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痕(征文散文)

精品 【酒家】痕(征文散文) ——与温柔小娴同题


作者:素馨 进士,96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34发表时间:2013-09-20 16:33:21


   来泸沽湖之前,就有搞过导游的朋友说泸沽湖已经沾染上了太重的商业气息,除非自己到没怎么开发的边远地带玩,不然几乎找不到纯粹的摩梭文化了。从踏上这块土地的第一脚开始,我已真切地体味了她话的意思。于我们外地来客来说,对人家的风土人情不太了解,深入边远地带不太现实,而且边远地带必定离湖较远,玩起来也不太方便。
   经历了这些之后,心情变得沉重,说不清楚的担忧充斥着整个胸腔,在矛盾的纠葛中不明方向。人人喜欢美景,巴不得短暂的一生能跑遍所有的美丽地方。可是与此同时,感受着本来纯洁无暇、简单质朴的景区原住民,在商业经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发生了自知或不自知的变化,乃至景区本土文化、风俗民情等产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出现传统文化被扭曲、缺乏传承、逐渐走向凋亡的可怕现实,又该作何感想呢?还该赞同不断发掘新的景点么?
   就像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及发掘。这在当年可谓是惊动天下的大事。然而事隔多年,展出的兵马俑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现代化的保护措施,仍然风化严重,阻止不了它们衰老、离散甚至消失的命运。如若早预知到现在这种局面,杨志发还情愿一镢头刨出个大宝藏来么?
   由兵马俑,就想到了开发成旅游景区后的泸沽湖,其成丁礼,“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以及母系氏族的权力传承,能随着日月永恒下去么?会不会也变得面目全非?
   答案,还在我们为什么,如何为。
  
   之三:温情之光
   在丽江古城,算起来断续待了两天多。
   记得一个陌生的老婆婆。她是一家纳西早餐店的帮工。那天在她家吃完早餐,一出门就碰到一个僧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拦着我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笑盈盈地说:“女施主好福气,是大富大贵之相。”我一向不信这些,可人家是慈眉善目的出家人,不好生硬地拒绝,故而只是笑着躲闪。僧人继续说些“信则实,不信则虚”、“一切皆是缘分”之类的话,我左右躲闪了半天,也没有走出他“念经”的范围。
   无可奈何下不了狠心之际,我突然发现正对我的那个卖早餐的老婆婆朝我笑笑,又撇一下嘴,一脸的焦急,连续地朝我摆右手。我会意,她的意思是叫我不要搭理这样打着佛家名号行事的人。我终于狠下心来,收起笑容,决绝地转身向巷子深处走去。僧人反而不好跟着了,只好讪讪地向相反的方向走开。
   待他走远,我重新返回早餐店,老婆婆微笑着跟我说:“他们都是骗人的,千万别搭理这样的人。”我连连点头说好。只不过在她店里吃了两顿早餐,对卖的鸡豆凉粉感兴趣而已,真想不到她没有因“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反而给以提醒和劝告,不失为一种难得的温暖。
   从泸沽湖回来,原本打算在丽江再玩一天,然后直接赴昆明飞回家。先生大学同班同寝室的“老大”在大理工作,从毕业到现在十三年没有见面了。先生给他打了个电话,他热情地非要我们去大理玩。盛情难却,我们改了行程。
   老大除了中部崛起之外,别的倒没怎么变,尤其是天塌下来也处世不惊、知足常乐的脾性。我们只在大理待了一天,他班都不上,开车跑去接我们,拉着我们去崇圣寺看三塔,中午安排大理黄焖鸡,晚上安排大理酸辣鱼,把“大理双绝”给我们整齐了。不会喝酒的他直说高兴,陪先生喝了一两多散装高粱酒,回去上车那几步路都还要嫂子扶;说话舌头已经打卷了,还为第二天要出差不能送我们,一再说不好意思表示歉意。次日我们离开他们单位招待所时,恰碰到他到办公室拿出差的资料。他赶紧帮忙提行李,生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才匆匆离去。
   回来路上,跟先生说老大这人不错。先生也说,嗯,的确不错,不愧是老大,让人温暖。
  
   【结语】
   八月底,离开云南。
   尽管我很想故作洒脱地说: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可是,我做不到,我知道即便我的手没有在那些地方刻下只言片语,我的脚没有在那些地方印下出格痕迹,我依然留下了自己的气息。而那一处处景物,一个个人物,些许个事件,早已在我的心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
   当某一天,环境合适,氛围合适,亦或对象合适,这些痕迹又会清晰起来,像一颗青橄榄果,反复品咂、回味,都舍不得丢弃……
  
  
   2013年9月13日初稿,9月16日修改

共 1184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别样的旅行游记,这篇作品分三节来概括。第一节语言唯美诗意,目光触及的地方皆是美景。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分别将香格里拉、泸沽湖、三文鱼的自然风貌与该景点的人情风俗一一呈现,思绪随着文字的描述而跳跃。真正融入其中,仿佛自己也是一位游客,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景点,心随景动。第二节人予自然里分别写出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爱护和对神灵的敬仰,以及一些人刻意破坏自然所带给游客的愤怒。第三节写出旅途中所遇到的人,不论是同行的一家三口,还是“七大将”,带给不同的内心感受。不管是帮工的老婆婆,还是先生的昔日同窗,都在记忆中留下了温暖。这篇作品,行文流畅,写景功力可见一斑,读这篇文,从最初对美景的欣赏到最后对自然环境的担忧,期间夹杂人情世故的冷暖,着实让人唏嘘。一路上的风景,一路上的思考,享受生活欣赏美景的同时,又心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一些人为因素的叹息。从中,读出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又怀着深刻悲悯的心。一篇很棒的游记散文,倾情推荐赏阅!——酒家:小乔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923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乔        2013-09-20 16:37:21
  馨,这篇文字躺在后台很久了吧。我想它等不及我来放它出来了。今天天气极好的,让它出来晒晒太阳吧!
   在空间读过一遍,再来读一遍,别有一番韵味。你把美景和思考分别融入文中,让人耳目一新。很赞的游记。
   欣赏。话说,我读文章,最头疼的就是游记,总觉得干巴巴的,你的这篇不同。赞一个。抱抱。
是不是,每一次都要让我泪流满面?
回复1 楼        文友:素馨        2013-09-20 22:05:10
  辛苦小乔妹妹了。话说我这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妹妹还得硬着头皮看,还得写出精准合我心意的按,那个啥,哈哈,此处略去。抱抱妹妹!静等娴的同题。
2 楼        文友:山泉        2013-09-21 10:39:55
  敬佩素馨细腻的心思,朴实无华的文字,把云南之旅写得如此动人。
   云南人来读这样的文章,不尽感觉特别亲切,还增加了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彩云之南,心的故乡。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2 楼        文友:素馨        2013-09-21 23:37:23
  山泉老师好!中秋回家看老人,这时才上来看哈。老师的家乡彩云之南,素馨走了些许皮毛,根本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她的美。现在贸然为之,实在惶恐。不到之外,欢迎老师指出,哈哈,私下交流更好!素馨备好酒招待老师!
3 楼        文友:山泉        2013-09-21 10:43:22
  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留下徐霞客的续篇……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3 楼        文友:素馨        2013-09-21 23:39:05
  山泉老师,送一句晚到的节日祝福给您!下次来云南,您的家乡玉溪可能是目标之一。哈,到时找老师喝酒。
4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3-10-07 18:13:11
  心思细腻,游玩中玩味人生的苦与乐,把不同的见闻付诸于笔端,对大自然的风景以及地域人情风俗有更多的了解,精致的散文。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4 楼        文友:素馨        2013-10-08 23:30:04
  薇儿辛苦了!我一直不想写成游记,可惜还是功力不够。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3-10-12 14:48:39
  用文字记录一路的风情与风物,散文结构完整,语言优美,文笔流畅,感情饱满,内涵深刻。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6 楼        文友:楚牛        2013-10-23 19:23:05
  风景美不胜收,文笔行云流水,真心赞一个
回复6 楼        文友:素馨        2013-10-23 19:34:20
  欢迎老乡光临!绿茶还是黄茶?哈哈!
7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3-11-01 15:39:32
  这篇散文与其他游记散文不同在于,分析了种种问题,尤其是国人素质,让人忧郁。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回复7 楼        文友:素馨        2013-11-01 17:24:50
  我一直不愿意单纯写景、写成攻略,事实上,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也不单单是在看景。故而,写的时候是真实还原了一路上自己的状态。这与“行家”认为的散文、游记是有很大差别的。我无所谓,自己想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8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3-11-01 15:39:54
  欣赏来迟,抱歉、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回复8 楼        文友:素馨        2013-11-01 17:25:44
  谢谢故事光临!你有多忙,我知道,所以无需抱歉,也无需解释。一切安好吧。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