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城内的事】重历成长(下篇)

精品 【城内的事】重历成长(下篇)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0发表时间:2009-05-01 13:26:48

【城内的事】重历成长(下篇)
   也许,是我,在儿子最需要倾诉的时候,选择了责备。
   “爱你,不是职责,而是本能。”我久久地看着我写给儿子的短信,在无线波中,传送,带着我深深的自责和母亲的失职。
  
   ▀▄给我打住
   “我觉得儿子还是在长大,在感受和消化压力呢。”一想到最近儿子写字台前的经常变化的“警示语”,我的心就会重起来。
   “你呀,总是心太软。儿子也不小了,你总是觉得他还小。其实,从整体看,他还是不够刻苦的。”胖子的话即刻点燃炸药。
   “凡事总有个过程,你总是这么急功近利地要求儿子,我担心儿子压力过大,会影响到他的健康。”我很看重人要有一个好身体,尤其是儿子。
   “不是我坚持让他每天学到一点,他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胖子拿期中儿子明显提高的成绩说话。
   “我只是说凡事要有个度,要一步一步的来。现在我们把学习目标锁定在班级前20名,高二进年级前50名,高三时年级前30名,总是可以的啊。”我最烦胖子一味强求时间而压缩儿子的睡眠时间。
   “前30名?上海交大恐怕都难进,别说清华北大了。”胖子不屑。
   “如果那样还不行,我顺其自然,考什么学校走什么学校,我绝不会不顾现实地太逼儿子。”我生气了。
   “他就是不知努力,不能坚持,想我当年......”胖子又要提他当年考学的“勇”。
   “你给我打住。你当年也就是那一个月。如果儿子也只是一个月,我会让他拚一下,可这还有两年,你就要求他这么少的睡,一步到位地管好自己,把儿子压出问题,你......”凡事涉及儿子的健康问题的压力,我一律让它死火。
  
   ▀▄没有什么
   “儿子,好点吗?”再接通电话,我还是有些忐忑。
   “好了,好多了。我也不知道昨天是怎么啦。”儿子有点歉意,有点不好意思。
   “那就好,你昨天那种状态,妈咪非常难过,也非常担心。”我昨天梦里几近惊醒。
   “好着呢,不要担心,妈咪,其实也没有什么。”儿子宽慰我。
   “其实,人长大,总是要经历这样那样的考验,才会一点点成熟起来。我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其正反两面。”我的心情也松驰下来。
   “我想放了假,先和同学们聚一下,再回家。”儿子提出想法。
   “哦,这可不像你。”我笑了。“平时,你一放假,总是急着回家。这次?”
   “就是想和同学们聚聚,轻松轻松。”儿子解释。
   “应该可以。是你主持吗?”我一边应允,一边问。
   “嗯,我们两个主持。”儿子说了另一个同学的名字。
   “好啊。这可是你自己独立组织的第一次活动,应该和你以往作为参加者的角色不同。”我为儿子终于愿意参加同学活动了感到高兴--平时,儿子和我们有着太多的相似,都不大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那有什么?”儿子对他的第一次不以为然。
   “哎,那可大不一样了。”我提醒儿子。“原来你都是参加别人的活动,到时间人去就可以了,但这次因为是你自己主持,那么,首先,你要注意你们预约的人是否到齐;还要注意每个人在整个活动中是否开心;还要注意饭菜是否合每一个人的口;还要注意结帐时,你们的AA制交款如何进行等等。”我说了一大串程序。
   “哪有那么复杂?”儿子不相信。
   “要想有一次成功的活动,组织者是要费心的。”我慢慢地说。
   “哦,知道了。”儿子声音小下去。
   “对了,妈咪,放假,你们能不能给我找个物理教师?我觉得还是应该补一下。”儿子又提出另一个请求。
   “这于儿子,是不容易的。”放下电话,我对胖子说。“以前,怎么说,儿子都不同意补课,说是不愿意下了课还有教师管着。”
   “经历这次难过后,儿子也许会好起来,知道自己在努力了。”胖子总是很实际。
  
   ▀▄餐桌环保
   “红烧鹿肉。”又一道菜上桌,服务小姐报出菜名。
   “什么?怎么有点不像?”有人质疑。
   “吃啊,快吃。”老杨热情地招呼我。
   “行,你们吃,你们吃。”我客气地让着。
   “鹿肉你总是吃的嘛。”老杨笑。
   “行了,你别怪笑了,我知道是什么肉,你也知道。”我对老机笑着,仍不动筷子。
   “越子,你吃。”老杨见劝不动我,又叫儿子。
   “他也不会吃的。”我笑着看着老杨。
   “真的?”老杨不相信。
   “我不吃其它的肉。”儿子有点不好意思似的解释。
   “和你妈妈一样。”老杨做结--在胖子的朋友中,他们都知道我是个环保主义者,反对他们打保护的野生动物,比如黄羊,当然,更不会吃。
   “我和我妈妈不太一样,我只是自己不吃。”儿子又替自己解释。
   “为什么?”我有点惊异地问儿子。
   “已经死了,他们愿意吃就让他们吃吧,要不,一桌子人会扫兴的。”儿子面对我的疑问说了自己的道理。
   “正是因为有了餐桌,才有了捕杀野生动物的行动。”我告知儿子。
   “我知道。但你管不了那么多人。”儿子辩解。
   “我不管,我管好自己,再则,能影响多少人算多少人。”我坚持。
   “我只管好自己就行了。”儿子也坚持。
   但不管怎样,我们外出游玩的垃圾儿子一定会和我一样带回到指定地点而不管别人如何处置。
  
   ▀▄思维错位
   “儿子,快打开电视看《实话实说》。”节目播出中,我赶紧打电话给儿子。
   “什么内容?”儿子倒是不紧不慢地问。
   “说的是少年离家出走的事。”我介绍。“其中的一个孩子的话我特有感触。他说他并不是想真的离家出走,只是心情不好,想到外面散散心,结果,大人就上纲上线,把问题无限严重化。”我边看电视边与儿子聊。
   “我也是这么想的。就你们大人想的复杂,我们小孩其实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有一会儿不想回家而已,我们也有我们不快乐的时候嘛。”儿子也发表他的高论。
   “好家伙,你说的轻巧,孩子不回家,父母能不着急嘛。”我嗔怪儿子。
   “那倒也是。”儿子在母子感情问题上,总是很善解人意。
   “你如果以后遇到问题,会采取这样的方法吗?”我还是挺怕的。
   “不。这也太弱智了,跑,问题就能解决?”儿子的回答倒很清晰。
   “有一期《我是作家,我怕谁?》你看了吗?”我又报上一个《实话实说》栏目的主题。
   “听说过。”意外的是,很少看电视儿子知道那次的主题。
   “你怎么想?”我指的是少年作家不上学在家自学自己创作的事儿。
   “我觉得那样不好。”儿子马上亮出自己的观点。“中学生还是应该先学好基础知识,再想其它的事,否则,缺少文化底韫。”儿子的话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时竟忘了表述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
   类似的事又发生了几次。
   “儿子,你要好好学,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的学生。我从来说,如果你努力了,成绩并不重要,但你如果分明没有努力,你自己就千万不要放松自己,而考不上心仪的大学。”我总是焦虑。
   “嗯,我知道。《蜘蛛侠》你看过吗?那里面的一句台词特好,叫‘你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责任’,所以,我知道我该怎么办。”儿子的因果关系让我发晕。
   “妈咪,这次没有考好,我快成你的ST股了。”儿子笑的并不爽。
   “不,你会好起来的。”我从不相信儿子的功课能差到哪里去。
   “嗯,你可要看好,我绝对是一只绩优股的,不会让你们白白投资的。”儿子的比喻搞的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评判:养儿子,是怎样的投资?感觉怪怪的。
   “儿子,今天看了希区柯克关于‘悬念’的定义,挺绝的。”有了好的东西,我总愿意与儿子第一时间分享。
   “怎么说?可能不是字典上的东西。”儿子来了兴趣。
   “当然。他只是说,一群人围着桌子打牌,桌子下面有一炸弹,有人知道,有人不知。知道有炸弹的人,便是‘悬念’。”我做着简单的“剧情”介绍。
   “真是挺有新意的。”儿子同意。
   “你,儿子,你的未来,对你老爸老妈来说,就是‘悬念’。”我回到正题。现在不知怎么了,凡事,我总会与儿子的未来关联上。
   “嗯,我知道。”谁知儿子是怎么想的,竟这样回答。
   “你知道什么?儿子,你没有经历,不知现在的学习对你的未来有多么重要,所以,现在,对你来说,构不成‘悬念’,只是对你的老爸老妈才构成‘悬念’,因为我们经历过,知道其利害关系。”我笑儿子的不懂装懂。
   “嗯,但将来我会好的。”儿子总是对自己的未来很自信。
  
   ▀▄也会流泪
   手机响起,一看是儿子的电话,我眼睛边看着电脑边接通,但电话里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就有儿子的声音,应该有三秒的空白。
   “喂,儿子,说话呀。”我奇怪性急的儿子今天又在搞什么鬼--儿子经常会在打电话的时候来点恶作剧。
   “妈妈......”一声并不完整的“妈妈”后,居然是儿子在哭!我不知儿子怎么了,但立刻,我的眼泪跟了下来:不可能想像乐天的儿子会哭!不能容忍儿子能受到什么样的伤痛会哭!
   很多年了,儿子没有哭过,即使在我们这几年的离离别别中,有时儿子眼圈会红,但不会哭,因为,胖子不允许。大概三四年级吧,胖子不止一次地对儿子发火:不能哭,不许哭,是男人就不能哭!有话说话,有事说事,所以,很多年,儿子没有哭过。
   我们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流泪。
   “其实没有什么,妈妈。”儿子的声音再次传来,还有忍不住的抽泣。
   “我知道,儿子。”我不想直接问儿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怕再伤着他。
   “妈妈,你说,人长大了,是不是都特功利?”儿子开始发问,哭泣是没有了,但情绪很低。
   我没有接儿子的话,只是静静地等着儿子的问题。
   “你说,原来我们一个班那么好的朋友,现在仅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下来了,就对我爱理不理的,有什么意思啊?”儿子痛心的困惑。
   “也许同学们都忙,并不是故意冷淡你。”我小心地介入儿子的情感纠葛。
   “不是的。今天我和我们一个同学聊了很久,九点多天黑了才回来。他现在在十五班,他也是同感。他说,刚到班里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搭理他,他特压抑。到了期末考试,他拿到了班里第一的成绩,马上就有人要跟他做朋友了,你说......他特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太势力。”儿子的故事已经可以很平静地叙述。
   “那可能只是大家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了解,不熟悉吧。”我也平静下来。
   “不是的,妈妈。我跟我的几个同学你应该知道,一直关系挺好,大家在一起特开心,初中时在,曾被誉为班里的‘铁三角’,但......”儿子停住,一定是在忍住又在涌出的眼泪。
   我的心痛作一团,泪也大把大把地滑过脸庞,我知道儿子怎么了:被人冷淡,被人轻视!我不能说话,只能等儿子的述说。
   “就因为上学期我的成绩下来了,他们就对我爱理不理的,问个题也不好好给讲,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他们成绩好点儿嘛,怎么可能因为成绩就连几年的朋友都不认了呢?”可以想像,儿子的困惑很深。
   “不要这样,儿子。”我轻呼儿子,我得说话了,必须说话。“也许这些现象只是你的敏感。过去很多年,你优越惯了,这样的成绩你自己也还一时不能接受,自信受到空前的质疑,所以,但凡周围一点点儿的变化,都会被你敏感地捕捉到,理解成被人的轻视,自尊严重受挫,这完全可以理解。”我背对着电脑,眼睛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对儿子慢慢地、静静地说。
   儿子听了我的话,没有马上表态。
   “你想啊,你那时成绩好的时候,对班里成绩一般的同学不是也经常冷嘲热讽的嘛。还说别人智商不够,对你来说,那时那些话也许只是玩笑,而其实我想,那时,对那些同学,可能心里已形成压力甚至怨气: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当初的心理活动应该跟你现在是一样的,被人轻视,自尊受挫,对谁也是伤害。”我停住我的述说。
   “嗯,现在想来,也许吧。那时候真没有想到过成绩不好被人岐视的滋味。”儿子总算明白自己过去对他人的无意伤害了。“不过,我想我会好起来的,我就不信我学不好。我和同学约好了,最多高二,我们会回到我们应有的位置。”儿子在发狠。
   “嗯,我相信,我的儿子一定会的。”我抹去眼边已冷的眼泪,确信。
  
   ▀▄典故新解
   有典故说:古时候,三个儿子成人,要离家独立。离家前,几个儿子对生养他们的母亲的爱各有表述。小儿子用了盐和肉的关系----妈妈,我爱你,就像煮肉不能离盐一样。妈妈对小儿子这样的表述很不满意,觉得这实在是太简单,无法与自己养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匹配。妈妈摇摇手,淡淡地送别小儿子。若干年后,年迈的母亲到小儿子家做客。这之前,大的两个儿子家的招待让母亲很失望,现在来到小儿子家,母亲更是心灰意冷。但出乎意料的是,小儿子一家对母亲的到来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动很是让母亲欣慰,甚至,小儿子请求年迈的母亲长年住过来,他要尽儿子的孝道,为母亲提供舒适的晚年生活。母亲喜极之余仍有不如意处:那就是,每次煮肉时,小儿子都不放盐,肉吃在嘴里,很是无味。母亲一日亲自掌勺,为肉放上盐,看到一家人美滋滋地吃肉,母亲忽然想到若干年前,小儿子对自己爱的表述,一时百感交激----原来,小儿子一直在以最简单的事理诠释爱!
   接受典故的同时,几个做母亲的在一起感叹不已:现在真不知该怎样对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到底要怎样,看到我行我素或偏离自己预想的孩子,做母亲的,有太多困惑。
   夜深,月白,我辗转想着自己与儿子的故事,以与儿子相处十余年的经验和感觉,为典故做了新解:古时候,儿子仅把母子之爱喻为盐与肉的空无状态是不够的。我的新典故的中心意思是:母亲与孩子,绝对是盐与肉的关系,这点没错。但,盐多了,不行;少了,也不好;没有,当然是绝对不可以;要恰到好处。盐的恰到好处,肉才能鲜美无比。
   母爱的实施,正如此理。如何“恰到好处”?则是在孩子成长中母亲做为目击者和陪伴者需要不断调整的实践。多少回,自以为是,很有成就感时,却遭到儿子的冷面抗议;自以为苦痛无措时,儿子却谈笑风生,应对自如;又多少回,以为爱无回报,眼泪涟涟时,儿子一声轻轻的问候,即化解所有的哀怨。记不得多少次,家人和朋友提示我对儿子的关照已是“溺爱”,我也想试着对儿子“强硬”起来的时候,儿子笑咪咪的一声“谁说的,我喜欢”,就又瓦解了所有的刻意。
   儿子中考,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在考妈咪我,是在考我的教育方式,是在检验我对儿子的宽松、甚至在他人眼里逆潮流、另类的教育方式,我紧张极了。一向的自信也歪来倒去,摇摇欲坠,不知所措,不知所云,意外的是,儿子却轻松过关,提前一个月进入高中实验班。是儿子在帮我找到自己!这种顺理成章的结果在现实中让我竟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
   “你们大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对我的表现,儿子轻轻地调皮地一笑,就“把复杂的事搞简单了”。
   唉,如果,母爱于儿子是盐,那么,妈妈总是会不自觉地就把盐放多了,没办法。
  
  
   ▀▄后记
   不管怎样,在儿子的成长中,经常是儿子的一句话就让我放弃自己自以为是的成人育儿观念。我总是试图更多地从儿子、从自己小时候的想法和角度去理解儿子,理解长大过程中儿子的种种奇思谬想。同时,悄悄藏起父母太多时候膨胀的自尊,尽可能地尊重儿子,说服自己允许儿子长大,包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是”。
   但不大同意家长和孩子是“朋友”的说法,我以为,家长就是家长,孩子就是孩子,这两种角色不可能重叠,所以,各尽其责,也很正常。
   在发生矛盾时,家长需在“长小”,孩子需要“长大”,话虽糙,理却不糙。

共 21166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司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以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这样一目了然,这样令读者对全文的把握也容易得多了。还有令人感觉最为难得的一点是作者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成长感悟与儿子的成长经历时不时结合在一起,这样令我们能够把两代人成长过程加以比较,从而令我们于两代人的思想或观念上面加以对比,从而更对全文的主旨了然于心。文章以纪实体方式为切入角度,更令文章增强了真实性及感染力!一篇难得的厚度及深度兼营的好文章!推荐阅读!(推荐理由:全文富有教育意义,深度与厚度俱佳,值得一读!)【编辑:小人鱼在天堂】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503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09-05-01 13:27:52
  司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以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这样一目了然,这样令读者对全文的把握也容易得多了。还有令人感觉最为难得的一点是作者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成长感悟与儿子的成长经历时不时结合在一起,这样令我们能够把两代人成长过程加以比较,从而令我们于两代人的思想或观念上面加以对比,从而更对全文的主旨了然于心。文章以纪实体方式为切入角度,更令文章增强了真实性及感染力!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2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09-05-01 13:28:49
  司药姐姐,你的这篇纪实体的文章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教育意义可是很深远的哦。
   欣赏啦!抱抱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3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09-05-01 13:30:29
  文章很长,读着却饶有风趣儿,意义也很深刻,令我叹服于司药姐姐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叹服!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4 楼        文友:司药        2009-05-01 15:11:48
  小鱼辛苦了。抱下~~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5 楼        文友:司药        2009-05-01 15:15:08
  因为是经历,因为是感受,所以“记”下来并不是太费神——权当自己充当自己的文秘吧,呵呵,跟儿子在一起的时光,总是美好的,愉快的,即使是“痛”,也是欣喜的。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6 楼        文友:司药        2009-05-01 15:17:32
  全文五万多字,记录着我与儿子一并的成长。看着儿子, 想着自己那些过往的岁月……确实是一种享受。呵呵,一说起儿子,我就忍不住话多了,请理解一个母亲的永远无法摆脱的“琐碎和絮叨”。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7 楼        文友:绕指柔        2009-05-01 15:21:25
  药姐的又一篇育儿手记!呵呵!
最真的心书写最真的我!
8 楼        文友:樱之信        2009-05-01 16:35:53
  我想成长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
即使502变成520也粘合不了我破碎的心......
9 楼        文友:司药        2009-05-03 23:14:34
  感谢xiaobing。你能过来看我的《重历成长》,是我的荣幸和快乐。
   祝好,并祝你与家人快乐:)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