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平民小说]少年心事如浮云

精品 [平民小说]少年心事如浮云


作者:邬海波 探花,2026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66发表时间:2008-09-25 12:28:42


   我敢断言,要想彻底弄清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现在的或未来的史学家们,一定要多多搜集当时大字报里的残留信息,通过民间的或书面的野史,佐证我们的文革史;甚至,还可以将那些尚残留着大小便气味的,曾让女人的皓齿亲近过的破鞋,放进历史博物馆的陈列窗中,供后人凭吊。
  
   四
  
   当时,我正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成天除了读红宝书,就是搞大游行呼革命口号,或是批林批孔批判邓小平唯生产力论,外搭评《水浒》批宋江修正主义搞投降的反动本质。学校里的教师也分成两派,斗得昏天黑地草木皆兵。一部分教师,悄悄地鼓动起几个平常喜欢捣乱的学生娃,乘着深夜的黑暗,在教学楼墙壁,刷上了他们精心策划的杰作。于是,第二天,这地方上的各色闲人和心怀三国计谋的壮士们,就齐刷刷地站满了平时空旷的操场,观赏这满墙的大字报。
   操场旁边的一株高大柳树,时不时有几只乌鸦站在上面,哇哇哇哇地唱着属于他们世界的牧歌。在人们的头顶,还时不时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飞过。上面的天空,倒还晴朗明净,但阵阵不大不小的风,卷起地上的黄尘及纸屑,满天飘荡。同时,从正在欣赏大字报的人们身上,也发散出一股刺鼻的浓烈的汗味、屎尿味。
   有的人混在人群中,毫无顾忌地放出很响的屁,便引起了人们的一阵好笑,这就又带动更多的人接二连三地放出酸酸的响亮的臭屁,人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尽情地流露着做了恶作剧不被惩罚的快感。在这一群观看大字报的人中,有的因为上面的言语触及到了自己的隐私,而叹息蹙额;有的却因了大字报发出的暗箭点到了仇家的死穴,就幸灾乐祸的冷笑起来。
   一群十二三岁的学生娃,也掺杂在里面,旁若无人地分群打闹,各方都穿的是绿军装,腰里扎着皮带,手里各自握了自制的假手枪、假长矛,学着电影里面的小兵张嘎或潘冬子的台词。有两个瘦弱矮小的男娃,被英勇壮实的小兵张嘎或潘冬子的摹仿者们,当成汉奸或特务按倒在地,并用脚踏在他们的身上,口中念念有词:“踏上一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
  
   五
  
   那时的红兵,就是一个小英雄,他可以说是我少年时代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英雄了。这红兵,长得高大壮实,周身的肉色黑得发亮,诸如上坡追野兔、爬树掏麻雀蛋之类的,总是他打头阵。与同龄小孩子打架,他一人可以将两三个娃儿打得满面浮肿逃之夭夭,可见他出手之快、之狠。
   在这一帮娃儿里面,他算得上是一个头目了。正由于他生性的顽皮胆大,再加上他家八辈子的贫农成分,也就成了全校乃至整条小街响当当的革命小将了。譬如我们公社的一次万人大会,主席台上坐着包括县革委主任吴书记等一干显赫人物,他也堂而皇之地位列其中。
   主席台前面站了一排地富反坏右,他们被绳索紧紧地反绑了两臂,每人的胸前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用黑墨书写的姓名,都被红油漆划上了一个大大的×。这些人,大都是些干瘦的老头老太,平时总见他们夹着尾巴低着头,让人一见就知道坏分子是这样一副败落相。被群众批斗的,还有最近被革命师生揪出来的犯了反革命言论罪、毒害青少年罪的五十几岁的王老师。
   只见红兵全身革命武装,雄赳赳,气昂昂,两眼饱含阶级仇恨,他是这场万人批斗大会的主持人。下面是人头的海洋,那个年代的乡下人,只要是上了一点年纪的,头上都包裹着一块白布,这时要是从主席台往下看,准是一片白色的人头攒动。大操场的四面,有一些基干民兵肩扛三八步枪,准备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我好羡慕红兵,他此时已成了我心中大大的小英雄。他敞开喉咙,对着麦克风,借助摆放在主席台前面的高音喇叭,带领着这上万的群众呼喊着革命口号。顿时,在操场的上空,就振荡起了高亢的呐喊。
   一阵口号过后,红兵用还显得稚嫩的声音,对着前面低头挨批的这一群坏分子,发出了严正的命令,接着就像一只小小的青蛙鼓足了干劲,声色俱厉地开始了他的讲话:“我代表人民,命令你们这一帮坏分子,快快低下狗头!如果不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低头认罪,我们革命群众是决不会答应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要随时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帝国主义和一切地富反坏右,都是人民的死敌。刘少奇、孔老二、林彪、邓小平,虽然已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铁拳,砸烂了花岗岩的狗头,但是,还有一些反动派的孝子贤孙,在继续同人民群众作对。现在国际国内形势一派大好越来越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无比伟大的胜利。我们红小兵和革命群众,一定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识别一切阶级敌人。如果让刘少奇、邓小平之流的阴谋得逞,我们就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地富反坏右就要站在我们的头上作威作福、拉屎拉尿,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决地与这一切坏分子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争。”
   红兵的一通发言,将批斗会的斗争气氛推向了高潮,下面的人群自发地伸出如林的拳头,高呼起了口号,只见群众头上的白帕子在此起彼伏地晃动,人们伸出的手臂的顶端是一本本的红宝书,这就使下面的色彩形成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密不透风的红,下面一层是晃动的人们头顶的白,人群的怒吼声中还夹杂着一些因呐喊过度而走调的怪怪的公鸭式的叫声。等这一阵子口号的大潮一停,红兵宣布大会进行第二项,请县革委主任吴书记发言,接着又是第三项的革命群众发言,再就是几个红小兵代表上台发言。
   批斗会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在台上口诛笔伐的同时,不时有台下的群众走上台用拳脚对地富反坏右发泄心中的仇恨。
   批斗会的时间很长,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大会从太阳当顶的时候,差不多开到日薄西山。随着时间的一秒又一秒地慢腾腾挪着四方步,空气闷热得让人心里着实躁热难受,但当年那种特殊的政治气候,没有谁胆敢从脸上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满,就像一群傀儡,被冥冥中的神灵用无形的丝线操纵着,他们没有灵魂,更没有自己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言论,脸上全都蒙上了一层麻木及神圣。对于这些正在台上低头认罪的坏分子,平时在人面前本来就卑微得简直不如一只丧了家的人人可打的饿得奄奄一息的狗,此时更得老老实实地低头认罪。
   时间还是在一秒又一秒地挪着四方步,台上低头认罪的坏分子们,额上开始冒出黄豆大的汗珠,汗珠顺着两颊汇集在下巴,然后一滴接着一滴地落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地面,在汗珠滴落地面的时候,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坏分子的周身笼罩着依稀可辨的水蒸汽。他们在白晃晃的烈日的烘烤下,在如雷的喊声的震慑下,在刀子般锋利的诅咒声的威逼下,全身开始晃动了,晃动不大一会儿,有几个年老的坏分子已经仰面倒在地上,口中发出嚯、嚯、嚯的喘息,有的已从口中流出了白沫昏死过去。
   这时,会场鼎沸的人声开始平息下来;正在发言的斗士也停止了发言,望着这个场面露出了一脸的茫然。我们的小英雄红兵,就像一颗出膛的子弹,飞了出来,对着麦克风大声嚷道:“这狗东西,别装死,快快站起来接受革命群众的批判!同志们啦,我们可不要被反动派的丑恶的假象迷惑住了呀!”
   红兵的号召,还真有效,一个被反绑了双手,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的老头,竟神奇地站了起来,身子晃了几晃,还是立住了脚跟。对于其余几个还仰面倒地的坏分子,就有几个五大三粗的青年男子跳上去,用大手掌将他们悬空提起,又将其重重地砸向地面。被砸到地面上的人,此时开始哭叫起来,就高声呼叫着:“毛主席呀,我认罪呀!毛主席呀,您老人家,快来救命啦!”
   坐在主席台上的县革委主任吴书记,此时心里明白,再这样下去,会出现怎样一种不可收拾的场面。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明白,吴书记结束批斗会方式的良苦用心,也从熟悉他的同事那里,了解到一些他过去的历史。他是一位南下干部,山东人,当时的年龄在五十岁上下。他具有山东汉子的粗豪个性,也具有铮铮铁汉的慈悲品性。文化大革命的文斗及武斗,由于他的率真,被造反派抓住了把柄,因此,也被造反派及红卫兵小将揪出来批斗过数次,在批斗的过程中,也挨过不少拳脚和棍棒的亲热。有一次,一个壮汉跳上台,对他来了个突然袭击,一顿拳脚交加之后,他倒在台上昏死了过去。等他醒过来,口中全是血腥味,除了全身的肿痛,他还失去了两颗大牙。后来,他才知道,要不是一位在场的好心人,用计支开那个拳脚功夫不错的大汉,他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他虽然在运动中受到过诸如此类的冲击,但凭着他贫农出身及解放战争的赫赫战功,最终还是恢复了职位。这些年来,出于他慈悲善良的本能,不知巧妙地保护过多少人的性命。
   吴书记眼看再这样下去,会闹出人命的,站起来,对着麦克风,用一个军人特具的威严,甩出的话音掷地有声,讲道:“看来,这一群坏分子,简直就是一堆臭狗屎,不齿于人类!派出所的周所长,你派几个民兵,把这些坏分子,押送到派出所隔离起来,要严加看管,不要让他们跑了。这些家伙狡猾得很,在关押期间,叫他们每天打扫派出所的卫生。”他的一通讲话,将造反派们的愤怒平息了下去,接着是群众如雷的口号的震荡,然后,是慢慢的弱小乃至消失,斗争大会终于鸣锣收兵了。那些坏分子,也就被民兵押送到派出所隔离了起来,在里面虽然也吃了不少苦头,但不久也被放了出来,继续接受群众的管制。
   工作组的张主任,小英雄红兵,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三大典型。这些人,在我少年心事如浮云的时代,有的感到可笑而且可鄙,譬如张主任之流;有的令我神往其突然的好运,他们虽然身世卑微,但在特定的时刻,也会被一圈一圈无限扩展的神光陪衬得高大无比,红兵就是一个幸运儿;像县革委主任吴书记这样的人,我除了敬畏于他拥有的生杀大权,同时想象他当年与敌人在战场上英勇厮杀的光辉形象以外,关于他对那次批斗大会所作的谢幕词,却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当时只是觉得挺符合他的身分和个性。
  
   六
  
   少年心事里的那条小街,如今,一切的人、事、情、境,虽然已是面目全非,但那以后二十几年的日日夜夜,每当静下心来,在脑海中就会一一显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如果想用文字来加以描述,却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十分的迷茫。那种少年时期的心事,正如朝露与晚霞,当你想要收藏的时候,却是无边的虚空将自己消融得没根没底,也就搞不清那时的我与此时的我,究竟是一种历史性的延续,还是两样不同生命体的对照。正如佛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于一点逝去的往事之感叹,只不过白白增加自心的烦恼。佛陀面对人生的无奈,在大彻大悟之后,感慨道:“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可见,连三世的因果都是虚幻不实的,更莫要把过去美丽的影像遗留给现在及未来的梦幻中。
   我们来自虚空,最终还得归入于虚空。虚空无限,生命无限,我们只有将自我有限的思想融入无限的虚空,才能坦然地静观一切的无常。
   不过,如今的我,还是一个七情六欲完备的俗人,要想摆脱过去的虚幻之影,也只不过是酒足饭饱之后的无稽之谈,更无法将过去、现在、未来的真实境界与理想境界辨别清楚。
   宇宙与社会的运行准则,是不会因某人的意志而有所改变的;秦皇汉武当年的意志,以及拿破仑希特勒当年的意志,也丝毫没能改变宇宙与人类社会的运行准则。古代圣贤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那些违背自然规律、悖逆人类本性的行为,只会招致无穷无尽的天灾人祸。
   譬如,我们这条小街,过去本来叫麒麟镇,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的地名,为了显得进步,就有人提出更名为红心镇;于是,这红心镇之名,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八十年代,才退出本地的历史舞台,又在地方上的饱学之士的倡议下,恢复了过去的地名——麒麟镇。
  
   七
  
   据当地传说,这麒麟镇一名的得来,按最保守的说法,可以往上推到北宋时期。老一辈的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风水大师,一路风餐露宿来到此地,凭着他特有的职业习惯,发现这条小街就坐落在一座形似卧龙背脊的小山坡。那个时候,如果你来到此地,再到远离小街的高山往这里看,映入眼帘的是明晃晃的水田围绕着整个小街,小街的头尾相连,还真像是一条巨龙蜿蜒流动在一片汪洋的水域中。风水大师来到这条小街的时候,已是夜幕降临,他已经被疲劳和饥饿折腾得眼冒金星,而且时令正当大雪纷飞的隆冬,他摇摇晃晃地在小街上走着,沿路乞求着别人的布施,当时小街上的人们连自家的肚子都无法填饱,大师没能讨到一点别人吃剩的饭菜,最终倒在了一户人家的屋檐下。
   半夜,这家主人,一个高瘦的秀才,踏着厚厚的积雪从朋友处回来,发现有人倒在自家门口,已经饿得气息奄奄了。秀才将此人扶进屋子,接着是换衣服、灌姜汤;还把自家仅有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熬了一大碗鸡汤让这人喝下去,使这个生死悬于一线的异乡人,很快地恢复了神志和体力。
  

共 24106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动荡的年代,现实的残酷,生活的无奈,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层层阴影,童真的眼眸观望着天空的变幻,心事如一片漂浮的云…… 全文语言朴实却真切,将一个时代的背景和发展刻画的入木三分,真实的展现在读者眼前。问好老师!欣赏,推荐精华!——独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冷月        2008-09-26 13:40:37
  年心事如浮云,很真实地反映了少年成长时的思想与感受,也让我们再次重温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感慨!
2 楼        文友:张贤春        2009-02-25 17:46:59
  牢记让人心酸的历史,开创美好的未来!
真诚待人,勤奋做事!
3 楼        文友:鲁迅        2015-09-12 15:32:01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郑谅义        2015-09-12 17:13:10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