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并非虚构

精品 并非虚构


作者:湖北武戈 进士,10575.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01发表时间:2015-05-12 09:33:58
摘要:河南养蜂人王良因为一场车祸事故,流落到湖北小坝河的夜壶沟,并与丧夫之妇桂花产生了感情。当他回到老家河南去申办结婚证明时,却发现老家人已因黄河水患被政府整体迁往别处,且不知去向。王良失魂落魄地回到夜壶沟,在桂花亲友的热情操办下,与桂花喜结连理,并且生儿育女。在夜壶沟生活了二十余年后,王良遭遇到一场依法治村运动,查出他是一个没有户口、没有身份,也没有结婚证明的三无“野男人”。王良的命运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他碰上了一个很负责任的业余通讯员,通讯员将他的坎坷命运披露报章后,引起了王良家乡领导的高度关注,最终使他这个三无“野男人”有了一个较好的归宿。


   有钱后的王良,心底里悄悄地萌生了一个计划:他想明年到秋季时,将蜜蜂发展到一百箱,并用卖蜂蜜所赚的钱,在桂花家那间茅屋的不远处打几孔窑洞,窑洞的外面建造一栋土洋结合的豪华气派的欧式厅堂,然后请求桂花嫁给自己。
   王良一直把这个大胆的计划埋在心底,在窑洞和欧式厅堂没有建起之前,他还不打算告诉桂花。毕竟,他手头现有的钱还不足以实现自己的计划。尽管他已把桂花当作自己的爱人,在计划没有实现之前,他还不打算跨越雷池半步。好在桂花也是一个很矜持很自重的女人,两个人虽然同处一间屋,同吃一锅饭,谁也没有向对方表白自己的心迹。
   第二年春天,夜壶沟的香花再一次开遍了山野,陡坎上的香花更是繁星点点、香气扑鼻。沉睡了一冬的蜜蜂,嗅着香花的气味,相继苏醒过来,循着香花的气味,结队从蜂箱里飞出,“嗡嗡”鸣唱着春的赞歌,飞向陡坎上的香花丛中。
   蜜蜂开始采花酿蜜的时候,桂花也在忙着整地,还要准备春播所需的种子和肥料。考虑到王良要在夜壶沟养蜂,桂花就没敢准备化肥、农药,这些现代化的药肥,对蜜蜂将是一场灾难。她不希望王良的蜜蜂遭遇这样的灾难,就把功夫用在深耕细作上。尽管王良去年秋冬帮她沤制了上百担农家肥,却只够上一亩多坡地。因此,桂花把今年的春播计划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整,她打算少种一点苞谷,多种一些油菜,油菜这作物不需要肥料,撒在深挖过的坡地里就行了。再者说,油菜花开后,也是蜜蜂采粉的重要花朵。
   王良抽了个空隙,帮着桂花把上百担农家肥送到准备种苞谷的坡地里,又把剩下的肥底子上到准备种菜的菜园里。好在提取蜂蜜是有周期的,王良有着足够的时间帮助桂花春播。
   王良除了帮助桂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之外,还抽空翻过那道陡坎,到山下的小坝河集镇去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米、面、油、盐、酱、醋、茶,都会定期下山买回来,有时候还帮桂花买一些女人用品。他不想当一个吃闲饭的人,他得承担起一部分生活的责任。由此他想到,刚落难到这里的时候,桂花不仅救活了他,还白养了他小半年时间。现在养蜂赚了钱,至少有一半是桂花的功劳。当初如果不是桂花为他出主意、想办法,他真以为自己陷入绝境了,甚至都有了死的念头。
   刚开始的时候,桂花很怕那些嗡嗡叫的蜜蜂,生怕蜜蜂会蜇了她,所以也不敢去给王良帮忙,后来试着给王良帮忙提蜜,发现蜜蜂并不乱蜇人,即使落在她的手上、脸上,也只是扇动着透亮的翅翼,然后又嗡嗡地飞走了。
   那年春天,王良又在夜壶沟口收回了两窝岩蜂,加上从其它地方加入进来的野蜂,使王良的蜂群一下子增长到一百零八笼,蜂蜜产量也比头一年增长了三倍多。这样一来,王良每天都要轮换着提取蜜汁,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幸好桂花时不时地前来帮忙,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去年这个时候,王良还能隔一天帮桂花做点什么,今年蜂群一大,反倒要桂花给他帮忙,这使王良十分过意不去。眼看季节快过去了,桂花计划播种的苞谷,还没有顾得上。王良便撵着桂花先顾春播,提蜜的事儿,有他一个人紧够了。桂花听从了王良的建议,一个人别着个点子篓,掂着把黄豆钻子,把苞谷播进了地里,随后又把油菜籽撒进地里。虽然只有三亩多地,桂花一个人整整忙了四天。
  
   四
   亲爱的吴老师:您好!
   跟您通信真是我的人生中最最快乐的事情,您每次都能在信中向我传达一个莫大的惊喜!这一次,您又带给我一个更大的惊喜!没想到,您居然把《野男人》前三章安排在《天河》上发表了。老师,您可能还不知道,当我嗅着散发着油墨清香味道的《天河》时,我的眼睛居然湿漉漉的,我这个连小学都没读完整的小学生写的文章,居然和众多名家的作品一起,刊登在天河市的文学期刊上,这是什么样的一种荣耀啊!那天下午,我带着刊登有我作品的《天河》,来到爹娘的坟前,声音洪亮地读给我的爹娘听,我想信他们在世界的另一边能够听到我的朗读,他们也一定感到很欣慰。
   老师,您在信中鼓励我就这么写下去,一定要把王良和桂花的故事写完,而且一再鼓励我说,《野男人》必将走红天河文坛,说不定还能获得矛盾或鲁迅文学奖,还说不定能像莫言的《蛙》一样,获得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哩!我知道,这是老师您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哪敢有那个想法啊!
  
   转眼间,秋天就快结束了。
   夜壶沟像是变换了幕布的舞台,一夜之间就换了一种颜色。那些点缀在香花丛中的黄栌木,在秋风寒霜的浸染下,有的变得金黄,有的变得火红。海棠果也一抓抓地挂在低矮的树上,散发出一股甜酸的气息。
   早在三天前,蜜蜂就已经收翅归巢,倦缩在各自的箱笼中。王良检查了每个箱笼中储藏的蜂蜜量和蜂巢的完整度,给每个储藏不足的箱笼里添加了适当数量的蜂蜜后,便将箱笼搬到一处,齐齐地摞在一起,四周笼上从地里砍回来的苞谷秆,上面再盖上茅草扎制的草簾。
   安顿好蜜蜂之后,王良从陡坎那边请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乡亲,把储藏了三个季节的三千多斤蜂蜜运送到小坝河集镇,又请了一辆小四轮货车送到大坝河集镇,全部推销给供销合作社收购部。揣着刚刚结帐的六千多元钱,王良又去了一趟明星建筑队,掏出早就画好的图纸,递给明星建筑队队长桂小星,问他能不能承接这桩工程?桂小星看了看图纸,计算了一下工程量,谈妥了价钱,果断地接下了工程。
   王良回到夜壶沟的第三天,桂小星率领工程队也来到了夜壶沟。
   搭好工棚,埋好锅灶后,桂小星的工程队就噼里啪啦地干了起来。好在工程量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复杂,十几个人只用了十八天,就做完了全部工程,圆木厅堂内开挖了两孔窑洞,木制露台上又开挖了另外两孔窑洞,整个造型既古朴又古怪,还有一点土洋结合的风味儿。
   王良是个很讲信用的人,在工程竣工的当天,利利索索地结清了三千元工程款。桂小星拿到工程款后,又指挥民工在窑洞左前方挖了一个便池,用现有的木料,帮王良搭建了一间凉亭一样的厕所。王良要给桂小星加钱,桂小星说啥也不肯要,带着工程队迅速撤离了夜壶沟。
   从明星工程队进驻夜壶沟,到开挖窑洞、修建厅堂、挖厕所,桂花一直关注着工程的进展,却也一直没有问过王良。她知道王良不会瞎搞,他肯定有他的道理。工程竣工后,桂花抽空把窑洞的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在看到厅堂门扉上面的三角形造型和通往上层窑洞的楼梯间时,她感到十分的新奇!这是大坝河、小坝河一带从未见过的构筑式样,再看上下两层的四孔窑洞,跟电影里的延安窑洞还要别致、气派。
   桂花参观窑洞的时候,王良正在厅堂里的长方形木案上雕刻一个什么东西。参观结束后,桂花特别地注意了一下,王良雕刻的是两个圆形图案,一个是喜鹊登梅图案,一个是画眉跳架图案,图案上的喜鹊和画眉栩栩如生,作势欲飞。旁边还放着四个很大的半圆形木板,上面用铅笔画着造型古朴的画格,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桂花拿起雕刻好的喜鹊登梅图案,说:“这上面的画都是你画的?”
   “嗯。”
   “看不出来你还会这手艺。”
   “都是瞎弄的,可莫见笑哦。”
   “这是做么事用的?”
   王良用嘴朝圆木墙壁中间留的那两个圆洞一呶:“窗户。”
   “这几个半圆形木板呢?”
   “那是窑洞的门头装饰。”
   桂花看到,木案上放着一大堆各式各样的雕刻工具,有小手锯、有凿子、有斧子、有四把大小不一的雕刀,还有三把刨子和两把细锉。
   “我原以为你只会做做蜂笼什么的,没想到你还会这些手艺?”桂花很是佩服地对王良说。
   “我们家是祖祖辈辈都是雕刻年画的。”王良说,他们的祖籍是江苏桃花坞,从他的列祖王青槐到曾祖父王大荣,一直世袭着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掌门人。到他爷爷王林照这一代,因为躲避战乱,从江苏逃到黄河滩。王良的绘画雕刻手艺是他爷爷教会的。只是,黄河滩一带人不大懂得欣赏木刻年画,这才改行养蜂了。
   王良平时不大爱说话,但说到木刻年画,他是如数家珍:“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桃花坞木刻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门画、农事画、儿童、美女画、装饰图案画、历史故事画和神州传说画等,其中神仙佛像等迷信类画版较多,内容有门神、灶神,以及所谓“辟邪人物”。含有致富获利内容的画片有《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等。雍正后出现的故事戏文画片,范围很广,有古有今,有单张有连续,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军山》等。风俗画有《玄妙观庙会》、《苏州城内外三百六十行图》等。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今天成了宝贵的地方史料。有些年画富有爱国主义色彩,如《法人求和》、《刘军门大败法军图》等,赞扬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刘永福,可谓较早的政治宣传画。”
   王良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清朝雍正、乾隆年间,苏州年画质量、销量空前提高,当时有五十多家年画铺,分设在阊门外山塘街一带,也有部分设在桃花坞报恩寺一带,年产达百万张以上,少时也有十几万张,行销江、浙、鲁等地,并远达南洋一带。于是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与天津“杨柳青”成了我国南北两大民间年画的中心。当时苏州年画铺的名称,现在还留存在画面上的,前期有:“张星聚”、“张文聚”、“魏鸿泰”、“吕云林”、“陆福顺”、“墨香斋”、“春源”、“季祥吉”等;后期有:“王荣兴”、“陈同盛”、“陈同盛”、“吴锦增”、“吴太元”、“鸿云阁”等。画师在画面上署名的,前期有:桃坞主人、桃溪主人、墨浪子、归来轩主人、宝绘轩人、墨林居士、杏涛子等;后期有:嵩山道人、吴友如、周梦蕉、金蟾香、符艮心等。我的烈祖就是王荣兴画铺的主人,从烈祖到曾祖一直世袭着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掌门人。我这个雕花手艺就是从木刻年画中悟出来的,其实木工雕刻与木版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看到桂花听得入了神,王良这才感到自己说得太多了,赶紧打住话头,话多了就有吹嘘的嫌疑。
  
   五
   亲爱的吴老师,您好!
   我原本想请您给我老婆李贤惠写一封信,劝她支持我的文学创作的,现在就不必了。李贤惠自从读了您亲自编发在《天河》上并写了评语的《野男人》的前三章后,居然对我刮目相看起来。她再也不吵吵着让我做这做那了,读罢《野男人》那天晚饭后,她居然老早地摁亮了卧室里的台灯,把桌面擦拭得净净儿的,将准备洗碗的我撵进卧室:“你赶紧去写你的那个《野男人》吧,可别让读者们久等了。”说老实话,李贤惠的这个变化让我十分吃惊!她可是一直都很讨厌我读书写作的,总是讽刺挖苦我:“不晓得你成天弄这些破文章做么事,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挡风遮寒的。”
   老师,文学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它居然能像魔咒一样,陡然地改变着一些人的心性。我对文学的着迷,显然是中了文学的魔咒,老婆李贤惠对我的态度的改变,很可能也是文学在她的身上产生的魔力。这几天在地里干活时,她一直不停地问我,王良和桂花几时结婚啊!我每每地逗她:“怎么啦,你难道还想去喝他们俩的喜酒?”哈哈,太有意思了!
  
   王良把窑洞收拾好的第二天早晨,夜壶沟已经银装素裹,白雪茫茫,圆木厅堂顶端的那个三角形造型和凉亭式厕所也被白雪镶了个很好看的边儿,像极了童话中的爱伦多城堡。
   吃罢早饭后,王良拉着桂花来到拾掇好的窑洞里,陪着桂花参观了他的新居。桂花在王良的指点下,越看越兴奋。厅堂的两个圆窗上糊着雪白的竹纸,东侧是厨房,里面已经垒好一座能安置两口锅的灶台,搪了水泥的灶台泛着银色光芒。挨着灶台里侧还有一个小水池,一拧闸门,清洌的泉水便哗哗流出。灶台的背后是案板,板面十分光洁。案板前方的墙面上钉着一个刀夹,刀夹插着一把切菜刀和一把剁骨的砍刀。
   再到窑洞里观看,四口窑洞里都盘有一座宽大的土炕,每个窑洞的里侧洞壁上都镶嵌了一个很讲究的泡桐树木板做成的小衣柜,衣柜下面边连接着一只写字台,右侧洞壁上还镶嵌着一面脸盆大小的梳妆镜,挨着梳妆镜的是一只有三个小屉的梳妆台,炕头上还有放台灯的孔洞。窑洞门窗的拱式造型上面镶嵌着花格子图案,也糊了一层雪白的竹纸,门扉外面还钉了一块厚厚的布帘。

共 23846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现实与小说同时进行的过程中,一段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也渐露端倪。野男人,竟是一个厚道,聪明,勤劳,踏实的汉子。文章如行云流水,在两种境况中穿插游走,毫无滞涩之感。王良与桂花,他们用普通人最平实、朴素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对人生的真实态度。民俗、地域风情、人情世故、人文地理等等涵盖众多的知识含量,加深了文章的厚重。鲜明而个性的人物形象,饱含生活原汁原味气息的语言,辅之以真实可感的故事原型,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主人公的身份问题是最具人情化的伏笔,吊起读者心中那根正义的弦。最终的结局美好而温暖,恰好与国民“好人有好报”的观点贴合至一处。篇章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起落,却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叙事冷静从容,情节推进井然有序,张弛有度,主题突出。一曲讴歌人性真善美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紫玉清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513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5-12 09:34:52
  武戈老师的文章越来越好看!期待老师更多佳作!
紫玉清凉
2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5-12 09:40:00
  无论是否虚构,文章所表现出一切都具有一种真实感。不仅让读者感觉亲切可信,其中蕴含的人性之善良更为感人。厚重与唯美并重的佳作!问候余老师!
紫玉清凉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5-12 11:14:26
  感谢紫玉清凉老师选用此文。
   这篇小说是一个民政员在消除茅房调查摸底时了解到并讲给我听的。我将这个故事和人物在心里沉淀了五年,直到现在才写岀来,并在同吴老师勾通的过程中逐步展开故事情节,描摹王良和桂花的爱情历程。我不知道这么写是否符合创作原理,试着投给江山,渇求行家批评指正。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4 楼        文友:吴炳轶        2015-05-12 11:40:16
  我小时候特爱看小说,结婚后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活,也没空看小说了,武戈老师的文章没有现代言情小说那么夸张煽情的情节,却有人性本来的真善美,期待余老的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5-13 11:34:47
  欢迎吴炳铁先生注册江山并注小文,也希望能读到炳铁先生的佳作。
5 楼        文友:远航        2015-05-13 10:29:31
  问好老师,恭喜佳作成精!遥祝创作愉快!
有容乃大 多助则刚
回复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5-13 11:29:00
  感谢远航兄的关注!我这几天下乡了,抽空去赏读远航兄的精品大作。祝好,问安!
6 楼        文友:花过无影        2015-05-13 21:36:37
  这个结尾,虽然没有明说以后的事情,但是,给人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王良释放回家后,旁人怎样扑街他?他自己又会有什么想法?这些,都值得大家各自去体会。
回复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5-14 08:25:22
  王良已和家人相会,谢谢关注。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