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影视戏曲 >> 潘金莲别传

绝品 潘金莲别传 ——新编古装传奇梆子戏


作者:晋忻李 探花,2063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558发表时间:2011-08-18 18:07:49
摘要:烧饼钱,(咬牙)哼,有了!(转对武大)我们这样的人家,还能少下你几个烧饼钱?来来来,武大,如今就将我这使女送你,顶我这家丁欠你的烧饼钱,你看如何?

潘金莲别传

共 1029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本篇取材于经典名著,但别具只眼,反其道而行之,是为潘金莲翻案之作。三大戏剧家之一的魏明伦也曾写过川剧《潘金莲》,泼辣淋漓,直刺时弊。本剧则多了同情与理解,在基调上,除最后一幕外,都显得较为温和细腻,而潘氏的形象也更为生动感人。戏剧除立意与构思外,对唱词的工整和场景的调度也要求甚高。作者是此道高手,戏词通俗浅近,对仗工稳,朗朗上口,寓意却遥深。几幕过度也相当娴熟自如,麻利斩截。幕后伴唱的运用丰富了表现形式,同时也浓墨重彩地点了题。佳剧一部,推荐阅读。【编辑:江山编辑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818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ran.t        2011-08-18 18:09:44
  精彩的剧作,呼之欲出的人物,将李老师此作与魏明伦的作品对照着读,更加有味。
回复1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8 18:26:16
  谢谢ran.t的光临与点评。
2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8 18:24:18
  多谢江山编辑部的及时编发与精到点评,辛苦了,谢谢。
晋忻李
3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8-18 18:26:32
  晋老师又出佳作了。等看完再来细评。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3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8 21:38:40
   晋老师又出佳作了。等看完再来细评。
   【小人鱼在天堂】:个见,供晋老师参考:
   1、“逼嫁”一场中“寄人篱下受煎熬”——宜改成:寄人篱下受熬煎。以“ao”为尾,方符合此段唱词韵脚。
   2、“动情”一场中此句“更况我,如花岁月血肉躯?”中“更况我”过于生涩,不若改成“何况我”更为自然些。
   3、“动情”一场,此句出现笔误“白里里相厮守,无言相对”,此处“白里里”应改为“白日里”。
   4、“动情”一场,“武大能取你这么个媳妇,”此处“取”字应改为“娶”字。
   5、“动情”一场,“你道是那个?”中的“那”当改为“哪”。
   6、“动情”一场,“是我这当哥的一手扶养成人的啊!”处,“扶”应改成“抚”字。
   7、“动情”一场,“[武大捧洒坛上。”此处“洒”应改为“酒”字。
   8、“动情”一场,“到夜晚,我如卧针毯睡不着”,此处“针毯”宜改为“针毡”更常用些。
   9,“烤火”一场,“那不安份的武大娘子金莲子”,此处“安份”当为“安分”。
   10、求药五场,“饮武大喝下”宜为“喂武大喝下”。[2011-08-18 21:18:02[删除]]
回复3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8 22:12:08
  发文欣逢小人鱼,
   坦诚相见剔疮瘀。
   似此诤友世间少,
   敢不努力奋驰驱。
回复3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8 22:14:08
  小人鱼真吾师也,已如嘱全改,感激之至啊!老友这厢有礼了。
4 楼        文友:明灯轩主        2011-08-18 22:49:37
  花木兰曾说: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今天看李大哥的戏文,觉得和潘金莲的形象也有点偏,呵呵。
   没看过《金瓶梅》这本书,尽管家里有一套香港太平书局1982年版的《全本金瓶梅词话》影印本,厚厚六大本,瞅着就头疼。
   魏明伦的《潘金莲》当年虽火,但也没看过,人家是川剧,没机会看。再说对川剧也无啥好感,那音乐嘀里咣啷噪音太刺耳,不美。可当年人家都说这个戏文好,那就肯定是好了。咱没看,所以人家的戏怎么个好法,不知道。
   李大哥的戏文刚刚看了,不过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剧本里。李大哥把一个中华名荡妇,描画成一个冤妇怨妇,几经折腾,最后叫她自我了断了那条贱命,读来不由令人顿生爱怜,唏嘘不已,原来这金莲是好好女生啊。
   中国女子自古是男爷们儿的附属品。生为女人,在家从父,父死从兄,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从小到老就没自己给自己做主的时候。如果真要有个红杏出墙找男人寻乐子的勾当,无论奸夫作为再怎么丑恶,那也是淫妇做的孽,全民共讨之,万众共诛之。这是中国女人最让人同情之处,但现在这个已一去不复返了。
   《金瓶梅》里的潘美眉是个什么货色?可能读过此书或看过相同题材的其它作品的人都知道。书里写的那个年代,究竟有没有潘美眉这样残害亲夫自轻自贱的风流女子?我看肯定也少不了。因为中国人自古就不缺贱人,包括贱男人也包括贱女人。只要给钱,给好处,让活命,让过好日子,认贼作父也没啥大不了的,要不历朝历代哪会有那么多的家庭叛徒民族汉奸啊?
   但李大哥可能看不过去,偏要路见不平一声吼,编戏文和中国特色的传统世俗较劲,其情可叹,其勇可嘉,古道热肠,质朴好人。但这件事有意义吗?我觉得好像意义不怎么大。
   这里我建议李大哥不妨多看看眼前这个尘世这个国度,大到为了自己的前程,小到贪图点滴之利,心甘情愿和金钱权力上床苟合的“潘金莲”们,不是仍似过江之鲫吗?当然这些咱管不了人家,我现在最为担心的是,这些现代潘美眉如果看到你这个剧本,会笑话你多此一举的。
   以上胡说一通,权当借戏说事儿了。作为一部剧作,不考虑其前缘背景,还是很有戏的,矛盾发展脉络清晰,人物形象也立得住,写唱词是李大哥强项,自然是精彩迭现了。不过这个结尾,似乎有点粗砺,潘金莲惨烈自杀,也不太好。还不如要颠覆就彻底颠覆,让她冤情洗净,干脆改嫁武二郎得了。
闲人一个 胡写乱画 聊以度日
回复4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9 08:47:38
  老友批评颇有道理,容后细说
5 楼        文友:冰蝴蝶        2011-08-18 23:19:59
  老剧新编别滋味。贺贺
中专语文老师,喜欢歌舞,迷恋写作,追求纯美事物.QQ号993884000
回复5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9 07:15:49
  感谢光临与关注哦。
6 楼        文友:夏冰        2011-08-18 23:56:09
  大作拜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剧作营构自然贴切,用心之作。问候李老师。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6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9 08:45:46
  谢谢夏冰主编的关注与点评,共同努力
7 楼        文友:蔚风        2011-08-19 07:11:04
  拜读欣赏佳作,值得慢慢品味,祝好。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7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19 08:46:40
  谢谢蔚风的关注与点评,努力。
8 楼        文友:明灯轩主        2011-08-19 14:59:43
  并非看玩笑啊李兄,建议你把这个戏就定位在潘金莲和武二郎,以及武大、西门几个人的的爱恨情仇纠葛上,最后还真是弄成个叔嫂情,有何不可啊?开始武松有误会,执意要杀嫂,后来弄清原委,对潘极为同情并逐步理解,几经周折两人还真成了。至于西门庆,就是个泼皮无赖,他害了武大,让武二和潘联手砍了头,为兄(夫)报了仇怨。最后这个结局,主要是叔嫂同仇敌忾杀西门,志同道合结缘亲,那才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呢。
闲人一个 胡写乱画 聊以度日
回复8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21 05:48:25
  好意拜领,但在下本意并不在此,若如此写来,则与当初的写作初衷南辕北辙,岂不滑天下之大稽,越发成了玩弄历史的三花脸了。实难从命啊。
回复8 楼        文友:明灯轩主        2011-08-21 11:44:57
  既然能把潘氏改变为好女生,为何不能让武二郎对其心生涟漪?
9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21 05:41:46
  投稿栏目/社团:【散文随笔】文章标题:略说潘金莲与阎婆惜之生命悲剧作者:邬海波授权级别:A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63265
   发表评论ID:晋忻李发表时间:2011-08-1322:14:58
   评论内容:
   回复
   潘金莲与阎惜娇的悲剧,其实也就是男权社会中所有妇女悲剧的缩影而已。地处卑微而又有独立人格的人,尤其是绝色女子,被践踏被蹂躏而后被杀,这恐怕就是他们的宿命。问好邬老师!
   ------------请认真读一下邬海波先生的这篇杂文,先不要责备老书虫为一个遗臭万年的淫妇作翻案文字,平心静气地将潘金莲作为一个可怜的女人來换位思考一下,然后再加以讨伐好吗?
晋忻李
回复9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8-21 10:57:49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晋老师,这原也正常。
回复9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22 06:27:27
  此文以晋忻李大戏《潘金莲别传》为线,深刻全面地分析了这部戏剧。此文从这部大戏的创新点、主要内容、人物悲剧性慢慢分析,入情入理,将大戏的闪光点分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叹服。而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鲜明地提出了一些为女性喊冤的口号,站在女性自由的角度为潘金莲喊了一回冤,淋漓尽致,让人感概!此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晋忻李大戏《潘金莲别传》的优点,也让读者见识了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在戏剧上心灵相通的友情,让人感动。——故事中人社长热情洋溢的按语也同样感人。连日事忙,以后还有文章相唱和。谢谢朋友们。
10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8-21 10:57:12
  这一声嘹亮的号角——评晋忻李大戏《潘金莲别传》
  
   自《水浒传》始,潘金莲便被钉于淫荡的十字架上,以其不安本分、心肠歹毒而落下千古骂名。可谓是一部水浒传,潘氏骂名传!
   作为《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女人之一,相比林冲娘子、金翠莲、阎婆惜等女子,潘金莲可算得上是一个最为不幸的女性角色,生而无爱,死而含冤,集万千白眼唾骂于一身,受尽了古往今来男女老少的奚落和嘲弄。而一部名著,居然将一个弱小女子描述得如此一无是处,不得不说是和施公对女子的偏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看官且看,《水浒传》中,潘金莲一出现,施公便给其定性为淫妇一名,道其下场咎由自取,用词尖酸刻薄,恨不得每一个字都像一柄刀子,将潘氏的脸皮给一一刮下来,而且在诗中引无名氏诗为证:“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相貌一流,然遇得风流子弟,便试图勾引上手。施公此话,显然对潘金莲进行了极大的蔑视与侮辱。在当时的男性社会里,男人可是女人的饭票,而当时施公要树立的是“高大全”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形象,像潘金莲这种弱小女流,显然根本不放在他眼里。
   而潘金莲的出现,最多只是为了衬托出武松这朵大红花的刚毅果敢,嫉恶如仇、正直无私的男子汉形象。潘金莲在水浒中的地位,不过是一枚小小的绿叶子罢了。
   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施公这样写,是有道理的。然而今天却有一个人替潘金莲愤愤不平,决心要为潘金莲翻案了——他,就是著名的剧作家晋忻李老师,携带着他历尽多年的心血之作——大型戏曲《潘金莲别传》隆重亮相江山了。
   晋忻李老师乃不可多得的戏曲大家,在我所读过的他的戏曲大作中,如果说到对戏曲精通当行,且在戏曲上才华横溢,乃为剧作者中之翘楚者,用“凤毛麟角”来形容其毫不为过。而这部新编古装传奇梆子大戏中,晋忻李老师更是发挥了其优势,用新编六幕传奇大戏《潘金莲别传》来为潘金莲重新定性,其对陷于封建社会那样污渠泥淖中不幸女子的关爱与悲悯情怀,恰与《红楼梦》中曹雪芹不畏众口,用心动情为诸多女子树碑立传的做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能不说两人可谓是隔代知音了。
   在这部大戏中,晋忻李更以其戏曲天赋及非凡能力进行一番设计大胆的新尝试,比如其借助丰富多彩的艺术想象,颠覆原著的相关情节,凭其最为得心应手的唱词,令人深受感染与共鸣,最主要的是,作者更以其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主角配角的戏份进行精准细微的描述,使得此戏深具看点儿,也让这部大戏具有了非同一般的艺术感染力,不止好看,而且予人以思索,从而得以集娱乐性与思想性于一体,使得人们读完之后,重新审视晋忻李塑造的潘金莲这一有别以往的崭新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深深的警醒与反思。
   先来谈谈此剧中的情节安排。原本《水浒传》中,潘金莲在作者笔下是一个鲜廉寡耻之人。故事情节也是围绕她和张大户、武大郎、西门庆、武松之间的情感纠结开来。此剧保持了原著的这个特征,借助戏曲“唱念做打”这一特征,将她和这四个男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描述得煞是精彩。“逼嫁”一场中展现的就是张大户的盛气凌人,心地残忍,他对潘氏因爱生恨,导致她和武大郎这个丑得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三寸丁谷树皮”冤鬼搅在了一起,也意味着悲剧由此悄然暗伏。
   在“动情”一场中,剧中则让王婆出现,武松出现,此处人物之间的特殊关系亦如蜻蜓点水,轻掠而过。故事则在不动声色中有条不紊地发展着。但他们的结局,在此设下悬念,令人心生挂牵。“阴谋”一场,则让西门庆和王婆这两人扯上了关系。同时也暗示了后文的悲剧。在“烤火”一场中,潘金莲求武松相悯相怜之不得,故而生怨。这亦为王婆和西门庆的趁虚而入作了铺垫。
   故事情节发展到第五场“求药”和第六场“杀潘”中已然到了高潮。在这两场中,作者将潘金莲喂武大郎如何喝了王婆买的药,从而一命呜呼的详细过程精工细雕,凸显她的无辜柔弱。同时作者也巧妙地将她嫁与西门庆的过程一笔带过,情节安排有主有次,详略得当,更是浓墨重彩地突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除了故事情节,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最为擅长的唱词了。在晋忻李老师所有的戏曲作品中,在下始终认为其对唱词的驾驭能力着实令人击节赞赏,叹为观止。
   在幕前曲和幕后曲的唱词中,有一段可谓贯穿了全剧,“戏者戏也莫当真,史如麻团实难分。试为狐魅翻铁案,毁誉笑骂但由君。”这样的唱词看似不置褒贬,却使得作者与戏中人物拉开了客观理性的距离,令人深以警思。作为主人公的潘金莲的唱词占了绝大部分的戏份,这些戏词通俗易懂,感染力较强,听到动情处,令人拍案叫绝,比如在她拒绝嫁给张大户的这段唱词,“水仙怎配你秃柳,喜鹊儿怎配你斑鸠?与其跟你相厮守,宁愿嫁给山里的猴。你伤得我的皮,断得我的骨,打不死我潘金莲,我永不甘休。”更是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精准地表现了此剧的主题。
   除了主角的唱词之外,晋忻李也让配角的戏词同样鲜亮出彩,比如张大户这一段唱,令人读之相当赞叹,可真体现了作者的“词工”了,“你爱鸳鸯同戏水儿,你爱双燕齐垒窝儿。你爱湖中并蒂莲儿,你爱草上双飞蝶儿。水仙当往名花园儿,凤凰该栖梧桐枝儿。员外我今日施好心儿,切莫迟疑踏错门儿。”此段中,这一系列的儿化音,让张大户的奸诈阴险一览无余,也更让作者将他幸灾乐祸的丑恶嘴脸更是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儿化音同样也运用到了后面武大郎的唱词中,更增添了戏词的趣味性。由此可见,配角在整部剧作中,虽如绿叶一样,却也必得有自己的个性,方使得整部剧作有了较强的可读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物的唱词深值一读,不可轻易忽视。那就是贯穿了全剧的线索人物郓哥的唱词。郓哥出场不多,戏份少,然而其两段唱词很重要。第二场中,郓哥的这一节唱,表现了其对潘金莲暗中的同情,是一个很正义善良而身份又很草根的形象,“猪圈里掉下金凤凰。水仙花插进了粪圪堆,花孔雀配了个煺毛鸡。山药开花结疙疸,花媳妇儿配了个丑老汉。”此节唱词晋忻李老师运用了花韵,在变韵中,以莲花落的形式来客观评价这一事件,使得此剧更因有了这一枚特殊绿叶的衬托,也有了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和值得深省的意义。同样在第六场“杀潘”中,郓哥依旧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其对潘氏深深的悲悯之心,同情之意。
   由此可见,配角的唱词在整部戏中,更是不可小觑的。作为剧作家,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更是剧中每一个人物,在剧作中,他们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接下来要谈及的便是晋忻李老师对整部大戏中每一个主角及配角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潘金莲在原著中,显然就如施公所云,“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生活作风如此不正,是个大大的女破鞋,女流氓。所以后来她移情,杀夫,再嫁西门庆,终至于被武松挪掉了脑袋,这一切全是她自作自受,罪有应得。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人物形象则又会发生变化,到了如今,或者换在女权主义社会中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她不满封建婚姻,不愿屈从命运安排,勇敢向命运挑战的女斗士形象。而作者显然要颠覆的就是在男人视角里传统的女性形象,从而赋予了潘金莲以别样的艺术光彩。
   这一点儿同样令我们想起《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来。显然,贾林之爱,在以贾母王夫人等正统人物眼里,是离经叛道,不守本份的表现,然而在后世人眼里,却又何尝不是有情人难成眷属,具有反封建主义色彩的令人可敬可仰的男女斗士的形象呢?所以,晋忻李老师此剧,不妨说也是站在个人角度,向传统观念和传统认知观勇敢挑战,从而吹响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声嘹亮的号角,
   文中的潘金莲何其贞烈刚强,敢作敢当,她拒绝嫁给张大户那一节,多么令人感喟敬佩。当她宁愿选择难看至极却心底善良的武大郎时,不禁让我们深为她掬一把同情泪。“动情”一场道出她满腹苦水,奈何却无人可言语,自怨自艾,却青春无寄的愁苦与郁愤之情。她想反抗命运,却不得不困守浅滩,好容易喜欢上了武松,却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她对武大郎从“下药”一场看,还是颇有夫妻情意的,对武松的情义也只是被一盆冷水浇灌而逐渐绝望。如此悲苦可怜的女性形象,又让人怎能忍心将那不贞杀夫的污水一盆又一盆浇给她呢?
   后来她虽被迫无奈,更是为生活计嫁给了西门庆,却荣华富贵也只短短五年光景,便让武松逼得毅然自行结果了性命,当真令人叹兮!悲兮!痛兮!此剧虽为别传,却自有一番感人力度,从而让潘金莲这个形象具有了可歌可泣可怜可悯的艺术力量。
   该剧中除了潘金莲这一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之外,此外还有刚强果敢武功高强,只知一味恪守礼仪操守,却不懂怜香惜玉的武松,生性懦弱胆小怕事的武大郎,心地良善爱憎分明的郓哥,心肠歹毒盛气凌人的张大户,趁人之危好色无耻的西门庆,视钱如命失了本性替人拼命拉皮条的王婆,都在该剧中一个个各安其所,其性格特征、人物形象也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塑造。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一句话同样适用于文章。若说到此剧瑕疵,却也较为明显,就整部剧作来看,作者在处理故事情节上略嫌单薄淡然了些,尤其感觉在后两场中,因作者过于仓促结尾,太迅速地将这部大戏收尾,这样的收尾使得人物性格未曾完全展开,以致于在剧中最为精彩的看点儿和高潮部分,便戛然而止,颇有意犹未尽之嫌。若再修改或充实一下或更利于体现整部剧作的意旨,从而也令剧中人物血肉丰满,其形象也便会更为立体生动些了。然而就整体来看,瑕不掩瑜,这丝毫不曾削弱此剧的优秀和艺术感染力,相对来讲,依然是一部优秀的剧作。
   正是:晋老笔下生奇莲,义薄云天伸屈冤。时人误将潘氏骂,此剧一出笑黄泉。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10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8-21 18:00:41
  感激涕零,大恩不言谢,多谢知音!
共 69 条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