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电影《封神二》之我见及随想(随笔)
2025春节大年初一上映期待已久的《封神二之战火西岐》,迫不及待去县影院观看。上座率很高,几乎没有空位。我抢到了首场,心情自然兴奋。影片在特效和战争场面还是比较精彩的,从影院出来后,还久久回味在影片情节里。
邓蝉玉这个角色被重新塑造,较传统文学中巾帼女性英雄气更添了几分果敢、高傲和凛烈。武王姬发还是英勇坚毅有仁爱之心。不过,文王是如何病逝的,以及他如何教导儿子和臣民友爱相处等桥段都不见了,影片一来就交待文王薨逝,棺椁陈列在灵堂,纣王派大臣来警告劝降。有些突兀,情节有断感。闻太师的出场也刻画呆板,略显单薄,只是骑着浑身燃着烈焰的墨麒麟手持双鞭的特效有一观。纣王和妲己的宫廷戏和其暴政也未表现。只表现了纣王负伤对西岐的仇恨。通天教主搞成暗黑的大魔王形象,有点西方魔幻化。四大天王较厚重,施法场景较有冲击力。其实真人做特效更有力,比那个蓝光殷郊的变相更真实可感。殷郊的蓝光变相出现,有点动画的飘忽感,感觉有点水,有网友戏称为“煤气灶特效”。元始天尊想救死去的殷郊竟被吸去很多法力,萎顿一旁,有点戏虐。姜子牙这个重要角色,让位给了年轻英勇的姬发,像个老好人但没多少用处。其余,电影开首的大军过河场景、男女马战较为精彩,代入感很强,大气凌厉。
电影《封神》两部看下来,我只觉得现在的电影偏离传统文化和美学太过,搞成中西嫁接的酷怪风格,还是觉得没有领略到原著里的风神。电影有些碎片化,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用力又太猛,又极力压缩着多个人物的塑造,有点生硬,有吃压缩饼干的感觉。要是拍成四部,扎实稳健地把故事展现出来多好,就像电影《魔戒》。
记得读五年级时,一个叔叔常来我家玩,摆龙门阵讲神话传说,最喜欢讲封神故事,我听得入迷。在我强烈要求下,他跟我带来了原著,还是繁体竖版的。我读得很吃力,不过故事的大概是懂的。尤其喜爱里面的各神仙斗法时用的各种法宝和阵法,对燃灯道人的宝塔和文殊广发天尊的九龙神火柱,姜子牙的杏黄旗、打神鞭,和通天教主摆下的诛仙大阵记忆犹新,向往不已。我用父亲给我的早点钱,一点点积攒下来买封神连环画,这个地摊买一本,那个小铺买两本,一个学期下来就积攒了《封神榜》许多画书,一到放学,班上的同学们都爱来我家看连环画。《封神榜》和《西游记》是我童年最爱的两部神话连环画。听父亲说,解放前我们家旁的一个邻居着魔《封神榜》,后来发了疯,有一次拿着簸箕爬上屋顶,说要驾簸箕云飞走,结果摔了下来,成了残疾。
封神里,最得我心的还是姜子牙。这个老头在昆仑学道四十年,后来下山还俗找他的老兄弟宋庄主。这老头干啥啥不行,买面面被马蹄翻,开饭馆没一点生意倒浪费了许多新鲜食料,最后只能干起捉鬼算卦的本行。后来他当上西周丞相,荣华富贵一朝而得,让那个深闺里养了六十年的老闺女马夫人情何以堪!姜子牙背时多少年,忽然鲤鱼跃龙门,怎不诉尽了“时也命也运也”的莫测与唏嘘!据说旧时道人来帮人家安宅时,常常用黄纸写上一道“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符字帖在人家的大梁上,就能镇宅清吉。姜太公领正义之大军铲除了邪恶力量,将那些一路敢于助纣为虐的诸炮灰仙人纷纷封神告慰,令他们护佑人间三界。封神结束,却没有剩下一个可封的职位,老头有些空落,元始天尊为了安慰他,给了他这八字真言定心,让他做人间的巡察善恶的大神,也算是不枉此生。
电影总有欠缺之处,想完美表现原著风貌,是受很多条件限制的。说回来,导演和工作人员还是很努力地将传统神话故事精彩地展现在银幕上了,见证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实力。爱封神故事的我,在电影中领略到文字如何转化成强烈视觉盛宴的冲击力。封神的故事,愿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