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梧桐】王老汉后传 (小说)

精品 【梧桐】王老汉后传 (小说)


作者:晚霞晓文 进士,659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89发表时间:2015-07-14 21:23:17

【梧桐】王老汉后传  (小说)
   王文祥所在的这家企业原来是属于“大三线”,企业是以数字编号73001信箱为代号的,隶属国防工业部。企业“近山靠水扎大营”,住在崇山峻岭的“巴山蜀水凄凉地”。后来,中美建交,国际关系缓和,三线建设下马转民用,王老汉随三线企业在这座城市落了户。不久,由于三峡大坝建设,王老汉被抽调去支援三峡水利工程。钱正英原来是水利部长,三峡指挥部特请她来工地调研。那时,钱正英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三峡工地刚开始很艰苦,水电供应都不很正常。有一次,钱正英来工地视察,正好遇到放炮的石头飞起来,打断了钱正英宿舍的电线,就找电工王文祥去接了电线,他就因此见过国家领导人钱正英。
   支援结束,王老汉又回到建安集团。因为王老汉所在企业是中央企业,总部在北京。当初迁来时,职工拿的是北京的六类地区的工资标准。一个月有六十多元。而在地方的企业,他们执行的四类工资标准,人平均月工资只有四十多元。在当时,六十多元的工资相当于一个地方的正科级待遇。企业刚来时,由于是计划经济时期,工程项目都是国家直接划拨,因此任务饱满,经济效益相当好。在达城,是首屈一指的好企业,职工收入好,企业有钱,赞助了地方好几个基础设施建设建项目,企业名声显赫,是当地人很羡慕的单位。建的职工宿舍,在当时,被堪称一流的公馆式住宅。很多人都通过关系走后门调入了建安集团。
   王老汉一家大小六口,生活在这样的企业,靠王老汉六十多元的工资维系,过得还真是滋润。这段日子,在这个家里,王老汉被子女们“众星捧月”。每到周末,老伴提前做好一桌丰盛的晚餐,旁边还特意放一小瓶老白干。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老伴把守着,王老汉不到,谁也不敢先动筷子。王老汉每次都是迈着方步踱进家门,然后大大落落地坐在上座的位置。
   一个星期天,王文祥夫妻去公园玩,看见几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忽高忽低的,乐得嘻嘻哈哈。嗨!多好玩儿呀。
   他说:“我们也去跷一跷吧。”
   她说:“丢人,那是小孩玩的。”
   望着孩子们快乐地跷上跷下,她若有所思地说:“生活是不是也象跷跷板一样?”
   他说:“对呀!我们俩的结合就很像这跷跷板。”
   她问:“怎么个像法?”
   他说:“抗美援朝我有功。我要不去抗美援朝就不能当工人。我因此不当工人,你就还是村姑,你就翘不起来,对吗?”
   李林芳很不以为然:“你的功劳?要不是我把你托起,叫你进工厂,你还在农村呢,能有今天?”
   王文祥应声道:“哦,是的是的,你的功劳大!是你把我翘起来的,我们才有今天。说完,他俩开心地笑了。
   一年后,他们的女儿出世了。时值国家建设时期,习惯为建设标兵插红旗,他为女儿取名红旗。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他对女儿有些不满。她看出来了。反驳他:“女儿就不是人吗?政府也提倡男女平等呐;老人也说:‘会做鞋,先做底,会生儿先生女’……”王文祥无语。
  
   随着儿子建设、二女儿学君相继问世,加之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企业衰败了,她失业了。那时王老汉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时期,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全落在王文祥一人身上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越急越糟,不久,三女儿学农又出世了。看着一屋的女崽,想到同事们的奚落,一股无名火就象六月天的暴风雨说来就来。妻女们自然成了他的出气筒。
   那时子女们还小,企业兴旺,生活还可勉强维系。如今,企业衰败,子女们都大了,老妈可当免费保姆,而王老汉呢,企业兴旺他沾光,企业破败他受累。他这个糟老汉呢,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剩男”。从此,他在家总是抬不起头,是妻女们的出气筒,受气包。稍不顺心,就骂王老汉没出息,没当到官,没挣到钱。
   有时候骂急了,王老汉也顶两句:“老子没出息吗,老子总参加过抗美援朝,你们有出息的去了吗?在三峡水电站我还给国家领导人钱正英装过电灯哩,你们这些能干的人见过吗?
   她本来是个不甘示弱的人,也曾努力去找过工作,可沉重的家务缠得她脱不了身。她一面承受着他的冷遇,一面抽空干点零工。尽管如此,也改变不了家庭的窘况。
   一天中午,王文祥下班回来,看见桌子上摆着几碗稀饭,一碟炒豌豆,一碟泡菜。几个女儿哭的哭,闹的闹。他好烦,一变脸,暴风雨马上来了。他一声怒吼,一拳砸在桌子上。顿时,稀饭倒了,豌豆跳出碟子四处乱滚,妻女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那天下午,她在干零工收工后无意间与原“五七连”连长刘彪说笑着,肩并肩往家走。正好王老汉下班回来撞见了。他的愤懑加之无端的怀疑激起他强烈的怒火。他不由分说,揪住她的头发拖到球场上又骂又打,一双电工靴子不停地在她身上乱踢乱踩……
   她也不是省油灯,虽体力不如他,她想,蛮子总要服蛮头管。于是,她去找领导。结果王文祥当然是挨训了。回到家里她也会收拾他,与他分居。他想:分居就分居,有什么了不起,单职工也要一年才探亲一次呐。就这样,他们对峙着。一年半载他忍了。可是,久而久之呢?且“忍”字是心上的一把刀呀!再说,他比单职工更难受。单职工是眼不见心不烦呐。而他呢,守着老婆当鳏夫呐,能忍吗?更何况他才三十多岁!万般无奈,他只好低声下气的去求她。可是,她还是不原谅他。
   他满腔热情却遭一盆凉水。他浑身凉透了。凉了之后他又清醒过来,他想:与其这样过日子不如干脆去吃食堂,住宿舍;他想到做到,很快就住集体宿舍,吃食堂了。不久食堂的女炊事员唐玉珍撞进他的视线。她虽是三个孩子的妈,可仍粉面嫩白,很诱人。她男人李成伦只因那年看了林彪在天安门城楼同毛主席的合影,顺口说了一句“林彪眉毛两个结,国家主席要不得。”便遭到一场疾风暴雨般的批斗,那阵势把他吓傻了,事后就疯了。疯后,他整天做傻事。同事们晾的衣服他去捋到一堆,晾的鞋呢,他每双拿一只,扔了。更可气的是他把鞭炮装进瓶子里,爬到澡堂的房顶上去,揭开房上的油毡,点燃,丢进澡堂。接着,一声巨响,吓得洗澡的男男女女不知所措,来不及穿衣分分逃命,有的还被碎玻璃伤了脚……就这样被单位送进了疯人院。
   王文祥瞅准这个机会,有空就去找唐玉珍。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消息很快传到李林芳耳朵里,她想: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是女人奇耻大辱。思前想后,她急了,她忙令建设和学农去请他回来。可女儿们又不是他心头肉,他哪肯听?没法,她又使出杀手锏一一找领导。领导多方做工作,他仍坚持分手。可那年月分手是不易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职工离婚就是领导工作的失职。经多方劝说王文祥就是不回头,领导也只好使出了最后通牒一一不回家就不涨工资。
   这一招还真灵,他软了。
  
   五、
  
   俗话说,有苗不愁长。王老汉的儿女们渐渐地长大了。一个个出落得像模像样的了。人大胆也大了。女儿们再不像小时候那么怕他了。开口闭口,不再叫爸,只是叫“老汉”“老汉”的了。尽管他与李林芳还不太老。还不到天命之年哩,女儿们也称他们老爹老妈了。唉!没办法,老汉就老汉吧,认了。听说有的人年轻时脾气很暴,老了就要改好,那是岁月磨去了脾气的棱角呀!他也许就是吧。
   就在学农出世的那年,红旗下乡了。临走时,她气愤地怨老汉说:“你呀,白当了自愿军。一没当官,二没权力,一家人跟着你受气。你看哪个当官的子女下乡……”
   他无言以对,只好埋头抽闷烟。可心里极不服气:吔,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前面有榜样,后面就学样。建设和学君、学农相继下乡,又少不了一顿怨。他仍无言,心里琢磨:我就这样完蛋了?丫头们一个个都要翻天了,都爬到我头上来拉屎撒尿了?真管不了她们?我就不信!
   改革开放的那年,全国上下一派大庆,而他家里却大闹。
   主要由红旗的婚事引起。红旗要与外号叫“天棒”(混混)的知青任岗伦结婚。王老汉呢,摆出一家之主的架子,不同意。红旗哪买他的账,有恃无恐地吼道:“你管什么管?你有本事到外面去管啦,哼!白当了自愿军,什么也没捞到!只能在家里耍横,又去找部队啦!找钱正英啦!哼!哪个象你这么没出息?还不如一个女人有本事,还想管我的事,没门儿!从小受你的气受够了……”
   看到红旗出了气,几个妹妹窃笑。
   他觉得被女儿顶撞、讥笑太没面子了。于是,拿出当年的威风,吼道:“你妈的逼,你他妈的娘儿母子没良心!不是老子这没出息的老汉,你狗日的一个个的还在农村修理地球呢。老子虽然没出息,总算把你们一个个养大了嘛,一辈子清白,没给你们脸上摸黑嘛,没一点红疤黑记,更没下监坐牢……”
   不等他说完,女儿们就一窝蜂地轰他。因为,他一竹竿打了一船人呐。红旗与“天棒”下乡在生产队谈对象时闹得沸沸扬扬,还被通报批评;学君呢,因说不明的原因,被人用长针在她脸上划了一道记;那天,终究碰到个犟小伙儿,他不依不饶,要与她同归于尽,闹得全社区都知道,弄得她惶惶不安,万般无奈,她只好把同学薛梅介绍给那小伙儿才算了结。建设呢,虽没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可也是风流韵事,满城风雨了。
   建设说:“你看看我们局里,哪一个抗美援朝的像我们家,过得这么窝囊?”
   红旗说:“就是,就是!我们太窝囊了……”
   王文祥说:“你们就知道抱怨,向老子发泄,有本事就给老子闯出个样子来看看?要不是老子抗美援朝,你们能生活在城里吗?”
   李林芳也忍不住了,说:“你还有脸说从乡下到城里那挡子事。那事是你的功劳?丢人!”说着就用右手指在脸上刨了几下。“要不是我给你点拨,你老东西还在修理地球呢。哼!你还有资格耍威风?一大群女儿是你养大的?还不是老娘一把屎一把尿把她们拉扯大。那年我刚生了学君,红旗要拉尿,一连叫了你几声:‘爸爸,我要尿尿,’可你都不理睬。后来她只好自己下来,摔了,你还骂她,打她。哼!不说不气,说起来我就一肚子气。你呀,你呀!简直不配为人夫,为人父,你对这个家有什么贡献?哼!还想逞能?做梦!”
   “就是,就是,就是……”
   几个女儿们七嘴八舌的附和着。她们一半是为自己出气,一半是护着老妈,老妈今后还有用。
   本想为自己树立威信,没想到却遭到一顿唇枪舌箭。他只有气呀。他气得胡须都在打颤。他气这一群恩将仇报的女儿,气自己目光短浅,早知如今女儿比儿子强,该好好待她们,何至于此哟。唉,唉……
   八十年代初,王老汉搞了个矽肺病提前退休,让儿子建设顶了职。父为子想,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可在这个阴盛阳衰的家庭里,却成了重难轻女的口实,成了女儿们忌恨他的话柄。前面的女儿都是自己找的工作呀,凭什么儿子就该享现成福?显然,王老汉的这一举动又犯众了。
   几个女儿有理由蔑视他了。从此,说话也“你”,“我”相称,连老爸老汉也不叫了。他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想到女儿们叫他,由爸到老爸,到老汉,再到现在你你你的,有时甚至跟着老妈叫他老东西老鬼呢。他真气了。可又没办法,只好软中带硬地说:“一个个没家教的东西,人都不会叫了!还你你你的,我是你们平辈人吗?不会叫我教你们吧,面粉做的叫粑粑,树上长的叫叶叶……”
   女儿们都不傻,听出了他的隐语,争着说:
   “你不配当爸爸,刚不配当爷爷!想当只能乡下茅厕里的臭粑粑,当死树上的老叶子、黄叶子、败叶子、烂叶子……!”
   “你没有尽到养育我们的责任,从小受你的气受够了,现在要想当爸爸,没门儿!”
   “你呀,真的只是枯树上的烂叶子,没一点儿用处了。”
   于是,就这样老叶子老叶子的叫开了。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叫他老爷子,还认为他的女儿们好孝顺呢。可他气得没办法,本来为想自己的称谓正名,这天经地义的要求,却又遭到一顿奚落。他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唉!老了!没用了!
  
   六、
  
   树大分丫,儿大分家。王老汉的一个完整的家陆续分成几个社会细胞。可忙坏了李林芳。一会儿帮红旗带小孩,一会儿帮学君带小孩,建设家的事也还要管。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走路都在放小跑。好在几家都近,要不,更忙。忙也好,母女间的感情因此联系起来了。王老汉却因此与儿女们越走越远……
   一天,红旗领着蹒跚学步的女儿欢欢出来玩,王老汉也在小区与棋友们下棋。下了几盘,他累了,起来走走。忽然看见女儿带着外孙在玩,本想去逗逗,可他忍不住先对女儿说:“红旗呀,你在干什么,脸儿搽得白白的,嘴巴涂得象喝了猪血一样,穿的什么衣服哦,巾巾吊吊的……”他话还没说完,红旗的脸一沉,抱着小孩就走。边走边骂:“老不死的老东西,你不会说话学猪叫嘛!”当着许多老熟人的面,他的老脸窘得没处放,只好自嘲地想:算了算了,大人不记小人过……

共 1722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好一部王老汉后传!作品围绕王文祥老汉抗美援朝,转业当工人,参加三线建设,与子女的牵牵绊绊以及晚年遭遇车祸等几个情节,塑造了以红旗为代表的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一幅都市小人物的生活情态的画面,从一个侧面还原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生活的本质,鞭策了势利与虚伪,讴歌了正义。作品语言朴实,采用蒙太奇手法,使章法错落有致,避免了俗套。感谢赐稿,推荐品读。【编辑:彩石桥畔】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1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彩石桥畔        2015-07-14 21:24:41
  小说脉络清晰,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
回复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14 21:43:01
  感谢彩石辛苦美按,问好,奉茶,祝愉快!
2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07-15 11:37:30
  有厚度有深度的作品,独特的视角,精彩的故事,亲情、人性、养老、社会舆论……
   读了心情沉重,“活着没有死值钱”一句,心酸多于愤慨。
回复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18 06:44:34
  欢迎月牙地方,美评。献花花,(*^__^*) 嘻嘻……
回复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18 06:45:04
  欢迎月牙到访,感谢美评。献花花,(*^__^*) 嘻嘻……
3 楼        文友:清荷晓露        2015-07-16 13:45:05
  人物塑造成功的体现之一就是:读者爱或是恨某一人物。而“红旗”这个典型的自私,泼辣,牙尖嘴利甚至是龌蹉的形象,让我有一想抽她的冲动,也就是作者生动刻画,写活了“红旗”。问候社长。
回复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18 06:46:29
  欢迎晓露到访,感谢精彩评点。奉茶,问好,祝愉快!O(∩_∩)O~
4 楼        文友:珍爱生命        2015-07-17 15:37:19
  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真实写照,也反映出一个家庭中几个子女不同性格之间的鲜明对比。王老汉活着时可怜,死了后可悲,让人同情,又令人身思。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啦?欣赏晚霞这文笔。恭贺摘精之喜,问候夏安!
回复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18 06:47:24
  感谢珍爱一路支持,问候吉祥,祝夏安。
回复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18 06:48:30
  献花哈,(*^__^*) 嘻嘻……
5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5-07-17 15:54:34
  一部真实的市井生活写照,读这这样的文字,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身边的一些人和一些事,小说紧贴现实生活,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回复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18 06:48:00
  感谢舒锦一路支持,问好,祝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18 06:49:02
  奉茶,O(∩_∩)O~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