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年来年往(散文)

精品 【海蓝】年来年往(散文)


作者:不语 举人,469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93发表时间:2015-01-22 20:52:26


   来赶集的时候,娘就敲打过:赶年集可以,但不能张嘴要东西。若是跟在娘的屁股后,嘟嘟哝哝要这要那,娘会猛然回过头,剜你几眼,还会骂几句:“不叫你来吧,你哭着嚎着要来,叫你来吧,你又要东要西的,学些坏毛病。”听了娘的话,我和妹妹的脸都会红一下,嘴巴闭得严严实实的,东西是不敢要了。二哥却把娘的话当作耳旁风,说,我要买“二踢脚”、“钻天猴”,还有“滴滴金”。娘没有骂二哥,也没有看他,眼睛看着卖盖垫的,问:八印锅盖垫,几块钱一个?
   卖盖垫的人很会说,“你看看我家的盖垫,无论莛子还是线功都是一流的。一个盖垫用上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
   娘的手里拿起一个被虫子蛀过的盖垫,莛子被虫子蛀过后,变得绛红。说:“你看这个盖垫,莛子都被虫子吃得快断了,便宜一点吧。”
   “别看全都是用坏莛子穿的盖垫,可禁用呢。你想虫子都吃不断的莛子,会用断吗?”
   “你可真会说,死的能被你说成活的。”
   最后,娘以比好的盖垫便宜五毛钱的价钱搞定了这个八印锅盖垫,还被卖主搭上一个三毛钱的刷锅炊帚。二姐提醒娘还要买一个新的箅子,娘说,去别的摊子转转,货比三家再回头。
   在最边上的一家,娘果真以比第一家便宜两毛钱的价钱买下一个蒸干粮的箅子,娘讨价还价的技巧,把我都看呆了。
   紧挨着卖盖垫、箅子的,是卖窑货盆的。大三盆子、小三盆子、小缸盆、四鼻子罐子、大缸、小缸、瓮、汤罐、尿罐是应有尽有。娘选了一个大三盆子,说是来年泡酱用。她还选了一个疤疤瘤瘤的尿罐,说过年了,都要换成新的。娘选好后,还一直用指关节在盆罐上敲,试试破了没有,卖主从屁股后拿出烟袋锅子,在盆罐上敲敲,说,“你听声音多清脆,好货!好货!”
   我看到四鼻子罐子上写着“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八个字,就用手在上面摸索,卖主喊:“别乱动,砸了你赔不起。”听到要赔偿,我赶紧缩回手。
   集市上的人,挤得密不透风。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筐里挎的、篮子里提的、肩背肩扛的、手抱手拉的,什么样的都有。年货摊儿一个挨着一个,货物琳琅满目。最热闹的是卖年画的。年画什么样的都有:浑厚粗犷的、造型夸张的、装饰性强的、构图饱满的、色彩鲜艳的,各种年画都具有丰厚的民间色彩。年画形式也多种多样:风俗类、大吉大利类、招福辟邪类、传说典故类、娱乐讽刺类、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各种年画生动活泼,线条错落有致,且栩栩如生,乡土气息浓郁。娘会选《穆桂英挂帅》《五女拜寿》《八仙过海》《西厢记》四小屏等。我和妹妹喊着要那张《胖娃娃》,画的正中坐着一个大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旁边有荷花。荷花粉生生,荷叶绿葱葱,大胖小子精灵灵,怀里的鲤鱼直打挺,简直要活了。
   年画边上是卖窗花的。窗花夹在书纸里,只把几个有代表性的摆在面前。一个大娘的窗花剪得真是好: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我们姐四个蹲在窗花跟前,挪不动脚了。大姐二姐选了“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孔雀开屏”。我和妹妹选了“团狮”、“老虎”。我还要了一对“公鸡”,是挂在窗前,做“鸡斗”的。
   一个大爷在窗花旁边卖泥老虎和泥哨、泥孩、拔不倒子。那个拔不倒子,像个女王,可爱极了。用手放倒它,立时会站起来。我想买一个回家玩,娘嫌价钱贵,不给买。我缠磨着娘非要买,娘只好给我和妹妹每人买了一个泥孩子。泥孩子的腰柔软,摇几下发出好听的声音,还可以用手挤头,也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一个卖姜糖的大爷推着小车来回走动,他的车子上除了姜糖还有麻糖,娘给我们几个每人买了一块。大姐二姐懂事,只吃掉一小块,把大部分塞到娘的嘴边,要娘吃。娘不吃,她俩就说留着给大大(父亲)吃。
   货郎车子围满了人,买花线做鞋垫的姑娘多,像一群出窝的麻雀。货郎很受用,笑眯眯地和姑娘们周旋。我自己有两毛钱的零花钱,我买了五分钱的糖豆,分给妹妹和二哥一人一个,把其它的几个藏起来,留着自己慢慢享用。二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几块水果糖,二哥要去两块,他总是这么霸道,二姐自己没舍得吃一块。我把二哥吃掉的糖纸收藏起来,我已经收集了很多的糖纸了。
   娘在卖粉皮、粉条的摊子上转悠,二哥喊着要去买爆仗。娘说,急破皮,不会等等。
   娘在卖山货的摊子上买了东北黑窝子,准备烩肉吃的。二哥早就等不急了,自己跑到卖爆仗摊子上。卖爆仗的在集市的最西头,离赶集的人远远的,娘说,爆仗不小心会串鞭的,会炸死人的。听说过串鞭炸死人的,我是没见过。卖鞭炮的多数是河北(安丘)人。一个人推个车子,刚点燃一挂鞭炮,就有很多人围上去,那边卖二踢脚的赶紧地点燃几个,立时在天空中炸响。一个小伙子眼红了,立时用一根木杆子挑起了“闪光雷”,点燃后会在天空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来。他为了吸引人,木头杆子在人头顶上忽左忽右的,吓得买爆仗的人赶紧地让出一块空地来。卖“炸雷”的耐不住了,点了自家的雷子,却并不离开,嘴里喊着“炸雷,炸雷,一个顶十个,都来买呀。”只听轰的一声,雷子炸开了,旁边的人呼叫:快离开,快离开,别炸着!
   “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黄河的水不是尿泚的。”这个人并没有慌张,一边说一边又点上一个雷子。雷子轰一声又在空中炸响。二哥买了一挂“大地红”,一盘“二踢脚”,几个“起火”,几个“土花”。这还是他放着玩的,父亲答应赶注沟集的时候还要给他买好多的。
   不一会,爆仗市上落满了一层厚厚的碎纸屑,那些没有钱买的孩子,只有看得份。看见“屈溜子”,赶紧跑过去拾起来装进兜里,回家撕开装进洋火枪里。有的把药面子摊在砖头上,点燃,只听呼呼的呲溜声,家长们也没有制止的,觉得小孩子过年就得放几个爆仗,玩几个屈溜子。
   人们兴高采烈地采购着各种年货,说话声、叫卖声、讲价声,在冷风中起起落落。说书人咚咚的敲鼓声,叮叮当当的钢板声,并没有因年的走近而使他们变得慌张。那些叼着烟袋、坐在地上,仰着脖子、瞪着眼的,都是入迷了的听书人。
   老汤锅在书场子旁边,咕嘟咕嘟的柴火声,香味扑鼻的肉香,把赶集累了的人引过去,喝几碗老汤,立时有了赶路的劲头。
   过晌,两点多。我们帮着娘把三盆子等几个大件放在余家叔叔的地排车上,小的物件我们帮娘拿着背着,兴冲冲地回家了。
  
   糊窗户
  
   娘去集市上了置办了过年平常家用的东西,父亲会带二哥去赶最后一个注沟集,腊月二十七的大集。注沟集在离我家十几里的西注沟村,位于高密市柴沟镇(合并之前的注沟镇)西部,北接西华村,南接李家埠,东与东注沟村毗邻,西面是潍河。
   父亲喜欢赶注沟集,一是因为注沟集是个大集,一些在邻近集市上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那里买到。二是他可以顺便去看看李家庄子的姨妈,每次赶集的中午饭几乎都是在姨妈家吃的。
   父亲赶集主要是买过年的鞭炮、报纸、窗户纸、过门钱、烧纸、摆供的蜡烛、主子、花纸等。“主子”是一张大挂轴,上面有儿孙绕膝的画面,写着去世先人的名字。“主子”在当时属于迷信的东西,没有人敢在集市上卖。在高密的集市上,却可以买到,当然卖主也是偷卖,不敢明目张胆地卖。父亲虽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党员,却很注重供“主子”这些民俗传统。他把买回的“主子”藏起来,具体藏到哪里,谁也不知道。二哥和娘一起去集市上买的鞭炮,早被他昼夜不歇地放光了。娘说,二哥除了不爱学习,耍什么都是数一数二的。
   二姐早就忙活着拾掇屋子了。她烧了热水,把黑面打成糊糊,水开后,倒进锅里,用炊帚疙瘩不停地搅动,顺时针搅动。几分钟后,做成了糨子。
   这时候,我给二姐打下手。饭桌子放在炕当央,把报纸铺在桌子上,抹上糨子,二姐一张张贴在土墙上。并不是把墙上的旧报纸全部撕掉,而是打补丁样的张贴。父亲说,报纸很贵的。墙上好好的报纸也不知道被谁撕得一块块裸露着墙皮,娘说,“闲得扰燥,磨爪子。”南墙上,黑得可以照出人影来。早上娘吃烟前,把嘴靠紧烟袋锅子,一吸一吹,就把烟袋油子,喷在南墙上,喷的时候,不成规律,一道道的。我们说过娘多次,娘就是屡说不改。二姐把这一块的黑报纸全部撕掉了,糊上新的。
   等黑的变成新的、裸露的变成不裸露的,我家的墙壁花了脸,像个唱戏的,不过比原来好看多了。福蓬上,被老鼠跳舞抓碎的破洞,也被二姐糊好。
   下午,二姐要糊窗户了。
   糊窗户在当时是很费事的。那时的窗子都是木头的,竖棂子,也有方棂子的。窗台是土的,窗户旁也是土的。不清理干净,糊不上糨子,粘不住纸。窗户纸在窗子上久了,板结为袼褙。二姐用水湿了,用刀背刮,刮干净了,用扫炕笤帚把窗台扫得干干净净的,她还用嘴吹一下,不起尘土,才罢手。
   记不清窗户纸是专用的,还是和本子纸是一样的了。纸,白色、薄而软、韧性较大,不易破损。二姐用剪子把白纸分为几部分,窗子分三部分张贴。每边竖着贴三根窗棂,是一整块白纸。中间的分为两部分,上边的叫“窗户帘”、“望风窗”,也叫“猫道”。下边的也是一块固定的白纸。望风窗四周砸了小钉子,每边两个。窗户纸是活动的,最下边的白纸,用莛秆包好粘住,作“卷秆”,可随时卷动。窗口上挂了白线,对角线挂在小钉子上。听到天井里有人走动,娘说:“快卷上窗户帘,看看是谁?”一看,自然就知道是谁造访寒舍了。到了晚上,特别是半夜,听到响声,也是卷上窗户帘,看着黑魆魆的天井,心里怦然而动,一只猫从墙头上跳下,才一块石头落地,虚惊一场。还没等回过神来,猫从窗户帘嗖地钻进屋里,趴在炕头了。那时,粮食少,耗子却多得很,家家户户养猫,不给猫留出猫道,新糊的窗户不多时就会被猫爪抓破一个洞。看到家猫不在炕上,娘就会说,把窗户卷上去一道缝,给猫留出猫道来。
   二姐轻轻地用炊帚疙瘩刷糨子,用手把窗户纸轻轻地摁几下,最后,用新买的扫炕笤帚扫一遍,摁平,窗户封好了。每次二姐封好窗户,站在炕前里自我欣赏一番,嘴里哼着:“糊了窗户心亮堂,家中好似变了样;高高兴兴迎新春,再盼明年好时光”。她还自鸣得意地问我:“窗户封得怎么样?”
   “真好!”我实说。
   我说这句话,并没有虚夸二姐,去过小伙伴们的家,他们家封的窗户起伏不平,窗户帘也感觉别扭,没有我二姐封得好。那些过日子的人家,担心窗户纸破了,得花钱重新封窗户,就在窗户纸上抹了豆油,窗户纸坚挺,破碎的可能性减小,可是屋里昏暗。也有买不起窗户纸的人家,用报纸糊窗户的,屋里黑咕隆咚的,看不清外面的事情。窗户纸每张二分钱,糊一个窗户,用一张半窗户纸,可是,有的人家还真拿不出二分钱呢。
   封好窗户,二姐糊窗户旁。窗户旁用父亲去集市上买来的花纸,花纸可好看了,像印花花布。窗户顶、窗户旁、窗户台都糊上花纸。二姐还把后窗户用一大张花纸糊了,只糊住上面,三面开着,这样可以随时拿窗户台上放置的东西。本来就是纸的,家中孩子小,每天都翻动窗台上的东西,不几天,花纸就会掉落了。想重新糊上去,难了。
   窗户台上的花纸,寿命更短。娘的烟盒子时常放在上面,烟灰随时磕在上面,不几天就面目皆非。
   等二姐干完这些,我就抢着糊窗花。二姐嫌我糊地不正当,就不让我动手,我撅着嘴,跺着脚,看着她糊。她在窗户的上下两边对称着贴上团狮和老虎,中间贴“喜鹊登枝”和“二龙戏珠”,窗户帘上贴上“孔雀开屏”。窗户帘贴上窗花,卷动要仔细,稍有不慎,窗花会五马分尸。
   二姐把“红公鸡”挂在窗户的两旁,下边各拴着一根红绒线,用手拽拽,两只公鸡会“鸡斗”。我和妹妹躺在柔软的炕席上,嘴里唱着:“鸡斗、鸡斗,擀饼炒肉。人家过年咱过年,人家吃肉咱不馋。”还有不馋的孩子吗?何况肚子里还空空的,都是大人教的,让孩子自欺欺人罢了。
   糊完窗户,年近在眼前。
  
  

共 1998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过年,相信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里,都有着特别的记忆。这个记忆因人不同,因地区不同,因年代不同,也会因为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作者从“蒸饽饽”、“做豆腐”、“煮肉”、“扫屋”、“赶年集”、“糊窗户”等几个细节,详细叙述了过年的氛围,过年的心情。作者用充满情感的笔墨,详细地勾画出过年的生活画卷,让人回味。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有些风俗虽然消失了,但它在人们心中仍然记忆犹新。过年,是一种风俗,也是人们渴望幸福生活,渴望快乐团圆的美好愿望。又快过年了,相信人们会抛开一年的辛苦与压抑,在过年的氛围里放飞快乐的心情。散文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浓郁。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23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15-01-22 20:58:31
  作者描写的许多生活细节,都是我曾经历过的。读了此文,让我一下子想起童年许多过年的记忆。当然,现在人们生活更富裕了,但有时感到过年的气息却淡化了,失去了浓郁的年味。欣赏佳作,问好朋友!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回复1 楼        文友:不语        2015-03-02 17:05:18
  过年好!
2 楼        文友:宏声        2015-01-23 06:12:14
  一件又一件生动形象的过年事展现在读者面前,人人都盼过年一家团聚。欣赏了这篇优美文章,向远方的作者问好!祝文友佳作不断!
回复2 楼        文友:不语        2015-03-02 17:04:56
  过年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