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丁香】重操旧业(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丁香】重操旧业(散文)


作者:金刚指 秀才,151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8发表时间:2025-03-20 12:12:42
摘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本来就是从土地里走出来的泥腿子,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只不过运气好,上学的时候听过几天老师的话,考上了学校,吃上了公家饭。

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本来就是从土地里走出来的泥腿子,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只不过运气好,上学的时候听过几天老师的话,考上了学校,吃上了公家饭。
   老家的房子因为父亲的去世就变成真正的老房子,我也就是隔三岔五的去看看,但每一次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可又说不清楚,直到哥哥遇难后,我恍然大悟,缺的是自己家菜园子里菜的味道。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哥哥在太湖公园挖的那一百多平方的菜园重新开垦,成为名副其实的菜园。
   疫情后,我患了高血糖,医生再三叮嘱,要管住嘴迈开腿,这不,周末了种种菜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说干就干,周六的早上,和往常一样,六点起床,做了早餐,之后就从柴房里找出十几年没有用过的镢头和铁锨,用一把小锯子把把儿锯短了一些,便于装进车的后备箱。
   哥哥的菜园是哥哥在城里买房之后在哪儿挖的闲散地,有将近半年没人管理了。菜园里长满了杂草,但不是那么的茂盛。我带上手套,弯下腰,一簇一簇的拔的干干净净的。时间长了没有参加过体力劳动,腰酸背痛不说,动不动就汗流浃背,弄得浑身湿漉漉的,还不敢脱去外衣,所以就老牛拉破车那样吱溜一会歇一会的。将近两个小时,这一百多平米的菜园就像我的脑袋一样稀稀疏疏的飘着几根杂草了。干什么都要有一股子卯劲,歇的久了,就不想动了。我想,还是得咬咬牙,挺过去,为了找回自己家菜园里菜的味道。那种味道啊,饱含了母亲的絮絮叨叨,饱含了父亲严厉的眼神,更饱含了一个家开心的笑容。
   这些已经离我很远了,或许,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尤其在即将退休的时候,总会喜欢回忆的缘故吧,或许就是所谓的怀旧了。人是需要怀旧的,在怀旧中会坚持一种信念。说实话,拔完那些草,我把它们堆积在菜园中间之后,准备做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息。也就是在这期间,我产生过动摇,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但又想想这一年内,离我而去的五位亲人(其中两位是我的直属),他们谁不是在这大山里沿着躬耕文化始祖唐尧之弟、尧舜之臣后稷的脚步,一个脚步一个印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离别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显得平静而安详。
   再想想自己,如果没有遇上一个好时代,此刻,还不是佝偻着背站在夕阳下,望着田里的麦苗儿铺过山梁。实话实说,从小到十年前,割麦打场、撒子耕种、培土施肥、除虫开荒、种菜栽菜,哪一样能够挡住我。遥想当年,也是田间的一把好手,家里田间的顶梁柱。即使近十年彻底离开了农田,但那基本功还是存在着,在务菜这一方面,茄子一行辣子一行根深蒂固,无法忘怀。就像小学里背过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般记忆幽深,那是刻进骨子里的一种精神,在生命的延续中栩栩如生。
   就这样,我的信心又如餐桌上的菜肴那般吸引着我,一步步走向餐桌,品尝一桌美味,品尝家的味道。
  
   2
   说起种菜,还是颇有渊源的,这已经是第四次了。记得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就想着在城里买一套房,哪怕是七八十平,那也足够一家三口居住了,就是想让孩子能够享受到“城市”的教育。同事鼓励我说:“买吧,工资在增长,债务在减少,怕啥。”或许就是这一句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我义无反顾的拉债累帐五万多,2001年儿子上幼儿园之前住了进去。那一年暑假,看着同居一栋楼的人们,都在河边开挖荒地,种出了美味素餐。我和妻子也在河边找了一处浇水方便的地方,经过十几天的挑拣,把河滩上的石子捡了个七七八八,再在四周端来一堆堆土,四周用捡出来的石头堆了一个疆界,算是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菜园。没想到,就那小小的菜园里竟然种了许多种菜:扁豆、豇豆、刀豆、小白菜、上海青,栽上黄瓜、蒜苗、茄子、莴苣、辣椒、西红柿,样样俱全。更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点了几粒冬瓜籽,结果收获了两个20斤以上的。自从有了菜园,我家一年有一半的菜就是自己种的。虽然累点,但无毒无害,纯天然的享受。在腊月,炖猪蹄的时候,总会配上晾晒过的扁豆、豇豆、萝卜干等,那味道可想而知。现在想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就得到餐馆里去吃,有时还吃不到。即使吃到了,也不能尽兴。
   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三年之久,县城河道改建,不得已放弃了。第二次有自己的菜园,是一年后的一个周末,我刚回家,妻子就计划好了第二天去翻地,也说了个大概。原来是我们楼上的住户,认识一家当地居民,那家有一亩多地闲置着,就想着便宜点租出去,说是有人占着,不要慌了就行。在县城,那地方也算作是寸土寸金之地,但租金就是一年一百元,是够便宜的了。他联合了十家人,每家就分了七八十平。这个地方不需要如同河滩上那样的一点点得去整理,拔草、捡石子、端土、围疆界,只需要拿一张铁锨,就可以把土翻得又深又均匀。如愿以偿,次年就可以栽种。种菜比起务庄稼来说,省事多了。时隔一年,又吃上了自己亲自种的菜。这一次种菜,和河滩上种菜不一样,只需要在栽植幼苗的时候浇几回水,简单易活,而且菜苗涨势也比河滩上旺盛得多,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像喝了蜂蜜水一样。但好景不长,到了雨季,由于地处低洼,满地的水把菜就淹没了,等水退了之后,菜也就像大病一场人无精打采,只有等到秋天,才会又吃到一些新鲜的蔬菜。
   就这,也是时日不长,又是三年光景,这地方被政府征了。接着我就开始了第二次搬家。这一次简单,亲戚联系的,有一百多平米,而且是耕好的地,就是地边上有两棵十几米高的火白杨,离我住的地方不足千米的样子,光线不好,在公安局后面。栽种的蔬菜往往是高而不壮实,所以较阴的地方就种一些青菜,较阳的地方种植其他菜蔬,一年下来,也是有盈余的。直到儿子高中毕业,我也搬了新家,买了一套有暖气的房子。从此就告别了农田,告别了自然,告别了清新的空气。
  
   3
   说起种菜,还是很怀念儿时的那些时光。那时,除了上学,几乎剩下的时间不是在山野里奔波,就是在田地里干活,那种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光真好。人本来就是自然界里的一个个体,因为有了思维、有了庄稼,才慢慢的独立。我的家乡徽县,有史以来就被称为“陇上小江南”,足以可以说明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地处秦岭山脉南麓、嘉陵江上游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与陕西省略阳县襟连,四面环山,中间地段是丘陵与丘陵之间,有属于流水地貌的冲积泥流沟,槽泥流堆积堆,泥流堤埂等。河谷浅切,山间开阔,河床较平。境内四山叠翠,河流纵横,气候温润,物阜年丰,素有“千年银杏之乡”和“陇上江南”的美誉。历史上,徽县是古蜀道的必经之地,青泥岭横锁东西,号曰“蜀门”,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发生过仙人关大捷等著名战役。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等都曾在此留下讴歌徽县的诗篇,这些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激励着徽县人民自强不息,建设美好家园。
   出生在这样的地方,自然就会对儿时有太多的惦念。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果、一山一水中总会有挥之不去的那种情分。尤其是生我养我的村庄,总会成为梦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村庄是一棵不死的树,始终以年轮记忆走过的时光。村庄的样子是笼罩是炊烟里,是骡马推着碾子转动的样子。无可改变,但时光依然光顾了树木,拉长了树影,田埂和茅屋,迎接着春光,带来生灵的巡舞,将舞蹈的旋律刻在村庄的年轮里。一个村庄,几百年的历史刻画的年轮,永远复印着生动的景象,那些朴素的风景,那些卑微的声音,给村庄一份成长的力量。”这是怀才抱器先生为我的诗歌《村庄的年轮》写的编按,但这种力量就像行走在岩石上的树那般坚毅,那般铁骨铮铮,总是用无私的绿色铺满大地,养育着牛、养育着羊、养育着鸡鸭鹅猪狗,还有一群群的孩子和老人。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我渐渐的少了和家乡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翠绿、秋天的丰硕、冬天的宁静为舞,渐渐汇入了城市的喧嚣。尤其在最近五年,孩子去上班,妻子外出打工,我一个人的夜晚,总会想起那个抚养我成人的家乡,偶然一丝的触动,都会自然的产生一种想念。
   或许自己已经在老去的路上开始了倒计时,总会对家乡有种说不上的喜欢。家乡是小时候拽着的牛尾巴,家乡是儿时啃过的青苹果,家乡是一串熟透的山葡萄,家乡是池塘的那一只青蛙,家乡是鸡窝里那颗温热的蛋。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亲切和温暖。
   家乡的炊烟从树梢淡去,留下的那烤透的洋芋里飘出一缕缕勾着涎水的香润,和着妈妈浆水缸里的酸,总会大开胃口。家乡的每一座山头,总会挑逗着晨雾,一会儿降下去,一会儿浮上来,混合着升起和落下去的霞光,汇成一副千年不变而又天天变化的瑰丽的画卷。这副画卷是大自然的独具匠心和馈赠,没有哪一位画家能模仿。
  
   4
   阳光开始向着直射的方向移动,我也甩掉脸上最后一滴汗滴,拿起铁锨从土地最丰厚的地方一锨一锨的插地,使劲的翻着土,使土地整齐而松软。看着湿漉漉的泥土,多想像儿时那样在地上打几个滚,好好的让土地拥抱我,让我的身心沁满土香。在翻地的过程中,偶尔会翻出几只虫子,或者成群的蚂蚁,我都会在心里默念,请原谅我的莽撞,侵占到了你们栖息的地方,但这是我唯一改变我的时候,是我重新回归自然,过上原本属于我土色土香的生活的必经之路。我必须坚持,不受任何外界的叨扰,只有这样,我的文字了才会溢满泥土的芳醇,张扬庄稼的芬芳。
   历经整整两天的时间,百十平米的土地被我整的疏疏松松、平平整整,看着恢复了生命的土地,我会心的笑了。笑我这次做出了正确决定,笑我这次的坚韧,笑我再次回到了泥土的纯甄。虽然我的手上已经打了好几个血泡,但看着这一片的湿润,也显得不那么疼了。
   我已经对这块地做了简单的规划:开春以后,种十平米的青菜,有小白菜、上海青、乌塔菜和油麦菜;留四十平米种扁豆、豇豆和黄瓜,这是需要搭架的,比较占地方;再栽十平米的韭菜,一年四季可以割了长,长了割,生生不息;剩下的就栽上辣椒、茄子、莴苣和西红柿。还得预留一点,等扁豆开花的时候在种第二季。另外,在那棵并不高大的核桃树边,点几窝丝瓜,在整个的夏季,绿油油、毛茸茸的硕大的叶子长满整个核桃树,在微风吹过的时候,那种延绵逶迤的翻滚,就是一片翻涌的绿浪,在生命的颜色里舞蹈。
   我还想,在来年的青菜绿满地的时候,带着哥哥的照片,让他看菜青虫爬过菜叶,那一片菜叶,就是菜青虫的整个世界。
   我还想,把每一个季节成长的蔬菜,拍成清晰的照片,打印成流动色彩的图画,在每一个清明烧在父亲的坟头,告诉父亲,儿子早已经长大。
   我还想,在我有了孙子的时候。在他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带着他看蔬菜在泥土的呵护下怎样成长为一条河、一座山。给他讲述农耕始祖后稷的故事:“后稷是周王朝的始祖,上古时期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曾在尧舜时代为相,是第一个建立国家粮食储备,教民耕种之人……”也给他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盘古开辟了天地,用身躯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替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气。这时,有一位女神女娲,在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之豸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原先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想到这儿,她立刻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她感到好高兴。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之后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从小给他灌输一种思想,就是人的生活不仅仅是依靠衣食住行,更加坚毅的依靠是源于自然,源于土地。让他从小就学会理解和丰富“土生土长”的含义。或许,“土生土长”在冠以霞霓的时候,应该虔诚的称作“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吧!
   我们一直都在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但我们应该首先学会珍惜自然珍惜土地,敬畏自然敬畏土地。只有在厘清珍惜和敬畏生命与珍惜和敬畏自然、土地的逻辑关系,才会真正做到“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的向阳而生。
   (原创首发)
  

共 48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重操旧业》,一篇富有哲理和传教精神的佳作。作者以回老家的感受从记忆到回忆,笔从三次种菜的经历和感悟来叙述了劳动者足迹。“老家的房子因为父亲的去世就变成真正的老房子,我也就是隔三岔五的去看看,但每一次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可又说不清楚,直到哥哥遇难后,我恍然大悟,缺的是自己家菜园子里菜的味道。”主题突出,情感朴实;娓娓道来,亲情温馨;日常过往,笔下成文;铺垫有序,文句流畅,值得品读共赏。“我们一直都在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但我们应该首先学会珍惜自然珍惜土地,敬畏自然敬畏土地。只有在厘清珍惜和敬畏生命与珍惜和敬畏自然、土地的逻辑关系,才会真正做到“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的向阳而生”。文章结尾很好,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我们每个人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首先学会珍惜自然珍惜土地,保证国家土地红线,造福人类。 好文推荐共赏 【丁香编辑:德年黄土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0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3-20 12:13:48
  《重操旧业》,一篇富有哲理和传教精神的佳作。作者以回老家的感受从记忆到回忆,笔从三次种菜的经历和感悟来叙述了劳动者足迹。主题突出,情感朴实;娓娓道来,亲情温馨;日常过往,笔下成文;铺垫有序,文句流畅,值得品读共赏。
回复1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3-20 13:06:11
  对于人生的认识,不是书本和教条的规范,而是某一些特殊的经历,在经历中失落而自救,便也天宽地广了。在这种蜕变中才开始对成长过程的回忆和记忆,体会那份失落和获得。感谢德年老师在百忙之中辛苦编辑,且编按极具总结、引导和褒扬。遥握,敬茶!
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3-20 12:14:17
  文章结尾很好,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我们每个人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首先学会珍惜自然珍惜土地,保证国家土地红线,造福人类。
回复2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3-20 13:09:58
  经历就是一种丰富,尤其在精神上会有着些许的变化,自会觉得生命意义的珍贵,便也渐渐学会向阳而生。祝德年老师身体健康,佳作不断。读者德年老师的文章,会倍感亲切,那种童年、那种过往,历历在目,说的就是自己,写的就是自己的经历和遇见。
3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3-20 13:43:56
  作者当了许多年的老师,仍然没有忘记做好一个农人该做的,必须会做的农活。种菜,不但让自己和家人吃上新鲜无公害的菜品,还能让自己能够锻炼一个好的身体。坚持,坚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回复3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3-20 14:18:07
  我本就是喜欢写诗歌的人,但有些生活的经历总无法以诗歌来表达,但也试着写点别的,每每总有些许瑕疵。无论如何,我是农民的儿子,务农是一生无法忘怀的。感谢小罗社长的关心和鼓励。遥握,敬茶!
4 楼        文友:闰土        2025-03-20 16:56:15
  总编勤奋,在学校百忙中打理丁香,编文写稿,丁香有目共睹,江山有目共睹。
回复4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3-20 17:50:51
  这篇文章已成形许久了,就是感觉有欠缺,做了一些修改,感谢社长的鼓励。问春褀。
5 楼        文友:闰土        2025-03-20 17:01:1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编的文章、编按写的好,非同一般,继续努力、加油,向最高峰冲刺。
回复5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3-20 17:51:40
  感谢社长的鼓励和支持,我会努力的。祝社长精彩连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