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学联盟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联盟★散文】缅怀真大师

精品 【联盟★散文】缅怀真大师


作者:自在随缘人 秀才,269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96发表时间:2012-11-02 20:45:42
摘要:真大师已经太少,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缅怀真大师,就是再次唤醒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赤诚追求。就是马相伯讲的,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人叫醒。而我及有些人甘愿也做条狗,大声的叫,相信总有起作用的那天。


   (因此,陈寅恪关于大师的界定,即学术实践能够继往开来,尤其善于创新,非但开拓学术新领域,而且指明学术的发展方向与方法,都是“大师”概念的题中应有之意。但他以为大师的事业“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则未免陈义过高,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下的社会政治环境。即如他说话的年代,自称孙中山信徒的蒋介石,已再用“军政”实现所谓“训政”,以致陈寅恪要籍纪念王国维之死,呼喊学者必须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过二十年,他重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自己的追求,必须“以生死争之”,更说明他所说大师著作可以转移时代风气,在中国尚止于理想,迹近浪漫主义,最终被“文革”的冷酷现实所破碎。但理想的破碎不等于界定的错误。)
   理念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理念必定高于现实。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一向让人感觉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人们还是津津乐道,甚至真的就朝着这个方向去不懈的努力,正是在人们的心中都明了这一规律,所以,即使有些想法是达不到的,却依然坚持拥有。有总比没有强。有了理想总是一种盼头,一种希望,没有希望,活下去的意义变得毫无趣味,那种生活的劲头也便无以为继。有些人对宗教不以为然,但又很难想象没有宗教的社会会是一种什么样子。理想境界的树立,就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救赎,一种释然,一种解脱,最终使内心达到一种平衡,将活着的时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对于大师境界的追求,也是学者本身追求升华的一个要求。大师的界定也近乎于学术界的“理想国”之界定,高度是必须有的。为民族盛衰、为文化兴废,为“独立之精神,为自由之思想”,是真大师应有的作为,也是我们敬仰真大师的可敬之处,陈寅恪正是以亲身实践来为大师的界定做住脚,以身作则的风范就是真大师的品行。
  
   现代大师的个性
  
   (主要活动时间都在上个世纪的大师们,多数人经历过由帝国,民国到共和国的时代巨变。他们都关注中国与世界的命运。他们都了解仍在中国活着的文化传统,多半都曾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历史相关度。他们未必赞同颠覆现状,却无不认同现状需要改革,乃至提倡社会政治改革。他们大多数人还有一个共同的遭际,就是生前被曲解被毁谤被诬陷,却总是恪守自己的理念,即使置身炼狱,也不放弃期盼中国现代化的追求。)
   可幸的是,我们还曾经拥有过大师,他们集体向我们后来者展示了作为文化人应有的风骨,用他们自身艰难坎坷的境遇下依然不忘自己的理念、中国现代化的追求之精神,为后人做出了典范。这是中国真正的脊梁,是最应该受到人们尊敬的人。
   大师当然是与众不同的,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精粹。对于现状的不满,一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反应,但大多数人都是持简单极端的想法,那就是暴力推翻。几千年的历史证明,这实在不是一种好的方法,也正证明人类还是处在一个低级阶段,相互杀戮如果持续成为解决人们日常争端的办法,那么人类就离真正的“人”的社会还是太远,也就是说人离文明还很远,它的直接表现就是,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要伴随千百万的人头落地,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是人类的进步人类的文明所想看到的。而每一次发动这些变革的,都不是真正的文化人所为,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我们人类今天的文明还是处在一个简单粗暴,暴力占据主力解决一切的“初级阶段”,人类又是多么希望真正的大师更多的涌现,用真正智慧的力量文明的力量解决人类自身的苦难。
   (近三百年的中国史表明,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阻力,并非经济落后,而是明清以来的政治陈腐。据说清代的“康乾盛世”是传统中国的顶峰,至今仍有自诩“大师”者,指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是大错,宣称“告别革命”。清末官场甚嚣尘上的“开明专制论”,所谓“与上言仁政,与下言服从”,也被当做百年来“训政”在中国不绝如缕的实际理论核心。)
   中国自身没有发展出现代化,原因很多。其中政治体制的陈腐肯定难辞其咎,尤其是支持它的统治的理论体系更是罪魁祸首。自古以来都有一大批文化人与统治者之间达成一种默契,文化人为统治者造势,统治者赐文化人杯羹。帝王的独裁专制欲望,造就了一些“大师”的理念与思想,反过来,这些“大师”们则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为专制摇旗呐喊,自己是受害人,又充当害人的急先锋。这也是真假大师的区别,是真假大师对社会反馈的效果的直接表现。进一步厘清真假大师的面目,对社会的进步,对文明的发展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让那些假的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以儆效尤,让后来者明鉴,三思而后行。
   (众所周知,十四世纪以后,中国的专制主义,愈来愈以权力独裁为表征。无论帝国还是民国,元首称皇帝,总统,主席还是别的什么。唯有一人可称“今圣”。等而下之,官府无论大小,总是所谓一把手控制实权。章太炎在清末曾说中国人人都有皇帝思想,于实相虽不中,也不远。)
   再一次说明,一些在历史上像流星一样划过的“假大师”,它的危害是多么的大,他们造就了统治者的神话,打造出统治者的盛大气象,以至于,但凡有些想法的人都在内心深处有一股蠢蠢欲动的欲望,因为最高层的诱惑实在大,诱导着许多人在所不惜、死而后已。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战争频发的主因,以己之私利,换天下人之奔命。可叹的是,最终统治者及那些御用的“大师”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身的穷奢极欲必招致更大的嫉恨与艳羡,于是就被频繁的被更替,也是历史的必然。
   (权力至上必定导致所谓新权威主义主宰政坛,从蒋介石到毛泽东,都认同孙中山的“训政”论。在民国初年,孙中山说是反袁世凯战争失败,是由于革命党人都不听他的话,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民的程度太低,必须在武装夺权后实行“训政”,用他的孙文学说狠狠教训百姓若干年,然后赏给他们一部宪法,实行“宪政”。蒋介石上台便照计而行,效应就是“训政”数年,训出了日本侵占半个中国,也训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其后的红色政权。等到蒋介石被毛泽东打败,想到以“宪政”救命,但被钦定国民大会选成总统不过一年余年,便滚到台湾再度“训政”去了。)
   只要是专制,谁能逃过最终被淘汰的命运。历史证明,即使是封建社会,被后人赞为盛世的时代或者朝代伊始,也都是较为开明的时期,集贤广义、群策群力,正是淡淡的民主发挥了真正的力量,一旦绝对的独裁,那就绝对的灭亡,毫无例外。独裁是有成就感,唯我独尊的尊严,但真正实行起来也是代价极大,于国于民于己都是危险的,弄不好,最易翻船,国民党最后明白了,也晚了。
   (毛泽东反蒋曾受众多民主人士的拥护,只是不久便对这班人士和知识分子好对他的决策说三道四,感到不耐烦,由肃反,思想改造到批二胡(胡适,胡风),再以百家争鸣“钓鱼”,接着就是那场把55万高中级知识分子打成阶级敌人的“反右斗争”。由“文革”史表明,毛泽东至死仍在坚持“训政”。他去世后,情形有改变,众多已故或在世的大师,被平反昭雪。)
   所谓出师要有名嘛,蒋介石的独裁招来了民怨沸腾,毛泽东起而反之自然顺乎民意,受到民主人士的拥护。只是,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具有民主思想的领导人,个别大师是有的,但毛泽东不是大师,是巨人,是一个综合体的巨人,他整合了诸多方面的因素,成就了一个神话,一个成功者的神话,但不是民主的最终胜利,这也是历史的局限性所赐,固然,民主最终会赢得胜利,但在此之前的历史还是必然要走一段坡路,还不得不放缓一下脚步,等待大多数人都能跟的上,一同前进。这之间就有多少人必定为此做出牺牲,是悲剧,更是无奈,即使是大师也逃不过此劫,奈何?
   (据我的了解,虽有个别学者以“应帝王”为己任,但大半都认同人类社会应有普世价值。因此他们无不是坚定的爱国者,中华文化的捍卫者,而罕有人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都在各自的领域,为促使中国超越现状而走向世界前列,尽心尽力。)
   败类总是少数的,历史在向前还是靠着真正有良知的人支撑着。真假大师的界定,一个主要部分就是看其是否是真爱国还是假公济私。真大师的境界一定是超越了自身的,否则也不能被称作是大师,他的情怀一定是关注整个社会的,关注整体人类的。这样的人是有的,是天地间的精华,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保护神,人类最终的安危还是系于这些有普世价值的捍卫者,是他们最终引导人们走出黑暗,并与黑暗做最坚决的斗争。我们必须尊敬那些真正的大师,因为他们承载了我们所不能承载的东西。
  
   (二)
  
   陈寅恪对大师的界定,我以为是目前为止最为全面,最权威的。大师首先是心怀天下的,是关乎民族兴旺的,这一点尤其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时真是要不得的,对于影响一大片、前后若干年的大师来讲,尤为不行,若如此,也就不能叫大师了,十足书呆子一个,读圣贤书,也是将书读死的表现。大师必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人,垂范天下,救民水火,是为天下先。其后才是学术的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打出一片新天地,当然,这个要求也是很高的,不像现在有些自吹为大师的,抱着前人的脚吃饭,不思进取,只顾自身的名利,拉下脸于不顾,丢人现眼,实在是辱没了大师一词。看看真正的大师的表现,以身实践的气魄,或许会让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有所裨益。
   大师的实例
  
   (例如马相伯、蔡元培和陈寅恪三位。他们的信仰和追求,理念和学说,自我定位和社会评价,都有很大差异,却都是盖棺可以论定的大师。)
   (马相伯即马良马建常,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在信仰上与满清到民国历届政府不断强调的尊孔读经,格格不入。但他是现代教育的实践家,震旦、复旦、辅仁三所名校的创办者。他在清末就提倡的“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不仅为张之洞激赏,还在民初成为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的理念。他在教会内部反对梵蒂冈任命的洋主教剥夺华人自主传教的谬论,但在民初又坚持反对康有为、陈焕章要以孔教为国教的言行。正是他坚持信仰自由、教育自主以及对于袁世凯、蒋介石的文化专制都挺身批判,才使他得到举国敬重的百岁哀荣。)
   马先生之名气和蔡元培、陈寅恪相比,可能就显小,知道的人略微少一点,但这是后人的角度,其人在其时可谓大名鼎鼎。蔡元培、于右任、邵力子这些民国年间的巨人都是他的学生,就可见其不同寻常之一斑。其精神也足可谓光耀千秋,了解的越多,你越会对其尊敬有加,越觉得称其为大师也是实至名归。
   生于1840年的马先生,注定了一生要和百年中国共患难,同呼吸。在他还很年轻时,就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求材之道,尤宜以治立学堂为是。”于是,发惊人之举,叫“毁家兴学”,把自己所有的家当、财产都交给教会代管,作为创立“中西大学堂”的基金。这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胸怀,何等的爱国之心?天地可鉴。随即多方努力,创办震旦大学,组建复旦大学,成立辅仁大学这些名震中华的学校,这些大学为中华培养了多少精英、多少有用之才?恐怕用数字已经是无法统计的。难得的是,先生是一生都在为教育出力,捐钱捐物,捐得最后自己的生活都发生了困难。他的儿子半途离世,大家凑钱助他的孙子上学,他依然悄悄地将这笔钱捐给学校。抗战爆发,他更是倾其所有助力抗战,时年已经是九十几高龄,不辞辛劳,四处演讲,为抗战呐喊。百岁大寿,更是将其所收寿仪全部捐出,资助伤兵。而他最后却客死异国,几十年后才魂归故里。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就言: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于右任先生题的挽联: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先生自己讲:我是一只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叫醒中国人。拳拳爱国心,悠悠赤子情,先贤如此,后人如何?
   (蔡元培已清末进士并点翰林,却成为民间办学的楷模,同盟会前身之一光复会的创始人。辛亥革命伊始,他就成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立下的不朽业绩,便是废止全国学校的尊孔读经。后来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恪守“兼容并包”的学术自由理念,将官僚养成所的北京大学,转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以后他宦海浮沉,也曾列名国民党右派的“清共”提案。但他随即赞成宋庆龄发起的保卫民主大同盟,并在国民政府体制内,创办大学院、中央研究院,力求给教科文诸领域的学者,开拓自由研究而激励创新的生态园地,证明他确实无愧于教育现代化的大师称号。)

共 21466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晗夫认为,大师属于盛世哲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然,这“盛世”不局限于物质的丰腴,而是精神与人格的自由。真正的大师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特殊使命。逢盛世,可以锦上添花;遇乱世,则力挽狂澜。真大师,不仅意味着学术的金字塔,更代表着人格的珠穆朗玛。时下,我们祈盼大师,呼唤大师,呼唤即意味着缺失,既然真大师缺失,遍寻无觅处,假大师便粉墨登场,浑水摸鱼——国人素来善于掀起造神运动,世人尽知。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师,因为不能学贯中西,便缺少了普世价值,并无世界声誉,只能自产自销。好似一个体质虚脱的人,偶然食用了一点大麻,瞬间精神焕发,遂趾高气昂起来。不久,却鼻涕横流,失魂落魄,甚至轰然倒地。环境造英雄,中国出不了大师的原因,我们一直在探讨与深究。于是,我们只能想象,通过制度、社会、文化变革来模拟和重塑大师降临时的醒世情怀与自由环境。如果制度合理,如果有了足够的精神与自由,在适宜的土壤下,大师的诞生便顺理成章。作者针对朱维铮教授《真大师的群体意义》一书中的经典句子结合社会历史与现实,例举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真大师”与“假大师”之区别,抒发了对真大师的翘盼,精辟阐述了个人的见解与思辨,期间,不乏许多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思考与品位。推荐阅读。【晗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02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晗夫        2012-11-02 20:56:01
  晗夫认为,大师属于盛世哲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然,这“盛世”不局限于物质的丰腴,而是精神与人格的自由。真正的大师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特殊使命。逢盛世,可以锦上添花;遇乱世,则力挽狂澜。真大师,不仅意味着学术的金字塔,更代表着人格的珠穆朗玛。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2 楼        文友:晗夫        2012-11-02 20:56:24
  时下,我们祈盼大师,呼唤大师,呼唤即意味着缺失,既然真大师缺失,遍寻无觅处,假大师便粉墨登场,浑水摸鱼——国人素来善于掀起造神运动,世人尽知。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师,因为不能学贯中西,便缺少了普世价值,并无世界声誉,只能自产自销。好似一个体质虚脱的人,偶然食用了一点大麻,瞬间精神焕发,遂趾高气昂起来。不久,却鼻涕横流,失魂落魄,甚至轰然倒地.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3 楼        文友:晗夫        2012-11-02 21:00:08
  综合,全面,深刻,理性,学习,致敬,祝好!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回复3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11-03 08:00:23
  辛苦了,兄弟。你的敬业认真,总览全局的能力令人佩服,敬酒。
4 楼        文友:施云南        2012-11-02 21:13:09
  很深奥的文章啊,真大师真是有着特别的含义啊。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4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11-03 08:03:17
  您总是如此热心,令人感动,祝您好。
5 楼        文友:蔚风        2012-11-03 16:34:34
  一篇富有哲理的优美作品,拜读欣赏,祝福作者创作愉快,远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5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11-03 22:45:07
  谢谢您的奖掖。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