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视角文艺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视角小说] 前无古人(《龙魂长歌》之第七部)

精品 [视角小说] 前无古人(《龙魂长歌》之第七部)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604发表时间:2011-04-29 08:35:01
摘要: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日益觉醒,新的历史大动作正在酝酿,时势造出大批英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风云人物殊途同归,纷纷登上历史前台,为救国救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战。他们的丰功伟绩可歌可敬,他们的胆略气魄前无古人,他们的开创精神万古长青。


   鹤山坪石墙院位于重庆江津市南郊,原是杨氏乡绅的私宅。抗战时期陈独秀在此度过了他64年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自此,“石墙院”作为陈独秀先生晚年生活的客观载体备受注目。
   1985年5月27日,蜀中才子陈光美携带孙子陈恩田来到鹤山坪石墙院祭拜陈独秀,其孙子陈恩田有感而发,写下了一篇轰动巴蜀的《鹤山坪祭》,鹤山坪石墙院从此更是引人瞩目。《鹤山坪祭》全文如下:
  
   维:
   乙丑年夏日,余与祖父前往江津鹤山坪,携阴钱冥币万千,备香烛纸火无数,刀头加白酒,跪祭陈氏先辈:
   烟雨迷茫、坎途泥泞,青山泪落,绿水哽咽,遥忆山崩地裂,树悲草叹,坟落冢飞处,天意厚葬之。文曲星,文科长,文鹤怎比恶犬;五四风、五人组,五届依旧领袖。创党始为祖,论政终为先;两党相残,丧延失乔,派内诟斗,忍辱负重;几进牢狱终不渝,延安奸人传谣言。铁骨铮铮岂堪辱,两党面前伤痕累。鹤山坪,依稀伴侣影,石墙院,无愧对苍天。直至贫病陨落,天地为之动容。一生灿烂,六旬光辉。后史太荒唐,列戴九顶帽。总而言先辈:爱憎分明,敢作敢为。刚强震五四,豪情创中共。为国奔走为民呼,风雨飘摇丧三子。狱难几度不矢志,老年孤苦隐江津,贫病失意辞人间,一代伟魂留石墙。呜呼哀哉!后人离散成牛鬼,犹叹冤污何时洗。今日祭奠,忘却!忘却!泉下有知,来饮一杯。
   尚飨!
  
   陈独秀墓在安徽安庆。
   墓碑无语,鲜花寄怀。被辟为“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陈独秀墓,在历经风风雨雨、几次修复之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陈独秀安葬于安庆市北门外十里乡叶家冲的一块坡地上。这是陈独秀灵柩于1947年从四川江津迁回家乡后与原配夫人高晓岚的合冢,2001年经保护性维修后,总面积1058.85平方米。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护栏、墓道构成。墓冢高4米,直径7米,汉白玉贴面。墓碑通高2.4米,碑身高1.8米。墓台两层,正方形,通高2.4米,四周有汉白玉栏杆。墓南台阶与长30米、宽6米的墓道相连接。墓的两侧,各排列32株杉树,喻示着陈独秀走过的64个春秋;5棵龙柏松,则代表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或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安庆市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在1982年拨专款两万元对墓进行整修。1998年,陈独秀墓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墓冢东北方向穿过一条林间小径,约百米处有一简易小院,占地1.2亩,院中二层主楼于1995年始辟为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室。内设5个展厅,由10个标题版面构成,展览使用照片资料153张、文献资料6份、生活用具(家具)16件,其中国家一、二级珍贵历史文物4件。
   目前,安庆市拟以陈独秀墓为重点,在上世纪90年代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独秀园”。新的规划修编已完成,并在抓紧实施建设。不久的将来,一个集纪念、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园林式红色旅游景点,将为世人所瞩目。
   陈独秀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一个卓越表率。
   其六大历史贡献是:
   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至今没有一份刊物能与之相比。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不科学的,毛泽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
   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如果不是后来转向政治斗争,他无疑会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之一。
   所谓一个表率,是说他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的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的良心。所有这些,都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以上这几个方面,要做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容易的,但陈独秀兼而有之。毫无疑问,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和杰出的编辑出版家、大学者,是20世纪与孙中山、毛泽东等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中国最杰出的伟大人物之一。如果说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位杰出人物,那么陈独秀就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位杰出人物。
  
   第73章敢为天下先
  
   冀东平原,乐亭县的东端,有一大黑坨村,它前临浪涛澎湃的渤海湾,背倚蜿蜒曲折的滦河水。晴日,站在村口向北眺望,可以隐约看到当年魏武挥鞭的观海胜地碣石山。群峰之中,山势险峻,景色奇丽的五峰山更是古今闻名。这片风光锦绣、土壤肥沃的土地,这片哺育了千百万勤劳勇敢的人民的土地,就是李大钊的故乡。
   李大钊(1889—1927),学名耆年,字寿昌,号龟年、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宣传马列第一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热情歌颂俄国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889年10月29日(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诞生于直隶(今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1920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同年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在这期间还直接领导新潮社、北京学生救国会、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三、第四届中央委员、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他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先驱者。认为要使中国社会得到彻底改造,光靠教育的努力不行,“只有铲除国内的督军制和国外资本主义这二重障碍”,教育才能振兴。他提出了劳动教育问题,要求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均等机会。他还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把知识阶级与劳工级打成一气”。其著作合编为《李大钊文集》。
   李大钊的父亲李任荣,是一个质朴老实的读书人,待人彬彬有礼,谦虚和蔼,但身体不好,早年得过肺病。1888年6月,乐亭县发生大地震,人畜伤亡严重。李任荣操劳过度,吐血不止,于1889年3月去世,年仅23岁。这时李任荣之妻周氏已经怀孕,6个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孩,便是李大钊。李大钊的母亲是个孝敬公婆、知情达理的贤惠妇女,丈夫的亡故使她精神上蒙受了巨大的创伤,终于忧虑成疾,在生下李大钊不久(1年零4个月),即1890年7月初也因病故去。
   父母双亡,李大钊尚在襁褓之中,没有兄弟,也没有姐妹,与它他相依为命的只有年过花甲的祖父李如珍。李如珍也曾是个读书人,后来在东北长春、万宝山一带开过杂货铺,在家乡置办了九十多亩薄田,李如珍无子,过继李任荣继嗣。他在垂暮之年痛失儿子、儿媳,便把有生之年的心血全部倾注在唯一的后代李大钊身上。
   李如珍为人正直,见多识广,热心村里的公共事务,颇受乡民尊敬。李如珍管教大钊甚严,3岁即能识字,四、五岁时始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久之则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大钊7岁,正式入附近黄瓜口村单子鳌先生所办私塾。大钊年龄最小,却进步很快,与大孩子读一样的书了,别的孩子都放学了,大钊犹自刻苦攻读。单先生教书40余年,第一次看到如此勤奋的学生,见他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自是十分喜爱。“耆年,寿昌”是单先生给他取的名与字,后来自己改名为“大钊”。钊者,刀也,大钊即大刀,他要用大刀铲除、斩尽世间不平之事。单先生说,这个名字改得好。
   大钊10岁时,单先生说他已无能力教书了,对李如珍一说,要如珍让孙子到1公里之外的小黑坨村张家馆读书,师从赵辉斗先生。二年后,在赵先生帮助下,到乐亭县城城北井家坨村宋举人的学馆里就读。宋家学馆聘请的黄宝林先生素有教绩,全县闻名。大钊又成黄先生的得意门生。黄先生评语赞大钊:“嗜读书手不释卷,博闻强记,品学兼优。”
   1903年腊月的一天,学馆的年终考试结束了。同学们一起议论变法新政。黄先生见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心中十分兴奋,就给大家讲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故事,讲了天朝田亩、男女平等诸事。忽然,善于思考的大钊禁不住站起来向黄先生提问:“洪秀全的这些主张不是都很好吗?为啥还说他是造反呢?”黄先生蓦地一惊,这问题提得好,尖锐、深刻,愣了一下,想了一阵,摇摇头,说“这个么……,以我之见,喜欢实行新章程,违背传统习俗的就是‘造反’,而‘造反’是要招祸的呀!”。
   李大钊忍不住心中激动,冲口而出:“我长大了,就要效法洪秀全!”。
   黄先生赶紧看了看窗外,好在没什么人来。但他心中暗喜:李大钊是一个有志有识有为的少年。大钊才11岁时,祖父因家里缺人手,即为大钊娶了一个18岁的农村姑娘赵纫兰。纫兰无文化,但勤劳贤慧。
   1905年,李大钊考入永平府中学。
   1907年上半年,80多岁的祖父李如珍去世了,李大钊的家庭经济陷于困境,李大钊面临着失学的威胁。井家坨的财主宋举,看到李大钊年青有为,想笼络他,表示愿意出钱资助他继续读书。但李大钊认为宋举人做官的得来的钱不干净,当即断然拒绝。他对纫兰说:“我就是不念书,也不用他的钱!”
   纫兰非常理解丈夫的胸怀。这个端庄贤惠、勤劳朴实的农家姑娘表示:“就是吃粗粮,穿破衣,典当挪借,也要供你读书。”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求知心切的李大钊不愿按部就班地读5年制的中学,决心与几个好友去投考新的学校。
   当时,天津有三个学校正在招生,出于立志要研究政治的信念,李大钊选择了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这所学校面向全国大部份地区招生,规模很大,学制6年,在当时是声望颇高的高等学校。孙中山当时即把该校作为同盟会的一个活动重点。白亚雨先生就是担负有同盟会使命在这里任教的。
   白亚雨,名毓昆,其字亚雨,又作雅雨、亚瑜,号铣玉。他在天津法政学校担任史地教员。
   李大钊入学后,在政治、法律、经济和英、日语等课程都得到系统学习的同时,更受到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十分敬佩白先生的高尚品德和真知灼见,并渐渐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辛亥革命中,白亚雨先生参加筹划京、津、滦州、张家口一带的起义。1912年1月,白雅雨等在滦州领导起义,出于叛徒出卖,起义被镇压,白亚雨被捕,壮烈牺牲。白雅雨大义凛然的壮烈行为,深深激励了李大钊。
  

共 123410 字 2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25
转到
【编者按】是的,作者采用了大气和细腻的文笔在历史的痕影里来展现了这么一个宏大的中国革命的近代史事件——“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日益觉醒,新的历史大动作正在酝酿,时势造出大批英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风云人物殊途同归,纷纷登上历史前台,为救国救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战。他们的丰功伟绩可歌可敬,他们的胆略气魄前无古人,他们的开创精神万古长青。”这些人物就这样栩栩着我们社会的进程和发展步调,内容丰富,细节悬念,情感丰满,历史事例真实感人,读起来真的使人感奋和深思,是一部历史和爱国的作品。推荐阅读。谢谢老兄的优秀之作品。[庞广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429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庞广龙        2011-04-29 08:36:40
  是的,作者采用了大气和细腻的文笔在历史的痕影里来展现了这么一个宏大的中国革命的近代史事件——“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日益觉醒,新的历史大动作正在酝酿,时势造出大批英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风云人物殊途同归,纷纷登上历史前台,为救国救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战。他们的丰功伟绩可歌可敬,他们的胆略气魄前无古人,他们的开创精神万古长青。”这些人物就这样栩栩着我们社会的进程和发展步调,内容丰富,细节悬念,情感丰满,历史事例真实感人,读起来真的使人感奋和深思,是一部历史和爱国的作品。推荐阅读。谢谢老兄的优秀之作品。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