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学联盟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联盟★散文】缅怀真大师

精品 【联盟★散文】缅怀真大师


作者:自在随缘人 秀才,269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01发表时间:2012-11-02 20:45:42
摘要:真大师已经太少,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缅怀真大师,就是再次唤醒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赤诚追求。就是马相伯讲的,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人叫醒。而我及有些人甘愿也做条狗,大声的叫,相信总有起作用的那天。


   蔡先生的大名,用“威名远播”一点都不过分。看起来这个词好像有点炫耀武功的意思,其实是说他的影响一点也不比那些开疆拓土的武士小,在文化领域,他的开拓、创新,打造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面,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深远,其意义,可谓巨大。三点功绩足可以使他功盖帝王。一,自蔡先生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把一所旧大学改造成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三,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大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而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
   (陈寅恪则以纯学者而名垂青。他于清末明初在日本欧美长期留学。他不在乎学位,却在乎追求新知,因而成为在瑞士听过列宁演讲的第一个中国人。他对古今语言文字掌握多达十七八种,他对中西社会历史的认知,在同辈中几乎无人能及,以致他没有学位没有论著,被新成立的清华研究院聘为导师,而经他指导或听讲的研究生,以后多半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学者,并终身以曾列名陈氏门墙为荣。陈寅恪的历史论著不算多,但大都成为文史研究新门类的开山名作。然而作为文史大师,他留下的最大遗训,莫过于作为学者,必须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说到做到。曾拒绝蒋介石的拉拢,不像冯友兰、顾颉刚那样热衷于跻身“国师公”。也曾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二所所长,明知那是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指名,却坚持如果就任,所内研究不可跟着意识形态转悠。他在解放初拒赴海外,甚至拒赴香港,证明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他恪守学者的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也使他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位国宝级大师,竟没逃脱左祸,“文革”开始,年已八旬,仍被红卫兵恶斗致死。)
   对于一个“五百年才出一位的历史教授”,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陈大师留学十几载,掌握十几门语言,而且很多都是那些已经近乎绝迹的只有古书上有记载的语言,一个人必其一生能掌握一门已经很值得赞誉了,而他居然掌握了很多门。他却又不重名利,只在朴实好学,留学多年竟未有一个学位。然而,学问是没有假的,他的锋芒也是盖不住的,年纪轻轻就成为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与他共事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都是声震屋宇的人物。陈大师并未以此骄傲自豪,这是公众对大师的认可,是真理战胜一切的表现。大师的成就多在纯学术领域,一般人难望项背,就是学术领域也鲜有人能与其比肩,在这个领域他是绝对的大师。可贵的是,大师在精神领域也做出了巨人般的楷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唱响了所有学人应有之精神的赞歌,而且毕生为之实践,不畏强权,不惧艰难,为当世及后来人展现了真大师之铮铮铁骨、灿若金玉的人品。
   然而,这一切顶天立地的辉煌,一定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这又是人类发展的悲怆所在,凡是真理的获得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人类每往前走一步,都是踏着多少先驱的肉体走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托起文明的脚步。这个被蒋介石誉为“国宝”的人,也是因了“国宝”而受尽磨难。解放之前,蒋介石说国宝不能留在大陆,非要将陈接到台湾礼遇,而陈坚辞不受。又耿直地恪守学者的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在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国家,居然公开宣讲不受马列之影响,不做马列之研究,是不是有点“不识时务”?而我以为,这正是中华民族的可贵之处,是中国的真正脊梁。几千年来,更替了多少朝代,轮换了多少强权?有多少强盗逻辑粉墨登场?但都没有长久的,而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倒,靠的是什么?正是像陈寅恪这样的人用铮铮铁骨、不畏强权敢为天下言的气概撑起了这片天。可惜又可叹,身为上帝之子的耶稣依然要受尽人间的磨难,用死才能拯救人类的灵魂。多少像陈寅恪这样天地之间至诚至爱的人,却每每要受尽磨难,向世人展示文明的曙光。多少次当想到陈大师晚年凄惨的境遇及死时的悲惨,就禁不住鼻酸眼热,内心难以平静。
   “文革”期间,陈寅恪住在中山大学的校园内。其时,人已经是靠边站了,背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蜷缩在自家的小床上,听“革命派”对它的整日批判,因为双眼已经失明,他也只有听的份了,想看一看曾经如饥似渴聆听他的教导,如今争先恐后批判他的学子们痴迷的面孔已经不能够,他已经完全被孤立,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到心理。他所在的南区一号楼被整体的用大字报所覆盖,远远望去如同一口巨大的白色棺材,在整个校园里显得是那样恐怖惊悚。接下来,大字报从楼外贴到室内、门脸,衣柜、床头,凡是能够贴的地方都贴上,甚至连陈寅恪的衣服上都被大字报盖满,陈寅恪的夫人唐筼哀怨地说,“人还没死,已经开吊了”。“革命者”为了更彻底地解决问题,对陈家进行了疯狂的抄家和劫掠,撵走了护理陈的医护人员,冻结了陈的所有存款,陈寅恪已经是近八十的老者,每日只能喝稀粥以维持奄奄一息的生命了,弄得依然无以为继,其悲惨情状可以想见。斗争还在不断升级,最灭绝人性的方法被这些“革命者”层出不穷地想了出来,为了达到“终极目的”彻底改造之,这些没有人性的东西竟将大分贝的高音喇叭架在陈的房前屋后,窗楣之上,不停的狂嚣,让其听取革命群众对其发出的怒吼之声。双目失明,严重失眠又有心脏病的陈,每日惊悚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如此,“革命者”还不觉解恨,近乎丧心病狂的将高音喇叭绑在陈头前的床头上,彻夜狂吼,似狂飙突至,风雷激荡,陈氏夫妇未闻多时,即感天旋地转,双双心脏病复发,口吐白沫,倒地不起。
   陈寅恪在极度悲惨中死去,五百年才出的一个教授就这样在惨绝人寰的斗争中含冤而走。我常想,那些当年斗了大师的学子们,在其一生当中有没有忏悔过,有没有为令人发指的暴行悔过罪,更有一大批那些年充当了暴力的急先锋,会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罪行吗?反正,我是很少看到谁向过去道过歉,那些做了很多恶的人,实际上就是帮凶,运动结束了,把罪过归到几个人身上当然有历史的大局的考虑,但个人却没有真正的忏悔,这是很可怕的,也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时至今日,一有风吹草动,便有人现出暴力、左的倾向,就是这个病根留下的遗患。一个民族怎样对待这个民族的杰出人物,就很能说明这个民族的特性,民族是否有希望就取决于对待杰出人物的态度,如果自掘坟墓,自挖墙角,自折手臂,那谁也救不了你,个人如此,民族亦是。
   连蒋介石听到陈寅恪死亡的消息时,水杯都摔掉了,流泪说“惨无人道”。我们还有谁能对大师无动于衷呢?
   一场运动在某一时空里发生,不只是几个人的力量所能凑效的,它一定拥有广泛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土壤,才会适合什么样的植物生长,才会最终结出什么样的果。二战期间,法西斯的猖狂,也是其国家大众的狂热所导致,并不是几个纳粹党人就能所向披靡的,也并不是谁拿着枪逼他们上战场的,自身的狂热,暴力倾向是根本,加上外界的扇风,导致了大规模的灾难。所以,每个人都因对历史负责,对人类负责,犯下错误就应该自责,忏悔,那样才会从根子里去掉恶的渊薮,也不至于遗传,贻害后人,也为后人做出榜样,根本上杜绝悲剧再次发生的缘由。这一点德国人做得非常好,因而,他们也就很快又重新站了起来,受到世界的尊敬。中国人经历了那么大的一场劫难,只有痛苦的叙述、追忆,鲜有刻骨铭心的悔恨、忏悔,是很有问题的,这也是我在此重重一笔的原因,因为我实在不敢想象大师最后岁月的惨象,希望那只是绝无仅有的事,今后再不会发生,故而,再一次深深的缅怀大师,希望以此为界。
  
   真大师的群体意义
  
   (大师中的悲剧人物,常常体现坚持真理或者恪守真知,反而被指斥为悖时逆说乃至心怀叵测。郭沫若对王国维、胡适、陈寅恪等的政治批判,便是显例。)
   大师看来是注定悲剧的。因为大师某种程度上就是真理的代言人,而真理在一定时刻就是不受权力的喜欢,权力与真理是矛盾的。权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人类文明还不够发达时,权力有时就会迅速成为暴力,而挟制暴力,靠以暴制暴的方式,已经被历史证明,越来越不被人们所接受,真理却是唯一能够长久制衡暴力的利器。就像事物必定有它的阴阳两面一样,一方必有一面被克制,否则,必定走向极端。权力始终就必得真理来制约,表面上看,两者之间是不对称的,真理都是以苦难的历程来面世的,但却都无一例外的笑到了最后。权力是一时的,真理是长久的,只是各自的周期不一致,显得真理总是与苦难为亲兄弟,但最终胜利的一定是真理,那些逞一时之威,欺名盗世之人很快就会被历史所唾弃。
   真大师,就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于揭示事情真相的人,是公正的化身。而权力的本质本身就具有阴谋的性质,野蛮、自私,两者是相互斗争的关系。所以说以坚持真理或者恪守真知为己任的大师,那就是不被权力所容的,也注定了悲剧的命运。但好在历史最终是公平的,是大师都是照耀千古,被后人所敬仰的。
   王国维、胡适、陈寅恪的晚年都不是如意的,甚至有的大师一生都是苦难的,但人却永远记住了他们,永久的享受人们在心间的祭祀。有的人充当权力的打手,助纣为虐的急先锋,倒是很快就被人所遗忘了,被整的人没有倒下,倒是形象越来越高。整人的人却早早的倒下了,遭人唾弃,遗臭万年。
   人和人的价值取向不一样,有的人贪图富贵,一时之乐;有的人则是以天下为己任,以苍生为性命。贪图富贵的人,付出的是灵魂;追求真理的,得到的是精神。看似各得其所,互不相干,没有高下,实则不然。前者是利己损人的,后者专是利人的。损人的最终害了自己及子孙;利人的却最大的成就了自己。孔子,就是这一价值取向立断高下的最好例证。两千年来,还有谁的价值大过孔子,还有谁的子孙受泽于先人有胜过孔子的?而孔子就是毕生都在为别人奋斗的人,大的付出,得到了大的回报。有的人,遗臭万年不说,殃及子孙,多少代都抬不起头来,秦桧即是。如若地下有知,这些人还会有当初的选择吗?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警示后人才是文化的必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价值,很重要,有一点一定是必须的,那就是,眼光必定要长远。
   (于是,略说在新世纪的开端,向观众更其是青少年学生介绍教科文卫诸领域大师的必要,似乎不算辞费。)
   那必要,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五点。
   第一,中国人决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非但在科学技术领域,众多大师堪称本专业的第一流专家,其成就往往前无古人,也置身于世界前列。即如深受权力疑忌干扰的人文社会学科,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当做治学准则的,也所在多有,代不乏人。除王国维、陈寅恪外,费孝通的社会人类学、周予同的中国经学史、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等,都是前现代没有的或仅见雏形的新学科。)
   就是说,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不缺大师的。中华文明的传承是靠智慧得以延续的,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没有相当卓越的的智慧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们的历史当中出现过无数的大师,而且代有传人,他们有足够的智慧,不断的创新和开拓,引领者中华文明不断的前进。那些盲目的否定中华文明,认为西方什么都比中国强的论调,是缺乏历史的认知的。
   问题是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虽然今昔不同,却未必有利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创新。毛泽东提倡“革命的实用主义”,晚年更要对自然科学家划阶级,因而理论的自然科学难以昌明,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诸学科只能变成当前政策的注脚,而文史哲研究更时时要提防棍棒。这样的威胁没有消失,而“见利忘义”又以弥漫教科文卫的每个行业。人们追根溯源,归因于中世纪式的权力机制,并未跟着“文革”而被彻底否定。百年来大师多悲剧人物,岂非明证。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只是治学的准则,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做一切事,人们所应拥有的必要环境。环境造物,没有一定的条件允许,万物皆不成。放到人文领域,这样的环境要素的要求显得格外重要。近十年来,从毛泽东开始提倡“革命的实用主义”,一切的科学研究都要先以政治斗争的需要为前提,什么都是为政治而服务。这样就严重违背了科学研究自身所应有的规律及环境要求,被人为的划定在一定的框框内难以逾越。甚至,科学本身的研究如果不能被政治所利用,那么,正确的科学结论也是要被否定的,研究科学的本人也要被打倒。这一类型的典型案例,就是“人口论”的争论。

共 21466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晗夫认为,大师属于盛世哲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然,这“盛世”不局限于物质的丰腴,而是精神与人格的自由。真正的大师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特殊使命。逢盛世,可以锦上添花;遇乱世,则力挽狂澜。真大师,不仅意味着学术的金字塔,更代表着人格的珠穆朗玛。时下,我们祈盼大师,呼唤大师,呼唤即意味着缺失,既然真大师缺失,遍寻无觅处,假大师便粉墨登场,浑水摸鱼——国人素来善于掀起造神运动,世人尽知。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师,因为不能学贯中西,便缺少了普世价值,并无世界声誉,只能自产自销。好似一个体质虚脱的人,偶然食用了一点大麻,瞬间精神焕发,遂趾高气昂起来。不久,却鼻涕横流,失魂落魄,甚至轰然倒地。环境造英雄,中国出不了大师的原因,我们一直在探讨与深究。于是,我们只能想象,通过制度、社会、文化变革来模拟和重塑大师降临时的醒世情怀与自由环境。如果制度合理,如果有了足够的精神与自由,在适宜的土壤下,大师的诞生便顺理成章。作者针对朱维铮教授《真大师的群体意义》一书中的经典句子结合社会历史与现实,例举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真大师”与“假大师”之区别,抒发了对真大师的翘盼,精辟阐述了个人的见解与思辨,期间,不乏许多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思考与品位。推荐阅读。【晗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02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晗夫        2012-11-02 20:56:01
  晗夫认为,大师属于盛世哲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然,这“盛世”不局限于物质的丰腴,而是精神与人格的自由。真正的大师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特殊使命。逢盛世,可以锦上添花;遇乱世,则力挽狂澜。真大师,不仅意味着学术的金字塔,更代表着人格的珠穆朗玛。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2 楼        文友:晗夫        2012-11-02 20:56:24
  时下,我们祈盼大师,呼唤大师,呼唤即意味着缺失,既然真大师缺失,遍寻无觅处,假大师便粉墨登场,浑水摸鱼——国人素来善于掀起造神运动,世人尽知。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师,因为不能学贯中西,便缺少了普世价值,并无世界声誉,只能自产自销。好似一个体质虚脱的人,偶然食用了一点大麻,瞬间精神焕发,遂趾高气昂起来。不久,却鼻涕横流,失魂落魄,甚至轰然倒地.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3 楼        文友:晗夫        2012-11-02 21:00:08
  综合,全面,深刻,理性,学习,致敬,祝好!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回复3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11-03 08:00:23
  辛苦了,兄弟。你的敬业认真,总览全局的能力令人佩服,敬酒。
4 楼        文友:施云南        2012-11-02 21:13:09
  很深奥的文章啊,真大师真是有着特别的含义啊。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4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11-03 08:03:17
  您总是如此热心,令人感动,祝您好。
5 楼        文友:蔚风        2012-11-03 16:34:34
  一篇富有哲理的优美作品,拜读欣赏,祝福作者创作愉快,远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5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11-03 22:45:07
  谢谢您的奖掖。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