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学联盟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联盟★散文】缅怀真大师

精品 【联盟★散文】缅怀真大师


作者:自在随缘人 秀才,269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02发表时间:2012-11-02 20:45:42
摘要:真大师已经太少,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缅怀真大师,就是再次唤醒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赤诚追求。就是马相伯讲的,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人叫醒。而我及有些人甘愿也做条狗,大声的叫,相信总有起作用的那天。


   马寅初以学者的身份,用科学的态度与数据说明,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人口的增长并不能就带来经济的增长,而且随着人口的过速膨胀,人口不仅不能给经济带来有效的提升,相反自身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问题,严重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经济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水平也直接限制着人口的数量。今天,这个道理已经是人人皆知,近乎常识性的知识,都明白,经济的发展最终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跟人口数量没有太大的关系,人口的数量反而是经济发展的掣肘因素。但在那个年代,什么都是强调人的因素为第一,且固执地认为人越多越能出成绩,人多好办事,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基层干部的口头禅。诚然,在战争年代,人口的数量确实决定了战争的一定走向,但不能把这拿到一切领域一切时间段内,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结果怎么样,人口在短时期内被人为地扩张,问题马上显现出来,造成了至今都在影响着中国发展的恶因。可以说,当今中国的大部分问题它的根源就跟人口过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严重违背科学、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品尝着它的苦涩。
   从一开始就对科学家划阶级,对真正讲科学、吐真话的科学家进行打击,造成了一大部分趋炎附势之徒的诞生,什么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诸学科都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都在做只是为当前政策找注脚的工作,时时刻刻提防着来自政治需求的检验,稍有逾越,便是一顿棍棒,从精神到肉体,力求彻底毁灭之。这样的环境,还怎么搞研究,还会有什么真正的研究,没有真的科研,从何谈起大师的存在?这就是除过上世纪初,出现的那一批大师外,后几十年再无有真正出成绩的大家的原因,环境已将人困死,哪里去发展?
   如今,环境已显宽松,却又刮起了“唯利是图”的大风,一切向钱看,学术造假,教授造假,学生更不甘示弱,真是让人为中国的未来堪忧啊。此情此景,缅怀大师就不只是感情上的一种慰藉了,而是真的呼唤真大师的降临了。
   大师当然不会从天而降,说一千道一万,它的根本还在制度上。一颗自然界的植物,也不是只要充足的水分就能茁壮成长,还有阳光、空气、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合适才行。一位大师的诞生及成长,比植物就要更复杂了,自然环境是必须的,人文环境尤为重要。当务之急,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制度改革,彻底肃清专制的因素,给科学以宽松的环境,给大师成长应有的环境,让科学走在它应有的轨道上,让从事科学的工作者最大程度地迸发出创新的能量,才是我们的强国之道。
   (第二,我们民族的文明进程,以大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是主要的动力。无论主流舆论如何否定,什么“知识分子最无知识”、“高贵者最愚蠢”、“书读得越多越愚蠢”之类,都不能改变百余年来,中国的每一变动,促进者都是学者文士。即使反变革方面,欺世盗名或助纣为虐的主角,也必是知识分子。上世纪中叶在中国愈演愈烈的反智主义运动,恰好反证知识分子对于公开的变相的专制主义,都是难以克服的障碍。)
   知识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大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肯定知识就要肯定知识分子。而这一点共识也是不好达成一致的,时有时无,上下沉浮。曾几何时,“读书无用论”就漫天飞过,“书读得越多就越反动”这样荒唐的论调也堂而皇之的流行,打到学校、打到老师、打到一切的“臭老九”,文化几乎就成了毒瘤的代名词,必欲铲除而后快。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令人发指的荒唐行为,偏偏还就发生在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已经够臭名昭著了,对中国文化的破坏也是难以估量,但还是保留了一些医药农学之类的书,并没有高唱反文化的调子,书还是可以看的,只是不要议政论政,并没有做绝。“文革”倒好,直接就是赶尽杀绝,彻底的反知识反文化,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举。拒绝知识,拒绝学习,随后而来的结局是什么呢?是前所未有的浩劫,道德沦丧,经济崩溃。而且,影响长远,经济现在迅速回升了,道德体系却还在泥潭中挣扎,大有愈陷愈深之势,这是最大的恶果,这一恶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中国就不会真正的崛起、复兴,甚至还会走相反方向,绝不是危言耸听。
   如今的大潮是,有钱第一,挣钱为第一目的。而目前我们存在的问题使得钱的挣取又没有按着它本身的规律进行,原则上靠勤劳智慧发家致富的传统方子,明显在如今的现实中已经有点不灵了,一个令让丧气的事实是,小打小闹小的财富的获得,传统的法子还是可行,大富大贵者却几乎没有一个是勤劳致富靠知识挣来的。有权的,动不动拿走几个亿;有势的,抬腿撂胳膊就是成千上万的挣;有关系的,不动窝,钱花哗哗的往里进;有干爹的,什么都不需要干,吃穿无愁;是亲爹的更好,你就躺着享福吧。读什么书,学什么习?真正学出来的,都在家里待岗,想学的,又被贫困挡在校门外。眼看着,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又要甚嚣尘上。这不,连马云这样所谓的成功人士、公众人士都在大放厥词,什么成功主要靠情商,跟读多少书没有多大关系云云。放眼全球,倒是西方国家最富有的,都是以知识起家的,比尔盖茨,巴菲特,包括一般人不太喜欢的索罗斯,哪个不是知识丰富的人,就不知马云所谓的情商到底指何物?他怎么发的财可能只有他最清楚。用非常手段获得非常效果,说到底还是不正常的,不是所有人都能践行的方法,还是要靠正常的渠道,才是大众的必由之路。
   知识改变命运,我还是欣赏这句话。知识的价值也是再不容怀疑的,那些投机取巧,靠歪门邪道得来的,来得快,走的也轻巧,生活当中的实例已经不胜枚举。尊重知识,尊重大师,就是尊重自己,因为这才是正道。
   (第三,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如王元化所说,需要有学问的思想家,有思想的学问家。这正是教科文卫各领域内大师的写照。古称觉悟未知的事理曰学,有所不知待人解答曰问。因而大师作为学问家,必定好学不倦,不会不懂装懂,但他们做学问,必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不会人云亦云,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在这一点上,真大师体现的共性,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现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不是说我们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做的很不错了,在很多方面我们其实才是刚起步,不到的地方很多很多。在技术方面,我们很多领域都是长期依赖于国外,你看满地跑的汽车,有多少是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军事领域,这样的大国,从人家那买来一艘淘汰的航母,费劲改造,才算有了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诺贝尔奖,一百年的历史了,今天才有一个本土中国人获奖;民主改革举步维艰,人家是总统竞选,我们才刚到村长一级。这一切,都跟中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知识,把知识分子只当是统治的一个臣民,呼来唤去,随心所欲,用时则当人,弃之如敝履有直接关系。知识遭弃用,知识分子被反复跌打,社会不以尊重知识为容,那换来的结果就是落后、无知。
   如今的世界,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是知识使得这一切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中国要发展,更需要知识,需要思想,而且还是迫切的需要。这样强大的需求,更是呼唤大师的到来,呼唤大师带来的真知灼见,朴实无华讲真话的风气。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的风气,我们的复兴才会有盼头,才有根据说这样的“大话”。
   (第四,为青年学人树立榜样。上世纪中叶以来,学风文风陋劣,教育领域弊病尤甚。无论大中小学,总视有学问有思想的教师为异己,当做改造乃至革命的对象。相反,曲学阿世或者不学有术之徒,常可名利双收,成为学界的不倒翁。这在年轻学生看来,与时俯仰最保险,坚持真知很可怕,追逐权力才有利,那效应就是置公共利益于不顾。各行各业的杰特人士的成长过程,让青年学人开始了解怎样做一个真正的有出息的人。)
   说了这么多关于大师,知识的话题,方方面面的剖析大师,更多的作用还是在公众面前展示大师风范的同时为后人树立做人的榜样,建立起一个可信的价值体系。
   一个人生于世,总得生活,生活就得有目标,用官话来讲就叫做理想。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度,认知的方向与程度,决定了每个人近乎都有不同的目标,有些虽然看起来大同小异,但终究是不同的;有些人就有与人截然不同的目标。
   从生到死,一个人的轨迹表面看上去是无法预料的。目标也是在不断变动着。实则不然,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家庭的地位,周边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接触的人众,人为的因素很大,都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走向;宗教方面,虽然大多都认为人是神创造的,人的一生是神给予的,好像命运都是安排好的,但重要的却强调今生今世的作为。即使是命里已经有先天的好,如果今生作恶、不做善,同样命运也是会发生改变的,古今中外的宗教在这一点上的认同,概莫能外。
   那么,人在世上必须就要有所作为,改变自身还是要靠自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目标也最终掌握在你手里,那种靠信命,做吃等死白日做梦的想法绝对在世上行不通。
   有所作为,有所目标,就得有选择。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人的出现,文明的产生,诞生了一个更为复杂同时也是丰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就有着纷繁复杂的需求,每一种需求所对应的就会产生一种选择,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有一个根本点是可以遵循的,那就是价值,俗语讲,值不值。价值的选择,最终决定了一切选择的最终取舍。目标,理想,世界观都是围绕着价值观的确立变化而改变着。价值有大小,有高低,在人文社会还有高尚卑贱之区分,这是人区别于“非人”的重大差别,没有这一点作为人的可贵之处,我们就无法作为一个拥有“文明”特质的人存活于世,与动物也没有什么两样。这一高尚的价值即为精神,精神又是通常物质的价值无法衡量的,无法衡量才使得精神尤为可贵,世人尊敬,这一取向,历史证明,也是最具价值的,最具价值的不正是人们所应选择的吗?
   现今世下,青年人学习的环境、成长的环境尤为恶劣。学习风气,教学风气都是唯利是图,稍有赤胆真心为真正的教育尽心的,都被视为另类;学生真正为兴趣所学,为知识着迷的,却因统一考试的成绩要求而作罢。社会上也是乌烟瘴气,歪门邪道的横行。正正常常的都被“潜规则”所撂倒;拼爹的,拼关系的都是青云直上;正直的始终吃不开,阿谀的如鱼得水。这些个负面的事实起到了恶劣的影响,对青年人的价值取向,成长极为不利。应该承认,目前我们的社会是有问题的,有问题的社会势必扭曲了应有的价值观念,当价值回归时,我们的青年已经成了形,很多东西已经无法改变,害了青年,也害了社会的未来。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拉回正确的轨道上来,邪不压正,历史终究会回归理性的。
   无疑,大师的界定,大师的品性,大师的光辉是照耀这一回归历程的指路灯。青年人应以大师为榜样,矫正自己的价值取向,选择好自己的目标,走正确的路,做高尚的人,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才是最有出息的人。
   第五,向现行的学术文化政策提出了问题。比如说对知识分子以左中右划线,把“听话”、“紧跟”、会揣摩、善附会等,当做人文社会学科是否为己服务的尺度,赏以高位,歆以重利,以致欺世盗名的大师层出不穷。我们的教科文卫当局,普遍面临诚信的缺失,而表彰假大师,阻遏人们对学术骗子、文化流氓的揭露批评,无疑是一大原因。但愿官位与智商背逆的某些教育文化决策者,能悟出一点什么。
   大师的存在与否,真与假,大师的意义不光是上述谈到的精神意义,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发展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为青年人为后人树立榜样,还有一项作用是检验与打破现行教育制度的试金石,助推剂。什么样的政策出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导向出什么样的人。在一种开明的政策下,思想自由,个性飞扬,敢想敢做,无所畏惧,就最能接近真理,最具有开创精神,也是最易出成果,因为他不畏手畏脚,不受束缚,不被人为框定的因素而受节制,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创造能力,也最终会成就大师的诞生。相反,没有大师的产生,没有多方面杰出人才的涌现,那一定是现行的政策出了问题,限制住了才能的发展,这股劲没有被调动出来或者干脆都走了旁门左道,以捞取现实的浮华,这是个人的悲剧、痛苦,更是社会的悲剧、痛苦。
   制度是人制定的,人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反文化,反知识使得一大批知识分子受尽磨难,以及准备投身文化事业的人,也深受这种影响的打击,知识只是个个别爱好了,失去了它应有的尊重。有知识的人慢慢走在了文化的边缘,没有文化却有术的人却适应了当前的规则,掌握了对文化发展的话语权及支配权,所谓的外行管内行,这样的阶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仍在起着作用。早期的大学,都是实行的教授委员会制度,学校的教育,课程的安排,教授的聘用都是由懂行的教授们决定,一切都以教育的优质为先。现在则是校长责任制,校长及部分领导都是纯粹行政化的,甚至就是企业化的,都是纯粹的官,纯粹的老板。官员、老板的思维与搞教育,以天下为己任的真正的教授们之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从任何角度都是利益为先,当官的为取得政绩,晋升的资本而努力;当老板的,只会是效益第一。这些,都决定了他们最终只会采取短平快的方式取得利益最大化,至于教育、文化的本身的规律,所应具有的制度保障,根本不是这些人考虑的范围,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怎么会有理智的文化教育政策的出台,教育又怎么会出成绩,大师,离我们就会渐行渐远。
   为国家计,为未来计,为子孙后代着眼,都应尽快改变这一切,让真正为教育而生的人,为教育奔走呼号的人,走上教育管理的岗位,开辟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更多人把精力都放在知识的追求上,为国家的未来储备真才实学,那才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相信中国可能有活着的大师,惜因寡闻而未见。我也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随着文化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必定大师越来越多。不过由生者来看,只见假大师得意,未见真大师发声,不禁想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再版跋所揭示的,“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学术评价机制,尚不足以判别真伪呢?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前进,这是谁也挡不住的。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每天一睁眼只要确定你还是活的,就挡不住变化的来临。社会在很多方面确实在大踏步的前进,有些地方也是今不如昔。有些问题是人类目前也无法驾驭解决的,比如物质的进步与道德的下滑,智慧的产生与狡诈的泛滥,人类的发展与地球的受损,都不是我们现阶段能够圆满解决的,那就留待后世的人们随着再进步的脚步去解决吧。我们所关心的是,现有的,我们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处理好?而且人类已经有好的经验,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非要“绝圣弃智”一意孤行?
   一个大师的话题,带出社会之中诸多问题,这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任何事物都是息息相关的关系,一项做不好,其余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有的还是致命的。大师的成与否,真与假的造就,只是社会当中的一个侧面,但却看出来,这个社会是否健康,是否有问题,是否能长期发展。
   还是马良马相伯大师说得好,“我就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叫醒中国人”,而我以及还有很多人,恐怕都愿意做这样的狗,继续叫,相信总有将大家叫醒的那一天。
  

共 21466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晗夫认为,大师属于盛世哲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然,这“盛世”不局限于物质的丰腴,而是精神与人格的自由。真正的大师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特殊使命。逢盛世,可以锦上添花;遇乱世,则力挽狂澜。真大师,不仅意味着学术的金字塔,更代表着人格的珠穆朗玛。时下,我们祈盼大师,呼唤大师,呼唤即意味着缺失,既然真大师缺失,遍寻无觅处,假大师便粉墨登场,浑水摸鱼——国人素来善于掀起造神运动,世人尽知。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师,因为不能学贯中西,便缺少了普世价值,并无世界声誉,只能自产自销。好似一个体质虚脱的人,偶然食用了一点大麻,瞬间精神焕发,遂趾高气昂起来。不久,却鼻涕横流,失魂落魄,甚至轰然倒地。环境造英雄,中国出不了大师的原因,我们一直在探讨与深究。于是,我们只能想象,通过制度、社会、文化变革来模拟和重塑大师降临时的醒世情怀与自由环境。如果制度合理,如果有了足够的精神与自由,在适宜的土壤下,大师的诞生便顺理成章。作者针对朱维铮教授《真大师的群体意义》一书中的经典句子结合社会历史与现实,例举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真大师”与“假大师”之区别,抒发了对真大师的翘盼,精辟阐述了个人的见解与思辨,期间,不乏许多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思考与品位。推荐阅读。【晗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02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晗夫        2012-11-02 20:56:01
  晗夫认为,大师属于盛世哲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然,这“盛世”不局限于物质的丰腴,而是精神与人格的自由。真正的大师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特殊使命。逢盛世,可以锦上添花;遇乱世,则力挽狂澜。真大师,不仅意味着学术的金字塔,更代表着人格的珠穆朗玛。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2 楼        文友:晗夫        2012-11-02 20:56:24
  时下,我们祈盼大师,呼唤大师,呼唤即意味着缺失,既然真大师缺失,遍寻无觅处,假大师便粉墨登场,浑水摸鱼——国人素来善于掀起造神运动,世人尽知。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师,因为不能学贯中西,便缺少了普世价值,并无世界声誉,只能自产自销。好似一个体质虚脱的人,偶然食用了一点大麻,瞬间精神焕发,遂趾高气昂起来。不久,却鼻涕横流,失魂落魄,甚至轰然倒地.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3 楼        文友:晗夫        2012-11-02 21:00:08
  综合,全面,深刻,理性,学习,致敬,祝好!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回复3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11-03 08:00:23
  辛苦了,兄弟。你的敬业认真,总览全局的能力令人佩服,敬酒。
4 楼        文友:施云南        2012-11-02 21:13:09
  很深奥的文章啊,真大师真是有着特别的含义啊。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4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11-03 08:03:17
  您总是如此热心,令人感动,祝您好。
5 楼        文友:蔚风        2012-11-03 16:34:34
  一篇富有哲理的优美作品,拜读欣赏,祝福作者创作愉快,远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5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11-03 22:45:07
  谢谢您的奖掖。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