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专栏·笑对生活】映日荷花

精品 【专栏·笑对生活】映日荷花


作者:我是笑狐 举人,367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18发表时间:2008-12-17 09:27:38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曾经撰文悼念王光美,讲述毛刘两家交往最重要的一次就是2004年5月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的毛刘两家聚会。作为仅存的开国领袖夫人,时年83岁德高望重的光美奶奶是大家共同敬佩的长辈,把两家人召集走到一起。这是毛刘两家相识近80年来,三代人首次共聚一堂。中国两个有特殊经历的家庭的聚会因此具有了历史意义,毛刘两家聚会,成为老人生前得以了却的一大心愿。无论身在国内还是海外,几乎所有感受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沉浮冷暖的人们都在谈论这则消息。大家又一次领略到光美老人的超凡大爱,由衷为毛刘后人之间的理解与同情,为继往开来的和谐中国而高兴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青和夫人儿媳邵华,在近期内先后不幸病逝,毛泽东之孙毛新宇接受媒体采访谈到“毛家家风”。一点是教育儿女要低调做人,另一点是保持廉洁的家风。毛泽东家庭的廉洁家风已成万众之口碑。毛泽东健在时过生日从不铺张浪费,很多时候一碗面条就行了,成了人们的美谈;毛家后代不选官场,而是选择专业为人民服务,更为人们刮目。就是身患重病的邵华,自身廉洁,而对公益慈善活动却十分慷慨。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邵华还特别交待毛新宇悄悄地向灾区捐上10万元。
  
   3
   驱车去刘少奇故居花明楼,我们去得并不顺利,先一路颠簸找到宁乡县城。七弯八拐,磨磨蹭蹭了个把小时,才找准去花明楼方向的319国道,司机说是当地四处修路之故,从大自然的山穷水尽到后来的柳暗花明,也算是好不容易吧?
   提起花明楼得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来自清同历年间的《宁乡县志》:
   “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齐公闻楼上书声朗朗,楼下柳暗花明,遂将其取名花明楼。”另一说则来自民间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心灰意冷浪游天下,一日来到此地,见民风淳朴遂客居于此。孰知竟由此福至心灵、茅塞顿开而一举登科。从此,人们便将秀才借读的馆舍称为“花明楼”,取的正是“山重水复转柳暗花明”之意。
   在花明山庄吃过中餐,我们匆匆走向刘少奇故居。对独具江南风韵重建的五层之高的花明楼,远远打量了一眼,无暇一顾。记得时任长沙市长的作家谭仲池,承少奇故里重建花明楼主持者之嘱,尽心成文《花明楼记》。赞其“北闻洞庭涛声,东睹岳麓春色,南贯韶山瑞气,西触雪峰血脉。是可谓盛世修楼,楼聚民心,岁月更替,风云变幻,柳绿花红,山河斑斓,人世冷暖,尽收眼底。”读之感喟多多。
   后来,想不到还在网上找到李飞熊先生所作《花明楼记》,不由得怦然心动,此李飞熊者,当为湘滨文学网名流野草之本名也!这位耳熟能详的作家朋友,凡五次赴宁乡花明楼拜谒而成的文字,不可不读。“天悠地阔而世事茫茫,人心耿耿而浩气荡荡。每忆大地之子,生于斯,长于斯,历世纪风云,救民于水火,奠国之根基。赤胆忠心,功高盖日。而世事无常,泱泱大国魁首之尊,含冤而逝,终不得以实名归于烈焰。悲乎!遥想先贤蒙冤之日夜,赤子之心未改。魂归大地而德被苍生,高风承世,览辉千仞。其人也,亦如楼之巍峨,需仰而视之。”
   来不及多想,我们直奔刘少奇故居而去。这座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普通四合院,始建于1871年,面临绿水、背靠青山,它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半、茅屋5间。历经世纪风雨沧桑,这栋普通农舍,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经历了辉煌而坎坷的岁月,至今它依然保持着120多年前的原始风貌。
   据说那块“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门匾,1959年故居开放时就悬挂在槽门上。文革时少奇故居被封闭,这块门匾连同许多的陈列物均被打砸,堆放在杂屋准备销毁。公社炊事员冒着风险偷偷地拣出这块门匾。为了保护好门匾,炊事员把它翻过来作为切菜的案板使用,就这样,经过五位炊事员的巧妙保护,门匾得以保存下来。1980年2月,刘主席家乡人又欢天喜地将它悬挂在故居门楣上。
   在这里,我们听说了一个“打倒刘少奇”的小故事,说来挺有意思的。那是1961年初春,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轻车简从回到老家炭子冲。在山边小路散步,路过一根电线杆子时,发现上边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
   刘少奇和夫人没有声张,小纸条却被一位早起的民兵发现揭下,报告了公社公安员,公安员又向随同刘少奇回乡的省公安厅长李强报告。不到半上午,案子就破了。作案嫌疑人是花明楼区完全小学四年级学生肖伏良,一个10岁的孩子。学校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刘少奇主席38年才回家一次,老家的学校却有人张贴打倒他的标语,这是现行反革命行为!为了挽回影响,校长提出三条处理意见:一、开除肖伏良学籍,交司法机关处理。二、班主任郑淑梅管理不严,要追究政治责任。三、对全校学生作一次摸底排队,及时发现苗头,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这同时,校长和教导主任都向上级写了报告,检查自己严重失职的错误,请求给予处分。一时间,花明楼区完小人心惶惶!
   刘少奇得知后对有关领导说:“不要开除他的学籍。小孩子吃不饱饭,有怨气。我是国家主席,当然有责任。至于校长、班主任,更不要责怪,怎么能怪他们呢?我倒想见见这个肖伏良,他写那个条子,一定事出有因!”民兵很快把肖伏良带来了。刘少奇微笑着把肖伏良拉到自己身边说:“小朋友,不要哭。怎么会叫你坐牢呢?那是人家故意吓唬你。你说说心里话,你为什么要写那张纸条?”
   肖伏良对刘主席说了实话:父亲去修水库,他和妈妈在公共食堂每餐三两老秤米,实在吃不饱。长期营养不良,妈妈得了水肿病。为了让妈妈吃一餐饱饭,他放学后去食堂打饭时,见开饭高潮已过炊事员不在厨房,就将别人家的那瓦钵饭也一同塞进书包跑出食堂。食堂炊事员发现后追到肖家。民兵队长扯开喉咙训斥他:人细鬼大还敢偷饭!刘主席前天回老家,你今天就来偷!这是给全大队社员脸上抹黑,也是往刘主席脸上抹黑!下次再敢偷,我把你挂牌游乡!……10岁的肖伏良想不通:他拿食堂一钵饭不对,为什么说是给刘主席脸上抹黑呢?他从来没有见过刘主席,不知道他的脸是白还是黑,哪能给他抹黑呢?小孩子受了委屈就容易走极端,随手扯下一页练习本纸,写上了那“打倒刘少奇”的小纸条……肖伏良说完这一切,静静地等待着这位白发老人的发落。
   刘少奇却没有责备他的意思,说:“照你这么说,是公共食堂不好!”
   肖伏良说:“好个屁!背时的食堂,害人的食堂,砍脑壳的食堂!”刘少奇笑了,说:“好了,好了。这恐怕是我们下乡以来听到的最没有蔽掩的真话了!光美同志,你说是不是?”王光美笑道:“对对对。小朋友,你还没有吃晚饭吧,走,我领你去厨房吃饭!”
   也许,刘少奇故里行的这一幕,影响到他在七千人大会上质疑“三面红旗”,对三年经济困难产生原因和经验教训作出了正确分析,这也是毛刘之间反目,两位共和国“当家人”分道扬镳的开始。尤其当刘少奇实事求是,提出两个“三七开”,即,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和错误。此言一出,惊世骇俗。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我们“一代共产主义接班人”“饥饿的花季”,童年我也曾经跟随父母亲,扶锄到矿区附近农家挖后的红薯地里,刨取残存的薯根,聊以果腹充饥。
   我们的领路人看来有一些操之过急,在三年困难时期放肆摇动的三面红旗,稀里糊涂把红色中国引向了死胡同。“总路线”犯下方向不明的错误;“大跃进”的小土炉,几乎烧光了全国的参天大树和铁锅和瓢盆;人民公社吹牛皮不打一张草稿,亩产万斤粮食的神话,让神农氏瞠目结舌笑掉大牙;大食堂天天见底的一钵清汤,却咽不下大人和孩子以充饥的野菜和粗糠粑,举国上下,数以百万计的平民百姓活活饿死,我那在江西老区还没有来得及见面的外公,就是其中之一。
   刘少奇陈列馆,是我们流连忘返的所在。一本陈旧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引人注目。这是刘少奇1939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为学员所作的演讲。它是中共历史上最早比较全面、系统论述共产党员修养的专著;在文革中曾遭受莫明其妙的批判,说它是“修正主义大毒草”。近六十年来,它却以丰厚深刻的内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据说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枕边书。有人断言,好在这位为兰考老百姓勤勤恳恳工作的父母官“死而后已”,要不然肯定过不去文革这道坎。而今我们有幸重读,仍然感到它是那样地打动人心。“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我们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用这段话来衡量一下自己、检查一下自己,做一些反思,十分必要、十分迫切.。虽说时过境迁,谁也没有想到也没有兴趣想到这一切。
   此时此刻,站在刘少奇铜像前,我们同行的40多名共产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哦!百年的少奇同志和炎热的夏季风,在空旷无人的大广场上,想必听到了我们大家并不洪亮的声音。这些发自于内心世界的誓词,要将其身体力行,也是需要品格和底气的。当地时间,我就胡思乱想了一通:倘若大难临头,在身边突如其来一次大地震,我们全党七千多万共产党员,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否保证自己不做“范跑跑”啊?信马由缰,答案我们不得而知。
  
   4
   从宁乡花明楼到湘潭韶山冲,一日之行,千年之叹!一切都过去了,一切又好像没有发生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告别沉甸甸的历史思考,走向郁郁葱葱的夏天,走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我们为眼前的一幕欣喜莫名。
   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再来看到映日荷花别样红。说来两位伟人出生的地方,都有水塘,都有盛开的荷花。比较起来,花明楼的叫一叶湖,顾名思义,水面要大一些,但不知何故,莲荷的栽种面积并不大,花朵尖尖的,比韶山冲水塘的要红一些,引人注目一些。韶山冲水塘的荷花,更具有平民气息,大大方方,蔚然壮观,招惹不少胆子大的美眉,探花留影,流连忘返。
   我们看到了洛夫笔下的一朵午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也有一阵风吹过来的时候,全部的荷叶都朝一个方向翻了过去,犹如一群妙龄女子,骤然同时撩起了裙子,来了一次集体走光,谁也不会无动于衷,谁也没有想到,情不自禁,为那份莫明其妙的娇羞,激起一阵腼腆的窃喜。
   印象中的荷,青叶如盖,多是那种亭亭玉立的样子,是因为它有那一杆瘦长的腰身,在清凉的风中款款摆动,韵致绝佳。此时的莲荷,是一群肤色健康仰着脸的二八村姑,显得格外有青春,矫健中自有一种娇媚,令人回味无穷。很有李白《折荷有赠》中“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趣。
   此时此刻,我们知道,映日别样红的荷花,永远是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妩媚得风流的风景画,也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人格的生动写照!

共 951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散文游记,从三个点来介绍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故乡。一,由花明楼作为引子,描述了毛泽东与刘少奇初识、亲密、反目;二,毛泽东个人历史;三,刘少奇历史。作者运用了传说、历史小故事、引今据典闸述了两位中国伟人。最后第四节,升华主题。欣赏!【编辑:纤纤丝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纤纤丝雨        2008-12-17 09:46:19
  学习了,让我这个湖南人彻底了解了两位名人。
人生大起大落,不如平平淡淡!
2 楼        文友:指间微凉        2008-12-17 10:18:03
  摁讲述的不是荷花而是那几位伟人。
3 楼        文友:黄概宜        2015-09-12 19:18:06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