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新闻民工(散文)

精品 【家园】新闻民工(散文)


作者:扬眉出鞘 秀才,1982.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49发表时间:2013-06-26 12:54:53


   那种危机渗透在编采工作的点点滴滴里。
   从日报出来,我走进了一家女性周报。这里实行编采合一,也就是编稿之余可以出去采,采回来之后可以自己编。有一天,头儿安排我去采访一家跨国化妆品公司,究竟是直销还是传销,目的是“敲山震虎”,迫使该公司到我们报纸上来做广告。这一招是媒体搞创收的惯用招数,想必大家已耳熟能详。我依计行事,果然奏效,对方答应的条件是:上一篇正面报道的消息,他们以10000元购买当期报纸5000份,算是相互支持。不料,我回来一汇报,头儿当即否定,说那么大个公司,买5000份报纸就打发了?想得美!必须上50000元以上的硬广告。我把头儿的意思传递给该公司,对方马上翻脸,说:“5000份报纸我们也不要了,你们爱咋登就咋登。”
   这时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话传来传去的结果是:两边都翻了脸。头儿让我立即去采一篇负面稿子,我婉言拒绝了。头儿就让两位女记者出马,随后在报纸上展开了“强大攻势”。一番处心积虑的运作后,收获不仅等于零,而且没打着狐狸反惹来一身臊。那家公司竟也不是任人摆布的“阿斗”,他们针锋相对给予了有力的反击——告到了我们报纸的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他们指名道姓说我们“敲诈”,并附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收集到的证据。上级震动了。竟有这事?就派人轮番找我们头儿谈话,甚至打压,并从中斡旋,此事才终于不了了之。
   可外部的了了,内部的没了。头儿开始找我的事儿。先是在会上含沙射影地批评我工作不力,竟然还敢拒绝领导安排的采访任务?!语气的硬度像钢一样。我后背一阵阵发凉。接下来是在打分上给我还以颜色。比如同样字数的稿件,别人能打100分,我只能打70或80分,而且还用红笔注上“差稿”二字。同样字数的编辑点评,别人打10分,我只能打5分。令人大长见识的是,有一回要上所有编辑的照片,是寸照,登出来后别人打了2分,只给我打了1分。虽是1分之差,但所有的含义都在那1分里。编辑记者的工资,就是一分一分凑起来的。有一个专栏,是经头儿批准的,也就是已经开了两个月的我创办的“斜阳爱情诗选”,每期发一首,每首10分,突然有一天,我发现10分变成了7分。又一天,头儿在7后面拐了个弯,活活变成了一个“3”字,3分。熬灯费蜡,辛辛苦苦创作一首诗才得3分,谁愿意干?这不明摆着逼我取消这个栏目吗?无奈之下,也只有取了。
   事还没完。头儿宣布,月末分数靠后的编辑,一次警告,二次淘汰。矛头再明显不过了,指向的是我。奈何总不能如头儿的愿,我走出去能采,坐下来能写,回办公室能编,腿勤、手快、笔头硬,尽管他变着法儿克扣,我的分数依旧靠前。
   我知道,分数靠前没有用,“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只要头儿对我有了“看法”,就绝对没有我的好日子过。我一边工作一边找退路,并很快被另一家周报接纳。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村!我两边兼着。可兼着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被头儿察觉了,而且他还告诉了另一家周报的头儿。两个头儿都有点忿忿的了,都告诉我二者必居其一,不能一脚踏两只船。让我当机立断,马上抉择。没有回旋的余地,我就选择了后面这家周报……
   “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这就是我跟我熟悉的记者朋友经常开玩笑时说的一句话。也许我的记者朋友们在媒体这一行比我顺,也许他们还不如我,但他们对我这句话都感同身受体会很深!如今,我们还在媒体干着,我们天天在采访,在编稿,在忙碌,我们还将一如继往地走下去——我们的生活中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如意和不如意,这就是我们——当今的新闻民工,以及在媒体打工者的——生存状态!
  
   2013.6.26.三改
  

共 647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新闻民工,一个特殊的称谓,一群媒体打工者的特殊生存状态,忙碌着,却来自内外交困的压力。隔行如隔山,没有在这行干过,很难理解他们工作压力之大,人际关系、上下级关系之繁杂,拉广告、订报刊之艰辛。这篇散文把自己买断工龄后在几家媒体工作的经历,细细说来,各有不同,但艰辛如一。文笔自然朴实,言之有物,富有现实思考,推荐欣赏。【编辑:航帐】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70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航帐        2013-06-27 09:14:43
  临时工,一个令人心痛的称谓;一个打破铁饭碗的创举,带来诸多诟病。当一群人热议吃狗肉残忍的时候,却没有人关注弱势群体的艰辛。这是真正的残忍!新闻民工,是弱势中的强势,他们有知识、有奋笔直书的特长、有智慧的脑袋,他们尚且如此,其他人就不必说了。
我手写我心! 航帐文友群:231199696,欢迎参与交流!
回复1 楼        文友:扬眉出鞘        2013-07-03 17:14:05
  谢谢航帐到位的点评。
2 楼        文友:了缘无尘        2013-07-05 14:42:06
  干这一行,吃这碗饭,不容易。它不只需要要拿出真本事和硬功夫,关键是要如何才能圆润做人。说起这个圆润做人,可是个大学文。一张报纸的生存靠什么,不是靠报纸的发行挣钱,说白了,发行报纸是亏钱发行。也不是靠政府的拨款,说穿了,现在只有党报政府养着,但最多只是差额拨款。报纸的生存,靠的是广告收入。养活报纸一帮人的是广告。发行量不大,没有广告商愿意把广告投到一个没人看的报纸上。发行量越大,广告价位越高。但如何拉广告,这是每一位编辑记者都要努力的。首先要争取报纸有较大的发行量,广告商才愿意投广告,如何才能有较大的报纸发行量,这需要报纸有好文章,文章不吸引人,记者不是白痴,是不会花钱看垃圾文字的。尽管如此,软文还是要刊登的,必须有很好的社会人源,如一些权威机构,知名企业。如果一家报纸广告过大,读者也不喜欢看,谁愿意花钱看广告呀。现在是电子时代,手机报随时能看到更精彩的文章,更及时的文章。对于纸媒,已落伍了,要在此种环境中生存,真的很难。此文感情真挚,写出了媒体人的心声,读后感想颇深。
处处与人为善,时时修身养性,伸手相助需助之人,不逞强,莫逞一时口舌之快。
3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7-13 06:25:06
  在复杂人生经历里捋出线状结构的头绪,在故事里写出独特的经历与体验,是一种很大的本事!
独抒性灵,拒绝合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