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寻找另一个——我

精品 寻找另一个——我


作者:香随风飘 举人,314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5发表时间:2015-02-12 10:30:54
摘要:人从哪里来?又到那里去?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我们,于是,众说纷纭、无有定义,本篇则从另一个角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阐述了一个人类起源的奇异话题。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是否可以推断,当几百万年后,地球移动到某个位置了,然后这个位置的空间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未来世界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人类能否穿越过去呢?而那时的人类也能否穿越到我们现在呢?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空转换。
   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讲:如果人类以光的速度行进的话,那么时间的观念就会改变。就会变慢。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人类现在能以光的速度行进的话,我们就可以到达几十万年以后的那个空间。
   真有这个可能。
   可事实是,我们人类现在不具备那样的速度。除非是神仙。
   对,神仙。
   说到神仙,我们就不可能不想到《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故事。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而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公里,也就是说,孙悟空只要翻不到六个筋斗就能走三十万公里。而孙悟空翻了一溜筋斗都没有翻出如来佛的手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个概念告诉我们,神仙是可以在瞬间就到达那个空间的。而那个空间也就是我们人类的未来居住的生活的世界。
   同时,这个概念还告诉我们,还有比光的速度还快的一种速度——佛的速度。孙悟空翻了一溜筋斗,都没有逃出如来佛的手心,那么你想想,如来佛的速度有多块呢?而这种速度我们还不可以想象。是电子、质子还是原子、离子的速度呢?
   真是难以诉说。
   而神仙是什么人呢?
   我们以前也说过,那就是我们未来的人。也是相对于我们这个空间所说的另一个空间的人。就像我们相对于远古时期的人一样。
  
   四
  
   我们知道,人是由身体和意识这两部分组成的。身体是由血肉、骨骼、体液、毛发等组成的,那么意识呢?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科学上解释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脑海里的反映。也就是说,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这个道理,看似有理,可是实际上却经不住推敲。没见过的东西就不存在吗?回答是否定的。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在没有发明以前,它存在吗?当然是不存在的,可是发明家是如何发明的呢?没有参照物,如何去制造呢?当然,他是靠想象的。但是,想象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吗?当然存在了,只不过是存在于人的意识里罢了。
   意识这种东西很奇妙。
   它既看不见,又摸不到,它不以物质的基本形态而存在,但是,它却的的确确地存在着。存在于每个人或者动物或者植物或者微生物的形体里。
   有的人把它叫做意识,有的人把它叫做灵魂,有的人把它叫做神识。
   据说,它是有重量的。好像是一个科学家,他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放在了天平仪器上,而等这个人死亡的那一刻,发现这个人的体重减轻了21克。
   于是,他便得出了一个结论——意识(灵魂)是有重量的,它的的确确存在于人的身体里,它重21克。
   到这里,我们便会很奇怪地想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它究竟是什么?
   但是,以目前的科学水平来讲,是很难以解释清楚的。如果非要纠结于此的话,那么我们只能又把它归结于迷信上去了。
   而事实上,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也不一定是迷信,毕竟来说人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
   但是,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
   既然意识是不以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出现的,那么它肯定是以另一种形态存在——游离态。
   也就是说,它是由无数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等的粒子组成的,一个特别的形态。
   它的功能和作用也其实很简单,就是起到一个“开关”“按钮”“触发器”“点火装置”或者“鼠标”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每一种生物都看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而组成的一个机器的话。那么意识(灵魂)就是开启这些程序的“开关”或者是启动这些程序的“鼠标”。
   我们知道,没有鼠标点击的电脑,它只能是一个无用的机器而已。同理,没有意识的树木,它只能是一根朽木,而没有意识(灵魂)的人,也只能是一个行尸走肉。
   意识的作用是相同的(鼠标),不同之处在于机器的程序(电脑)。
   就像钥匙的作用一样,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开锁,而由于锁的构造不同,于是钥匙的形态也随着变得不同起来。
   这样,我们便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如果这样的话,由于人的程序比动物的复杂,故此说,动物的灵魂意识应该比人的轻一些或者是重一些,应该不到21克或者多余21可,而微生物以及植物相对来讲,它们的灵魂意识是更轻的或者是更重的。
   这个有待于科学家去研究。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假设就成立了。
   由是,我们便可以想象,在我们的空间中,有这样无数团粒子,它们随着每一个不同的物种的出现,而变换着不同的形态去附着于每一个物种的生命体中,然后就“开启”或者说是“点击”这些不同生命体的程序,使这些物种的程序正常运行,直到组成这些物种的元件老化或者损坏,不能运行了,也就是说“死机”了以后,才分离出来,然后寻找其它的生命体,然后再去附着。循环往复。
   是这样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涉及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这个空间世界的所有的万事万物是不是由固定的“元件”或“程序”而组成的呢?。
   这似乎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使我们人类探求的越深奥。
   于是,近几年便出现了一种新的学科——基因学。
   什么是基因呢?
   基因是遗传变异的主要物质。
   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
   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
   因此,基因具有双重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于是我们便发现了DNA,即去氧核糖核酸。它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它的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储存,可比喻为“蓝图”或者“食谱”,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构细胞内其它的化合物,如蛋白质与RNA所需。
   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则称为基因。其它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
   更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那就是,组成简单生命最少需要265个到350个DNA。
   这个伟大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它就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生命体,都是由一个个DNA的排列与组合而成的。
   DNA的多与少决定这个生命体的简单与复杂,低等与高等。
   它以分子(元件)的形态出现,带有各种讯息(程序),它不就是一台台智能机器人(电脑)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假设也就更加成立了。
   那就是:意识(灵魂)是一个物种的鼠标,而物种则是一个个由DNA这种元件所组成的电脑生命体。
   这些电脑生命体的低等与高等,形态与生存模式,都是由DNA的多少与如何排列组合以及里面储存了什么样的信息有关,而与意识无关。
   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前面我们所讲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就可以明白了。唯物论好似成了真理。也就是说: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为物质的一切信息都早已经储存好了,而意识无非是把物质的信息启动或者偶然点击了那个程序而已。
  
   五
  
   我们知道:根据近来新兴的一门科学——分子生物学来讲,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在形形色色的生物体中都是统一的。例如,不论在何种生物体中,都由同样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分别组成其蛋白质和核酸。遗传物质,除某些病毒外,都是DNA,并且在所有的细胞中都以同样的生化机制进行复制。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除个别例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通用的。而一切物质的原子都由为数不多的基本粒子根据相同的规律所组成,说明了物质世界结构上的高度一致,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单一的,都是由为数不多的基本粒子根据相同的规律所组成。而它的纷杂之处则在于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已。
   由此,我们就不免会问到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不同的排列与组合?也就是说:是谁把这些DNA进行了不同的排列与组合?
   就像我们人类发明的字一样,每个字都有它的含义、信息以及所要表达的意义,而组成词以后就相对复杂了,再连接成句子就更复杂,直到写出一篇文章来,就到了一定的境界,而由数百万字组成的小说,那成了什么呢?
   小说成千上万,而字也就是那么单纯的二十六个字母,(汉字的基本字要多一些)。
   字是由我们人类发明的,那么DNA是谁发明的呢?文章是由我们人类写出来的,那么DNA的不同形式的组合是谁造出来的?
   如果说,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的话,那么是谁给它们输入了如此信息?
   这真是个令人头疼和不解的问题。
   有人说:这是变异的缘故。
   但是,我好像不支持这种说法。
   变异是什么?是DNA的改变,是外观、特性都不同于父本。
   而怎样才能发生变异呢?
   好像达尔文说是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于是就跟着变异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能使我们发生变异呢?地震?火山喷发?气温下降?臭氧增加?电磁辐射?等等等等。
   根本想不出来。
   我们知道,物质的基本形态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要想改变这种物质形态的话,只能改变它的原子结构。反过来说,只要把原子结构改变了,那么物质的基本形态也就改变了,这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变异。
   但是,我们知道,原子结构一般很稳定。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改变,例如发生聚变和裂变。而发生聚变核裂变的条件那是不可想象的。
   而如果真的有聚变和裂变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也就不存在了,(原子的聚变和裂变就是原子弹的爆炸)而世界都不存在了,我们所说的一切岂不是都归于零了?没意义了。
   因此说,自然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变异其实是错误的。
   那么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然环境以外,就是我们人类了。难道说DNA的变异是人为的?
   如果是人为的话,那么这个人是个什么人?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他是如何造出这世上的万事万物的呢?
   于是,我们不免就想到了上古的我们人类的传说。
   我们中国人的传说是——女娲补天造人。
   这个传说很有意思。
   天是什么?它指的是人类生存范围以外的空间。泛指宇宙。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因为天塌了。
   天还能塌了?
   当然能。因为宇宙间的某个星球由于爆炸而产生了陨石四处散落,因而可以理解为天塌了。
   天塌了的后果是什么呢?
   当然是一个星球破碎了,而附近的星球落下了陨石雨。而一旦一个星球落下了陨石雨的话,那么根据大小的不同,造成的后果也不相同的原理来讲,那么附近的星球肯定会山崩地裂,如果有水的话,那么会洪水肆虐、一片汪洋。
   而传说中的的地球,也正是在那时落下了陨石。
   而女娲是那次陨石雨的唯一见证者。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是她造的人,而人们口头传下来的是天塌了,也就是说:天塌了的事情是在人类以前。
   人们是如何知道的呢?当然是女娲告诉的。
   到这里,我们不由得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女娲是谁?它是神仙吗?它是上帝吗?
   回答是否定的。
   神仙是什么?
   我们以前也讲了,他是低维空间的生命对高维空间的生命的一种称呼。(空间不同)也是远古人类对现代人类的一种称呼,或者是现代人类对未来人类的一种称呼。(时间不同)
   如此推断,女娲如果不是高维空间的人,那么她就是我们人类的未来者。
  
   六
  
   未来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不知道。
   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的速度来推测的话,特别是近几十年的突飞猛进,估计我们未来的人非常非常地不可思议。
   谁都不能想象到再过五千年,地球上的人类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更不要说再过几万年到几十万年或者一亿年之后的那个境界。
   那时的人类估计已经突破了宇宙限制,能够以极快的速度遨游于星际,或者穿梭于过去与未来。或者已经突破了三维世界,进入到更高维的世界去了。这个,我们真的不敢轻易地下结论。
   那么,如果他们以“超光速”的速度飞到我们现在的空间,或者飞回到远古的空间,他们会不会看到我们很悲哀呢?就像我们现在,通过考古,看到夏商朝代的人们生活的心情一样。

共 18316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人类生命的探索文章。文章对人的生存空间——宇宙进行了畅想解读,对人类的起源进行了质疑发问,对人的思维意识进行了探究,对“神仙”进行了有趣的解读,对DNA、基因、克隆等生命技术进行了介绍,对UFO等现象进行了探究……文章八个章节,紧紧围绕人类生命这个主题进行质疑性的想象性的探究解读,对热爱生命科学的朋友,这是一篇值得阅读的文章。同时,该文还从哲学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看待问题的一些思维方法,很有价值和意义。【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212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2-12 17:56:17
  我个人是喜欢这篇文章的,虽然作者以调侃的语言讲述内容,却把探索和科学、哲学思想通俗生动地体现了出来。读了文章,我们也会跟着作者去思考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香随风飘        2015-02-13 09:53:15
  首先,谢谢老师的推荐,也谢谢老师的阅读和欣赏,对于我这个初入“江山”的新手来讲,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可谓是心花怒放,特别是“天龙”老师代表(荷塘月色)社团的邀请,更使我受宠若惊,于是,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老师们过年好!也由衷地对您们说一声,您幸苦了。
2 楼        文友:张璞        2015-02-14 00:03:08
  好长的论辩,消磨了三个小时才读完,我无法写评语。因为这文章怎么分析都是理,不仅是论理,而且是哲理;不仅是哲理,还是两栖论的科学与神学循环往复的推理,都是真理,但是都能对冲。本来清晰的思维,一会就对冲的陷入了僵局。文字的前瞻和科技性,知识的广博和思辨力,非常超越。欣赏后把自己带到了一种对生命对时空概念、对哲学的矛盾论升华中的观念去思索,开拓固定模式的思维,是一篇很不错的带动人探讨原始认知的精品。敬仰作者。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回复2 楼        文友:香随风飘        2015-02-14 19:55:45
  老师,怎么您都是赞赏,没有批评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