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走进司竹 感受历史

精品 走进司竹 感受历史


作者:清风徐来 秀才,229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884发表时间:2015-03-16 21:01:25
摘要:走进司竹 感受历史


  
   竹海诗文万古传
   神州大地、土壤肥沃、植树繁多。所以有"植物非一,故有百卉之称"。在众多的植物之中,首先步入诗坛、最早成为劳动群众或骚人墨客的创作题材和吟咏对象的要算是竹子。翻开中国诗歌发展史,出现在早的第一首作品,就是以竹为主题:"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是原始人群用竹子作弹弓去捕猎飞鸟和走兽的劳动之歌,这几句脱口而出的民歌,用两字句的形式,既通俗易懂,又音韵和谐,唱出劳动者猎取禽兽的劳动过程及其向大自然搏斗的智慧。随后竹子成为文人墨客的文艺创作主题。经过历代文人对竹子的歌颂,使竹子的精神、风格、品质及其地位日益提高,远远超过其他植物,传到后来,经过文人品评,把它和苍松、寒梅并列,成为岁寒三友,更与梅、兰、菊并列,成为四君子,你看竹子多么受青睐!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四川做官时,发现当地人民每当喜庆时,总是手持竹子、口唱民歌,因而吸收其民歌形式和精神,创造一种民歌体《竹枝词》,成为小巧玲珑、通俗流畅、铿锵悦耳的诗歌小品,在诗坛上闪烁其耀眼光芒,千多年来,光照诗坛,成为竹海明珠。以竹子来命名诗歌的一种体裁,这种荣耀,为其他植物所没有。翻开二千多年的一部煌煌盛典中国文学史,查阅历代名人和文艺创作,和竹子有关的奇闻杰作不少,综合起来,约有以下方面:
   一、竹是名士古贤文德双磬的标签。
   正由于竹子精神、风格为历代文人所景仰,总以竹为自己修德修文的向往和追求,以竹子鞭策和标榜自己的高风亮节的高贵标签。例如:①晋代的"竹林七贤":晋代名士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谈论诗文、肆意酣畅、结成知己,定期聚会,可以说是最早的文人结社,世称"竹林七贤"。有此标签,这七位晋贤更名扬千古了。②唐代的"竹溪六逸":唐朝天宝年间,名士孔巢父、李白、韩孽、裴政、张叔明、陶六人,在竹溪结社,吟诗饮酒,谈经论剑,不时诗酒流连,时号"竹溪六逸"。从此六人的名声更噪。
   二、竹是北宋名儒苏轼刻意追求的生活乐土和精神家园。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大文豪苏轼对竹树情有独钟,特别喜爱。他的《于潜僧绿筠轩》一诗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此间那有扬州鹤。"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六年(1078年)在杭州做官时,游览于潜县寂照寺为惠觉尚的绿筠轩所题的诗,从内容上是一首咏竹的诗,但此诗写得很特别,它没有一字描状写形,全用讨论。但又不是扳着面孔或正襟危坐的严肃议论,而是近乎与诙谐、嬉戏,寓理于趣,令人见其谈笑风生之状,并由衷地赞成其所论之理。开头两句,意思是说"肉"与"竹"是两者不可兼得的话,宁可去肉,也要留竹。这既是就惠觉和尚的居处而言,也是诗人自己爱竹心愿的写照。这样说,并不一定为别人所理解,所以诗人接着做了解释:"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俗"就和尚而言,是指"还俗",和尚一旦没有了竹子那种清高的品性,则到不了佛国净土,迟早得还俗为民。"俗"就士人来说是指"庸俗",士人一旦失去竹子那种清高品性,则与流俗一样平庸,不可挽救,称不得为士,诗人的这种解释,非但未能获得别的理解,而且还会遭到讥笑:"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高"是清高,"痴"是傻瓜,于是诗人再用生动的故事对上述道理进一步解释:"若对此君仍大嚼,此间那有扬州鹤。""此君"指竹,"大嚼"指吃肉,竹是高雅,而"大嚼大肉"是庸俗之态,倘若有人对着竹子大嚼其肉,那就更有庸俗之态,那有什么高雅可言?这二者绝不可能同时得兼和和谐统一的。正如世上没有扬州鹤那样清楚。"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是世人永远办不得的故事,借题诗以咏竹,借咏竹以言志,表达了诗人鄙视庸俗,追求高雅的胸怀。所以竹子环境是名士追求的生活乐土和精神乐园,苏轼这一见解,为千古高人雅士所赞同。
   三、郑板桥是以竹入画以竹入诗的竹文化创作的高手。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画俱佳,尤擅长画竹,而他的题竹诗也是精品,其题竹诗数量之多,是平之高,远超历代诗人。可说是竹文化创作巨匠。郑板桥爱竹,是因为"竹"具有美好的品质。他笔下之竹,在高雅中显得刚强,无论酷暑与严寒,无论狂风和骤雨,总是傲然挺立,劲节苍苍,具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格。它不为强暴折腰,更没有丝毫的奴颜卑骨;郑板桥爱竹,还因为它淡薄无华,从不争妍斗艳,抱有淡薄名利,与人无争的可贵之处。"一节复一节,干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这是赞竹,也是诗人自我写照;郑板桥爱竹,还因为竹子平凡质朴性耐贫瘠,无论高原山岳,或是水泽平原,无论沃土或瘦地,到处都可以生长、立足,与贫穷百姓息息相关,他常常由竹想到民间病疾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竹是他终生第一挚友。他对竹子的感情真挚、深沉,他的题竹诗是他的情操、志向和生活的写照。他一生贫困,早年丧母,由乳母费氏抚养成人,成年后客居扬州,靠卖画为生,在他的诗中有所反映:"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成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他到44岁才中进士,49岁起先后当了十二年县官,61岁辞官,他题了一首七绝:"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竹给他以乐观、给他以精神寄托。生活迫使他再回到扬州,重操他卖画旧业,仍极不忘情于竹;"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醉倚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春"。一直到逝世前,他仍在画竹写竹,还题下:"官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春风"。"七十老人写竹石,石更峻增竹更直。"的诗句。这时板桥老人,虽贫病交煎,寄居好友李鲜家中,但依然如竹一样,枝干坚挺,不肯向命运低头,更不愿向恶势力折腰。
   四、王禹的《黄州竹楼记》是歌颂竹子在建筑上的丰碑。
   王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矩野人,字元之,九岁能文,词学敏瞻,太宗时举进士,曾任左司谏、知制诰、大理寺判官等职。为文著书多涉规讽,故屡见摒斥,因忤逆宰相张齐贤,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黄州虽然是贬官任职的穷乡僻壤,但他南临长江,西接起伏的丘陵,从这里入江的滔滔巴水,气象万千,境内名胜赤壁游客如云,他却无视江山胜景,也不发思古之幽情,偏偏着眼于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竹子,喜爱这用竹子建成的小竹楼,于公元999年中秋佳节,奋笔写下了这篇名垂千古的《黄州小竹楼记》,表达他被贬后的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并为极之普通的竹子在建筑上的奇功杰绩,作了热情的歌颂。文章的开头写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落笔就首先从多竹、大竹、破竹写到竹瓦竹屋,如数家珍,勾勒了一个竹子世界。说明竹子是黄冈百姓生活的必需,这里盛产竹子,群众就地取材,利用了和开发了竹子的价值,故作者寄予深厚感情。故在"子城西北隅,锥堞记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相通,远吞山光,平江濑……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声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你看竹楼这么多好处。夏天不怕雨急,冬天不怕雪密,在这里有多钟享受。竹楼之功大矣哉!接着作者继续写道: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樵,华则华矣,止于贮奴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作者这种鄙视奢华,爱恋简朴的高尚情怀,正与竹子的品格阳一致,竹楼之风贵矣哉!最后写道"吾闻阿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复之,得二十稔,……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则斯楼之不朽也。"说明这种竹瓦,可以顶得十年,若双重盖之,可顶二十年,并希望后之人,继续修葺,这间竹楼是永不会烂的。这篇竹楼记,将竹子学于中国建筑史上,算了一篇名著。
   五、历代诗人对竹子写了不少名篇杰作。
   翻开中国历代诗歌,不少诗人对竹子写了不少上乘的竹子诗。这些诗直接赞颂竹子的精神,歌颂其品格,无不是托物言志,咏物抒情,为后代留下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例如唐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有很高的水平,昌谷是李贺的故乡,北园是昌谷附近的园子,李贺有感于新笋的勃勃生机,故托物言志地写道:"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干尺,别却池园数寸埃。"此诗是李贺借竹自负之作。着眼于写竹子旺盛的生命力,自喻奇才未展,倘得条件,当然超出众人。还有唐诗人刘兼的《新竹》"近窗卧砌两三从,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竹摇风。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诗人从三方面赞颂竹子,一是佐静添幽;二是美好传说;三是形体精神。至于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更是脍炙人口的咏竹名作:"嫩箨香苞出翠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割凌云一寸心。"此诗构思新颖,把竹笋说成是"凌云一寸心"可谓未经人道。借诗来告诫世人勿乱斩竹笋,来寓意爱护新人,重视新生力量,哲理十分深刻。还有李中的《对竹》更有情趣:"懒穿幽径冲鸣鸟,忍踏青阴损翠苔。不似闭门欹枕听,秋声如雨入轩来。"竹叶迎风,发出沙沙声响,有如下雨,竹声很为动听,经诗人一说,它的声音,立即提高了声价。刘长卿的《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溪上戏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此诗感慨人事不常,友情易变,却不明言,只是借酒寄兴。赞颂竹子情深意厚。唐伯虎的"题竹"写得别有风韵:"修竹当窗白日迟,山僧出定客来时,欲从节下题诗句,妙在无言不在诗。"对话不投机人,应保持多少话,尽在不言中。竹海迎风,摇多变,千姿百态。而竹子诗,更各有风韵,也一样千姿百态!
   竹子赋
   它,坚韧而挺拔;它,高节而虚心;它,优雅而潇洒;它,坚贞而纯洁!它,是一首无字的诗,是一曲奇妙的歌;它的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就是竹子!
   每当疲惫时,最理想的事莫过于到竹林里漫游了!竹林里那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生机勃勃的耀眼绿色,再加上林中的几间小木屋,这活生生的一切可与人间天堂相提并论了,可以立即洗清了你的疲惫与烦恼!假如你肯走近些瞧瞧可就更妙了!轻轻地抚摸既光滑又清凉的竹干,再调皮地弹一下那尖尖的、嫩嫩的竹叶,或者干脆把叶子放在嘴唇上一吹,就可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有趣极了!对了,要是你恰巧碰上竹花盛开,那可一定别忘记轻吻一下竹花,因为它清香淡雅、小巧玲珑,更因为它一生只开一次花,错过了机会可就可惜了!
   竹子长得如此不谦虚,你一定想不到竹子对生长环境的条件并没有太多的奢求吧!在亚热带地区,只要阳光充足,水分足够,竹子便可以生长。竹子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竹子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似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总会给人留下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与豪迈!
   有人说竹子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我觉得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竹笋可做成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笋衣可以缝成布鞋供人类穿戴,竹子可以制作成竹凉席、竹家具、竹胶板、竹筷……应有尽有!而竹沥也不是只供显摆的,它可以制成中药……竹子身上各个部位都可为人类做出贡献,谁能说它的生命不是奉献的一生呢?

共 31275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作者描写了司竹园这处我国最早、历时最长的国家竹林场的建立、发展和变迁。描写了自西周到清代的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家重视,其种植、管理及砍伐都由专门机构负责。描写了兵家曾利用这里的大片竹林做为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屯兵作战,打过不少漂亮战役。文章介绍了司竹的文物古迹龙泉寺、南淇药王楼、北司竹火神庙戏台、董永墓和刘秀井及美丽传说。同时引用大量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赞美了竹子谦虚谨慎、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详细介绍了与当地相关的历史名人、或传说故事主角等与竹子的渊源。欣赏大作。【编辑:紫气东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317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5-03-16 21:01:54
  拜读一篇与司竹园及当地人文相关文字的大集合,作者整理此文一定费了很多心血,辛苦,问好。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