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城内的事】重历成长(下篇)

精品 【城内的事】重历成长(下篇)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3发表时间:2009-05-01 13:26:48

【城内的事】重历成长(下篇)
   有时候还真管用,引来邻居劝和或有时他们真不吵了,也有更多的时候,会招致爸妈的联合恶骂。或许是有过见效的时候吧,反正爸妈吵架时,作为小孩的我不知道伤心欲绝是什么,却每次被他们各不相让、恶语相加的场面吓个半死,所以小的时候,我几乎怕听到爸妈分贝稍高的说话。我知道,一旦有事端,倒霉的要么是外婆,要么是他们自己。不管怎样,我都不希望,所以我的童年经常是颤颤兢兢的。
   等我满头大汗跑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却有歌声传来。
   我站下来,仔细辨听,等听清楚歌声来自自家时,我几乎停止了呼吸。真的是爸爸妈妈,一个在唱曲,一个在唱词,对着一本当时流行的歌本学唱新歌呢。
   “来嘛,再唱一遍嘛。”是爸爸兴奋的声音。
   然后歌声又起。
   我站在门口,惊呆了似地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突然想起“幸福”这个词。以我当时的年纪,以我所接触到的书,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书上所说的幸福。爸爸妈妈和谐的侧影,高亢的歌声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成为那个年代我头顶永远的晴空。
   后来多次感慨地向胖子提起这段往事,并为自己经常和胖子“吵”而内疚。所以,在越儿还小时,我就对胖子约法三章:不管发生了什么,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
   在以后的生活里,有时实在忍不了,有儿子在场还是“吵”,但一看到儿子惊恐的目光,我即使有再大的委曲也得停下,抱着儿子哭个不停:我觉得给我们做儿子真是遭罪,这么小小年纪就要为不明白的事承受压力和恐惧。
   我不能这样,否则,我是个不称职的母亲,不配为人母亲。
  
   ▀▄适者生存
   “妈咪,烦死了,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最近,儿子已不止一次地这样说到他们这学期新换的语文老师了。
   “又怎么了,儿子?”我同以往一样冷静地问。
   “就知道训人,还当着全班人的面,特没水平。”儿子例举。
   “那你犯事了吗?”我笑着问。
   “那也用不着这样啊,难道我们学生就没有尊严?”儿子用了“尊严”两个字。
   “嗯,那老师是有些问题。”我得承认,我不喜欢伤人自尊的任何做法。
   “现在,我们班已有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决定,就不好好学她的课了,气死她,让她拿不上奖金。”儿子受我话的影响,语气激动。
   “你怎么看这件事?”我只问我的儿子。
   “我?”儿子被我的突然转向的提问搞的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嗯,是你。”我强调。
   “我还能怎么样?凑合着过呗。”儿子皮皮的声音。
   “儿子,你们的意思是不是准备罢免老师?”我提问。
   “我倒没有这么想。再说,再换个老师,还不知又会是什么样呢?”显然,儿子一伙同学想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对了。”我切入我的话题。“老师也是人,各有各的教学方法。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是想尽力教好学生的,尤其像这样重点学校的老师,压力很大。”
   “课,老师讲的还是可以的。”儿子也同意。
   “知道适者生存的道理吧。”我经常跟儿子提到达尔文。“你是学生,你只能适应学校,适应老师,没有反过来的事,除了,将来你做老师。”我没有任何商量的口吻。
   “不,不可能,我绝不可能做老师。”儿子一口否决,相当坚决。
   “为什么?你不是看不惯老师吗,你可以自己做老师尝识新的教学方法嘛。”我知道儿子最不可能选择的职业是老师,我也奇怪,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了,怎么就这么不愿意当老师?
   “那我也不当老师。”儿子还是坚持。
   “将来,就算你工作了,如果你做员工,你就得适应老板,如果你是老板,你就得适应市场,这是不能争的事实。”说服儿子,我的案例很多。
   “我没有跟他们一样,我觉得看不上老师,我可以少犯错误嘛,老师就不会找我碴了,但老师的课讲的还真是不错的。”果然,儿子转了风向。
   “嗯,这就对了。”我松了一口气,又问,“你觉得老师所有的做法是专门针对你的吗?”我必须引导儿子学会换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这倒不是,谁犯纪律她都一样。”儿子想了一下,说话还算客观。
  
   ▀▄旅游在外
   每到假期,我都会带儿子外出旅游,或近或远,总是想着法子玩儿:一个目的,要儿子开阔眼界,多经历些事。
   “没见有什么起色嘛。”从北京回来,胖子问起清华、北大之行的我和儿子,见远没有他想像的成果,胖脑袋摇个不停。
   “有些东西不是短时间能看到的,潜意识里没有急功近利的东西。”我坚持我的教育理论。
   “妈咪,拉紧我的手;注意脚下只有半片台阶;小心。”华山,千尺憧的峭壁上,儿子紧握我的手,牵引向上,“小心”“注意”的提示语不时响起。
   “快到了,马上。”儿子的鼓励。
   “还有几个台阶。”又传来儿子的声音。
   “加油,妈咪。”儿子把前面人的鼓励和欢呼赶紧传下来。、
   “这算什么,小菜一碟。”儿子不屑地笑近乎九十度的转角。
   在华山的险美中,儿子生怕有恐高症的老妈半途而废。岂不知,他自己的小心脏早也狂跳不已,但,他的手始终没有离开我的手。汗,几乎顺着我们的手流下。
   终于,完成了所谓“宋代”路途。站在上面,腿还在抖,向下望去,几乎直上直下的狭窄天梯在月色下越发显得恐怖。
   “我真的上来了?我肯定得上来,儿子都上来了。”我还在恍惚间,身边却响起不善唱歌的儿子的小曲声,在那个夜晚尤为耐听。
   是的,这是我的儿子,恍然间,还是妈咪在时时照应他、手拉手说一些鼓励话的时候,儿子却在不经意间长大了。
   “儿子,你什么时候由BOY变成MAN?”我经常笑着问儿子。
   而,正是华山,见证了儿子的长大,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儿子身上洋溢的男人气息。
   “不要总以为儿子还小。”胖子总是怕我过份的关爱让儿子长不成硬朗的男子汉。
   “是你需要长大。”胖子总忘不了适时提醒总是感觉错位的我。
   “是啊,怎么我老是看到摇晃着走路的儿子伸着小手手向我走来。”我也奇怪我经常的感觉。
   “不是菜菜,是菜,妈咪;不是手手,是手,妈咪;不要叫我越子,同学会笑;不要......”面对儿子的提醒,我总是不置可否地傻笑。
  
   总是有理
   站在门垫上,迎着儿子俯下的脸,我美美地亲了一口,顺手拥住儿子:想我的毛毛狗儿子了,眼又潮了。
   “你让他自己弄嘛,他那么大了。”奶奶不满的提示。
   “我喜欢。”儿子回应奶奶。
   “你就不怕他长不大?”胖子总是看不惯我万事为儿子理平。
   “你是妒嫉吧。你小时候没有妈咪这样爱你。”儿子总是笑咪咪地看着干着急的老爸。
   “你这傻儿子。”胖子无可奈何。
   “该让他单独睡了。”胖子总是提醒我。
   “也就这么几年。等他长大了,你就是叫他,他还不来呢。”我总是有理。
   我的理就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段,该会的孩子自然就会。
   这不,喂饭喂到七八岁,儿子现在不是一样可以大口吃饭嘛。
   在儿子的问题上,经常不愿意审视自己。如果一定得审视,一定是我还没有接受儿子长大的现实。
  
   ▀▄虚惊N场
   “小妹,越子现在还没回来呢。”接电话的是妈妈。
   八点多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担心。
   “回来了吗?”八点四十,我再问,还说没回。
   “我让你爸爸去学校找一下吧。”妈妈看出我的着急,说。
   “不用,不用,这么大的娃娃了,能有什么事,还不是玩疯了。”我赶紧让妈妈不去。爸爸七十多岁的人了,这么晚还去学校找人,我也不放心。
   “妈咪,你找我?”九点多,儿子的电话来了,倒像没事人一样。
   “你搞什么,这么晚不回家,你知道家里人多担心嘛。”我一生气,一顿乱嚷。
   “只是班级足球赛,就回家晚了一点。”儿子解释。
   儿子只要不按点儿回家,我从来都会虚惊一场:凭空想像着报纸上种种的恐怖事件,心里像长了百年杂草,乱哄哄的。
   记得我小学期间,晚上,特别喜欢和连队的其它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
   一天晚上,可能疯得太历害了,累了,等我把自己扎扎实实地藏在一个大大的苇子堆里一声不响地等着人来找我的时候,我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等我从苇堆里醒来,外面月亮正圆,而热闹的连队院子里早空无一人。我就那么迷迷瞪瞪地回到家,看所有的家人早已睡下。我上床,找了自己的被窝,躺下继续我的美梦。
   事后多少年,说起这事,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你们睡得着?还少一个娃娃呢?我总是这样问妈妈。
   “那有啥。那时候治安好。再说,你们每天在外面疯玩,谁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妈妈的回答对我来说整个一个天方夜潭。
   还是疑虑不断:怎么可能?还有一个娃娃没有回家?
   现在,我的儿子,在天很亮的时候,只要没有按时回家,我的焦虑就会每次照常疯长。
  
   ▀▄遭遇挑战
   “搬过去点,别吹着他。”儿子边开风扇边看熟睡在沙发上的牛牛调整着风扇的角度。
   “他不是不懂,只是这场球踢得太慢,不精彩。”和儿子坐在一起看“足球世青赛”,我才说了“牛牛不懂,所以睡了”的话,儿子就为牛牛辩护。
   应该是两段再平常不过的话语,但出自儿子之口,我还是觉得意外而欣慰。
   “为什么你总向着他?”过去,每每我说儿子对牛牛的冷漠,儿子都会这样委曲。
   “你有没有搞错,我是你的儿子,老妈咪。”儿子在听我叫牛牛“儿子”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我。
   仅仅也就是几个月,我所体会到的儿子的细微变化是:想念。想念爸爸,想念妈咪,想念家。
   选择和奶奶一同生活,也是我们三思后的决定。
   “不知儿子受不受的了?”胖子还是时常沉浸在他童年时母亲对他的暴力管理的惊悸中。
   是的,奶奶与儿子应该是两类人:儿子宽松、随和,我们任其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成长习惯了,是否受得了奶奶的“严历”?虽然,奶奶的严历现在不再是体罚的暴力,而变为看不惯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的冷眼。
   “我一直不敢给你讲。有一天,奶奶居然告诉我说,她生越子的气了,两周没理他。那怎么行啊,越子怎么受的了,他那样傲气的孩子,别受什么压抑,还是让越子住过来吧。”妹妹应该也是三思后还是决定告诉我的事情还是让我的担心化为现实,在幻想儿子郁闷的神情中,我无法控制眼泪。
   “这个星期,我去看儿子。”从不主动去看儿子的胖子也坐不住了。
   “你是否真的需要换到姨姨家住?”在得到儿子是是而非的答复“随便,都可以”时,我的心酸楚不已:看来,儿子与奶奶的协调真的不是太理想啊。
   “有两次,我真想搬到姨姨家去住。”儿子有时会突然说。
   “你很压抑吗,儿子?”有时,忍不住问。
   “倒也不是,就是这里没有人气,没有家的气氛,死气沉沉的。”儿子淡淡地答。
   “你知道你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同住或同工?”我忍住心痛设问。
   儿子不能想象未来。
   “至少有上一点儿是可以肯定的。”我帮儿子想象。“将来同住的人并不爱你。你们最多只是朋友,只是工作关系。你们在一起,你将面临的问题会大过这几倍甚至几千倍。”总怕儿子的太过脆弱不能很好的适应将来。“但现在,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奶奶爱你,只是方式方法不好接受而已。”
   “我知道。”儿子想了一会儿,同意。
   “要坚强一点儿,遇事不要总是想到回避,逃跑。”我要求儿子,虽然心痛不已。
   “嗯,我知道。”儿子的回答夹杂很多犹豫。
   我的泪水却在挂断电话后,涌上来:儿子成长所必须的经历有了第一次挑战。是不是,这样的挑战来的太早?是不是我们做父母的过于残酷,非要让儿子小小年纪经历这样的情感困惑?
  
   ▀▄教育角度
   “小妹,我跟你说呀,你对越子的用钱问题应该说一下。”妈妈对我不止一次地要求。
   “怎么了?”我每次都敷衍。
   “越子花钱,我总觉得大手大脚的。你还是要跟他说一下,不该花的钱,不要乱花,挣钱也不容易。”妈妈坚持。
   “嗯,等下我问他。”只能先这么回妈妈。
   “儿子,最近乱消费了?”我笑着问儿子。
   “没有啊。”儿子一时摸不着头脑,因为,我很少问他钱用到哪儿去了:我还是老办法,给儿子的钱一般由他自由消费,不太过问。
   “不会吧?”我还笑。
   “噢,前两天和同学一起吃了汉堡。”儿子总算回忆起来了。
   “是嘛,你请客?”我还是笑。
   “没有,我们从来都是AA制。”儿子同学间的消费形式其实我也知道。
   “这样挺好,儿子。”我肯定儿子。“我最看不惯那种穷大方的人了,在一起消费非得死要面子买单,其实心里还不知怎么舍不得呢。你们这种的消费结算,真是挺好。”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不喜欢为别人买单,当然,也不喜欢别人为我乱买单。
   “好像也没有什么啊。”问完儿子我回妈妈。“妈妈,我看啊,越子现在在你那儿住,你应该更多地给他灌输些挣钱的道道,可以跟他讲讲股票、彩票之类的投资之道嘛。”我和妈妈说笑。“我总是以为,钱不是省出来的,一定是挣出来的。”我的观点,当然也同时卖给儿子。
  

共 21166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司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以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这样一目了然,这样令读者对全文的把握也容易得多了。还有令人感觉最为难得的一点是作者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成长感悟与儿子的成长经历时不时结合在一起,这样令我们能够把两代人成长过程加以比较,从而令我们于两代人的思想或观念上面加以对比,从而更对全文的主旨了然于心。文章以纪实体方式为切入角度,更令文章增强了真实性及感染力!一篇难得的厚度及深度兼营的好文章!推荐阅读!(推荐理由:全文富有教育意义,深度与厚度俱佳,值得一读!)【编辑:小人鱼在天堂】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503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09-05-01 13:27:52
  司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以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这样一目了然,这样令读者对全文的把握也容易得多了。还有令人感觉最为难得的一点是作者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成长感悟与儿子的成长经历时不时结合在一起,这样令我们能够把两代人成长过程加以比较,从而令我们于两代人的思想或观念上面加以对比,从而更对全文的主旨了然于心。文章以纪实体方式为切入角度,更令文章增强了真实性及感染力!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2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09-05-01 13:28:49
  司药姐姐,你的这篇纪实体的文章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教育意义可是很深远的哦。
   欣赏啦!抱抱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3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09-05-01 13:30:29
  文章很长,读着却饶有风趣儿,意义也很深刻,令我叹服于司药姐姐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叹服!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4 楼        文友:司药        2009-05-01 15:11:48
  小鱼辛苦了。抱下~~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5 楼        文友:司药        2009-05-01 15:15:08
  因为是经历,因为是感受,所以“记”下来并不是太费神——权当自己充当自己的文秘吧,呵呵,跟儿子在一起的时光,总是美好的,愉快的,即使是“痛”,也是欣喜的。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6 楼        文友:司药        2009-05-01 15:17:32
  全文五万多字,记录着我与儿子一并的成长。看着儿子, 想着自己那些过往的岁月……确实是一种享受。呵呵,一说起儿子,我就忍不住话多了,请理解一个母亲的永远无法摆脱的“琐碎和絮叨”。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7 楼        文友:绕指柔        2009-05-01 15:21:25
  药姐的又一篇育儿手记!呵呵!
最真的心书写最真的我!
8 楼        文友:樱之信        2009-05-01 16:35:53
  我想成长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
即使502变成520也粘合不了我破碎的心......
9 楼        文友:司药        2009-05-03 23:14:34
  感谢xiaobing。你能过来看我的《重历成长》,是我的荣幸和快乐。
   祝好,并祝你与家人快乐:)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