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徐霞客最后的足迹(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宁静】徐霞客最后的足迹(散文) ——隔世的遇见之二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85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7发表时间:2025-03-22 14:38:42
摘要:山脚下,有一棵古老的高山杜鹃,隐隐现出花苞。要不了多久,它便会灿烂绽放,啼血山林,用如霞的颜色告诉人们,有一位奇人名叫徐霞客,有一卷经典叫做《徐霞客游记》。

【江山·见证】【宁静】徐霞客最后的足迹(散文) 退休后,喜欢祖国各地转转,美其名曰:旅游。忽一日,蓦然回首,惊见一路上邂逅的千古风流人物——韩愈、苏轼、秦观、徐霞客……这是隔世的遇见,谁会相信我看见了不朽的身影。
   ——题记
  
   一
   三月下旬,北方的春意尚未萌动,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云南,与春日暖阳相会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让春风早一点拂过心间。
   汽车行驶在高原山地上,穿过一个连着一个的隧道,时而幽幽暗暗,时而天朗云白,似乎历史与现实的经纬交错在脑际。恍惚中,水泥砌筑的隧道与古老的藤桥栈道重叠,引擎发出的轰鸣声里杂糅着马踏青石、铜铃声脆的回响。我看见一个执拗的身影,正一步一个脚印,踏足苍茫大地,醉心于云天高远、山辽水阔。
   他就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位一生志在四方的千古奇人,致力于“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一年里,我第二次来到云南大理。旧地重游,自然要拾遗补缺,去一些未曾游历的地方,便把目光聚焦在大理周边的县市。首选宾川县,只因那里有鸡足山。我要攀上鸡足山,在蜿蜒山径上寻觅徐霞客最后的足迹。司机师傅说,鸡足山许愿非常灵验,求啥得啥。我淡然一笑,已过了花甲之年,还有什么可求?如果有,那就是求得与徐霞客同沐山色,感悟他纵情山水、痴爱天地的伟大人格。
   时光不可倒流,岁月的年轮却可以尽数。三百年前的明朝,出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没有火车、轮船、汽车,远足只能泛舟,或是骑马,再就是徒步。正因为如此,人们从甲地去往乙地,往往仅限于探亲访友或是迁徙新居。人们没有旅游的概念,更没有人愿意为探源一条河流、丈量一座溶洞而跋山涉水,徐霞客却改变了这一切,他以双脚为笔、大地为纸,书写神州山河壮美。他凭借古老的交通工具和超出常人的毅力,三十年初心不改的定力,走过万里江山,足迹遍及如今的二十一个省。他泛舟大江大河,探寻珠江、长江之源头;登临高山峻岭,描述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遍访古刹古镇,叙说人间烟火气……
   一六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徐霞客历经千难万险从老家江阴辗转来到鸡足山,借住在悉檀寺,白天考察,晚上撰写游记。一个月后,他去了丽江考察长江源头,完成《江源考》一文,推翻了古人一直以来误以为“岷山导江”观点,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阐释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纠正了地理学上的一个谬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展示了徐霞客卓越的地理学素养和实地考察精神。
   第二年八月,徐霞客再度回到鸡足山。这时徐霞客不幸患上足疾,先是双脚麻木,渐渐不能走路。在修编《鸡山志》之后,徐霞客萌生回归故乡的念头。丽江木增土司知悉后,选派数名纳西族壮汉,用竹轿子抬送徐霞客回到江阴老家。到家后,徐霞客卧床不起,又过了八个多月,五十四岁的徐霞客溘然辞世。这意味着徐霞客健步神州大地的脚步终止于鸡足山,鸡足山成为徐霞客一生行旅的终点,是那颗奔走于山河之间博大心灵最后的栖息地。
   汽车已经驶入宾川县域。向车窗外望去,一座座高山已经由葱茏过渡到红土裸露,层叠向上,像一个个红脸壮汉硬朗朗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山坡下大多是橘园,橘树上挂满了金红色的蜜橘。宾川县盛产水果,被誉为“桔子之乡”,柑橘果大均匀、甜酸适口,吃一口满嘴暴汁。这也让徐霞客“其地热甚,树多橘柚”的记录,从《滇游日记》中延伸出来,重现眼前。
   宾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朝至唐初,宾川一直属于中央王朝辖属的郡县。但在周边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剑川古城的“高大”形象遮蔽下,显得有一些委屈,或是憋屈。好在宾川有鸡足山,有徐霞客的故事,让宾川显得更加与众不同。
   到县城内,已经是薄暮时分,打车赶到州城镇的钟鼓楼。古镇早已为崭新的民居所取代,钟鼓楼层叠的翘檐燕尾一般伸出,几乎与近旁民居的屋檐相接。白色墙体的民居干净整洁,窗户上蓝宝石玻璃泛着明亮的光,反射着钟鼓楼雕花窗棂的古拙。
   历史有时候就是一出互为见证的戏码,钟鼓楼斑驳的痕迹见证了往昔岁月,何尝不是望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二
   翌日清晨,天空阴沉,阳光无踪,气温骤降至5℃,料峭春寒扑面而来。寒流与宾川“火炉”的名号不相称,宾川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少雨干旱,炎热干燥的气候却在这个春天里化作冷冽。
   冷冷的体感挡不住奔向鸡足山的脚步。早饭后赶往县客运站,乘坐九点的小巴车前往鸡足山。四十多分钟后,小巴车停在鸡足山山门外。“灵山一会”四个鎏金大字透过雾气撞入眼帘,我惊奇地发现,鸡足山竟然一改来时群山光秃秃的样子,山体高峻险拔,植被丰茂,层峦叠翠,恰如徐霞客所写“翠微千里接天青”。鸡足山因“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得名,是我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抬头望向高耸的鸡足山,徐霞客的赞叹之声回荡耳畔:“东日、西海、北雪、南云,四者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鸡足一顶,已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天,实首海内矣!”
   小巴车继续向上行驶,而后下车,穿过杉树林,与路边一群猕猴打过招呼,换乘景区观光车再度出发,最后乘坐缆车向山顶进军。三重交通工具的接力,将我送至鸡足山上。这时,已经接近中午十二点,耗时差不多三个小时,惊叹鸡足山之峻峭。我猫着身子双手撑膝,在山路台阶上喘息着,心想自己凭借现代交通工具来此尚且颇费周折,三百年前徐霞客两次登临鸡足山该是何等艰难?
   石阶的尽头,大雄宝殿踞于鸡足之巅,金瓦映日,飞檐挑云,威严地俯视众生。大雄宝殿对面是一座白色石塔,像一把宝剑直插天穹。尽管大雄宝殿和石塔都在维修中,但一点不妨碍一波波香客进香膜拜,香烟缭绕,梵音轻诵。我站在悬崖石栏前远远望去,山势险峻,苍崖万仞,恍若身在霄汉。殿角铜铃随风而鸣,应和着阵阵松涛。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小村庄,一团团白雾顺着山脊缓缓向上,村落便若隐若现,我不由得揣测,时隐时现的白墙青瓦,是否目睹过徐霞客负笈跋涉的身影?
   一连走过几座寺庙,都不是我想到的悉檀寺。徐霞客最后一次来鸡足山,在悉檀寺住了一个月,每天从悉檀寺出发,游览考察鸡足山。询问一名景区工作人员,他也不清楚悉檀寺在哪里,并嘱咐我不要乱跑以免迷山,他不是在敷衍我。从山门一路过来,石钟寺、祝圣寺等大大小小的寺庙矗立在路旁或是山谷中,数不胜数。从唐朝开始,人们就在鸡足山上修建佛寺,到了明清两朝最为兴盛。康熙年间,鸡足山有大小寺庙四十余座,庵院六十多个,僧人最多时超过五千人,不愧是“梵钟声彻三千界,鸡足名标第一山”。徐霞客在游记中,记录了两次共考察鸡足山二十五座寺庙、十九庵、二十七静室,山水清音、僧俗人物都在笔下生动展现。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当地人领路,几乎找不到藏在大山深处的悉檀寺。我却坚信,鸡足山的晨钟暮鼓里,总有一声来自悉檀寺,声震岚雾漫卷处。
   忽然,我看见半山坡上,绿树掩映着一座青瓦屋顶组合成的四方院落,幽静空灵之感扑面而来。那又是什么寺?赶忙沿着台阶向下走去。原来是观音寺,不少年轻女人在那里叩拜求子。老夫已是这把年龄了,当然不会拜佛求子,便从另一门出去。
   行不多远,就是华首门,绝壁之上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刻了一扇大门。大门约四十米高、二十米宽,中间垂直开裂的石缝把石壁分为两扇,檐口、门楣清晰可辨,酷似一道紧闭的石门,每一道风蚀纹都是苦难的偈语。香客们冲着石门膜拜,寄托修行与解脱的愿景,幻想从人间由此门跨入仙界,超越尘世的苦难。仰观峭壁危崖,山石摇摇欲坠,我默想谁人能摆脱苦难,我等草民如是,奇人徐霞客亦是如此,一路艰辛,半生苦难。
   雾气随着山风涌上来,白茫茫遮蔽了半座山林。雾霭中,我仿佛又看见那个执拗的身影,尽管一脸疲惫、步履蹒跚,他毅然走过幽深的峡谷,敲开悉檀寺的大门。徐霞客奉上两样东西,一样是刺血书写的《法华经》,另一样竟然是一盒冰冷的骨灰。
   这注定是一段苦难与悲壮交织的旅程。一六三六年,徐霞客在老家休息调整一段时日后,再度开启西南考察之行。他在南京遇到了迎福寺和尚静闻大师,静闻欲将刺血书写的《法华经》护送到鸡足山悉檀寺。于是,两人结伴从浙江出发,取道江西、湖南、广西,直奔云南。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后,当他们行船湘江衡阳附近时遭遇盗匪,财物被洗劫,静闻大师被盗匪刺伤。
   秋风瑟瑟的季节,他们走到广西南宁崇善寺。静闻大师的伤口开始恶化,濒临死亡。弥留之际,静闻嘱托徐霞客,请把我带到鸡足山,葬在迦叶道场,来世再礼佛。静闻死后,徐霞客强忍悲痛,亲手火化静闻的遗体,背起用竹筒盛装的骨灰继续前行。其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徐霞客穿越了瘴疠之地,遭遇了“瘴毒”引发连续高烧,再度被盗匪打劫,足部严重溃烂导致行走困难……磨难重重,千辛万苦,可他矢志不渝,走出一道坚韧的足迹。夜深人静时,徐霞客守着静闻的骨灰,轻抚经书,自言道:“此非静闻之骨,乃吾之证。”
   绵延起伏的大山里,有一座“霞客亭”,还有一座静闻墓塔,但我无法找寻得到。我唯有面朝深山,双手合十,深深地三鞠躬。那一刻,我的虔诚不输给拜佛的香客,我礼敬佛祖仙人,但我更敬佩脊梁坚挺、步履坚定的凡人,一僧一儒共同筑就一段悲壮的、史诗般的旅程,见证了情谊、信仰、执着的力量,给鸡足山平添了一份厚重的信仰之色。
   “霞客负骨,非独义也,乃华夏士人之精神图腾。”
  
   三
   我准备下山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云雾终于散去,山色青青,一些野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使得鸡足山温婉了许多。
   行至石钟寺附近,见一路牌指向“龙泉瀑布”,便沿着山路走向峡谷。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峡谷西面有一处瀑布,东面有一处龙潭。徐霞客喜欢观瀑,写作累了,便会到涧边静静地注视着飞瀑湍流,欣赏“坠崖悬练,深百丈余”“绝顶浮岚,中悬九天”的景色。可惜,因为是旱季,或许是时间改变了环境,我最终没有看见瀑布飞溅的景象,不得不说有些遗憾。
   下山,于我来说是寻常之事,无非是缆车换观光车再换中巴客车,反向重复一遍上山的方式。然而,那一天,当纳西族汉子用轿子抬起徐霞客时,他的内心百感交集。这次下山,不似以往回家休整,之后再度迈步于崇山峻岭、江河湖海,徐霞客预感到这是自己最后的人生旅程了。倦鸟归林,飞瀑送客,他深情地仰望群山,侧耳倾听松涛阵阵,抚摸苍松粗糙的树皮,低首凝视细碎的野花。行至一处悬崖边,徐霞客让纳西族汉子停下脚步。面对如黛远峰,俯视苍茫云海,他从怀中掏出一支如影相随的毛笔,依依不舍,却坚定有力地将笔掷向山涧峡谷。
   群山皆伏,云海翻腾,一道霞光升起,笔杆化作“玉笋峰”,毫毛散作“万树松”。
   我伸手触摸一棵高大的松树,凝视群山里若隐若现的翘角飞檐。我庆幸自己在鸡足山见证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实现一次跨越时代的价值观同频共振。
   山脚下,有一棵古老的高山杜鹃,悄然结苞。回首鸡足山,徐霞客的足迹早已隐在大山深处,而他的精神,正如那高山杜鹃,年年灿烂绽放,岁岁啼血山林,用如霞的颜色告诉人们,什么叫做执着、坚毅、勇敢。

共 44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以作者游历鸡足山为主线,巧妙地串联起了徐霞客的游历足迹和精神遗产,展现了徐霞客作为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的伟大人格及其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见证一个伟大的灵魂,实现一次跨越时代的价值共振。文章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人物精神相融合,以徐霞客在鸡足山的经历为核心,描绘了鸡足山的壮美景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了徐霞客纵情山水、痴爱天地、执着坚毅的伟大人格,使文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主题。纵观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叙述有条不紊,明线写旅途见闻,暗线将徐霞客的故事贯穿全文,虚实结合,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通过作者的视角回顾历史,实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对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徐霞客的敬仰之情,通过赞美徐霞客的精神风貌,弘扬正能量价值观。情感真挚,文笔清新,描写细腻,语言流畅优美,勾画出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画意,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2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3-22 15:27:55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3-23 19:29:19
  感谢社团鼓励和支持。
2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5-03-23 19:24:11
  老徐矢志不渝,坚毅不拔,值得我们怀念!
李春胜,教师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3-23 19:28:12
  感 谢老师到访,对小文点评留墨。徐霞客的确是个奇人,执着坚定,一生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3-23 19:28:53
  感谢浩渺若尘精心编按,祝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4-21 21:45:31
  这篇征文虚实交替,无痕切换,亦幻亦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品读历史,证见当下,读觉振憾。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4-22 10:42:06
  感谢若尘老师点评。我以前也对徐霞客十分敬仰,但感性认知不多。退休后走过许多,发现许多地方都是他老人家到过的地方,今年在宾川、剑川、沙溪又看见徐霞客的身影,便觉得以鸡足山为背景,写写这位奇人的故事,讴歌其坚韧执着勇毅的精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