,看繁花盛开,听溪水潺潺,犹如进入人间仙境。我为大山优美的环境所征服。郭亮村的壁挂公路,更是凝结了山里人的智慧,在山的绝壁上,硬生生地开辟出了一条道路。它被誉为世界最险要的十条路之一。
谁说山里人生活苦,如今是苦尽甘来,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许多人喜欢在炎热的夏季到山里避暑,说山里是一片远离尘世的世处桃源,一点也不为过。山里风景秀丽,环境清幽,人们可以怡然自得地欣赏自然美景,聆听各种鸟儿的鸣叫,看绿树葱茏,鲜花簇簇,让人倍感惬意。忽然飘来了一阵雾,整个人浸泡在缥缈的山雾里犹如在画中游,风景这边独好。
四
2005年,韩红演唱《天路》这首歌,以致敬青藏铁路建设者,歌唱幸福的新生活。“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声高亢嘹亮,令人荡气回肠。每次听到这首歌,仿佛天籁之音,那般清澈,那样高远,我的内心激情澎湃。这首歌曲,讴歌了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的丰功佳绩,他们在这片广袤荒凉的高原上创造了动人神话,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去年夏天,我走进了青藏高原,那里的天更辽阔,更清澈,天蓝水蓝,苍凉中又蕴含着惊艳绝世之美。令我惊奇的是,在祖国的西北青藏高原,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上,蜿蜒着最美丽的315公路,它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带子,盘旋在祖国西北辽阔的大地上。虽然沿途大片的无人区,但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上车来车往,像是为来往游客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人们领略大西北的神奇迷人。
连霍高速,从最东边的连云港一直延伸到新疆的霍尔果斯。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好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汽车行驶在连霍高速上,自西向东,路途遥远,我想象着从这里,坐汽车一直能通到我的家乡开封。西北大地上还有陆上的丝绸之路,火车直达欧洲,它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交通大动脉。
我曾去过祖国的最北方,乘坐火车从哈尔滨到漠河北极村,穿越无边无际的大兴安岭林区,那里生长着数不尽的红松白桦,还有许多珍稀动植物,我不禁感叹祖国的物产丰富、地大物博。感谢铁路建设者们,他们用勤劳和智慧,打通了大兴安岭原始林区,让我们有机会领略祖国边疆的绝美风光。
有一年,我去青岛游玩。从青岛到黄岛,需要穿越海峡。跨海大桥已足够令我震惊的,更令我折服的是长长的胶州湾海底隧道,据说,以前坐轮渡需要一个小时,而现在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我本想感受海底隧道的神秘,没想到刚进去没多久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已出了隧道。它不仅大大提升了交通效率,还展示了我国在海底筑路方面的科技新成就。
没有什么比人更伟大的。这个时代,人们不仅创造了历史,更改变了世界。一条条路,如雨后春笋一般环绕在祖国大地上,穿山越岭,跨海过洋,任你驰骋。“人定胜天”不再是不可实现的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