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轮回

精品 轮回


作者:胡昌海 童生,810.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50发表时间:2014-10-17 13:03:49
摘要:郑发成的父亲郑付玖病了住院,可就在住院的过程中没有钱医院不让住院,通过住院事件叙述生活中没有得到的东西人们会想尽千方百计得到,可一旦得到了就又会厌恶,就又想回到从前,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轮回”过程年复一年,月复一月,自然界什么都得变,自然创造人类,人类改变社会,旧的去了来新的,新的来了又得陈旧,这是生活中的一个轮回过程,科学属语叫‘新陈代谢’。


   桂花是一个脑子极灵活但缺书少识的家庭妇女。自从和郑发成结婚后为郑发成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哺育孩子、糠猪养狗,她觉得这种生活注定就是女人的生活。
   郑发成在镇上工作的时候很少回家,后来,无所事事的时候看朋友们聚在一起打牌,就更没有时间关顾家庭、孩子和桂花了。孤独无异于守寡的生活使桂花硬是挺过来了。后来,郑发成东窗事发,上头整风说干部打牌、赌博有损于公仆的形象,郑发成就被抓了被叛一年的徒刑,桂花没显出悲伤来,她认为这是报应、是罪有应得、是活该,“三十如狼”的她仍然这么挺过来了。
   郑发成出牢后,桂花才觉得他整个儿变了,每每与他厮守在一起的时候她觉得他简直就脱了胎、换了骨,桂花才觉得她没白活,才觉得自己活得象人,哪怕穷点苦点累点,却活得充实。
   郑发成萌生要修房屋的念头生发,桂花是第一个支持并赞成的人。
  
   五
   郑发成这一趟考查没有白去。
   郑发成终于取回了“真经”,找到了酒楼生意极淡的结症。
   这年头,人们富了,有了钱却愁花得不开心,花得不风流不潇洒,这类富了的人们特别是司机、经理、大老板之流。
   郑发成将聘请女招待的想法和老婆桂花说了以后,桂花就有些犹豫了,她怕丈夫学坏再次走进牢房笼。她把这想法说了,郑发成就笑了,就说这哪能呢。这年头谁不兴这个,你只要出去走走到处都是一样呢,很平常。
   桂花终于也想开了,只要能赚钱,别的就甭想那么多,即便丈夫有出格的行为也不是“也不是天上有地下无”的事,司机经理大老板之流不也是别人的丈夫么?不也是这么个活法么?
   桂花彻底想开并同意了。
   女招待是从邻村找来的,漂亮的脸蛋、明净的眸子让人一看见就销魂。招待一共请两个,讲好了供吃供住月薪三百元,三百元在野三镇不算少了,镇长加工改工资才三百元呢。还要自己掏伙食费。女招待除了三百块的工资所挣的小费是另外的。
   郑发成所给的待遇女招待们是极满意的,女招待也不负期望,尽心尽力地为客人服务,“桃花源酒楼”的生意又好起来了,生意好得郑发成有些应接不暇,只好又请了三个帮工,其中又请了两个女招待员。
   环境,能足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郑发成发了,发了就感到眼前的生活太单调太乏味,就勉强不了时不时和女招待们做一些越轨的事。
   桂花身上也断然找不到先前的痕迹了,看着女招待们画眉打口红,姿态妖冶地和客人调笑,就觉得这也是一种活法。而且这活法是女人迫切需要的,自己才三十多岁呢。有钱了就着意打扮,这一打扮就不寻常,真正应了“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刚开始,她还只敢乘郑发成外出时候学着女招待们的样子偶尔与客人调笑几句,后来胆子就大了,就不管郑发成在与不在依然我行我素。长久的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对于郑发成和桂花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了,用不着大惊小怪。
   “桃花园”酒楼出名了。
   桃花园酒楼的出名不光是一流的设施和顺口味的食膳,更主要的是有一位和蔼可亲的男老板,风韵犹存的女老板和令人销魂的女招待。
   桃花园酒楼出名后,司机经理大老板的关顾已经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更主要的是经常有县里、市里的领导光临。首先是检查工作,取经,后来就干脆“蹬点”。这群人中不乏有公安政法系统的领导,这为酒楼的发展前景不无好处。郑发成深知这一点,他更看重这一点,变着法子利用这一点。
   桂花更是一个头脑灵活极精明的女人。当然也不会放弃领导们来指导工作的时候单独向领导“汇报” “汇报”。女招待员们的身价从此增倍。那以后,只要有领导来检查工作,女招待们就一定要单独向领导们“汇报”,并且“汇报”得无懈可击。每回领导都要被女招待“汇报”得开心开怀。
  
   六
   郑付玖对于儿子的发迹不以为然,他觉得这是一种危机,一种潜伏已久的危机。可究竟要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怎样一种结果他实在想像不出来,他只是感到这种危机对郑氏家族是一种威胁。
   继桃花源酒楼以后,谭家村辖区的三一八国道线上又开起了好几家酒店,可生意远不及桃花园酒楼,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郑发成。
   郑发成的发迹着实给了谭家村人一个启示,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再找不到门路致富是怎么也说不过去了。何况谭家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一条致富路-----三一八国道公路。村里的人们做小买卖的,做大生意的,商品时代嘛,要的是信息,只要有信息,就不怕富不起来。国道线上的信息灵通呢,谭家村人们不到一年都较以前好多了,有的还真的富了起来。
   谭家村的变化,谭家村人们富得这样快,是郑付玖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想当年,郑付玖担任村支书的时候,带领全大队的劳力向共产主义奋斗,首先是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打鱼池、砌坎子,搞坡改梯。植树造林那段时间,工地上红旗招展,群众们热情高涨,到处呈现出一片轰轰烈烈的场面。天阴下雨,烈日暴晒,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退却,偶有伤痛的,也从不打“退堂鼓”。过后是“工业学大庆”,谭家村大批山林遭到砍伐,说是要大办钢铁,群众的信心依然是那样高涨,一想到钢铁厂办成了,就可以当工人而不需要到田间劳作了。一想到这美好的前景就有使不完的劲。后来,钢铁厂终究没有办成,大批山林却被毁了,群众吃尽了苦头也没有一个发什么怨言。在他们认为,这世界上凡事都成功显然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从农民向工人转变的路子肯定没错。是啊,祖祖辈辈与黄土打交道的山民们多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再后来就是修公路,这是为子孙造的福利事业,谭家村人没有理由逃避,说干就干。于是,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场面出现了,谭家村的最高领导人郑付玖自然走走最前列,开山劈打、推石填土,哪里最危险他就在哪里出现;哪里最苦最重的活就可以看到哪里有他。在他的感召下,这一战役比哪一次都激烈。这场面仅仅持续半个月,郑付玖就倒下了,倒在轰轰烈烈的工地上,群众把他抬送到医院,诊断说是肺气肿,头发花白的老中医埋怨说:“怎么不等到死了再抬来?这病已经到了晚期了。”听了这话,群众们傻了,有好几个当场就给老中医下跪了,乞求道:“郑书记是为咱村里修公路累垮的,求您大发慈悲,无论如何要把郑书记治好啊。这儿,给您老磕头了。”老中医被感动了,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的肌肉在收缩,眼睛浑浊了,忙上前用颤抖着的手一一服扶起跪在地上的谭家村群众。
   公社书记来了,县委书记来了,好多好多的领导来了……
   医生来了一个,又来了一个,一共来了十四个……
   护士来了,送来了开水、白糖、麦乳精,这东西可是要凭票供应的。
   谭家村的革命群众来了一批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走了一批,众多的人们在郑付玖病床前驻足的时候,脸上都露出了一种悲伤而又幸喜的精神。
   郑付玖脑海象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重复着这些片段,从中得到了一种满足,这样拼命地干革命工作,想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让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几十年,几十年非但没有让群众致富,相反只是让群众越来越缺吃少穿,是他郑付玖无能么?不是,想当初,他俨然一个训练有素的指挥官,党指向哪他就他就带领群众打向哪,绝对没有含糊过。
   郑发成发了,谭家村除了极少数人户以外都致富了。这是事实,这是现实,事实和现实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也改变不了的,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七
   “狗日的儿子”,郑付玖漫天地这么骂了一句。
   这骂在旁人看来似乎包涵着两层喻意,第一是实实在在发自肺对郑发成的不满;另一层喻意象是对郑发成的偏爱。
   郑付玖骂得十分认真的样子让人无法理解究竟是哪一种喻意。
   郑付玖是一个老党员,几十年受党的教育,思想上没有一丝带色的东西,也绝对容不得超越党性的一切越轨行为。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能在谭家村第一把交椅上稳坐的真谛了。他仔细回忆过,现今快七十岁了,他只做了一件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那就是为了儿子,争气而又不争气的儿子---郑发成。现在回忆起来,后悔也不后悔,人啦,谁没有七情六欲,谁人的鼻子不是朝下生的?
   郑付玖一共六个孩子,可儿子却是唯一的。自老婆给他生下了儿子的那一刻,他就发誓将来一定要儿子活出个人样来,于是就给儿子取一个“发成”的名字。郑付玖没读多少书,可他希望儿子多读些书,发奋读书将来成分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可偏偏事与愿违,时代的限制和儿子本身的天赋注定了儿子吃不到书上这碗饭,郑付玖为此感到特别恼火,特别伤心。这便成了他心头的一大患,象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儿子,儿子,在传统观念极强的谭家村儿子意味着什么?儿子意味着光荣,儿子是他的骄傲,是他的的精神依托。无论如何要让儿子活出个人样来,哪怕儿子没有多少书本知识也要让儿子有个新的生活环境。“父望子成龙”,天下父母心谁不是这样呢?
   郑发成于是就被派到了各种工地,现在想起来那时候郑付玖却是别有用心的。
   儿子开始被公社书记注意了。
   县委书记也拍着儿子的肩膀语重心肠地说,“小郑啊,好好干啦,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其实,县委书记说这话的时候,郑发成十三岁还差三天,是万万推不到青年人的行列的。
   后来,郑付玖开始活动了,串门、送东西,当然这都是变着法子进行的。
   为了儿子,郑付玖拿出了搞基建的那股劲头儿,终于打通了各个环节,最后发现并注意儿子的是公社管组织的干部。后来,郑发成就破例招干了。
   郑付玖回忆起那段过程,他越发觉得自己不是孬种,儿子只要赶得上自己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郑发成招干后谦虚慎重,办事过细认真,从不弄虚作假,一点雨一点湿(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作风是无论哪个领导都顶喜欢的,不到两年,就被委以团委书记的重任。这一年,郑付玖年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从支书位置上退了下来,儿子却上任了团委书记。郑家的“书记”终于没有脱续,只有“党团”之分,可在社会主义社会,“党团”不就是一家人么。
   郑付玖从心底里感到由衷的高兴,他的心血没有白花,争气的儿子哟,终于活出人样来了。压在思想上的沉重包袱终于可卸下了,从此,他可以自在了。老了的人,自在些好,可以延年益寿。
   “欢喜必有愁”,这是条不成文的古训。郑付玖相信但没有遇见过,就在郑发成活出个人样了的第三年显灵了,郑发成参与了赌博,这现象干部队伍中是绝对不能有的,郑发成染上了,自然要受到惩罚,于是就被抓了叛了一年徒刑。一年的时间不算长,可于郑付玖却像过了十年,一百。造孽呀,前世造孽呀,郑付玖的感情堤坝彻底溃裂了,他禁不住面对苍天大声痛哭,象小孩子挨揍了一样痛哭。
   儿子出狱了。
   儿子出狱后就变了,变得连他这个作父亲的怎么也想象不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了。
   儿子发迹了,整个谭家村富了。
   “变了,一切都变了,一切的一切都变了”,郑付玖喃喃嘟嘟地唠叨。
  
   八
   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生活氛围不得不让郑发成有所考虑,四十好几的人了。“三十不豪, 四十不富”,三十多岁的年景他确实不豪,可四十岁的光景他富了,在野三镇,在巫山县都富出了名,更不用说在谭家村了。
   富了,物质生活充裕了,人们能享受的甚至全中国百分之九十的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的东西他都受用过了。人啦,人都这么贱,当你拼命追求的东西一旦得到了以后就倍感心灵空虚,这是实话,这感受郑发成是最有体验的。
   四十多岁,是为了下一代着想的时候了。
   郑发成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在现代的家庭中,是最佳的结构,女儿小倩是老大,十三岁,读初中一年级。
   桃花源酒楼离野三初中不远也不近,如果骑自行车只需要八分钟。路是公路,且路面极好,小倩上学当然就骑自行车了。
   随年轮的增长,画眉毛打口红的桂花和女招待们在小倩心目中成了做人的偶像,有了这准则小倩也开始变了,变得精神恍惚。随着发育逐渐成熟,这孕育在心底里的偶像开始膨胀了。小倩的这种变化郑发成和桂花都没查觉也无暇顾及。开始是小倩问着要钱,十元、二十元、一百元,钱于郑发成和桂花来说根本不叫钱,所以只要小倩一张口,有要必给,并且只多不少,就更不用问及要钱做什么了。后来,学校打算开除小倩,通知其家长的时候,郑发成才知道,郑发成赶到学校,学校的老师才对他说,“孩子条件太优越,加上脾气任性,多次教育批评都起不到作用……”班主任给郑发成发了个可怕的信号:郑小倩在学校谈恋爱了。这犹如晴天霹雳震得郑发成脑袋都要快爆炸了,“这,这,这怎么可能?小倩才十三岁呀!十三岁,十三岁……”
   他把这消息告诉给桂花的时候,桂花哭了,桂花哭得很伤心。
   费了好大的周折,郑小倩虽说没被学校开除,但却办了休学证,休学一年,这可又成了难题。一年的时间让小倩怎么过?让她住在现在的家里么?不行,绝对不行,这样会更让她受影响;让她跟着她爷爷住老屋,可能吗?郑付玖已经六十九岁了,自己就需要人照顾,就更不要说照顾小倩了,让她住在酒楼不允许与外界接触,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共 16246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文章给读者提出了一个难以回答却又似乎都明了于心的问题,是什么变了?答案在文中,顺着情节的推进一一展开。两代人,两个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郑付玖的人生目标,鲜明而充满时代气息。为人民服务,服从上级领导安排,拼死拼活劳动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儿子郑发成,本来也可以沿着这条轨迹走下去,却因为赌博而锒铛入狱。此后,他的人生被改写。开酒楼,成为暴富,成为穷得只剩下钱的一代人。在这样优裕富足的物质生活下,那种无法排解的空虚却时常缠绕着他。文章将金钱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演绎得淋漓精彩,风生水起。从朴素俭省的桂花,十三岁早恋的女儿,父子两代人,以及医护人员与媒体等等,在金钱面前都呈现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金钱就是一面镜子,善恶美丑,心灵的万花筒被清晰透彻地透射出来。没有时候期盼得到,而得到之后呢?寓意深刻的标题,鲜明生动的语言,恰当合理的选材,使得文章读起来酣畅淋漓,却又引人深思。一篇能够引发灵魂深处深度思考的文章!推荐共赏!【编辑:紫玉清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017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4-10-17 13:06:49
  精彩的文章,将文章人物的思考轻易便加诸到读者身上,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以众多的社会现状为依托,来挑起一轮对人生与金钱以及理想的新的思考。问候老师!
紫玉清凉
2 楼        文友:胡昌海        2014-10-17 13:24:51
  生命的起源与终结,生活的开始与结局,其实就是一个轮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生会演绎不同的故事,但给我们的启示却大致一样,生活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的答案!感谢紫玉清凉老师的指点。
3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4-10-17 19:07:50
  老师的提示简明清晰,令人对文中种种多了许多不同意味的解读。感谢来稿,期待老师更多佳作!
紫玉清凉
4 楼        文友:诗词        2014-10-17 22:05:49
  恭喜摘精,作者的超强文笔写出了两代人不同的人生。人都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真切的生活经历,明晰的写作条理,文章生动自然引发读者共鸣。欣赏学习佳作,遥祝写作快乐。
   传笺会有惊人句,落笔宁无倚马名。
   按键惟期民致富,美文好梦总能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