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记忆碎片(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记忆碎片(散文)


作者:晶莹 举人,387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96发表时间:2014-05-18 15:02:33
摘要:回忆童年成长中的生活往事,自己耳闻目睹及亲生经历,给读者真实的再现了出生在六十年代中期的作者童年那艰难困苦生活及当地的民风民习,这样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生活片段,看到了当时的农村落后面貌,多少事业百废待兴。抬水、背柴、割草就是几岁孩子们干的活。孩子们渴望穿上一条花裙子,盼望过年来吃上方块糖、水果糖,穿上花布衫,能看一场电影高兴得崩崩跳跳......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去抬水,村子里的李老伯牵着他家的那头毛驴去饮水,只见那头毛驴前腿弓后腿蹬,伸着脖子直接喝涝坝里的水,正赶上上海来的那位女知青来挑水,这位女知青生气的对李老伯说,这是人吃的水,怎么能让毛驴下去喝呢?这位李老伯冲着女知青嘿嘿的笑了两声,他的毛驴喝饱了水才离开,气的这位女知青直瞪眼。
   其实这算得了什么,我亲眼看到天气炎热的时候,猪进去洗个澡,马进去边饮水边撒泡尿,夏天,村子里的小男孩跳进去洗澡扎猛子,是常有的事。
   一汪涝坝水一般只能储存十几天,遇上水快干的时候,村子里就热闹了,去抬水的人排成了长队,把涝坝里的黄泥汤都抬回了家。
   每年入冬之前,涝坝里的水要灌的满满的,这是全村人一个冬天的水源。天气冷了水就结成了冰,人们就把冰面砸个洞。从冰洞内舀水,冰下的水干了以后,人们就开始往家里背冰了。
   村中,家家户户的人家院中都堆好多冰块,我们每天吃过早饭把锅刷洗干净,就把锅内装满冰块,灶膛内架上火,冰就慢慢化成了水。
   有一年冬天,涝坝里的冰背完了,全村人就开始化雪水吃,那时候我感到水像油一样精贵,全家人用一瓢水洗脸,洗到最后水都发黑了也舍不得倒,还要留给猪喝。
   八十年代初,县上下来了打井队,为村里打了一眼自流讲,从此我们告别了涝坝水,喝上了甘甜的井水。
  
   十一、过年
   出生在那个艰苦岁月中的我总觉得日子过得很慢,尤其是盼望过年总也盼不到,过年我们可以吃上雪白的方块糖。还可以吃上外面包有双喜字的水果糖,还可以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花布衫。
   每年过年,一进入腊月,我们小孩都显得很兴奋,其实我们并不明白啥叫腊月,只听大人说进了腊月还有一个月要过年了。于是我们数着手指头盼过年。
   乡下人很贫穷,没有城里人富裕,但过年的气氛却很浓厚,母亲总要赶在年三十前给家人每人做一双新鞋子,还要给弟妹赶着缝制新棉衣棉裤,弟妹的棉衣棉裤破了,母亲给他们做了新的弟妹们也只能试一下,母亲说新衣服留着等到年初一再穿,记忆中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大姐和二姐的衣服布料一样,我和妹妹的衣服布料一样,我和妹妹的衣服布料一直到初中都是一样的,别人还误认为我们是双包胎,我不想和妹妹穿一样的布料,可母亲说布料扯在一起节省。
   腊月里,男人们都忙着劈柴,要劈够一个正月用的,还要给牲口铡草料,据说到了正月就不能动刀动斧子了,女人们要赶在正月前要做完针线活。正月里女人也不能动针线。
   豆腐粉条是城里人餐桌上的家常菜,在乡下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到了年末,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到十几公里远的小镇用自家种的豆子换豆腐。
   有一天,姐姐和村子里的男女青年带了八斤豆子拉着爬犁去换豆腐,我和妹妹不停的去村西头看姐姐回来了没有,我们看了不下十遍,终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姐姐她们拖着疲惫的双腿拉着装满豆腐的爬犁回来了,豆腐已经冻得很坚硬了,颜色都发青了,母亲赶快拿起爬犁上的豆腐,把它挂在了外面冻着,只有过年才能享用。?这也是姐姐为家里购回的新年第一批年货。
   晚上我到玉秀家去玩,看到她家柳条筐子底下扣了两只鸡,当地有个习惯,在过年的前一个月里,要把瘦弱的鸡逮回来,用包谷面填,叫填鸡,我回家对母亲说:“妈,玉秀家都填鸡了,咱们家啥时候填?”
   母亲说:“填!填!”
   第二天下午,母亲挖了一碗玉米洒在了地上,那些饿急了的鸡连飞带跑来强食吃,母亲把家中那只唯一的公鸡逮住了,还逮了一只母鸡,用框子扣在家中,填鸡的任务交给了我和二姐,二姐填的是公鸡,我填的是母鸡,每天下午吃过晚饭,二姐用开水烫一大碗包谷面,我们把它搓成指头状的面条,我和二姐一人抱一只鸡,扒开鸡嘴一点一点往鸡嗉子里填面条,填的鸡嗉子比拳头还大,发硬了才罢休,填好的鸡就扣在框子底下不让它活动。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祭灶神的日子,头一天母亲要把家里的东西都搬到外面院子里,她要把屋子里的边边角角都打扫一遍,就连屋顶都用大扫把扫了一遍,还用麻袋片把煤油灯熏得发黑的墙檫了一遍,土炕上的炕席和毡子也用柳条敲打一遍,东西上的尘土都清理干净了才搬回家。母亲说要干干净净的祭灶神。
   大清早母亲拿着菜刀在水缸上哗哗蹭了两下,一手提着鸡,一手拿着菜刀出去了,要杀鸡祭灶神了,我和姐姐不敢看这血腥的场面,这两只鸡我和姐姐喂了将近一个月了,我们真有点舍不得宰,母亲提着鸡出门的瞬间,我看到鸡瞪着两只黑眼珠子在看我,仿佛求我救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母亲把鸡杀了,腿干净了鸡毛,开了鸡的内脏。把鸡洗干净了以后放在了一个大托盘里,把托盘放在擦干净的灶台上,她点了三炷香,嘴里念念有词,不知道她在说啥?她又在灶门前烧了一些黄纸,烧完后,同样嘴里边念念有词边把纸灰往外扫,灶台上的鸡放了将近三个小时后,母亲把鸡收起来放在外面冻着,说留到年三十享用。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更忙了,忙着蒸馒头,包饺子、炒瓜子、碎花椒、碎盐巴。那时候村里人吃的都是大粒盐。必须提前把大盐巴粒子碾碎它。
   母亲蒸了三锅包谷面馒头,两锅白面馒头,白面馒头是招待客人的,屋子里很冷,每次蒸馒头的时候满屋子都是蒸汽,几乎看不到人,只有那盏煤油灯在蒸气中发出淡淡的黄光。
   母亲蒸好了馒头开始包饺子,一大盆萝卜陷只放了半斤肉,包饺子的时候可热闹了,你帮他家包,她帮你家包。饺子包好了以后就放在外面速冻起来,过年等客人来了煮饺子招待客人。
   “ 二十八贴画画”这是当地人流传的一句话,进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母亲撕下了窗户上那层乌黑的窗纸,把那张雪白的纸糊了上去,我们的土屋顿时亮了许多。我和姐姐又把新买的那四张年画贴到了墙上,屋子里立刻洋溢着新年的气氛。
   年三十吃团圆饭了,没有七碟子八碗,吃得很简单,一盘猪肉炖酸菜,一盘炖豆腐,一盘炖鸡肉,但是我们全家人吃的有滋有味。吃完了年夜饭,父亲放了一挂鞭炮,村子里便噼噼啪啪到处响起了鞭炮声。
   初一早晨,我们吃完饺子,穿上新衣服去给村子里的大叔大婶挨家挨户的拜年,每到一户人家热心肠的大叔大婶都要端出花生瓜子招待我们,我们一天可以从村头窜到村尾,给村中每一户人家拜年。
   乡下人的年过得很长,不过到年十五就不算过完年,从初一开始走亲窜户,一直到十五还有走亲戚的,那时候走亲戚没有精美的礼品,提溜上四五个白面馒头,两包方块糖,就算最好的礼物了。
   童年,过年没有现在这么富裕,但处处充满着喜庆,充满着欢乐,使我永生难忘。
  
   十二、看电影
   童年看电影是件很激动很兴奋的事,我到现在都不明白,那时候那么闭塞,可总有人会传回消息:电影队要来村中放电影了,于是,村中的孩子们开始撒着欢儿从村头跑到村尾,边跑边吆喝,今晚放电影喽!今晚放电影喽!很快整个村里的人都知道要放演电影了。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电影院,村民看电影都在露天场,电影一般在村中办公室的院子里放,银幕挂在办公室前村民家的后墙上。
   只要听说村子里要放电影了,村子里的孩子们就兴奋不已,太阳还很高的时候,村中的孩子就抱着自己家的小木凳去露天场占座位,把木凳放在最前面正对银幕的地方,这就属于他们自己的座位了,家中没有木凳的,只好抱几块土块放在那里占位子。
   放电影之前的等待对孩子们来说是最难熬的,孩子们只好自己先自导自演电影了,他们学电影里的解放军叔叔玩打仗,木棍当枪,土坷垃当子弹,由团长带领,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挺身投弹,这一招一式还真像回事儿。
   孩子们在尘土里爬啊!滚啊!冲啊!杀啊!喊声一片。
   那时放的电影基本都是战斗片--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孩子们没有不崇拜这些英雄人物的。
   看电影最让人气恼的是,电影放到中途,人们看得最尽兴的时候,不是发动机不工作了,就是片子断了,这时候放映人开始维修,孩子们都离开座位围着放映人看维修发动机,只见放映人手中拿着一根绳子,在发电机机头处绕几圈,用力一拉,突突突!没戏,又熄火了,再次拉,突突突!突突突!有时反复拉十几次发动机才工作,看到发电机正常运转了,孩子们甭提有多高兴了,他们吼着叫着又跑回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看电影,电影看到一半即便是下雨了,大家也不愿意离开,直到冒雨看完电影才肯回家。
   村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听到外村放电影时,也到外村去看,我们村离外村最近的村庄也有5到6公里,经常是全村20多个年轻男女说说笑笑步行去外村看电影,有时也有扑空的时候。
   小时候不常看电影,有时一年也看不到两次电影,但是那时候看过的电影总是令难忘,至今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共 1369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一篇文章《记忆碎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成长中的生活往事,自己耳闻目睹及亲生经历,给读者真实的再现了出生在六十年代中期的作者童年那艰难困苦生活及当地的民风民习,这样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生活片段,看到了当时的农村落后面貌,多少事业百废待兴。抬水、背柴、割草就是几岁孩子们干的活。孩子们渴望穿上一条花裙子,盼望过年来吃上方块糖、水果糖,穿上花布衫,能看一场电影高兴得崩崩跳跳......作者语言纯朴,无华丽难懂的方言,叙述有头绪,道得明明白白,说得生动形象,讲得透透切切。佳作,极力推荐共赏。【编辑:宏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宏声        2014-05-18 15:04:13
  作者辛苦了,盼下一篇,下一篇又是佳作!
2 楼        文友:晶莹        2014-05-18 15:37:32
  谢谢编辑,辛苦了!
( (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