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荒原苍狼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荒原】母 亲(小说)

精品 【荒原】母 亲(小说)


作者:运河之子 举人,3115.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938发表时间:2014-03-04 14:34:08
摘要:母亲这辈子也有憾事,那就是因为没有文化。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她打心眼儿里羡慕那些识文断字的人。母亲不止一次地跟我念叨过,她说:“我呀,要是真的有来世的话,就是再穷,我也要念书!”

【荒原】母 亲(小说)
   新买的楼房就快要装修完了,盼着能早一天住搬进新居的彭老师却走了。当人们议论起这件事时,老师们都惋惜地说,彭老师就没有住楼房的命!
   人可以有幻想,但不可以有奢望。
   生存是第一位的,人的欲望是依赖生命的存在而存在。我们谁都会期盼自己的生活能富足快乐,但那必须是建立在健康的生命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试想,一个贫困潦倒饥肠碌碌的穷人,填饱肚子才是他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哪儿还会有暴殄天物的非分之想!为了生命的需要和延续,人们就得敢于正视矗立在你面前的困难,你就得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活命的路子!
   母亲就是敢于和生命抗争的人,在再大的困难面前她都不会屈服。
   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阶段是在食堂解散后的那段时间。当时,秋粮正处在青苗期,离成熟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可这时家中的粮囤里已经没有几颗粮食了。当母亲把家里硕果仅存的内那小半袋红薯干儿在石碾子上磨成面粉之后,她的一颗心也就跟着悬起来了。
   全家的八张嘴要吃饭,家里那盘土灶就不能不起火冒烟,那口因见不到油水而每天早上都要生一层水锈的铁锅就不能挂起来当钟敲。吃完那点红薯面,一家人拿什么东西去填饱肚子?光吃那绿汪汪的野菜能够活命吗?母亲每天都为做饭发愁,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儿地琢磨着家里八口人的饭食。即使在最艰难的关头,母亲也决不向困难低头。在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豁达乐观的人生。是母亲的坚韧和顽强,给了我正视困难、挑战挫折的信心。
   我的老家在京郊农村。从京杭大运河的北源头通州城向南走四十华里,在大运河西岸的一面高坡上,有一个完全是按自由化格局建成的自然村落,她便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榆林村。
   我小的时候,村里那百十来户人家的房屋东一疙瘩西一块的散落着,没有一条象样的街巷道路,乡邻间的彼此相互沟通则仰仗于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我家那几间老屋坐落在村子的最东边。从家门出来,沿着尺把宽的小路向东走二三十步,就站到了碧水荡荡清澈见底的大运河岸堤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是古老的大运河伴着我走过来的。那时,一到夏天,饱涨的大运河便成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们的天然浴池:时而,我们在她的怀抱里戏水打闹;时而,我们匍匐在岸边摸鱼捉蟹。冬天来了,冰封的大运河又成了我们尽情玩耍的硕大冰场,我们滑着兵车在那宽阔的冰面上追逐驰骋……
   到了夏秋两季,在裸露的河滩及近水的河岸边,到处生长着茂盛的高过膝盖的水稗子草。这种水稗子草,不管是新割下来的青草,还是晾晒后的干草,都是牲畜们喜欢吃的上好饲料。而它结出来的黑亮的草籽,则是鸡鸭和鸟儿们的美味佳肴。到了夏天,茂盛的水稗子草开始抽穗儿、扬花、孕育果实;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的稗穗儿被一粒粒饱满的草籽压弯了头。在秋风的吹拂和摇曳下,熟透的稗穗儿爆开了穗壳,黑亮亮鼓溜溜的草籽便蹦落到了地上——这时,你就会看到成群的麻雀、黄雀儿等鸟儿便飞拥而至,它们头也不抬地竟相啄食。就连运河鲤子也凑到岸边,窜出头来抢拾那随风飘落在河面上的草籽……也许是母亲从鸟儿们忙碌的身影里联想到了一家人的吃食,从那一颗颗黑亮饱满的草籽的身上看到了一家人活命的希望!
   只要是母亲认准了这条路,她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只要是母亲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她就会将它付诸于实践。撸草籽的设想很快在母亲的脑子里成型了,于是,她手里提着口袋,让三个姐姐拿着剪子镰刀,母子四人直奔东边的河滩去了。
   到了河边,母亲拨拉着水稗子穗儿开始给三个姐姐分配任务,待讲明白了此行的目的之后,母亲和姐姐们便动手干开了:母亲用手撸,大姐用镰刀割,二姐用剪子剪,最小的三姐负责撑口袋往里装。后来,母亲的手掌被稗子穗儿勒出了一道道的血口子,就从大姐手里要过镰刀割,让大姐把装满了稗穗的口袋往家里运。两天下来,母亲的手上打起了一个个的大水泡。然儿,母亲和姐姐们的付出收到了可观的回报——我家的院子里垛起了很大一堆水稗子穗儿。
   秋高气爽阳光热烈,晾晒在院子里的稗子穗儿很快就干透了。于是,母亲开始了她的第二道工序:母亲将稗子穗儿一撮一撮地在青石板上摊开,一边用棒槌砸,一边不停地抖落着棒槌砸过的稗子穗儿。在母亲的热切呼唤下,一颗颗黑亮饱满的草籽终于冲破穗壳儿滚落了出来。等把那一大堆的稗子穗砸完了,母亲又马上进入了第三道工序的操作:她把蹦落得遍地都是的黑草籽用笤帚扫拢到一起之后,先是用筛子筛,然后用簸箕簸。就这样,经过筛簸后的黝黑发亮的黑草籽被母亲视若珍宝般地装进了口袋——整整一个下午,当全部的稗子穗儿被母亲和姐姐们砸完和筛簸干净之后,那比小米粒儿还要小许多的小草籽竟把我家的一条布口袋给装满啦。
   第二天早上,母亲把口袋里的草籽倒出一部分来放到清水中捞洗,待把这些草籽清洗干净之后,在院子里铺上一张苇席,将这些草籽摊在上面晾晒。傍晚的时候,一粒粒草籽都干透了,母亲把它们撮起来装进了口袋。这时,三个姐姐都放学回来了,母亲召唤一声,她肩扛着草籽,后面的大姐拿着笸箩提着箩床,二姐的手粒提着簸箕拿着笤帚,三姐的头上顶着筛箩,母女四人浩浩荡荡地向街里的碾棚进发了……
   当黑亮的草籽被母亲摊匀在了光溜溜的碾盘上时,三个姐姐就像是看到了即将到嘴的吃食似的,等不及母亲的召唤,早已准备停当的三个姐姐已经将那沉重的石碾子飞快地转动了起来——那盘足有四、五百斤重的石碾子在小小的草籽上一圈儿又一圈儿的碾轧着,到后来,那圆滚滚的黑草籽被石碾子碾成了黑灰色的碎末儿。母亲把满头大汗的三个姐姐叫停下,她用笤帚把这些草籽的碎末儿扫进了簸箕,然后将它们倒进箩里过筛。一下,两下,三下……这时,就见一种灰白色的面粉穿过箩筛的一个个网眼儿散落在了箩床下的笸箩里……
   当天晚上,母亲就给我们贴了满满一大锅的草籽面饼子。起锅后,那一锅圈儿的贴饼子虽然灰不溜溜的不怎么中看,可掰一块儿扔在嘴里嚼嚼,那口感和味道比起棒骨饽饽来好嚼也好吃多了,满嘴的清香不说,再仔细品品,居然有那么一点儿淡淡的甜味儿留在了嗓子眼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始终在和嚼起来对不上牙齿的棒骨饽饽、掺了很多野菜的菜粥、红薯面儿菜团子打交道,尽管如此,就那么难吃的东西也不能由着肚子可劲儿的造。今天,当我们面对那满满一锅的草籽面饼子时,心里便充满了难以控制的喜悦和激动!在当时来说,饿怕了的我们根本不敢有什么太大的奢望。如果当时要是有人让我说出来心里的最大愿望是什么的话,我一定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他:“我只想吃上一顿不掺任何野菜的实实在在的饱饭!”
   现在想起来,这种草籽面的饼子究竟有多么好吃,我已经不能确切地描述出当时的真实感受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我们一群孩子就像是疯了一样吞噬着那锅草籽面饼子的场面,多少年来我都没有看到和体会过了。说起那段往事来,至今我还觉得有些惭愧:吃草籽饽饽的那天晚上,当我挺着鼓溜溜的肚子,为和五弟争一块这种饼子准备留倒明天上学时吃,我还和小我两岁的五弟干了一架呢。
   有那半口袋草籽面支撑着局面,我们家才度过了眼前的饥荒。后来,母亲又带着三个姐姐去村北的榆树林里刨榆树根剥榆树皮。开始时,我还以为母亲是要将这些刨来的榆树根晒干后当柴烧的。谁知,母亲却把那些沾着泥土的榆树根浸泡在了大盆里,然后又一根、一根的清洗干净。接下来,母亲用镰刀头尖儿在树根上划开一道口子,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再将厚厚的一层榆树皮一点点的剥下来。接着,母亲将那些榆树皮放在鸡窝顶上晒透晾干。看母亲在有心倒肠的忙活着,我的心里就有些不明白:母亲也真不怕费事,为什么把榆树根非要洗净剥皮再晾干呢?没听说过烧柴还有这么讲究的。我凑到母亲跟前,问她此举究竟是何用意时,母亲笑着说:“小毛孩子,打听什么,干你该干的事儿去,到时候你就知道啦。”
   几天以后,鸡窝顶上的榆树皮经风吹日晒干透之后,卷成了类似鸡蛋卷儿似的一个个小圆棍儿。这天,母亲把这些榆树皮卷儿用斧头砸成碎块儿后装进了口袋,随即召唤上三个姐姐跟她去了碾坊。出于好奇心的唆使,那天我也跟在她们的屁股后面尾随着去了碾坊。
   到了碾坊,母亲把口袋里的榆树皮碎块儿倒在了碾盘上,随后,母亲又把它们在碾盘上摊匀拍平实。三个姐姐把那硕大的碌碡转动起来了,沉重的石碾子轧在干透了的榆树皮上,先还发出了一片噼啪的碎裂声,过了一会儿,榆树皮碎块儿便逐渐的被碾成了碎末儿。再后来,碾得粉碎的榆树皮粉末被母亲收进了箩筛,哐哐当当一荡,粉红色的榆皮粉末便落在了箩床的下面……
   第二天中午,母亲将榆皮粉和高粱面混在一起用开水烫过,等面团儿不烫手了,再放到面板上用劲儿揉。然后,母亲将这榆皮面面团儿擀成薄片儿、叠摺、切条儿。等一家人都到齐的时候,便开始下锅煮了……待把不及手指长的面条盛进碗里,再浇上点儿用花椒粒儿炸过的老咸汤儿,一碗滑溜爽口的榆皮面条,倒成了那艰苦岁月里改善我们生活的一顿美餐!
   对于一个生命来说,饥饿是比天还要大的事情!
   在坚苦卓绝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了生存的需要,我们几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都吃遍了,即使那些从来都没有吃过的东西,经过母亲勇敢的尝试之后,方敢端上我家的餐桌。
   记得那是一个仲夏的黄昏。母亲那天从从地里收工回家时,她的袄襟里兜了一堆野蘑菇回来。到了家以后,母亲把这些蘑菇帽上有着深褐色斑点儿的野蘑菇洗净,用开水焯过后捞进了海碗之后,再撒上点儿盐末儿拌拌,放在饭桌上准备给全家人当菜吃。父亲没有吃过这种东西,带有质疑性的向母亲问了一句:“哎——我说,这东西你吃过吗?别瞎吃把人给吃坏喽!” 由于对这东西不摸底,母亲心里正犯着算计呢。父亲本不是有意识说的这么一句话,就更让母亲起疑了。于是,母亲把那碗凉拌蘑菇从饭桌上端开了,她嘱咐我们这群孩子说:“你们谁都别动,我要是吃了没事,你们再吃!”说罢,母亲从海碗里夹了两筷子蘑菇放在了她自个儿的碗里,慢慢品味着把它吃了。
   到了夜里,被母亲吃进去的蘑菇就开始发生反应了,从晚上九点多钟开始,母亲连吐带泻的整整折腾了一宵。第二天早起,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已经没有了从前模样的母亲!就见母亲那张原本瘦削的脸庞肿得老高,整个脑袋就像是个被水撑鼓起来的大气球,一双眼睛就剩下了一条细小的窄缝儿。当父亲用一架排子车强行将母亲送到公社卫生院看病时,大夫对虚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的母亲说:“算你命大,也幸亏你是吃的少了,要不然,那毒蘑菇就要了你的命啦!”
   早先,我们村子的北头儿有一片儿不小的榆树林。直到今天,我也没忘记那一幕情景:在最困难的一九六零年春天,饥饿的人们实在是没有果腹的东西吃,就爬到榆树上撸刚刚钻出来的榆树叶吃。时日不长,那老大一片的榆树被人们撸得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枝。到了后来,那片榆林只剩下了白森森的树干,那上面的树皮也让为了活命的人们全都剥光了。后来,那片榆树林就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那年的春天,不管是河滩还是庄稼地,凡是能用来果腹的野菜都被饿得眼睛发绿的人们挖绝了。那一时期,就连地里的仓鼠和屋地上窜跑的耗子,也成了人们竟相猎捕的目标。
   也许是在饥饿中挣扎的时间太久了,所以人们对食物的企盼甚至超过了对生命的爱恋和景仰。
   一个春天的上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儿在家门口打尜尜玩儿。瞎眼的辛二爷和瘸着一条腿的孙五爷萎缩在一边儿的老墙根儿下晒着太阳。辛二爷和瘸五爷都是敞胸露怀地迎着太阳,那意思好象是把他们的胸脯当成了集热板,尽最大可能地吸吮着天上的太阳所提供给他们的热能。辛二爷和瘸五爷裸露的两副胸脯都是瘦骨嶙峋的,两排肋条根根暴露,看上去像是两块搓板儿镶嵌在腋下。料峭春寒,晒太阳是当时许多老人维持生命热量的取暖方式。持久的饥饿和大量的野菜摄入,蛋白质的极度匮乏,根本无法制造出供给生命需要的足够热量,所以只好借助太阳的能量来帮助自己,让生命的发动机持续的转动下去。辛二爷手指着自己无法看到的绿汪汪的肚皮,对身边的瘸五爷感慨地说道:“这会儿,我就想吃上一顿净米净面儿的贴饼子,哪怕吃完就踹腿儿死了,我也他妈的值了!”听了辛二爷这番发自肺腑的感慨,当时我搞不明白,一个人生命的筹码怎么会和一顿贴饼子等同呢?为一顿再寻常不过的贴饼子宁可拿命去交换,究竟是值得不值得呢?我很茫然。直到后来,随着渐渐的长大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心里便有了一些感悟:民以食为天。饱汉不知饿汉饥。没生过孩子就不知道肚子疼的滋味儿!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俗人来说,只要你不是一个极端的人,什么样的痛苦都可以在时光的轮回中淡化和忘却。惟独饥饿,它绝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雄心壮志而退避三舍。谁都有做人的骨气和自尊,但如果把这些和饥饿相较,不争气的肚子和飘渺的骨气与自尊谁最实在?它们中哪个更重要?试想,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快保不住了,骨气和尊严还有何价值可言?奢侈和浪费虽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可今天的人们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一种体面来炫耀呢?人心不足蛇吞象。归根结底,无非是一个虚荣在作怪罢了!可以想见,一个人如果真要到了穷得连裤子都买不起的地步时,他拿什么去奢侈?还有什么脸面去炫耀自己?如果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那一步时,留给人们的也只有光屁股追贼那点儿胆量了!要知道,不争气的肚皮就比那不值钱的面皮重要多!

共 20817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如果把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这本书开头必然是与母亲息息相关的,靠着坚韧的毅力,母亲把我们养育。含辛茹苦且无怨无悔,句句叮嘱教我们如何在世上堂堂正正做人。当我们长大了,母亲也需要我们去搀扶了。而我们也必须好好孝敬孝敬我们的母亲。这也许就是此小说的作者写作该作品的初衷吧。作品以小说主人公“我”与农民出身的母亲聊天的形式,结合“我”对童年时代的几段相关回忆,将母亲在上个世纪中叶〈也就是本小说的主人公“我”的童年时代,也是我们的新中国开国之后最艰难的时期,或许当时国内遇到了自然灾害,苏联的执政者又对我们实施制裁,再加上我们国家在探索发展中一些政策上的失误。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导致了那些年我们国家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无比艰辛。特别是生活在广大农村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抚养儿女的岁月里,所历经的艰辛娓娓道来,文风厚重,笔法细腻。浓郁乡土气息也使得作品非常接地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另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还有母亲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其实,我们如果往上数三辈儿,我们中国的城里人中大部分人的老家就是在农村,他们的童年也许和这篇小说里的某些场景有相似的地方,而此篇小说中母亲的人生经历,或许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在农村长大的城里人的母亲艰辛人生的浓缩。推荐阅读,问候作者。【编辑;铁血胡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05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3-04 14:41:11
  如果把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这本书开头必然是与母亲息息相关的,靠着坚韧的毅力,母亲把我们养育。含辛茹苦且无怨无悔,句句叮嘱教我们如何在世上堂堂正正做人。当我们长大了,母亲也需要我们去搀扶了。而我们也必须好好孝敬孝敬我们的母亲。这也许就是此小说的作者写作该作品的初衷吧。作品以小说主人公“我”与母亲聊天的形式,结合我对童年时代的几段相关回忆,将母亲在上个世纪历经艰辛娓娓道来,文风厚重,笔法细腻。浓郁乡土气息也使得作品非常接地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另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还有母亲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运河大哥;小说的按语我写好了,您看行不?】
铁血胡杨
回复1 楼        文友:运河之子        2014-03-04 15:57:09
  谢谢胡杨,你写的很好,辛苦啦!
2 楼        文友:草根        2014-03-04 16:44:53
  “母亲”总是炎黄子孙心中最温暖的称谓,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更加丰满,那些艰辛的经历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欣赏佳作,向您学习!
至少,无愧于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运河之子        2014-03-05 11:17:29
  谢谢朋友赐教,问好!
3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3-04 17:46:00
  如果把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这本书开头必然是与母亲息息相关的,靠着坚韧的毅力,母亲把我们养育。含辛茹苦且无怨无悔,句句叮嘱教我们如何在世上堂堂正正做人。当我们长大了,母亲也需要我们去搀扶了。而我们也必须好好孝敬孝敬我们的母亲。这也许就是此小说的作者写作该作品的初衷吧。作品以小说主人公“我”与农民出身的母亲聊天的形式,结合“我”对童年时代的几段相关回忆,将母亲在上个世纪中叶〈也就是本小说的主人公“我”的童年时代,也是我们的新中国开国之后最艰难的时期,或许当时国内遇到了自然灾害,苏联的执政者又对我们实施制裁,再加上我们国家在探索发展中一些政策上的失误。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导致了那些年我们国家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无比艰辛。特别是生活在广大农村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抚养儿女的岁月里,所历经的艰辛娓娓道来,文风厚重,笔法细腻。浓郁乡土气息也使得作品非常接地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另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还有母亲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其实,我们如果往上数三辈儿,我们中国的城里人中大部分人的老家就是在农村,他们的童年也许和这篇小说里的某些场景有相似的地方,而此篇小说中母亲的人生经历,或许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在农村长大的城里人的母亲艰辛人生的浓缩。
铁血胡杨
回复3 楼        文友:运河之子        2014-03-05 11:12:53
  胡杨写的真好!
4 楼        文友:思君不见下渝州        2014-03-04 17:51:51
  拜读,问候运河君
5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4-03-04 18:27:08
  再读运河大哥的这篇小说,心里的感动依然满满的,艰难岁月、贫苦过往、让童年也染上了悲壮的色彩。可是、因为有了坚强、伟大、勤劳、勇敢、智慧的母亲,一切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铭记母亲、感谢大哥的文字!
珍惜当下,万事随缘。
回复5 楼        文友:运河之子        2014-03-05 11:13:55
  谢谢芊芊赏评。对于母亲的感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6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4-03-04 18:28:07
  胡杨也辛苦了、按语写得很用心。
珍惜当下,万事随缘。
7 楼        文友:云起鸿飞        2014-03-04 20:35:06
  运河大哥的小说道出了生活中的万般无奈,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写生儿育女的艰难和艰苦岁月中如何去面对饥饿求生存来诠释生的艰难,那在不平凡岁月中陪伴自己度过贫瘠童年的玩具对于大哥来说意义重大。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就是这样,在别人眼里被当作废物的东西,可对于你来说却不啻于价值连城的至宝”世间弃物都是这样,被人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会在某一时刻被发现从而实现它们自己的价值。
俗世里的耕耘者,文学里的筑梦者。
回复7 楼        文友:运河之子        2014-03-05 11:15:13
  从那样一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知道什么叫做艰难,而作为一位母亲,要抚养那么多的孩子,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8 楼        文友:荒原凌波微步        2014-03-05 04:03:58
  超乎常人经受的磨难,已将母亲打造成超乎常人的坚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亲的刚毅是生活淬炼的炉火纯青,是人性光辉的璀璨夺目!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8 楼        文友:运河之子        2014-03-05 11:15:40
  我们的母亲就是这样忍辱负重的老黄牛呀。
9 楼        文友:荒原凌波微步        2014-03-05 04:17:29
  深重的苦难如石刻,凿于老师幼小的心灵,成就了老师今天一部部震撼人心引人反思的佳作问世!一半儿感叹,一半儿赞许!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9 楼        文友:运河之子        2014-03-05 11:16:04
  这是十几年前写下的,那时母亲还在。
10 楼        文友:荒原凌波微步        2014-03-05 04:27:49
  人的一生有了豁达乐观、坚韧顽强,他就什么困难都能战胜!老师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有小说、散文、书法、篆刻等多种建树,那是与母亲遗传给你的坚韧顽强密不可分的!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10 楼        文友:运河之子        2014-03-05 11:16:41
  从农村走出来,我懂得生活的艰难啊。
共 25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