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萌芽(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萌芽(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5856.38 游戏积分:20000 防御:破坏: 阅读:1457发表时间:2025-06-18 10:57:40

我喜欢在自己家附近的小河边散步,小河两岸种植着一棵棵柳树,以及白玉兰红叶李等树。当今年2月底的某一天,我突然发现许多光秃秃的柳枝上,竟然萌发出了新芽,新芽嫩绿,像一串串绿豆,密密麻麻地挂在枝条上。我很是欣喜,因为柳枝的萌芽,说明大地正悄然复苏,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即将朝我们走来。
   萌芽在自然界是非常重要的,在植物学里,它是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开端,象征着新生、希望与活力。小时候,我对萌芽只是出于好奇,看见过母亲春节前,取一些黄豆浸泡在水里,再拿一块纱布盖着,没几天,全家就吃上了嫩嫩的黄豆芽。成年了,40多岁时,我曾经利用业余时间,在园林学校学过一年的园艺,园林老师在给我们上课时,首先上的课,就是植物的萌芽。从植物萌芽的细胞分生分化,到植物萌芽的土壤与温度等等,给我们整整上了9节课。
   植物的萌芽有两种,一种是叶芽,一种是花芽,叶芽长出的,自然是绿油油的叶子,而花芽无疑是今后各色的花朵。然而,植物的萌芽,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这就是土壤与温度所创造的条件。譬如你将一棵名贵的兰花,种植在缺乏湿度的干燥环境,它不仅不会发芽,而且会慢慢死掉,因为兰花不仅需要适合的土壤,而且更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我年轻时,播种过一棵名贵铁树“白鳞”铁的种子,“白鳞”铁树的种子,比杏仁核还要大一圈,外壳很硬。根据要求,我先对外壳进行了处理,然后将它埋在沙土,等待它的发芽。然而等了2个多月,直到高温季节,也没见它发芽,我只得将种子挖出来察看,可这一看,让我吃了一惊,因为种子已经高度腐烂,指望它发芽已经不可能了。后来我请教了一位懂行的花匠,他说,一方面,你没对沙土进行消毒,另方面,你光知道提高它的温度和湿度,却忘了给它通风,造成种子一直闷在湿漉漉的环境中,不烂才怪呢!于是我吸取教训,于第二年5月初,又播种了一颗“白鳞”铁树的种子,按照花匠关照的话,进行一系列操作,6月中旬,它终于破土而出,萌发出了嫩芽,我当时非常兴奋,不亚于得了某项大奖。
   植物的萌芽,让我想起于漪老师。前些年,党和政府授于于漪老师“人民教育家”的光荣称号,之所以授于她这么高的荣誉,是因为她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于漪老师的教学,就像对待植物的萌芽,她从不对学生说“你真笨”“你没用”这样的话,在教学上非常耐心和细心。她曾经说过,种子与种子之间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类的种子,有萌芽快的,也有萌芽慢的,要区别对待,在教学上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搞“一刀切”。于漪老师在初中当班主任时,带过许多老师不要的一些“差生”,他们中有经常逃学的、有偷窃的、也有打架的,在她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循循善诱的教学下,这些“差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走上了正道,有的还考上了大学。
   很多人都认为萌芽在春天,其实不然,只要给予适合的土壤、水分,以及足够的温度,其他季节也能萌芽。植物的不同,决定了萌芽时间的不同。多数植物的萌芽,确实是在春天,但一些仙人掌类,却要到6-7月份才能萌芽,梅花更是要等到天寒地冻时,才能萌发花芽。植物如此,人也是这样。有的人从小就聪慧过人,有的人却要到成年才有悟性,甚至有的人要到晚年,才能显露他的聪明才智,成语“大器晚成”,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从植物学上来说,萌芽不限于种子或者新枝,只要培育得当,老枝条,甚至残枝病枝,也能爆发出新的活力。
   我在学习园艺的后期,有一次,园林学校的老师,提着一袋树枝上了讲台,这些树枝,都是从银杏树砍下来的老枝条,在这些枝条中,既有病枝条,也有虫害过的残枝。当老师将这些枝条,发放给我们学员,要求我们拿回去扦插发芽,一个月后交作业。我们学员都有些吃惊,因为谁都知道这些枝条早已不能扦插期,根本发不了芽,这作业怎么完成?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为难,他笑笑说,按常规,这些东西确实不能扦插,不能扦插也就发不了芽,这就是知识的难点。但我们不能老停留在书本所学的知识上,要敢于去实践,实践才能证明它究竟能不能发芽?说着,老师又从包里取出一只玻璃瓶,里面竟装着一根长了根须发了芽的枝条,而这根枝条的树皮裂纹很多,伤痕累累,我估计至少已有3年的树龄。有了参照物,我们学员也就有了信心。我回去后,给这根枝条进行了必要的修剪,仅留下一个待发芽的茎节,然后找来盆和沙土,将枝条插了进去,在完成后,又给它盖了一个透明罩,这样既能保温又能保湿,提高老枝条的生根发芽率。然而,事与愿违,苦苦等了一个月,这老枝条根本没长根,也谈不上萌芽。到了交作业的那天,我只好交了白卷,与此同时,班里所有的同学,跟我一样,没有一人能完成作业。老师给我们分析原因时,意味深长地在黑板上,写下了7个字:“超常规控温控水”,接着,又给我们教授了超常规控温控水的方法,我们这才恍然大悟。确实,想让这些老枝残枝生根萌芽,就必须要掌握一套新的方法,不能死板。后来,老师又重新给我们布置了作业,我拿着这些老枝条回家,严格按照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了扦插,精心管理,果然,3个礼拜后老枝长出了根,萌发出了新芽。
   园艺学习结束,时隔20年,我又参加了社区的一个陶笛艺术学习班,学员都是小区的中老年人。陶笛是一个古老的乐器,是用陶土烧制的,呈羊角形状,属于易碎品,不好捧又很难学,如果不小心就会摔坏。我从小有吹奏竹笛的基础,所以没过多久,就掌握了陶笛的初中级技巧,并且和其他学员,参加了多次的公益演出。有一次演出后,孙老师和我商量,想让我和另两位学员,跟他到一个“阳光之家”当助教,我当场谢绝,因为我知道自己只是个草根,虽说掌握了一点吹奏技巧,但还不足以给别人当助教。孙老师见我不肯,忙跟我解释,说,他是受某街道“阳光之家”邀请,到那儿给残疾孩子教陶笛的,一个人可能教不过来,想请我们帮忙协助。听老师这么解释,我也就答应了下来。然而,当我们到“阳光之家”,和孩子们见面时,我傻眼了,这些残疾孩子,竟然是一些智障孩子,多数得了“唐氏综合症”,大一点的16岁,小的才7岁,男孩女孩都有,我这才明白孙老师,让我们给他当助教的用意。
   给这些智障孩子教陶笛,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她)们的智商很低,且一刻不停地在教室里嬉戏打闹,根本听不进孙老师的讲课。仅上了两节课,我和另外两位助教就没了信心,认为这样教下去。,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没有任何意义。然而,孙老师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这些孩子只是暂时没有开窍,只要我们找对路子,经常改变教学方法,他们迟早会掌握的。于是,他对我们3位助教,又重新进行了分工,将一个大班分成了小班,每人教10个孩子,分别安排在3个教室,孙老师则做重点教学。试下来,这办法果然有效,慢慢地,这些孩子没了嬉戏打闹的现象。然而,教学质量仍然没有提高,原因在于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一群智障的孩子,接受能力非常有限,他(她)们要么按不住孔,要么无法吹出一个准音,甚至有的孩子,无缘无故将陶笛摔坏。面对这种情况,孙老师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家长也参与进来,既教孩子也教家长,让家长和我们一起带动孩子。于是,家长参与进来后,我们共同手把手,不厌其烦,一遍遍地指导这些智障孩子。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教学,这些智障孩子慢慢地学会按孔了,也能吹奏出简单的音符了。在这基础上,孙老师和我们又加码,教他们如何掌握节奏,和灌输一些简单的简谱知识,就这样,这些智障孩子,终于能吹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来了。
   5个月后,学习期满。有一天,当这些智障孩子,站在某小学礼堂的舞台上,吹奏起《世上只有妈妈好》和《女儿情》时,整齐的节奏,悦耳的陶笛声,让台下的观众将掌心都拍红了,很多人都说不可思议,歪瓜裂枣的人也能吹陶笛,简直就是奇迹,更有不少智障孩子的妈妈,激动得泪流满面。
   那天,我也感触颇深,因为孙老师给智障孩子上陶笛课的教学方法,让我又一次想起了植物的萌芽。
  

共 31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以“植物的萌芽”为线索,串联起生活与教育感悟。作者从家附近柳枝萌芽感知春天,由此引出对植物萌芽知识的回忆。包括在园林学校学习时了解的萌芽条件、类型、以及自身播种铁树种子的经历,说明萌芽需要合适的环境和科学方法。看到铁树萌芽,作者又想起于漪老师,她因材施教,耐心培育“差生”成材的事迹,将教育比作植物萌芽,强调教育要尊重个体差异,不能操之过急。老枝条扦插发芽的实践过程,说明要突破常规、创新方法才能激发新活力。此外,作者在陶笛艺术学习班当助教,协助老师教导智障孩子吹奏陶笛的过程。面对教学难题,不断调整方法,最终让孩子们吹走出完整的曲子,创造了奇迹。文中通过萌芽与教育实践类比,说明万物生长与育人都要尊重规律,因材施教、耐心培育,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文章构思独特,语言清新流畅,描写细腻,引人入胜。感谢江南小溪带来的精彩散文,推荐共赏。感谢老师支持云水社团。祝老师创作愉快,夏日清凉,期待更多佳作!【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8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6-18 11:02:59
  文章情感真挚,从观察自然的欣喜,到反思教育的深沉,再到见证生命成长的感动,层层递进。描写生动,细节刻画生动鲜活,如“铁树种子外壳坚硬如铠甲”“智障孩子第一次吹出完整旋律时眼睛里闪烁的星光”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18 12:37:15
  多谢老师的辛苦编辑,编文写得很棒!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6-18 11:06:42
  文章主题明确,作者将植物生长的普遍规律升华为教育启示录,强调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萌芽节奏,既批判了教育中揠苗助长的功利心态,又赞颂了尊重差异、静待花开的育人智慧,深深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18 12:38:11
  再次感谢!顺祝夏安。
3 楼        文友:华为        2025-06-18 13:25:35
  以萌芽为载体,往事件件暖心犹存,老师的教,自己的悟,由植物到育人,迁移类比中真情涓涓,感人至深!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18 14:58:58
  多谢老师的留评,顺祝夏安!
4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5-06-18 14:11:36
  从种植铁树的一颗种子到园林实践课的枯枝发芽到教智障孩子们吹陶笛,三件事看起来关联不大,实则是老师的精心选材。生命是一种力量,是极其强大的力量!哪怕是智障儿童,他们也会有铁树开花的时候。文章构思精巧,行文形散而神聚。好文!向老师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18 15:00:20
  感谢老师的光临并留评,敬茶。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6-18 16:05:08
  这篇散文围绕“萌芽”主题,情感真挚且富有层次。既流露出对自然萌芽的欣喜与赞美,见证生命新生活力;又饱含对教育如萌芽般耐心呵护的敬意,钦佩教育者的智慧与坚守;还蕴含对突破常规、探索未知的期许,鼓励以创新方法挖掘潜能。字里行间传递出对生命、教育、成长积极向上的情感,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拟人化抒情‌贯串意象,借‌通感移觉‌,融通五感,辅以‌排比递进‌,自然到教育再到生命,强化感染力,于虚实相生‌间迸发诗意张力,终以‌隐喻升华‌主题,富含生命哲思,使萌芽意象既具象可触,又直抵灵魂深处。佳作拜读学习,感谢江南小溪老师再次支持,祝老师清凉一夏,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18 17:23:39
  非常感谢云彩老师的留评,留评很精彩,向老师学习!
6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6-19 06:35:50
  老师笔触细腻,联想丰富。向您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19 08:51:47
  多谢老师的光临与留言。
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6-19 10:38:01
  恭喜江南小溪老师江山征文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文章以“萌芽”为线索,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展现了生命的韧性与成长规律,富有神韵和感染力,让人深受启发。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期待更多精彩,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回复7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19 15:54:03
  再次谢谢!
8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6-20 10:37:23
  拜读江南小溪老师的美文,将自然界植物的萌芽,与人心芽的萌发,巧妙结合在一起。创意构思新颖独特,以实例议论,升华了文章主题。点赞学习了。
回复8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20 16:39:16
  多谢老师的留评,祝老师安康!
9 楼        文友:乡笛        2025-06-20 19:18:41
  文章构思严瑾,情感真挚感人,内容层次分明,叙写层层递进,读起感人至深。读后引人入胜。好文章,拜读学习了。
回复9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20 20:47:31
  多谢老师的留评,顺祝老师夏安。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江山文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