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梧桐小说】蕙嫂

绝品 【梧桐小说】蕙嫂


作者:海静江澜 童生,721.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35发表时间:2014-06-09 21:59:53
摘要:女作家童某为了创作和体验生活的需要装扮成农村妇女,以“蕙嫂”的身份到西湖边的陶公馆做娘姨。蕙嫂的一些不符合农村妇女的细节被陶太太发现。陶太太随即对蕙嫂进行了一些考察。蕙嫂的勤快、贤惠很快得到太太和小姐的喜欢。特别是在陶小姐发病送往医院的途中,蕙嫂表现出了忘我的精神,并在后来与小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蕙嫂最后离开了陶家,并留下一封信告知陶家母女自己的真实身份,蕙嫂走了,她在陶家的一切留在了陶家母女的记忆里。

【梧桐小说】蕙嫂
   刘妈看了一眼大门的方向说:“老张已经去开门了。”
   陶太太对着刘妈说:“我们去医院了。”
   刘妈推上汽车的门,老张正在把铁门拉开。
   亮着尾灯的汽车在一片雨线和水气中驶出大门。
   小姐仍在痛苦地呻吟,蕙嫂让小姐的头靠在自己的肩上,一只手抚着小姐的脸:“坚持一下,医院很快就会到的!”
   雨刷在挡风玻璃上来回扫着,让雨水冲刷的玻璃上始终保持两个透明的扇形。街上已经没有人影,一棵棵行道树在车灯的照射下迅速移向车后。
   陶太太像是在庆幸自己在紧急关头所做的决断:“如果叫救护车还不知什么时候能来呢!”
   陶小姐靠在蕙嫂肩上的头在微微扭动着,那呻吟声似乎已经等不及汽车到达医院了。蕙嫂抱着陶小姐,一只手轻轻地抚着陶小姐凌乱的头发,那话语声格外的柔和:“坚持一会儿!医院马上就到了,坚持一会儿!”
   穿过风雨的“道奇”轿车终于到达了那幢中西式的医院大楼。夜色中,医院大楼有些房间亮着灯光。雨仍旧下着,大楼正门内的走廊很宁静。
   陶太太在车还没有停稳时按了两下喇叭。
   一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男医生从走廊里跑了出来。
   陶太太推开车门对医生说:“快,我女儿病了!”
   男医生快速返回走廊内,他在走廊转弯处对着里面喊着:“快,有急诊病人,担架!”
   两名年青女护士轻快地抬着担架跟着他来到汽车旁。蕙嫂把陶小姐扶上担架后,跟着护士快速地在走廊里走着。下车时,身后的那一阵风吹得她牙齿开始打颤。
   护士把陶小姐扶到了一张病床上,给她盖上了被子。
   医生带着听诊器来到陶小姐身边,指着自己的椅子对陶太太说:“太太请坐!什么时候发病的?哪里难受?”
   “大概半小时前吧,腹部疼得厉害。”陶太太并没有坐下来,她站在医生的身旁。
   医生用手轻轻探着陶小姐腹部疼痛的部位:“是这里吗?”
   “嗯!”陶小姐轻轻地应了一声。
   医生抬起脸来看着陶太太:“要马上验血检查。”
   他招呼着护士:“抽血送化验室。”
   陶太太此时似乎松了一口气,毕竟现在已经在医院了。她一眼看到站立在小姐身旁的蕙嫂,蕙嫂白皙的双臂在胸前紧紧抱着。陶太太对护士说:“快把小姐的外衣脱下来给我!”
   护士熟练地把陶小姐的外套脱了下来。
   陶太太接过陶小姐的外套对蕙嫂说:“快穿上!”
   护士很快把陶小姐的化验单拿来了。医生伸出手接住护士手中的化验单,急促地看了一眼后对陶太太说:“是急性阑尾炎,幸好送来的及时,现在需要马上手术。”
   陶太太盯着医生:“抓紧吧!”
   医生联系了外科后,陶小姐被送到手术室……
   陶小姐单独病房的陈设十分雅致,有两张皮坐垫椅子和一张小圆桌,木制窗户上挂着落地窗帘,窗帘上印有与布料同色调的花纹。另一侧靠墙的位置是一张单人沙发。
   术后的陶小姐脸色苍白,麻药过后的疼痛让她紧紧地蹙着眉头,那张美丽的脸儿此刻更讨人疼了。
   陶太太坐在病床边,握着女儿的手说:“不要紧的,疼痛很快会过去的。阑尾炎现在不算什么了,很快会好的!”
   陶小姐点了一下头,她的目光移到站在床边的蕙嫂身上,眼睛带动着脸儿荡漾出一丝微笑:“蕙嫂!”
   蕙嫂挨近陶小姐:“别说话,好好休息!”
   陶小姐“嗯”了一声,静静地看了一会儿蕙嫂后合上了眼睛。
   蕙嫂对陶太太说:“太太你也靠在沙发上睡一会儿吧,小姐这里我来照看。”
   刚才的情景陶太太看在眼里,她觉得女儿和蕙嫂今晚更加亲近了。从蕙嫂背着小姐下楼的那一刻起,陶太太就已经完全信赖蕙嫂了。她看见女儿已经入睡,紧张了半天,此刻也觉得有些撑不住了,便坐到了单人沙发上。
   蕙嫂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小姐床边。看着小姐刚刚安睡的样子,脸上再一次浮现出第一次为小姐打扫房间时的那种淡淡的微笑。
   病房里现在十分宁静,可以清晰地听见窗外夹杂着雨点的风声。陶小姐现在的面容很安详,显然已经进入了梦乡。蕙嫂打了个哈欠,她一只手托着腮,肘子撑在病床上。
   风和雨在晨曦来临时都悄悄地去了不知名的远方。陶太太猛地醒来,她看着倚在床边的蕙嫂,蕙嫂的脸依托在撑开了的右手掌上,那肘子像是随时要向一侧倒下去。
   陶太太走到病床的另一侧,看了一眼还在熟睡中的女儿。
   蕙嫂从半睡中醒来,目光和陶太太相遇:“太太醒了啊?”
   “你再睡吧,昨晚上太辛苦了!”陶太太眼神中流露出关爱,似乎是对昨晚没来得及表达的弥补。
   陶小姐的手术是很成功的。特别病房的一切都有护士照料,陶太太决定先送蕙嫂回去休息。
   陶太太从车内后视镜里看见蕙嫂的目光懒懒的,已经对窗外的街景失去了兴趣。
   “回去好好睡一觉。”尽管背对着蕙嫂,陶太太的表情仍旧十分的认真。
   “明天我来照顾小姐。”蕙嫂看着陶太太的后背,眼神显得十分疲倦。
  
   六
   小车驶进院子,在小楼的门廊前停住了。陶太太跨出车门,脸上已经没有了昨天夜里那伴着风雨的焦急。她很快地看了一眼正从大门走过来的老张和已经等在车门边的刘妈。
   刘妈已经从陶太太眼中看到了陶太太平日里的安稳:“小姐还好吧?”
   陶太太的目光在刘妈脸上停留了一下:“手术很成功,是急性阑尾炎。”
   刘妈满脸笑容:“那就好,太太吃饭吧!”
   陶太太微微向后转过身子:“蕙嫂,我们一起吃吧!”
   蕙嫂说:“谢谢太太!我觉得好困,我想去躺一会儿。”
   陶太太转过身来看着蕙嫂疲惫不堪的面容:“你去睡吧,什么时候醒来了再说!”
   蕙嫂上楼去了。刘妈给餐厅里的陶太太端来了饭菜。
   陶太太对刘妈说:“我等一会儿还要去的。蕙嫂让她睡吧,有什么事情打电话给我,等会儿我给你们留个医院的电话号码。”
   刘妈说:“太太尽管放心,这里有事我和老张会照料的。”
   蕙嫂回到自己的房间躺下了。她觉得昏昏沉沉的,迷迷糊糊的好像还在医院里,一会儿又恍恍惚惚像是坐在陶太太的小车里。朦胧中还穿着短袖圆领衫,四周充满了寒气,她来回找,却找不到一件衣服,她紧紧地抱着双臂……
   蕙嫂睁开眼睛时看见的是眼前的墙壁,只是墙壁没有了平时的白亮,屋里暗暗的。她觉得头好昏,不由得蠕动了一下身子,用手紧了一下紧裹在脸上的被子。
   “蕙嫂,醒了吗?该吃饭了!”她背后传来刘妈的声音。
   蕙嫂费力地转过身来。
   “天都黑了,太太交代过的,让你睡醒了再吃饭。”黑暗的房间里仍旧可以看得清刘妈那张饱满乐观的脸。
   “我头好昏,一点吃饭的胃口都没有。”蕙嫂继续拉紧被口。
   “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刘妈用手摸了一下蕙嫂的额头。
   “哎呀,你发烧了!我去告诉太太。”刘妈从床边站起身来。
   “太太在家里吗?”蕙嫂说话的声音让人感到她此刻很怕冷。
   “太太又去医院了,她让我有事情打电话给她。”刘妈走到门边顺便按了一下电灯开关,脚步急促地出去了。
   大约十分钟后,刘妈又回到蕙嫂的房间,看了一眼仍旧侧躺在床上的蕙嫂说:“我给太太打电话了,太太说她会打电话让私人诊所的林医生来给你看病的。”
   蕙嫂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谢谢太太了!”
   刘妈再一次问蕙嫂:“我给你煮点面条吃好吗?”
   “谢谢了,刘妈!我真的不想吃。”
   “你先睡一会儿,噢,对了,我去烧姜汤给你喝。林医生很快会来的。”刘妈说完走了。
   蕙嫂现在已经睡不着了,此刻她脑海中又浮现出昨天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陶小姐那张疼痛的脸和她在病床上入睡后安详的表情。她觉得现在心里很宁静。
   走廊传来了刘妈的说话声:“太太说,小姐现在很好,开刀的医生是外科主任。”
   “如果不是及时送去会很危险的。”很柔和的男子声音。
   “昨晚上多亏她了。”刘妈在赞叹蕙嫂。
   “噢。”男子说话的方式很文雅。
   刘妈和一名男子已经站在了床边。
   “这是诊所的林医生,经常来家里看病的。”刘妈给蕙嫂介绍着。
   林医生约莫三十左右的年纪。一身深灰色的西装,领带打的很整洁,头发洁净却没有夸张的油亮,挺直的鼻梁让人一看就有几分英俊感。在刘妈说话的时候,他把皮质的医药箱轻轻地放在床边的写字台上,从医药箱里取出一支体温表。
   “量一下体温!”林医生表情很安静,在体温表塞入蕙嫂口中的瞬间看了一眼蕙嫂,随即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手表。
   “不要紧吧?”刘妈问道。
   “看看体温吧,如果没有咳嗽应该不要紧的。”林医生说话时臀部微微依靠在写字台的边缘上。
   “坐啊,林医生!”刘妈指着那张藤椅。
   “没事的。”林医生似乎有些拘谨。
   “刘妈,太太的电话!”楼下客厅传来老张的喊声。
   “哎,来了!”刘妈亮开嗓门,冲出房间。
   林医生再次看了下表,他动作很仔细地抽出了蕙嫂嘴里的体温表。
   “三十八度六。”林医生在灯光下看完体温表后转过脸看了蕙嫂一眼。
   “喉咙疼不疼?”林医生在用酒精棉擦着体温表。
   “有点疼。”蕙嫂的目光并没有看林医生。
   “看一下喉咙,嘴巴张开。”林医生用压舌板和手电筒看了一下蕙嫂的咽喉。
   “有点发炎,不咳嗽吧?”林医生把压舌板和手电筒放回医药箱。
   “没有咳嗽。”蕙嫂依旧是没有精神。
   “不要紧的,我开点感冒和消炎的药,应该会好的。”
   林医生从药箱里拿出两个药瓶和小纸袋。他掏出钢笔,俯下身子在小纸袋上写着,随后把药瓶里的药片倒进纸袋里。
   “一个是一天三次,一次一片。另一个是一天三次,一次两片。有事情再打电话给我。”林医生拎起写字台上的医药箱。
   “谢谢你,林医生!”蕙嫂的微笑看得出病中的倦怠。
   “好了吗?太太刚刚打电话来问呢!”刘妈在门口堵住了即将离开的林医生。
   林医生的表情挺轻松:“不要紧的,喉咙发炎。吃点药再看看吧!”
   “太太可是说了,需要用好药是要用的。”刘妈似乎对刚才的诊断不太放心。
   “放心吧!我用的两种药都是最好的。太太电话里也对我交代过的。”林医生很认真地说。
   到了通向大厅的楼梯口,林医生犹豫了一下,问刘妈:“她是太太的家庭教师吗?”
   “什么家庭教师?太太又不是小孩。”刘妈的眼神中充满疑惑。
   “家庭教师不一定是教小孩的,比如音乐老师、画家等等。”
   “家庭教师哪有住在家里的?你们这些读书人可真会想。”刘妈的目光注视着林医生,“太太电话里没和你说吗?”
   林医生一脸认真:“说什么?”
   刘妈已经在下楼梯了:“她是专门打扫太太和小姐房间的。”
   林医生像是自言自语:“不像啊!”
   刘妈转过头来看着林医生:“怎么不像,我骗你做啥?”
   林医生更加认真了:“她这么文雅,国语又说的这么标准。”
   刘妈和林医生已经到了大厅:“什么国语,她苏北人,说话不像苏北人?”
   林医生像是在咀嚼刚才给蕙嫂看病的过程:“她刚才跟我说话说的是国语啊!这么文雅的一个人竟然打扫房间?”
   刘妈显然听出了隐在林医生话语中的意思,她笑着对林医生说:“你是不是喜欢上她了?她可是有老公的哟!”
   林医生拘谨的表情中有一丝尴尬:“我只是随便问问的。”
  
   七
   蕙嫂在床上躺了两天。
   老张路过门廊,看见正在拖地的蕙嫂:“蕙嫂你不是病刚好吗,怎么干起活来了?”
   蕙嫂抬起头,右手小指和无名指轻轻地向后理了一下散落的头发,微微张开的嘴喘着气:“不要紧的,我好了。这地有几天没打扫了。”
   老张感叹着摇了摇头。
   蕙嫂干完活,在院子里散着步。她看着那几棵大树,那眼神像是对别离过后的景物流露出亲切。
   刘妈站在厨房前对着走过来的蕙嫂说:“吃饭了,蕙嫂!”
   蕙嫂走进厨房对刘妈说:“这两天我生病多亏你照顾了!”
   刘妈往饭桌上端着菜:“别那样说,你这两天病得这么厉害,我还能让你下来吃饭吗?太太要是知道了也要说我的。”
   “这个我自己来。”蕙嫂抢过刘妈手里的饭碗。
   “今天才真的觉得吃饭有胃口了,”蕙嫂端着饭碗对刘妈说,“我想下午去医院照顾小姐。”
   刘妈看着正在吃饭的蕙嫂,自言自语道:“真劳碌!”
   病房的小圆桌上放了些苹果和梨,那淡绿色透出的红和浅黄陪衬出台面的亮洁。倚在水果边上的花瓶里插着各色兰花,翠绿中的朵儿并未过于艳丽,嫩嫩的红,浅浅紫和微微的黄成就了一簇叶条中的淡雅。
   陶小姐的气色已经好了很多,若不是露出被子的淡蓝粗条子病号衣,倒也看不出是病人,宽宽的衣袖底端是洁白的腕子和纤细的手,小小的翻领怎么看都显出头发的黑亮。
   陶太太白色的毛衣罩在黑色的旗袍上,旗袍的衣领和衣襟镶着细细的白边,白色的毛衣翻领上是黑色宽边,看起来很典雅。

共 32060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非常成熟的作品。作者在这部情节并不复杂,几乎没有什么波澜曲折的作品中,却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大家风范。作品中一位化名蕙嫂的女作家,为了体验生活,走进一家高级干部的家庭中做保姆。蕙嫂表现得非常出色,与女主人母女相处也十分和谐。女主人陶太太,还是从细微的蛛丝马迹看出了一些疑惑。最后惠嫂用自己几乎完美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主人的信任。她却留下一信不辞而别……作品戛然而止。这部作品的突出成功,在于下面几点:一,作者成功营造了一个符合情节需要和人物刻画的特定环境,对这个环境的描述十分细微,正是这样的细节,大大提高了作品给读者的真实感。二、作品没有采用起伏跌宕的情节,却是在几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人物十分贴近生活地展示出来。三、作品在人物刻画上非常注意运用了小说创作的肖像描写技能,从人物的面貌、体态、语言、心理活动,以及衣着等种种细节着笔,给我们精致地雕刻出几个主要人物。四、作品反映的是普通生活场景,却透过这部作品,表现出社会的主旋律。非常感谢赐稿梧桐文苑,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可以看到你更多精彩作品。【编辑:江南铁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1032】【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727第435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28 09:20:37
  祝贺江澜佳作喜摘绝品,问好,祝夏安。
回复11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07-28 11:48:36
  谢谢社长再次鼓励!共创江山美好未来!
12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07-28 11:53:40
  真诚感谢江山绝品评议组!好激动!以后加倍努力,为繁荣江山尽力!
13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5-07-29 10:55:16
  这是一篇有家国情怀、情感细腻的小说。我们感觉这篇文字温暖感人,注重人物刻画,侧重利用情景交融突出人物性格、表现故事情节,展开故事发展,用散文般的语言来叙述故事,娓娓道来,清秀飘逸。推荐阅读。
回复13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07-29 13:21:51
  感谢江山绝品评议组给我的鼓励!也感谢江山给了我们每一个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文友这样一个能够展示自己的平台,能把自己的心血与所有热爱文学事业人们交流。真诚的感谢!祝江山繁荣!
   有一次,我去东钱湖游玩,多年未见的湖水很让我感慨!当时就很想把家乡这个日新月异的美丽湖泊通过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表现出来,她身上应具备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聪慧、婉约。这个美丽的女性用清贫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来表现更为合适,而东钱湖没有西湖来的娇艳、华丽,所以我把蕙嫂定格为在东钱湖边长大的。故事中,蕙嫂说过,她的家乡也有一个挺大的湖,山清水秀的也很美,还有蕙嫂在西湖划船的那段都是为了最后陶太太点出蕙嫂出身于东钱湖边的一个清贫知识分子家庭做铺垫。
   陶太太这样一位官府的太太,她本人是比较善良的,但她身上的官太太的机敏、圆熟、老练都要表现出来。因为她和蕙嫂有相同的一面;知性女子的底蕴,审美的高雅,自然也有明显差异的一面:陶太太养尊处优的生活品味和通过奋斗成为作家的蕙嫂吃苦耐劳的区别。
   陶小姐是一位天真的少女,她纯洁、善良。我通过蕙嫂和陶小姐在西湖扔面包片喂鱼的细小情节把她们俩区别开来:陶小姐把面包扔进湖水里是毫无顾忌的,她毕竟没有艰辛生活的经历;蕙嫂就不同了,她先是犹豫,后来把面包撕成更小的一块块投入水里。
   总而言之,想通过作品表现中国女性,美的一面。希望我们这个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面能够传承、发扬!
14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11-19 23:06:04
  水灵知性,蕙质兰心,一篇从水乡里走出的文字,赋予蕙嫂这个有血肉的人物。什么女人最美,淡淡的朴素中透着优雅便是美
   本文同样鲜活的人物陶公馆的太太和小姐,一样散着幽幽的知性和善良,也因为这层善良,让刘妈,老张,陶次长这些着墨较少的人物立体起来,烘托出蕙嫂秀外惠中,勤快沉雅的特点
   景物描写和细节刻画更是一大亮点,本文的背景是在1945的战后,以游湖,登塔和炸废的桥作为反差,可以窥见出一丝家国情怀在里面
文盲
回复14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11-21 08:56:13
  谢谢甲申社长的赞誉!
15 楼        文友:宏声        2016-10-07 05:57:20
  欣赏老师佳作,取老师艺技之长补吾之短。只有学习才会进步,只有谦虚做学生才会学到知识。江山是培育文新人的大学校,有缘相聚相识友谊万岁!老师的佳作吾常读下去。
回复15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6-10-24 16:36:22
  谢谢赞誉!共同努力!
共 15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