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竹韵茶香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竹韵】高峰雪月(小说)

精品 【竹韵】高峰雪月(小说)


作者:艄夫 探花,21972.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17发表时间:2012-12-06 15:49:25


   “哦,是刘府来打斋。去年初夏,刘府曾说要在伏虎庵下造茅蓬供佛及僧,已十个月了,未有音讯。不知明日上来,会不会来伏虎庵给我个答复。清云师,明日之斋,我还是不来赴的好,假若他们不想来我伏虎庵,我来赴斋与他们见面,岂不是攀缘之为。”
   “他们去年也曾对我说想在莲花峰上造屋,一可供佛,二可供僧,三,他们亦可来小住。”
   “真是搞不清他们这些有钱人家的心思,莲花峰也想造屋,伏虎庵下也想造屋。却一年了未有声息。”
   “随他们的便吧,逸然师,我们只能是随缘而之,一切皆随缘。”
  
   逸然超尘请来工匠,很快地在华顶峰西坡距伏虎庵一里之处造起了三间茅屋,一明二暗,圈起矮墙筑起台门,给李白居住。李白立即拿出银子。逸然超尘不作推辞:“这茅屋造价是纹银二十两。施主,贫僧就不客气了。”拿了二十两。
   本来,逸然说过不要李白出钱。不过,那时逸然另有算盘,县城首富刘光云去年特地来说要在伏虎庵下造屋,要造二处,一处是给伏虎庵做下院,一处是刘家的别墅,说等今年来造。逸然见时已开春,刘家没有答复,且先自己化钱造起茅蓬再说。九日之前,刘光云上圆觉道场打斋。逸然超尘故意没去圆觉道场。刘光云打斋之后,在伏虎庵下转了转,竟没进庵与逸然说些什么就回去了。造茅蓬的二十两银子,倾尽了伏虎庵十多年的积蓄,逸然心中自是有些不忍,且收取了李白的银子。
   李白入住新居之前,请逸然给茅蓬起个名字。逸然随手抓起狼毫,写下五个大字“万八峰草堂”。李白连声叫好,想不到逸然法师竟是精通翰墨写得一手好字的方外之人。请工匠将五个大字刻成匾,悬挂到茅蓬的台门额,李白住了进去。逸然交代李白:“施主,今后每日的三餐饭,或施主自来,或由僮子来取,皆无妨。”
   书僮等那逸然法师走后,问李白:“公子,真的要在这又冷又潮的山顶上住下去。”
   “这里住着不好吗?有亘古如斯之白云,有飘然尘外之高人。”
   “公子啊,只是这里太冷太潮了,还不如岷山,岷山虽然比这里冷,但不潮。”
   “潮怕什么,你每天早上起来,跑一跑伏虎坛出出汗,就不怕潮了。”
   书僮已有十七岁。李白隐居岷由的最后一年被李家遣到岷山侍候李白,已跟了李白七年。李白很少在书僮面前摆少爷架子,把书僮宠得天天睡懒觉。李白每天都是早早起床,走一走伏虎坛或圆觉道场,有时则舞一回剑。
   书僮在万八峰草堂住了好几天后,潮得中了湿气,面色泛黄,只好跟着李白早起,爬山或练剑。逸然见李白和书僮俱谙剑术,奇而问:“此剑法颇似达摩剑法,敢问施主,此剑法莫非高人传授。”
   李白亦奇:“上人竟知剑法?”
   “剑术之道,讲究心剑合一。方外之剑不在于技击,而是为了演气率心。俗人之剑,全是格斗之攻守。我见施主之剑,运于气,全于神,演畅于心,此法必乃高士所授者也。”
   李白连连点头:“上人,可否赐教一二?”
   “啊呀,施主,贫僧眼能识物,并非手能擅术。其实,贫僧只是看过高人演剑,今尚记得。至于剑术,丝毫不会。”
   李白不信:“上人所言,已可知是行家。”
   “施主,贫僧已经说过,只是眼能识物而已。”
   李白不好执意勉强,舞完一套剑,收剑与逸然聊了起来:“上人,天台山上可有善剑之人?”
   “善剑之人没有,欲学剑之人,山下县城里倒有一二个。施主,贫僧昔在嵩山,曾遇一剑客,人白衣白剑亦白,舞起剑来,滚成一个白球,贫僧根本看不清他的剑和人。”
   “此乃上乘之剑术。吾师亦会。”
   “请教施主尊师名号?”
   “他老人家住在岷山。”
   “大雪山。莫非雪山飞人?”
   “雪山飞人乃我师祖,早已作古。”
   “真可谓名师出高徒,想不到啊!想不到李施主之剑竟是传于雪山飞人,传说雪山飞人舞剑,人剑合一,舞而如飞。”
   “不错,吾师舞剑,亦人剑如飞。”
   “施主,贫僧有个请求,望施主应允?”
   “上人之事,在下敢不应允。”
   “如此甚好。县城里有位少年,颖慧过人,根器上佳,今年已有十五岁。前年,曾上山来寻找善剑之人求学,贫僧见此少年将来定是不凡之人,故尔留他住了半月。施主,贫僧之请求,乃是请施主收那少年为徒,教他剑法。”
   “上人看中之人,定是上等资质,在下愿与那少年结交,只是在下剑术尚未精到,不敢妄为人师,请那少年来与我同学,在下倒是可以消受得起。”
   “施主莫过歉了。那少年姓袁名晁,祖居临海,三年前其父来唐兴(唐代天台县的县名)经商,开了二间布店,他随父而来。施主,明日贫僧捎个口信下山,让袁晁上来。”
  
   袁晁因为家底殷实,四五岁时就喜欢摆架式挥拳踢腿,故尔,七岁的下半年开始,就拜了一位师父学习武艺。因为唐兴、临海两县没有武功很高的师傅,他从十四岁起,辞退了跟了六年的拳师,自个儿在家研习,这边帮父亲做些事。县城里大多知道袁晁习武,没人会对袁晁不敬,小小年纪的袁晁在唐兴县城里名头挺大的。
   李白与袁晁见了面,颇为欣赏袁晁的文武两方面都有着一些修养,集武夫的豪爽和文人的矜持于一身,十五岁的少年,诚为难得。李白先让袁晁练了一套拳,舞了一套剑,当即指出袁晁的剑舞得即不轻灵又不凝重。
   李白说道:“剑术,讲究当锋为风。以锋为风,则灵动迅速。以风当锋,则直下凝重。故剑法须合轻灵凝重为一。”只这几句,听得袁晁立即拜在李白脚前。
   于是,袁家出钱雇工,在万八峰草堂下造了三间茅屋给袁晁住下。袁晁之父答谢逸然法师给儿子介绍了剑师,给伏虎庵供了十年的长明灯油。
   为袁晁造了茅屋的工人下山之后,说起袁晁拜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异人学剑。这个消息立即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唐兴县城之内耳朵会听的人们全都知道了。有几个平时与袁晁称兄道弟的哥儿们听了,听进心里去了,他们收拾起行李,上得山来,也要拜李白为师。
   李白正在伏虎坛上与逸然超尘谈玄说禅,那几个哥儿们在万八峰草堂下找到袁晁,硬是拉着袁晁来见李白,到了李白面前齐刷刷地跪下,口中一迭连声地称着:“师父,师父。”
   李白顿时面现愠色。逸然笑道:“心之为心,尘之为尘,声之为声,听之为听。若心不与尘,则可以听不为声。”
   李白问:“可以闻而不听吗?”
   逸然说:“缘尔,缘尔。”
   李白似有所悟,不由坐得犹如寂然。那几个哥儿们在李白面前跪伏了一个多时辰,竟不见李白开眼来看,脸上丝毫也不作出什么表情,不由心中疑惑,站起来不知所措地看看袁晁,袁晁也是满脸的木然和全身的不知所措,哥儿们只好不声不响地下山回家去。
   “缘尔,缘尔。”逸然拍手笑道:“缘可来,乃自来。缘可去,乃自去。”
  
   刘光云听到了袁晁上华顶学剑的传说之后,立即来到女儿刘英的闺房:“英儿,英儿,华顶你还是不要去住的好。”
   “为什么?”
   “因为山上住了个外地来的武夫,收了袁晁为徒,在上面练拳舞剑。”
   “这有什么关系,女儿上去是为了弹琴度曲。”
   “但是,今年的华顶与去年不同了。去年上面一片清静,今年已有嘈杂,住了几个大俗人在上面。”
   “爹,袁晁不也是读过书的人吗?”
   “哼,他读书,他读啥个书啊!他读书是为了认拳书上的字。这种武夫,岂是诗礼人家之可交识。”
   “爹,华顶山这么大,只是多了两个俗子,有什么大碍?爹,你不要阻拦我上华顶了。山上的幽溪、螺溪、石梁、琼台、桐柏、灵墟我都去过了,都觉得不如华顶。爹,你拖延了一年,去年嘴上答应我去,却不让我去,难道今年又要这样拖下去吗?爹,周家那张顾夫子的素琴,女儿非要不可,所以,华顶我非去不可,我就是要去华顶度曲。华顶云气蒸腾,灵氛缥缈,大可以让我拟作一支专为顾夫子的素琴而度的曲子了。爹,我明天就上华顶去,你可不要再阻拦我了。”
   刘光云摇摇头叹叹气,走出刘英的闺房。去年,刘英游了华顶,十分喜爱,要在华顶长住。刘英从小就被刘光云当作儿子看待,教刘英识字、读书,然后,让她学习琴、棋、书、画,作诗、度曲。刘英天份很高,字写得好,画也面得好,琴更是弹得能够停云落月。她却不肯嫁人,二十二岁了,对象试了几十个,都是只谈到一个婚字或一个嫁字,她就拂然作色,把媒婆赶出去。她说:“我不想嫁人。我要嫁的是琴。”
   刘光云算是豁达,既然女儿心属于琴,便不从夫而从琴,又有何妨,何必一定女大当嫁。总的来说,刘光云是迁就于女儿的。但女儿要去华顶住,刘光云不乐意。华顶太冷太潮这倒不是主要原因。圆觉道场的二当家清水泠流法师精通书画,相貌俊朗,年未过三十。刘光云怕刘英住在山上,万一会因与清水泠流接触多了日久生情。千金小姐与僧人生出感情,这当然不是好事。所以,刘光云不想让刘英上华顶居住。
   第二天,刘英早早起来,要丫环备轿,她说到做到的要上华顶去。丫环连忙通报老夫人,老夫人告知老爷。刘光云连忙来到刘英闺房:“英儿,今天你可不要上去,不要急于一时,且等为父为你在山上造好房子你再上去。今天你上去的话,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英儿,你要知道,圆觉道场和伏虎庵是不给女人住宿的。”
   “那你今天就雇工人上山去造房子,越快越好。”
   “好,好,好,我今天就去雇工人。”
  
   刘光云再次上华顶。刘英要住的地方刘光云早就已经选择好了,是在莲花峰上的归云洞边。起先,他选伏虎庵下,后来一想,伏虎庵处于峰头,八面来风,太冷了。莲花峰的归云洞边还不是峰顶,能够少受几面风吹。那里向阳负阴,又能凭高望远,归云洞下有片茶圃,茶种很好,待清明过后,便可品尝新茶。
   刘光云去圆觉道场里吃了中饭,与清云明彻法师谈了造屋事宣,向佛前捐了二十年的长明灯油。然后上伏虎庵,对逸然超尘法师说了声:“抱歉。”给伏虎庵捐了十两银子。
   逸然超尘知道这十两银子乃是因为去年刘光云来说的造屋之事,便淡然一笑:“事皆有因,成亦是因,不成亦有其因,何必抱歉”。见逸然如此豁达,刘光云省得解释,说:“法师,天色己晚,在下还要下山,得先走为好。”
   “恕不远送。”
   刘光云从伏虎庵出来,见袁晁在茅蓬前练剑,皱了皱眉头,心里说:还好,我早就想到这里不是佳择,哼,我女儿弹琴的地方,岂能与弄刀舞剑之人相邻。
   李白因为带着书僮跑到华顶东面的摘星峰去玩了,没让刘光云见着。刘光云心里有问:袁晁的师父怎么不见呢?难道摆着师父架子在屋子里躺在懒椅上喝着茶监督袁晁练剑?
   第二天,刘光云从县城里雇来的工人上得山来,清云明彻从山里叫来的工人在圆觉道场与山下工人会合,一起上莲花峰去造房子。这二批工人在一起干活,只四天,就造起了泥巴碎石为墙,茅草木架为顶,一院一进的五间房子。再化了一天工夫,墙壁粉白,窗户贴上厚纸,地面铺上木板,院地铺上小石子,台门配上锁,从县城运送床、柜、桌、椅、案、几、琴台、梳妆台这些刘英要用的家具上来。一切摆布停当,刘光云上来察看之后,点头满意。方才让女儿上山来住。
   刘英带了二名使女,携着四书五经以及《楚辞》《文选》,抱着她那张名为“落霞”的蕉叶琴,在父亲的陪同下到了华顶。刘光云对刘英说:“英儿,这房子万事具备,只少了一样。”
   “什么?”
   “你给你的住处起个名字,你写好,为父立即让人去刻匾,然后挂到门额上。”
   刘英屋前屋后走了走,峰外峰下看了看,说:“这茅屋就名之为落霞待素之居好了。我的琴名落霞,素琴之可待,落霞为之。”刘光云拍手叫好。
  
   且说唐兴县城东北二十里的地方,叫作欢岙,曲折深邃,山峦重叠。南朝名士顾欢曾于此地有过将近二十年的隐居。因顾老夫子在此设馆办学,教了好几百位学生,是了天台县的文化启蒙人。故而,地以“欢”而名。山,欢山。水,欢溪。岙,欢岙。
   顾欢,生于公元四二零年,卒于公元四八三年,字景怡,盐官(今浙江海宁人)。出身寒贫,自幼好学,贫而愈奋,而成大器。刘宋孝建元年(公元四五四年),来天台山隐居。萧齐建元元年(公元四七九年),被朝廷征用为扬州主簿,进京呈《治纲》一卷,坚请辞职回天台山。齐高帝见其意已决,赐素琴、拂尘,准其回山。齐永明元年(公元四八三年),齐武帝诏征为太学博士,坚决辞推,乃入剡,卒于剡山,归葬天台。
   顾欢以高士之名传闻于世.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其一生好道,著《老子义疏》、《夷夏论》、《三名论》、注王弼《周易注》等书。在琴史中,他乃是很有实力的琴人。《琴书大全》中把他记载入“历代圣贤录”。可见,齐高帝赐素琴是有原因的。
   却因为顾夫子只顾弹琴学道和做教书先生,没娶老婆,没有后代。欢岙的周家受顾欢临终之托,把素琴作为传家之宝。

共 31997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由天台山写起,随后联想到李白,天台山如此名山美景,那恋于山水的李白怎能不到?作者根据李白诗句以及别人诗句,而推测出他曾两次游于天台山,本文主要写第一次游览天台山的故事。虽为作者杜撰,但细节生动,李白与刘英的故事婉转生动,琴音相交更是惹人叹息。一个故事将爱酒爱诗爱剑,潇洒不拘的李白展现了出来。另外从文中更是可以读出作者对于天台山的喜爱和深入的了解,大量穿插的诗句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知识积累。是一篇详尽而又生动描写李白的游历,还原真实生活中李白形象的小说,推荐阅读!感谢支持!【编辑:竹韵茶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07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艄夫        2012-12-06 16:02:52
  不好意思,麻烦编辑,将第二章“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屠士”的“屠”改为“居”!
2 楼        文友:慕容雪        2012-12-20 12:09:11
  爆料一下,李白不仅有大侠的豪迈,人家还是当时武林排行第二的高手咧~~~~。
3 楼        文友:慕容雪        2012-12-20 12:16:46
  文文广集李白著名诗句,以二登天台山为切入点,将他性情豪迈等等展现极为细致,不为功名利禄奔走,不受珍馐佳肴牵绊,不被锦衣纨绔的生活羁留。很好的文文,研究的很细致,受教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