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大筐小篼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筐篼文学】元才的舅舅是头驴(小说)

绝品 【筐篼文学】元才的舅舅是头驴(小说)


作者:白淮斌 秀才,276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87发表时间:2012-11-18 20:57:45
摘要:元才家在关中农村,解放前是一百多亩地的地主。元才的父亲文革中不堪被批斗者凌辱,从家里拿了一根麻绳,吊死在了河滩的树林子。   农业社散伙以后,元才的娘已经七十多岁了,身子板硬朗,牙齿倍儿好,咬锅盔都没有问题的。   娘有一个大哥,也就是元才的舅舅,已经八十四岁了。整天病事连天,有今天没明天的。

【筐篼文学】元才的舅舅是头驴(小说)
   常言说驴驴三百六,意思就说驴的妊娠期大概是三百六十天左右。对庄稼汉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按照季节干好地里的农活,就是照料好驴子的事情。
   春去冬来,元才一天天眼看着:黄叶被凌冽的寒风吹落,树枝孤苦伶仃的裸露在天幕之下。雪花沸沸扬扬,洒向千沟万壑的时候,驴的肚子隆了起来。
   元才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怀孕的母驴,起早贪黑,精心的给它拌饲料,饮用水要在锅里烧热。饲养室的门上,用钉子钉了一个棉布帘子。庄稼人爱惜牲口,都是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力所能及的,不让驴受半点亏。
   过完春节,崖头迎春花儿开了。嫩黄的花儿像一团热烈的火焰,带来了春天的信息。蜷缩卑微的枯草丛中,也露出了一抹娇艳欲滴的浓绿。
   三月初八,元才扳指头算来,驴应该就在这几天下崽了。
   白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元才把驴从圈里牵出来,拴到场子的木桩上,母驴驮着笨重的身体,艰难的迈着步子。拴到木桩上以后,驴不停的围着木桩转动,还用蹄子在地上刨起一汪尘土。
   元才本来打算今天到镇子上赶个闲集,溜达溜达。一看这阵势,说不定驴就要生产了。他回家给娘和婆娘打个招呼,就出来,蹲在土堆上观察着驴的一举一动。中午饭也是婆娘端出来在土堆上吃的,如此这般折腾到太阳从西边落下的时候,驴水门里面流出了一股透明的黏状物,随着驴的走动悬在半空中一弹一弹。元才一看,根据往年农业社给驴接生的经验,知道今晚驴无论如何都会下崽的。元才把驴的缰绳从木桩上解下来,拉回家拴到驴圈的槽口上。吃完晚饭,装了一锅旱烟,坐在院子里候着母驴下崽。使唤婆娘从场子上的麦草垛里扯回来一背篼麦草,准备驴把崽子生出来烤火。
   “你折腾一天了,在炕上迷瞪一会吧,我看着。”婆娘放下麦草背篼,对元才说。
   元才把烟锅从嘴里取下来,在鞋底上磕了磕。进到房子里和衣躺在了炕上。炕上的垫子软乎乎的,被子也一股浆洗过的清香味。
   元才闭上了眼睛,看见了驴崽毛茸茸的可爱面影,不停的在自己眼前晃呀晃呀,自己伸手去拉的时候,驴崽撒腿就跑。看见小驴崽往外跑,元才着急了,赶紧站起身就往外追。
   突然在门外月亮底下看见了自己的舅舅,舅舅抓着元才的手说:“元才,舅下一世变成驴给你家还账呀。”
   没等元才说话,媳妇把他喊摇醒了,说母驴下崽哩,小崽腿已经出来了。
   “舅舅呢?”元才傻愣登的坐在炕沿上,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半夜三更的哪有舅舅的影子,你梦游了吧。赶紧,驴下崽了。”婆娘摇着元才的胳膊。
   元才这才一“哧溜”蹿下炕,边往驴圈跑,边喊:赶紧生麦草火。
   元才到驴圈的时候,小驴崽已经出来大半个身子了,母驴鼻孔涨得很大,不停的喘着粗气。
   小驴崽生出来之后,元才用剪刀剪断肚脐带,用手指头把驴崽嘴里黏糊糊的赃物掏出来,好让它呼吸畅通。
   婆娘这时候已经生起一滩麦草火,火苗冒着青烟呼呼的窜着,燃烧过的麦草灰在明晃晃灯光照射下满院子飞舞。
   元才知道,驴崽离火源不能太近,只要把胎里带的那些身上的粘膜烤干就可以了。边烤,元才边用抹布擦拭,这样干起来能快一点。如果离火源太近了,小家伙容易感冒。
   牲口这个东西也怪,生出来几个小时就能站起来走路,虽然步履蹒跚,但它却能寻到母驴的奶头。
   母驴静静的站着,驴崽最后终于开口噙住母驴的奶头,一噔一噔的允吸。看着驴崽摇着尾巴,元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折腾了一个晚上,元才觉得累了。拉灭院子的电灯,准备和婆娘回房睡觉。
   “啪、啪、啪。”剧烈的敲门声骤然响起,元才看了下柜子上的马蹄表,才凌晨五点
   “谁起来这么早干啥?”元才嘴里嘟囔着,打开了院门。
   是舅舅家的表弟,还有一个舅家隔壁的人。让元才惊奇的是,表弟头上戴着一顶白帽子。
   娘听见元才开院门,也就从炕上下来站到厢房的门口。
   “姑姑,我爸没了。”看见元才的娘,表弟哽咽着说道。
   “我知道了。”元才的娘倒显得很淡然,元才这才知道舅舅去世了。“孩子,姑姑不留你了,记住,给咱们家族五服以内的门房户族都要报丧。你先回吧,我等会儿叫你元才哥用自行车推我过去。
   等表弟和那个村子的人报完丧事走了以后,天已经大亮了。
   元才看着娘满头的白发,心里很难过。他把娘搀扶到房间的板凳上坐下,安慰娘说:“我舅都八十四了,你那些天还念叨这事呢,也算个喜丧了。”
   “这个我不难过,娘另外有话要给你托付。”娘拉着元才的手在微微抖动:“昨晚你舅给我托梦了,就是驴下崽的前头,你舅说他变成驴给咱家还账呀。”
   “啊,”元才惊得目瞪口呆:“娘,我也梦见我舅这样说呢,正说着,驴就下崽了。孩子他娘把我叫醒了,驴就把崽下了。”
   听着元才的话,娘好久没有做声。走进套房间自己供奉的神堂前上了三只香,双手合十做了个揖。
   转过身对元才说:“元才,你舅托生成驴,进了咱家门啦。这头驴崽你要善待它。这件事情,你知娘知,别人跟前就不要说了。”
   元才嘴巴张的大大的,半天说不出话来。但是他相信娘,娘是信佛的,知道转世轮回,知道因果报应。
   安埋了老舅,这头小驴崽一年以后成了大驴。儿子也没有考上高中,落脚在了黄土地上。元才就教他怎么耙磨种地,撒子踩垛,做一个合格的农民。元才每天就做两样事情,教儿子和大了的驴崽干活,他拉着驴缰绳,儿子按着梨把。休息的时候,儿子就对元才说:“爹,咱歇一下。”元才就按着驴头,蹲下来休息。
   元才自打知道这头驴是自己的舅舅以后,就一直很善待他,好草好料的喂着。没曾想到,这驴还自己招惹了一个大大的麻烦。
   秋天的时候,元才给驴背上弄了两个驼框,把地里种点瓜菜啥的,都放在框里,让驴驮到集市上去卖。舅家就在枣林街道的涝池背后,枣林是单日集。
   从地里采摘了几十斤西红柿和小青菜,元才就放在喂饱了的,驴背上的驼框里。在日上三竿的时候,牵着驴来到了枣林集上。
   街道里车水马龙熙熙嚷嚷,各式各样的小贩都在往来穿梭。元才找了一个空地上的电线杆,把驴拴到上面。从驴背上把驼框搬下来,在大路边上摆下自己的菜摊。别人卖菜短斤少两,元才恰恰相反。自家地里产的东西,除了蔬菜质地光鲜亮丽吸引人以外。称菜也大手大脚,秤杆放到准星上每次都翘得老高,称好了临走的时候,还要给捏一撮菜或者给一个西红柿。熟人都认识元才,看到元才原本不打算买的都要来称点菜捧个场子。
   市场收费的老蔡看见元才“哈哈”大笑,给他开了一个五毛钱的票据说:“老伙计,好几集没见你了,我看你把驴换了。”
   元才从衣兜里拿出五毛钱递给老蔡,笑呵呵的说:“那头老驴干不成了,卖啦。你来拿点菜,咱自家地里种的。”
   “不了,咋能老贪你便宜。”说着手里接了五毛钱,走到旁边的摊子上去了。
   枣林的集,人都叫跑“集”,意思就是时间短。中午两三个小时时间,眼看太阳也当头照上了,元才的菜也卖完了。就把空框放在驴背上,牵着驴,心里一乐“哼”起秦腔《周仁回府》来了。
   “叫嫂嫂。。。。。”一句秦腔还没唱完,驴给闯下祸患了。一蹄子把个买瓦盆的两个瓦盆给踢破了。那个人当即抓住驴缰绳不让元才走,损坏东西要赔,这是元才懂得的道理。摸着兜里卖下的几个菜钱,元才心疼的对驴说:“舅舅啊,我好草好料照看你,知冷知热,你咋就给我弄这事呢?”说着就从衣兜里掏出五块钱来。
   那个卖瓦盆的也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比元才年长几岁。风风雨雨几十年,今天算是见了广啦,稀奇古怪的啥事都有,还有把驴叫舅舅的。
   “你也经常赶集卖菜,咱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先别急着赔钱,你告诉我咋就把驴叫舅舅呢?。”老汉说着掏出烟袋,让元才也装上一锅。
   元才天生憨厚,这话本不打算说的,吃了人家一锅旱烟嘴一软也就说了出来。元才就从解放前舅舅一家在自己家吃喝拿用说起,谷怎么种来,米怎么碾来,核桃枣儿毛栗子,一直说到舅舅怎么给他和娘托梦来。
   听得卖瓦盆的老汉痴呆呆的咬着烟锅杆,口水流了一地上。
   “你舅,是枣林涝池岸背后的杜炳贵老汉?”卖瓦盆的人看着元才,一下子像霜打了的茄子,焉了。
   元才看着卖瓦盆老汉的表情,也就纳了闷了。
   “唉,大兄弟,说来也是个丢人事情。”卖瓦盆的老汉说着话把烟袋卷在烟锅杆上,塞到自己的瓦盆里,从内衣兜里掏出二十五块钱来对元才说:“你舅在世的时候,我有你舅三十块钱,今天打了两个瓦盆顶五块钱,剩下的二十五块钱我还给你,你舅今天是讨债来了。”
   “竟然有这样蹊跷的事情?”元才嘀咕一句,抬头看驴,驴安详的摇着尾巴,静静的站在太阳下,好像这一案事情和它没有丝毫的关系,元才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两个人推搡了半天,卖瓦盆的人还是把钱塞到了元才衣兜里。按住元才手说:“出来混的,欠下债总是要还的。你舅托生成驴给你家还债,我给你舅还债,也算是了去了一桩心事。”
   元才回到家,和娘说起这件事,娘也说舅舅是用这种办法讨自家的债来了。
   就这样,元才舅舅是个驴的事情,开始在四邻八乡传开了。有好事的人,还专门跑到元才家里来看这头神奇的驴。
   元才的儿子是个“闷葫芦”,成天在地里鼓捣,想着科学种田的事情。尽给元才说一些配方施肥啊,调整产业结构之类的话。元才口里没说心里话:把你还给能的很?七十二行,庄稼汉为王。你爹我做了一辈子庄稼啥不知道,要你说。元才虽然嘴里不服,心里却没说出来。因为他明白,年轻人只要踏实肯干,敢往前冲就是好现象。
   “爹爹,我有事和你说。”元才正想着儿子呢,儿子进门和他搭腔了。
   “这娃,有话你就说,别拐弯抹角。”元才吐了口烟雾,笑着鼓励儿子。这是儿子成年后第一次和元才这么严肃认真的说话。
   “我想,你把驴卖掉吧。”儿子拘谨的看着元才,脸憋得通红,像个下蛋的母鸡。
   “这娃,好好的卖驴干啥?”元才惊讶的看着儿子。
   “爹爹,地不是你这么种的。我想给咱家买个小四轮拖拉机,带上犁,旋播机。农忙时节给别人家种地挣钱,农闲搞运输,也不耽误咱家种地。”儿子一脸渴望的看着元才。
   听到儿子说出这样的话,元才幡然醒悟,儿子长大了。他细细的打量着儿子,这个十八九岁的农村后生,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元才是从解放前走过来的,经历过自己家族的兴旺,但他也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死亡过程。对他来说,种地仅限于吃饱肚子,就没有想过挣别人的钱。看来,儿子有点文化,到底是跟自己这个老粗有点区别的......
   想到这里,元才对儿子说:“可以啊,问题是咱家恐怕没有那么多钱买四轮拖拉机啊。”
   “爹,我在广播里听了,信用社给农民贷款哩。你明天早早去卖了菜到信用社打听一下,咱带点款,再把这驴卖掉,再把咱攒下的几包麦卖掉,基本也就够了。”儿子扳着指头给元才算着。
   老婆也在旁边说:“咱们都老了,你就放开让娃干去吧,咱给他揽揽后手。”
   元才觉得老婆说的很有道理,一辈子不剃头,是个连子毛。卖了驴,自己也就不这么起早贪黑的折腾了,再说看见这个驴,总会想起它是老舅托生的,心里不是个味儿。牲口终归是牲口,卖到人家手里爱怎么怎么去,眼不见心不烦。
   元才虽然心里这样想,但卖驴的事情还要和娘说哩。娘也过八十了,背不驮耳不聋,就是穿针引线也是自己瞄着做的。元才是一个孝顺的人,他思谋着先跑贷款,如果娘不愿意卖,自己就找亲戚朋友再借点钱吧。总的,在没有决定卖驴之前,他不打算和娘说这事。
   早晨起来,元才思谋着儿子贷款的事情,就少拿了一点菜,赶了个早集。在八点公家单位上班,他就把菜框卖了个底儿朝天。
   农村人说,忙人干不了好道场,元才今天百密有了一疏。
   信用社是和乡政府在一个院子办公的,元才一心想着而在贷款的事情,随意把驴拴到乡政府门前一个碗口粗的法国梧桐树上,急急忙忙到了信用社。
   这贷款的事情对元才来说,也是大姑娘坐桥——头一回。以前没有贷过款,今天怀揣一盒二毛钱的“大雁塔”香烟,进了信用社见了人就发,最后终于打听到专门管贷款的人。
   管贷款的小伙很年轻,大概二十七八岁,元才点头哈腰的递上一支香烟,掏出火柴给点上,年轻人吸一口香烟,问元才是哪个村,哪个组的,贷款干啥,贷多钱?元才就说贷款想给儿子买个拖拉机。
   “你回家叫儿子给你写个贷款申请送过来,主要是贷款做啥呀?下一步我们还要到村里来调查核实。”年轻人给元才说着,烟已经抽完,扔了烟屁股。
   元才再次掏烟递上去的,年轻人摆了摆手。
   元才从信用出来,看见一大群人围着他的驴。元才三步并作两步跑出去,一个穿中山服的干部摸样的人拉着驴缰绳,问是谁的驴?元才应声走过去。

共 1308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平实的笔触,以极具西北地域特色的语言,以一波三跌的情节,讲述了元才的故事。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透过一个人的命运,串起的却是时代的变迁和人性那至真至善的美。巧妙精致的构思,娴熟的行文技巧,愈加彰显了至善至淳的人格魅力和篇章的感染力。虽然,书就的是一个人的一生,呈现的却是时代的前进的步履,辉煌历程的见证。无疑这是一篇时间跨度大内涵醇厚丰盈,主题积极向上的佳篇。问好,力荐共赏。【编辑:静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19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8 20:58:48
  拜读内涵丰厚的佳篇,感谢哥哥奉献力作。
淡然静美悟禅花
2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8 21:02:48
  笔下旖旎的是文字,文字演绎的是内涵丰厚的感人的佳篇。
淡然静美悟禅花
3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8 21:07:01
  构思的巧妙,行文的流畅,极具特色的语句,书就主题积极向上的佳篇妙章。
淡然静美悟禅花
4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9 08:32:42
  呵呵,祝贺祝贺,祝贺精品。
淡然静美悟禅花
5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9 08:33:16
  为美文献宝去,必须滴。O(∩_∩)O~
淡然静美悟禅花
6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9 08:34:04
  筐篼精品榜,荣幸收藏您无私呈现的佳篇。O(∩_∩)O~
淡然静美悟禅花
7 楼        文友:古蒲        2012-11-19 11:48:16
  感谢奉献力作。问好祝福!
我是您不经意间忘却的一个人,您是我无意之中想到的一个人。
8 楼        文友:蔚风        2012-11-19 20:56:41
  欣赏极具特色的语句构成的佳作,问好朋友,写作快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9 楼        文友:心灵散步者        2012-11-22 08:57:05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问好朋友!
真是就是我的标签。
10 楼        文友:沃土老农        2012-11-23 11:47:35
  佳作!学习!
共 24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