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平民小说]少年心事如浮云

精品 [平民小说]少年心事如浮云


作者:邬海波 探花,2026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69发表时间:2008-09-25 12:28:42


   后来,两人经常在一起谈文论道,交情日渐深厚。秀才家里虽然不算富裕,但供养一位情投意合的友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再后来,风水大师告诉秀才,他此行的目的,是踏勘孕育真龙天子的龙脉,自己从山东走到此地已经用了三年的时间。为了报答秀才的救命之恩,大师告诉他,在离本地不远的麒麟山,就有一处上好的地穴。没过多久,秀才的父亲以八十高龄去世,经过风水大师的准确踏勘,在一处仿佛麒麟口含宝珠的地穴,将老人埋葬。之后,风水大师又要上路继续踏勘更好的龙脉,就告别了秀才,离开此地。走之前,他告诉秀才:“不出十年,你就会考中状元并会得到皇帝的重用。如果要想让自家后人及当地的人家世代兴旺发达,最好将这条本来叫茅坡的小街更名为麒麟镇。”
   正如风水大师的预言,他走后的第八年,秀才考中了状元,官居二品。再后来,这家就世代发达起来了,出了不少的举人、进士。这条小街,自从经过大师的更名,一直到满清,读书人考中秀才、举人甚至进士的大有其人,商业也十分发达。
   关于麒麟镇这一地名的由来,这一传说,虽然传了那么多年,老年人谈起来更是神乎其神的,但只要加以仔细的考查,就没头没脑的了。譬如那个秀才的考中状元,乃至官居二品,历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就连《县志》上也没有任何踪迹,再就是那个秀才及风水大师的姓甚名谁,也没有任何确切的依据。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有人就根据这个传说,断定此地过去大户人家的祖坟,一定埋藏有宝物。于是,由公社领导组织社员,将附近的所有上了点年岁的坟墓,挖得个底儿朝天。当时,这条小街附近的土坡,满处是暴露于野的棺材板和狼藉的死人骨头。结果,除了从大地主王老八的坟墓中得到一只玉佩,什么也没有发现。
   接下来,是一九五九年的大饥荒,将这里差不多一半的人饿死。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六0年,这里突然出现许多豺狼,而且到处行凶,就连大白天,这些豺狼也大摇大摆地在街上游走,就有不少的人被这些家伙吃掉。七老八十的人,后来都认为是五八年大跃进大挖祖坟的报应。
   通过这些证据,可以断定有关麒麟镇的传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历史真实性。这一类型的民间传说,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人在世代相传,在一些汇集民间故事的书本中,也不乏同样内容的文字。可见,流传于当地的这个故事,是前人将道听途说的故事强加在了本地的口头历史中,以迎合当地人的虚荣心理。后来,我在《县志》中读到一条史料,原来这里在过去几个朝代,都以盛产生漆著称,可能这里原本的地名是漆林镇。也许是麒麟与漆林同音吧,因为麒麟是中国儒家传说中的吉祥物,是一种文昌发达的象征,可能就是那些喜好攀龙附凤的当地文人雅士,最先将这地名写成麒麟镇的。
   这小街的四周,据老年人的介绍,过去有四座香火旺盛的寺庙,佛像都很庄严神圣。几人合抱粗的古老银杏树、松树、枫树,将这四座寺庙点缀得极富神秘色彩。后来,大跃进大炼钢铁,就把所有的寺庙拆了,甚至连寺庙里的古树,也被壮汉们砍倒了,这些木料都让大炼钢铁的土炉子吞吃掉。那些年代久远、活灵活现的佛菩萨雕塑,也在破四旧的疯狂中毁于一旦。我少年时期,曾经根据老年人的描述,多次想要在这些遗址上发现一点过去的影子,结果,只看见一些残破的青色砖瓦,狼藉在一片庄稼地里。现在,就连作为这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庄严佛净土见证的破砖头、烂瓦片,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也就让人觉得这里过去的庄严佛净土,其实根本就不曾存在;因而,也就更让人怀疑麒麟镇传说中的历史了。
  
   八
  
   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搞明白这些地名变迁的真实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些地名的真实涵义。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生存在这条小街上的人们,就像植物一样,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除了附近山坡上的坟墓作为这里的历史见证,就是永远留存在记忆中的那一条由古旧得破败不堪的木房组合成的狭窄小街,诸如茅坡、漆林、麒麟、红心这些名称是真是假、是实是虚,也是无法确认的,这让我明白了鲁迅先生将《阿Q正传》中人物的活动场所命名为未庄的深意了。至于我们这条小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人和事,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后来者的想象中也许就如漆林与麒麟的无法确认谁是主角了。
  
   九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时候的这条小街,全是古旧得发黑的歪歪斜斜的木房,街道也很狭窄。路面由于长年失修,一经下雨,便满是泥泞。街上只有一台功率很小的发电机,而且经常出故障,这里的夜晚,绝大部分时间靠的是煤油灯照明。因此,一到晚上,就显得黑沉沉一片。人们的娱乐活动,除了到张老三、王老六、李二娃这几家悄悄经营的茶馆,听地下民间说书艺人讲说古典传奇故事外,就是隔三茬五的拥挤在公社大楼后面那个四角天井,观看上映过多次的样板戏。要不然,就是某家和某家因为一点小小的过节,在街上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每当这些个事件的爆发,这条狭窄的街道就会一下子涌来众多的观众。
   开头,双方只是对骂,一般都是以人的身上最不干净的器官为主题,有时还会充分发挥想象,把猪、牛、狗、马这些低等动物的身体器官联系在一起。有的骂架高手,不但骂人的语言十分的高妙,身体语言也丰富多彩得很,甚至能将拍巴掌、吐口水、跳脚、瞪眼、扭屁股这几个动作,完美地连贯起来。有些骂架老手的大嗓门的发音技巧,也许不亚于京剧名角或歌剧大师,那一连串的骂声可以说是抑扬顿挫、响彻云霄,让闲人们听了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感。
   对骂是精彩的,有时交战的双方,一边骂一边挪动位置;如潮水般涌动的看客,也随之在这一片喧哗声中挪动着位置。
   有的看客见双方还是在作文斗,没有武斗的迹象,便开始在人群的深处发话道:“骂的是风吹过,打的是铁实货。打得赢的是大哥,打不赢的是二哥。哪个当缩头乌龟,就是众人的儿。”观望的人群,轰的一下,就爆发出众多音部的笑声,弄得正在进行着文斗的双方一时都不知所措,双方都在心里想道:“如果首先动手,不一定能硬得过对方;如果不首先动手,就会显得懦弱可欺,也就会在众人面前失去做人的尊严。”
   有的时候,正在进行着文斗的双方,不知是谁的拳头首先挑起了武斗,紧接着的是双方一阵拳脚的混战;此时的围观者心里高兴得忘乎所以,巴望着这一场混战越战越精彩。这样的战斗,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一会儿,吃亏一方的妇女儿童就开始哭叫起来了;另一方见自己占了上风,在人面前争了脸面,也就见好就收,只是用拳脚做作将要攻击的架势。武斗中吃了败仗的一方,也有自己的维护面子的动作,就有带头者挥动手臂高喊:“打死人啦!打死人啦!”边喊边走,在路途停顿的过程中,有的就用两手紧按着自己身后的两瓣屁股,前仰后合地用口头语言及身体语言来猥亵对方的大小女性,其内容不过就是将自己的某个身体器官,与对方大小女性的某个身体器官串联在一起的情境化描述。这个时候,在武斗中占了上风的一方,却在文斗中处于下风了,男人们气得青筋直跳,妇女们气得泪水长流。后面的看客一路紧随着双方来到了派出所,经过周所长对交战双方的一再盘问,也没有查出来究竟是哪家人先开始骂或是哪家人先开始动手,再问众多的围观者,大家都说没有看清楚,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事后,双方成年人都结下了仇怨,偶然在街上撞见,也都各自板着铁青色的面孔,互相瞪了一眼后,就擦肩而过了。而双方的小孩子们,好像根本就忘记了这件事,照样在一起玩耍打闹。
   围观者对这件事,要比当事人讲述起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兴趣要浓厚得多。有的闲人还会将争斗双方的言语及动作摹仿讲述得惟妙惟肖,摹仿讲述到得意的时候,大家就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
   这样的对骂,不一定都能让那些喜好观战的闲人挑逗成武斗的场面,这就会使众多的围观者直摇脑袋了,并大呼:“不过瘾!”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只好没精打采地各自回家了。
   还有,就是夫妻双方在街上的公开争斗,也是一道风景线。男人的拳脚交加,外搭“娼妇”、“婊子”、“烂货”的咒骂,女人的由撒泼哭闹到视死如归,乃至夫妻间的互相撕扯,或者是女人的满地打滚的嚎哭,真真的让围观者过足了瘾。夫妻之间的这场恶战,往往要从上街头闹到下街尾。一路上,全街的大人小孩,便会自发地形成浩浩荡荡的队伍紧随其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观看这活生生的闹剧就成了群众的一种日常生活了。过后,又是看客们的新鲜传奇故事的口口相传了。当然,在街上闹骂得累了的夫妻,回家以后,照样吃饭性交生子。
  
   十
  
   那时的我,也是这一类无聊看客中的一员。但我的另一种看客的身分,就完全没有幸灾乐祸的滋味,而是一种渴望中的无奈和苦涩。记得我们这里曾经有一批从老远的大城市来的知青,对于他们,我只觉得有一种神秘感笼罩着。他们的外地口音,让我觉得怪怪的,特别是男男女女大胆新奇的着装,更让我觉得外面世界的精彩。
   有的时候,我还能在小街后面的那条小河边看见他们男女成双地手牵着手,显得十分地亲热,这让街上的人觉得是一件新鲜事。
   要是到了炎热的夏季的傍晚,在小河的岸边,几个漂亮的女知青会将自己白嫩的胴体充分地向街上的男人们展示出来,就连像我这样年龄的少年,看了之后也会心跳加快、想入非非,更别说其他成熟的当地男人的感觉了。可以说,这是我们一年中最为吸引人的风景。
   至于其他方面,这里的人就是另外一种看法了。每逢赶场天,他们就仗着人多势众、头脑敏捷,将农民正待出售的鸡、鸭、蛋、粮食之类的东西,或用低价强行收购,或几个人假装打架引起混乱将这些东西洗劫一空。因此,在本地人的心目中,这一群知青是可恨而又可怕的。乡下农民一提起这些人的事,都是些好吃懒做、偷鸡摸狗或乱搞男女关系的勾当。
   经常在街上走动的知青中,我最喜欢盯住看个不够的,就是那个用红头绳扎着长辫子的漂亮的城市姑娘。她的皮肤白里透红,那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叫我看了全身燥热得直想进入她的汪汪的深情的目光的关注中。她的头式和她的着装,特别是她那高贵典雅的气质,都不是我们这条偏僻小街上的妇女能比的;如果将二者放在一起加以对照,就连我们这里最让男人们心动的姑娘,也会变得像狗尾巴草一样地不值一看。那时,她成了我未来妻子的幻象,梦中是她,睁开眼睛,脑海里还是她的影子在招摇。
   有一次,公社礼堂晚上的文艺演出,她的表演精彩得很,那身段、那化了装的脸庞,让全街上的男人们梦中都在想着她。记得那个晚上,她跳舞的时候,两眼闪烁着迷人的笑意,我盯着她看,仿佛觉得她也在顾盼着我;她还唱了一首歌,歌名是《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她的歌声清脆悦耳,面部表情也极像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的女主角李铁梅。我望着她,脸庞薄薄的施粉,两眉浅浅的勾勒,以及甜美的声音,灵魂儿都随之荡漾起丝丝酥麻的快感。我想,要是能拉一拉她的手,即使能和她说几句话,这该有多么的幸福!
   在一个寒冷的冬季的一天中午,飘舞着漫天的白雪,我正在家里围着火炉看一本小说,听见外面一片嘈杂的人声,还听见有几个大汉在高声吼叫。看来,街上一定出现了什么突发性的大事件。于是,忽匆匆跑出家门,一道看不见首尾的浩浩人流,正穿行在积满白雪的小街,其中的大部分是四邻八乡的农民。我估计这里一定发生了很严重的事件,队伍中的成年男子都面露出一种幸灾乐祸的狎邪的快意。一问知情者,说是昨天抓了一个乱搞男女关系的思想反动的破鞋,正在进行的是游街示众,之后还要到小学的大操场开批斗大会。我加快了步伐,踩着积雪向小学奔去。
   到学校操场的时候,放眼一望,发现这里已变成了人头的海洋,那道人流也正在从外面源源不断地涌来。操场前面的露天主席台的高音喇叭,正以最大的音量播放着当时战天斗地的歌曲。公社的所有领导都已坐在主席台上,正各自冥思苦想今天发言的内容。各生产大队的民兵,手端三八步枪看守着被反绑了双手低头站立的被大家公认的所谓破鞋。她的胸前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赫然写着“女流氓某某”,她的姓名,也按当时的惯例,加上了一个大大的红色的×。她的头发被人剪去了一半,成了阴阳头,头发被红色油漆涂得粘住了一团,脸上也沾了不少红油漆。她的脖子上,吊着一双破烂不堪的沾满了粪便的皮鞋,衣服除了满是油漆外,还露出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口子。
   高音喇叭仍旧在高唱着歌曲,漫天的雪花这时也来得更猛了。被众人当作破鞋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她全身打着冷颤,始终低着头,使那些居心叵测的男性看客们,无法看清她的面部表情。喇叭停住了歌唱,批斗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一个民兵走上前来,伸出右手揪着她的头发,使她的脸庞完全暴露在大家的面前。
   我望着她已被羞辱得麻木不堪的神态,惊呆了,却原来,却原来,这就是我日夜暗恋的美丽姑娘!我心目中的她,是那样的清纯,可怎么会被别人当成女流氓、破鞋来批斗呢?我简直不敢相信。因此,批斗会上那些男人们无聊又无耻的所谓发言,我全没有听进去,也根本不相信。
  

共 24106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动荡的年代,现实的残酷,生活的无奈,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层层阴影,童真的眼眸观望着天空的变幻,心事如一片漂浮的云…… 全文语言朴实却真切,将一个时代的背景和发展刻画的入木三分,真实的展现在读者眼前。问好老师!欣赏,推荐精华!——独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冷月        2008-09-26 13:40:37
  年心事如浮云,很真实地反映了少年成长时的思想与感受,也让我们再次重温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感慨!
2 楼        文友:张贤春        2009-02-25 17:46:59
  牢记让人心酸的历史,开创美好的未来!
真诚待人,勤奋做事!
3 楼        文友:鲁迅        2015-09-12 15:32:01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郑谅义        2015-09-12 17:13:10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