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散文】风从父亲坟头过

精品 【海蓝散文】风从父亲坟头过


作者:沃土老农 秀才,206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09发表时间:2012-09-26 16:27:20


   在培养子女读书方面,父亲一向不服输,惟有对老四,包括打折多少根树条子等手段都用尽后,终于承认了现实,他想身边有个做农民的儿子也挺好。他可以打,但别人欺负绝对不行。实行身份证之初,村上找四弟帮忙,当时说定了工资,但干了许多天后,会计说四弟干得不合格,另找了人。放钱时,四弟一分钱没有。找到管事的会计,他说你干得不好,都得重做,钱得给重做的人。父亲听说后,找到会计,说给共产党干活哪有白支使人的?没听说哪个干部犯了错误被撤职,在职期间不给工资的!你要不给,我就去找大队书记!会计惹不了父亲,只好拿出了钱。
   小时候唯一没挨过打的,是老五。他聪明好学,又个性鲜明,18岁就考上了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县城里工作,是爸爸的骄傲。但老五谈个没工作的农村小姑娘,这令父亲很不满意,他希望老儿子也娶个当老师的媳妇。他知道老五的脾气,来硬的肯定不行,便采取了迂回包围的策略。他调查了老五的交往范围,然后一一深入其中,大谈娶一个教师媳妇的好处,娶一个没工作的乡下媳妇的难处。谁会反驳父亲呢,他分析的入情入理,无懈可击!他的办法果然奏效:老五所到之处,大家都表现了对他婚姻的关心,力劝他放弃那个农村女孩,在县城找一个有学历有公职的女孩子。众口铄金,老五终于向父亲举起白旗。父亲又发动群众,到底为老五物色到一个优秀的女孩,帮助他们成了家。现在,老五在某局做中层干部,文笔及书法相当出色;媳妇是某高中教师,班主任,业务水平较高;小女儿聪明伶俐,艺术天分极高。在老五的婚事上,老父亲可谓殚精竭虑,超出一般父亲的智慧,表现出极高的沟通与运作能力,令所有熟悉他的人击节折服。
   父亲是个对子女负责的人,尽管其做法有着某些包办的色彩,但出发点是爱孩子,且考虑问题也相当长远,我们的教育智慧远不及父亲,这是我们兄弟几人在子女问题上的共识。
  
   四
   在孝亲方面,父母绝对是我们的榜样。
   爷爷只念过三个月私塾,竟能识文断字且总是收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爷爷能言善辩,村里分家或纠纷,必得爷爷到场。奶奶温厚善良,像个老抱子,对儿女孙子孙女极其和善。相比较而言,我们小时候只喜欢奶奶。原因极其简单,放学饿了,一旦家里没有剩大饼子,去奶奶家,总可以从奶奶的围裙下得到小半块。但这些事必须得背着爷爷,他一旦知道了会不高兴。爷爷五十二岁出离农业社时,老叔和老姑还在念书。爷爷要求三个结婚的儿子年终得上缴粮食,交留粮钱。
   现在想起来,也许不该怪爷爷。那时各家的粮食本来就不多,给爷爷家上缴的自然不会多。这孙男孙女一大帮,都去找零食,他家还不得断顿?
   小时候印象极深的,就是爷爷经常给子女开会。爷爷很懂斗争艺术与策略,这次组织斗这个,下次组织斗那个,总能掌控家庭“政治”居面。斗的结果就是常常干仗。每年过年前后都会干仗。“还不都是为了老人?”父亲每每说起那些事总是以这句话作结。爷爷那时往出要留粮钱也不容易,曾多次跟婶子们发生冲突;要不出来就去骂父亲,说你是大的,你给我要去!父亲没办法,费了许多口舌,也没人听。后来爷爷罢免了父亲的长子管理权,让二叔管事。二叔最不喜欢得罪人,哥几个干仗一般不会有他,这样的人自然不能完成爷爷的意图。晚年的爷爷奶奶曾一度归到父亲这里。但爷爷又嫌我家人口多,生活条件差,去了三叔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回到父亲这里。奶奶在我家去世后,爷爷又想去别人家。最后商量每家住一年。轮到老叔家半年时,爷爷就因患老年前列腺炎,生活不能自理了。那时老婶有病,因爷爷经常起夜,根本休息不好,病情逐渐加重。面对万般无奈的老叔,面对早已失去昔日威风而今老态龙钟的爷爷,父亲毅然决定将爷爷接到家中,精心伺候。后来,爷爷能生活自理,可以外出溜达了。从此,爷爷再没去别人家,以83岁高龄故去。
   爷爷欺负我的父母,我们从小就看在眼里,内心常愤愤不平。尤其是有一次,爷爷要出门,告诉爸爸把车子留家里。那天爸爸上班着忙,竟然骑车子走了。爷爷来后没找见车子,张口就把妈妈好顿大骂,爹长妈短的,不堪入耳。妈妈毕竟念过县里的初师班,且被父亲管得一向不敢多言,此时只有默默流泪。
   古语云,为亲者讳。我写下上面的文字,不在于写爷爷如何不慈,而无非是想说父亲和母亲怎样在为我们做出孝亲的榜样。谈起有关爷爷的种种不当做法后,父亲总是说:“摊上那样的爹,你能咋整?爹终究是爹呀!咱总不能让人家笑话咱老刘家没一个懂事的吧?”
   如今,我年近五十,小弟也近四十,我们兄弟各有一个孩子。人到中年以后,看事物的角度会发生许多大的变化。《弟子规》上讲,父母喜欢我们,孝敬老人不是什么难事;父母不喜欢我们,能够做到孝敬老人,才是难能可贵的呵!在这一点上,父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也令全村人称赞。
  
   五
   作为一家之主,父亲一向说一不二,所以一切对外事务,都要父亲定夺。在许多事情上,父亲所为都可圈可点。
   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三盛玉乡的梁万昌一家落户到我们村,虽批了房场,却一时没有房子住。找到父亲时,父亲二话没说,行!那时我家虽只有三间土房,还是腾出里间给梁家,直到梁家盖完房子。梁家女主人姓刘,认奶奶为干妈,于是我们便又多个老姑。三十多年来,我们两家走动密切,大事小情从不落下。父亲去世前一个月,梁家姑姑和姑父天天前来探望,完全是亲兄妹般的情感!
   后来是王振波夫妇落户我们屯,见父亲家有空房子,就前来借住。父亲锛儿都没打,很快将西间屋收拾出来。现在,王家开着卖店,县里也有楼房,是全屯首富。父母过生日,王家年年不落下。我们弟兄每次回老家去卖店,王家夫妇都异常热情。
   父亲替很多人办过钱的事。六姥姥的老儿子结婚,钱张罗不够。六姥姥来找父亲帮忙抬点款。按理说那么大岁数的老太太,哪有偿还能力?可驾不住六姥姥的眼泪,父亲便去前院老叔家抬了钱。到期时,六姥姥还不上,小舅又没还,父亲只好自己拿出本息堵上窟窿。二十多年过去了,六姥姥早已作古,那笔钱就黄了。父亲在世时说起此事,慨叹道,看你六姥姥哭那样,你也没招啊!瞎就瞎了吧!
   父亲曾在园子外挖一个大菜窖,1979年,在里面储存了许多大头菜。一天下班后,父亲去看菜窖,竟看见窖口开着,还听见里边有动静。伏菜窖口一看,里边竟然有一头黑白花的大奶牛!回屋跟妈妈出来,拿手电筒往里一照,父亲十分心疼——奶牛已糟蹋了许多大头菜!夜里,叔叔们来了,有人说只有进去将牛杀了,要不咋能将牛整出来?父亲摇头,说那犯法的事咱可不能干。第二天,有个姓王的年轻人过来找牛。他是后面畜牧场雇的,把牛弄丢了,得自个赔,已经找了一宿牛,此时满嘴大泡。父亲说你别上火,咱们有办法弄出来。父亲领人在菜窖东南侧斜着挖个洞,直通窖里。挖通后,小王进去将牛牵出来。看着糟蹋得不成样子的大头菜,小王十分愧疚,拿出二百元钱,说我知道这点钱咋都不够你的损失,可我实在没钱了。父亲说你就别着急上火了,二百就二百吧,我再想别的招儿吧。牛被小王牵走后,叔叔们说,才给二百,太抠啦,牛丢了,三千都赔不起!父亲说他是一个出来给人打工的,也不易。2009年夏,我在修理部遇见了小王,他现在五十多岁,该叫老王了。谈起父亲,他十分感动,说那真是个好人啊,要搁现在的人,还不得讹死你!
   现在想来,父亲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叫户”也好,兄弟们结婚用钱也好,能出去办动钱的事,且不花一分利息,肯定与他平日乐于为人着想、办事信誉高是分不开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父亲一生践行此言,为我们弟兄做了楷模。
  
   六
   父亲一方面展示给人的是勤劳呵,孝敬呵,负责呵,行善啊,而另一方面表现的则是“格路”。这是我家乡的方言,意思是处事不随众,愚直,死犟等,是个贬义词。
   本村有个妇女,说话办事很不错,是村里女人中的头号人物。她家过得非常殷实,在我家经济最困难时期,她家已有上万元存款了。在三十年前的东北农村,这样的农户屈指可数。有一年春天,她挎个长条筐来我家借走一满筐土豆栽子,约定新土豆下来时还。可是,还的时候,有许多带虫眼的,甚至有若干半块的土豆!父亲下班后,问明情况,把妈好顿“撸”,说你多熊呵,就这样的,你也不能要啊!妈一向善良老实,说都亲戚里道的,咋说让人拿回去呀?父亲指着妈妈说,要说你不行,你真就不行!她家有的是钱,竟然算计这个,分明是没瞧起咱,拿咱二百五呀!不行,我找他去!父亲说着将土豆装进筐里,挎着就去了那家。父亲拎筐一去,她就立刻明白了,忙红着脸说是孩子捡的,说着亲自倒了筐,拣了些大土豆……父亲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父亲在一些小事上的睚眦必报,令有些人对他敬而远之。但是,夸父亲正直的人,都是一些办事公道且有威望的人。
   父亲多年当过小学校的事务老师,这职务相当小队的会计兼保管员,有经济实权。他经过“四清”运动的洗礼,思想上的清廉根深蒂固,不是一般人所能说动的。有一年学校种了甜菜,卖给甜菜站后,奖励补贴一批麦子。某校长跟父亲说,这事就咱俩知道,咱把麦子分了吧?父亲一听就立刻反对,说我指定一个粒不要。后来上面调查补贴麦子的发放情况,校长被撤了职。父亲说,多悬啊,只要动一动贪的念头,那次就粘(读zhān)啦!人家上头有人,撤了职还是教师,咱没权没势,出了事不定啥下场呢!咱不贪不占,夜晚躺在炕上睡得踏实!
   后来,父亲当了副校长。父亲科班出身,教育教学经验十分丰富,抓业务自然有一套。但是他太认真了,对老师们有明确要求。每次学校内部组织的考试,他一向自己出题;老师们批完卷后,他都要收上来亲自核对。有一位老教师批的卷子总是会找出不少毛病,父亲私下跟他交流过多次,你说你的,他犯他的。有一次在跟他谈时,他气忿忿地说一两处错误谁都备不住有,父亲的“格路”劲儿上来了,当时把其他老师找来,跟他说,如果只是一两处错误,以后你班的卷子我来批!结果,二十几份卷子,有十多处批错的,那位老师面子上挂不住,跟父亲吵起来,说爱咋咋地,就这玩意了,用就干,不用拉倒!父亲没有用人权,被气得够呛。同时,有人经常在校长面前念道,说现在咱们学校只知有刘校长,不知有你X校长。时间一长,父亲明显感觉出了工作难度的增加,正好赶上我爱人要调回来,为了置换编制,在我们大家的力劝下,父亲终于提前退休了。现在,哪个学校也找不出像父亲这样“格路”的领导或老师了。谈起自己的教育生涯,父亲说,这一生总算没误人子弟!父亲去世后,有许多过去的老同事谈起他,都说像他那样认真干事的人难找喽。
  
   七
   退休后的父亲十分懂得爱惜生命。他非常愿意看我推荐给他的洪昭光的书,常常热情洋溢地把洪教授的养生之道讲给别人听。父亲更热爱生活。我跟朋友们出去旅游,如去石头口门水库,去县城西边的草原颐家,父亲都兴高采烈地跟着去。上山下山的时候,他常常走在许多年轻人的前面,引得许多人竖起大拇指。
   村里虽然建了自来水房,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不能吃上合格的自来水。父亲买了塑料桶,小手推货车,三天两头过了公路去大伯家推水。他说喝了自来水,我妈妈的脚脖子就不会那么疼了。
   我结婚前,懦弱的妈妈挨父亲骂是常事,更是多次挨打。妈妈挨打,在我们兄弟心中留下了阴影,很多年都不能原谅父亲。娶了儿媳妇,父亲知道确立婆婆地位的重要性,跟妈妈说话客气多了。但有一次还是没控制好,一下把妈妈推向缝纫机上,撞坏了额角。妈妈坚决不活了,吓得父亲从此再不敢动手。之后,父亲对妈妈越来越好,不但说话和气了,有事必跟妈妈商量,还抱柴禾烧火,喂鸡喂鸭,零活抢着干。父亲一辈子不会做饭。妈妈脚脖子病发作,肿得不能下地时,父亲居然学会了蒸饭做菜,把善良的妈妈感动得立刻忘了从前。
   每到年节,我们一大家人就从各自工作的地方,鸟儿一般携家带口飞回父母身边,大包小包往柜盖上一放,就炒菜的炒菜,蒸饭的蒸饭,各种菜肴摆上 ,大人们喝酒,孩子们喝饮料,觥筹交错,杯盘满桌,十七口人的大家庭其乐融融。
   这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他过六十六岁生日时,我在饭店订了酒席,五弟找来乐队和主持人,十七口人照了全家福,老亲少友一起来祝贺。光盘刻出来一放,效果出奇地好,屏幕上,父亲始终笑得一脸灿烂。
   可是,这笑容到2009年初开始凝固。那年一月初,父亲因患肾癌在吉大一院做了左肾切除手术。2010年秋查出肺癌。考虑到人已七十,不应该再承受手术之痛了,于是开始使用中药抗癌贴剂及某些抗癌口服液治疗。到2011年3月25日,父亲与世长辞。肾手术之前,父亲一向身体健康,几乎很少打针吃药。据某位医生讲,他的肾出现问题,与温室大棚里温度太大有关。然而县城郊区的表舅们多年弄大棚,也没见谁肾有毛病啊!父亲的肺癌是原发性的,不是肾癌转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后两年,父亲对现实不满,即使对电视新闻上的不平事也很是生气,遇到老同事就大发牢骚;常常引用毛主席语录,相信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并把这种哲学思想延展到家庭关系中,使原本家家都有的家庭矛盾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是身体固有的隐疾必然发作,还是现实矛盾使他郁结于心,凝结于肺?一切不得而知!……
   父亲不是圣人,不是完人,却是一个有着鲜明性格及明显优点的人,是一个值得后代子孙记住的人。在沉淀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后,我终于含泪写下上面那些文字。去年的3月25日,是阴历二月二十一。今年为父亲烧周,就定在阴历这一天。寒冷的北风中,大家踩在厚厚的积雪上,沉痛地望着隆起一年的坟茔,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及风中纷飞的纸灰,各自在心中抒发着怀念及感慨。跪别的时候,我喃喃地说,父亲,安息吧!
  

共 1054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父亲因患肺癌去世已整整一年了,沉淀的情感终究会汇集成奔腾的河水,奔溢而出,冲刷着有关父亲的所有记忆,留下来的,便是磨灭不掉的蚌里珍珠,一个个,一串串,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深处,再难冲走……父亲不是圣人,不是完人,却是一个有着鲜明性格及明显优点的人,是一个值得后代子孙记住的人。这篇纪念父亲的散文,概括的叙述了父亲的一生,父亲是个教师,敬业,勤劳,对家庭有责任心敬老爱幼,言传身教为儿女树立了榜样,为人处事果断豁达,热爱生活爱惜生命,……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父亲的赞誉与感恩,寄托着作者对父亲无限的思恋,凝结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叙述清晰,结构合理,文字生动感人,散文功底强悍。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嫣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27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嫣儿        2012-09-26 16:28:16
  父亲因患肺癌去世已整整一年了,沉淀的情感终究会汇集成奔腾的河水,奔溢而出,冲刷着有关父亲的所有记忆,留下来的,便是磨灭不掉的蚌里珍珠,一个个,一串串,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深处,再难冲走……父亲不是圣人,不是完人,却是一个有着鲜明性格及明显优点的人,是一个值得后代子孙记住的人。这篇纪念父亲的散文,概括的叙述了父亲的一生,父亲是个教师,敬业,勤劳,对家庭有责任心敬老爱幼,言传身教为儿女树立了榜样,为人处事果断豁达,热爱生活爱惜生命,……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父亲的赞誉与感恩,寄托着作者对父亲无限的思恋,凝结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叙述清晰,结构合理,文字生动感人,散文功底强悍。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嫣儿。
回复1 楼        文友:沃土老农        2012-09-27 08:03:45
  谢谢嫣儿推荐!这是来自心底的文字,是沉淀了一年后留下来的矿石,每一块都浓缩着挚爱真情啊。
2 楼        文友:锦妤        2012-09-26 16:44:52
  先顶后细看。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2 楼        文友:沃土老农        2012-09-27 16:09:52
  谢谢社长!
3 楼        文友:山间净月        2012-09-26 17:33:53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回复3 楼        文友:沃土老农        2012-09-27 16:11:00
  感谢山间净月赏读!
4 楼        文友:清泉之韵        2012-09-27 20:34:44
  读罢大作感同身受,殷殷骨肉之情怎能不常怀赞誉和感恩!问好沃土老农,值此提前祝“双节”幸福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沃土老农        2012-09-28 07:50:48
  谢谢清泉之韵赏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