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情系江山】心有文字,细嗅江山(散文)

绝品 【情系江山】心有文字,细嗅江山(散文)


作者:甲申之变 进士,7071.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865发表时间:2015-07-20 22:15:25

【情系江山】心有文字,细嗅江山(散文)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在百度词条搜索纯文学。一条“江山文学网”的词条赫然跳出页面,像沉埋在沙海里面的珍珠一样,豁然跃出了本已平静的文坛水面。我对江山的第一印象,其实只是平平淡淡的一笔轻蔑。“不就是一个普通的网站吗?”我不以为然,一边拉着键盘,一边看着这个新奇的网站喃喃调侃。
   然而猛地一看不怎么样,仔细一看却是狠狠抽打了我世俗的耳光。原来一年前的误入藕花深处,让我得以见证了一座开满瑰香的大观园,至今还是唇齿留香,相见恨晚。
   江山锦绣,非一朝一夕,全然来自诸多的文化熏香和文化管理所成。一年前的二月二十三日,我指尖敲打键盘,打下了属于我的笔名和属于我的密码,算是初始并走进了江山的第一座大门。江山并没有我的第一领路人,若说有,那必是某种相思相恋、不可割舍的心灵感应吧。江山外景,雕栏玉砌,全是文字所筑;江山内构,金石美瑕,尽是文学汲养。我所步行的每一条屐履苔印,都留下了关于文字的所有痕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古人的谆谆教诲,还在我的影子里面周旋,一句深思熟虑的念,不住地翻涌出来,终于蹴就了我的第一篇习作——《湖面》。
   其实《湖面》是我好几年前所写,只是因为不满意拙句病词,遂重新修改了一遍。因为之于江山的浩瀚沉浮,我的情感溢于言表,不管是真诚还是热爱,都不能摈却一个平台给予我的第一首礼赞。我的第一篇“豆腐块”,在硬着头皮而“不知廉耻”的写作下草草完成。在完成之初,兀自放不下那忐忐忑忑的心绪。
   “会不会写得太差。”
   “狗屁不通。”
   “就你?你也恬不知耻写网文?”
   我的另一个自己常常否定自己,为此自哂不已。我想端正自己,任思绪横流,任时光倒转,也扭不转我想写文投稿的爱情。我于无声处听惊雷,与于无声处怒千指。我写我的文,怕啥啊?
   “无论作者笔下的湖面多么充满遐想,无论自然的湖面多么魅力无限,这一切既是真实的感受,更是最好的铺垫。所有的故事,所有的精彩,所有的留白……皆在篇尾那貌似轻轻的一笔啊。”这是系统编辑静听给我的散文《湖面》写的编按,是我得幸江山深苑的第一句肯定。那天,我居然开心自若,茶饭自香,像刚开了荤腥的佛教徒,第一次品尝到了文字输送给我的魅力。也许,文字是文学的根,而每一个热爱文学的善男信女,早就与血液融于一体,一发不可收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将进酒》诗篇,再一次把我灌醉。回想当初走进江山的第一天,兀自是酒甘肠断痴痴醉,还想再续三百杯的情绪。文学的涛晕,打在我的手心,也拍进我的心田。于是我要写文,我要写作。这份来自心坎的诘问,从每一个细胞涌来,把我藏在心海的堤彻底冲毁。
   走进江山的前几天,我的欣喜的心只能用“乱花渐欲迷人眼”表达。因为各个文友在各个角落、各个屋檐亲力亲为,让本就不知名的我又多了一层朦胧的纱。随风一洒,瞬间飘落了浓瓣的雪花。江山林林总总,高屋建瓴,从每一隅跂望,都能看到登高一处的芳华。其中最令我莫名难忘的,即是那一排排错落有序,鳞次栉比的社团。
   社团,是江山的一大亮点,更是最大的特色。曾混迹其他网站之前,都没有见到这类分工有序的现象。江山的这一景象,好歹让我这个初入的门徒眼前一亮。
   如果把江山比作西周的话,那么社团就是逢年必朝的分封国。相传周武王建西周,同姓诸王封国有三百,异姓功臣殷商后裔有数十。其井列有序的规格,把青铜礼记的文明再一次耸立在眼前,久久无法忘却。然而社团远没有西周时期那么繁冗,却也各有各的特点。除了让我记忆铭心的梧桐家庭,之外最数风流傲物的便是流年了。
   逝水流年,在我“懵懂如初”的二零一四年算起,就已经婷立三年有余。三年江山,三载春秋,从吴下阿蒙到现在的江山第一社团。其社下文笔精良,文华优美,自是每个误入流年江水的栖息之塘。神仙眷侣,明星奕奕;俊采星驰,华光粼粼,是我对该社团的第一印象。我想,从一个寒舍(社)到今天,想必也用了大笔的工夫。
   如今,我在江山的年岁,早已过了一年半。这一年半载的时光,着实为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不管悲也好,喜也罢,都不是阻绝我文字以外的压力。因为我有一个文学梦,文学梦从这片土壤扎根,就会有成长发芽的一天。
   江山是个分工明确的文化梦工厂,从文章等级划分就略知一二。不过对于成形的网站来说,设置等级推荐是必要的文责手段,因为一来面向读者品读,二来为作者评优奖赏,可谓鱼水共欢,琴瑟和鸣,互补互惠。这样的话,有一个作者,就有一千个读者,一篇文稿的编辑,不单单是编辑的责任,更成了文友互动的平台。而江山分皇冠,红卷,蓝豆的推荐,分别是绝品,精品和社团推荐,步步驰张有度,点点有条不紊。我姑且把这样的分级视为奖券,一种高分级的评彰不外乎是对作者的一种肯定,因为有了肯定,才能较出文章水品的高低,才能为自己的文章铺下基石。而我从蓝色的推荐伊始,就迈向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品道路。果然不出三四天时间,我的第一篇精品诞生了。
   《那段时光》并不是我写得最佳的散文,但也费时颇多。这片描述童年的叙事散文,一来承载着我对现实生涯的希望,二来为求守望能超脱物外走出现实倥偬的无忧童稚。童年像髻鬌的发绺似的,在风的轻拂下,裹藏了一段真挚的纯真。有一种幸福叫拥有爱情,而有一种幸福叫做拥有童年。在我还没有收获爱情的当下,拥有自己特殊记忆的童年,无异于是极好的。
   《那段时光》获精,我并不兴奋,相反平静得异于平常。因为我知晓自己的拙劣文笔和愚钝的文思,难入编辑的法眼。只是一篇精品的鼓励,并不算作水分,而是让我心有所属,为之勉励奋进的意思。从那天,我每尝构思一篇小说或者散文以及杂文,都要预先想去很久很久,久得纸张发了黄,面包冒了黑,头发花了白。当然这是我的一厢夸张情愿,仅仅为了突出我那日益精进的笔头,顺着笔名上“甲申”的署名,慢慢摸索出一个甲申年独有的符号,因为那是我最期冀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文学的梦想。
   有了精品,我的笔头有了脉络。尽管我依然写不出大笔如椽的历史,亦写不出伏脉千里的江湖,更挥洒不了波澜壮阔的江山,但好歹有了沾沾自喜的兴奋劲。因为从文章摘精伊始,我的“收益金额”像春笋一般节节日上,成了最得意的苗头。而我仅有的烂笔,得了一纸肯定,不再佝偻背下,一饭一粒,更不再思忖消瘦。曾记得,我要用精笔一支,红蓝一筐,蓝锄一把,为之南山聚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文字那头,我躲进书斋忘乎所以,完全陷入疯狂。
   我疯狂地有理。为着自己抒怀,为着江山的每一片树林增添绿荫,我所能付出的,还只是沧海一粟,弱水一瓢。
   若是把自己比作雏鸟的话,那么江山的“梧桐”社团无疑是最蓊郁的高树。“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是“梧桐”树下的姻缘,我应差阳错,与三月底的某一天,应文友婳彤之邀,再次走进江山的又一座城门。
   三月是桃花烂漫之时,三月也是春风如暖之时,三月的时光,我得到了一份来自江山文友的意外之喜,是我的一种缘分,更是我的一种幸运。从梧桐的一年时间走来,我差不多经历了平淡而纯真的金色年华。在浙江的老家,我时常能看到水泥路上的高大乔木,便是梧桐树。相较于城市林的青葱风光,我更偏爱农村的自然蓊郁。傍晚,田舍郎喝着黄昏归来,迷醉家里的浓浓的炊烟。小村一点点瘦了,日子却一点点近了。瞧,那金色的夕阳照在梧桐的枝叶上,也轻抚到每个梧桐人的身上。那里家雀落户,叽叽喳喳,啭啭呦呦,鸣奏了一夜的春天。梧桐花开,采撷一朵,自是那南国红豆的最美相思。
   “筑得良巢,引凤来仪”,这是梧桐树的邀请函,也是梧桐林的红请帖。如果说,有一种爱叫做相濡以沫,那么另一种爱就叫相守一家。梧桐林里面,聚来不少凤凰,也聚来不少文鹰,然我既不是凤凰,也不是鸿鹄,徒一无名家雀,但得幸栖息,自然万分荣幸。那轻轻的盘旋,不再离开;那徐徐的啁啾,不再凄鸣。因为,梧桐林枝蔓渐开,结成了一座家园。文苑,以文会友;家园,亦是以文筑巢。可以说,每一个梧桐人的相识,都会在这一片绿荫下留下洁白的名字。我轻轻地冒昧前来,正如我轻轻地冒昧离散。我张一张翅膀,聚来一片云彩。那云彩的风景,就是家人的骨头。梧桐,就是亲切的一家,只要到来,一杯清茶,客变成了主,主也流连于此,早就不想离去了。
   梧桐文苑,在我刚来叩门的时候,还是一个年不逾一月的新社团。短短一年时间,我居然陪它走过了草创初期的拮据岁月,也陪它走过了起起伏伏的九月秋天,更陪它走过了大展宏图的长冬之夜。漫长的史诗一年,沧海桑田,更何况一个社团。期间,另立单飞,离别聚合的人不在少数;走马观花,徒留一憩的文友也大有人在。但流水的文友给予的客观背景,就是铁打的梧桐树。根在这里,家就在这里。挖土动工,地壳翻涌,波谲云诡,风雨飘摇,也拔不起一根扎在土壤的触须。
   文友婳彤是个和我年龄相仿的九零后女孩,也是梧桐的社长助理,算是梧桐的第一元老。虽然我没有见过她的容貌和声音,但从那份别致的文字口述中,我仿佛嗅到了一片属于梧桐的春天。期间,婳彤天真而亲切的诚意,还有社长晚霞的热情邀请和马空冀北,给我留下了梧桐的第一印象。
   如果我把诗的礼赞赠送给婳彤,那必是恰到好处。曾记得梦平啸月先生写过一首抒情诗《我心中最美的姑娘》,里面写到:“我心中/最美丽的姑娘/明珠玉体/德才兼备坦荡/挥笔舞墨/藐视世道苍凉/我心中/最美丽的姑娘/湛蓝冰川/在风雨中成长/青枝绿叶/是牡丹的偶像……”这几行温婉而曼妙的文字,把一个洋溢着青春的女子描写的惟妙惟肖。婳彤在我眼里是同龄的朋友,当然也是一个来自北方的美女,因为网络相识,每打招呼,必亲切称呼“小彤”。我不止一次看过她的文字,从《魂忆紫禁城》的直抒胸臆,操瀚成章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轮故国的明月从北国的江山升起,迟暮的轮廓和大地的伏脉像一阕陈旧的诗词,慢慢凋谢,却把最美的历史留在心底。一睹城墙,一段历史,最能从小彤的笔下浮现,《南国遗梦》和《永劫》的大笔如椽,凄婉伤感,一场虐心的故事,以南梁和唐尧的历史背景铺展,回味的是久久的钟鼓余音,品茗的是漫长的绝世浪漫。
   梧桐的另一位老师,是我最为崇拜的女侠。她是梧桐的大当家晚霞老师,一个大事小事肩上扛,不怕累,不怕脏,一心只为梧桐忙的女人,把初长的梧桐树灌浇得生机盎然,精品累累。三月孟春,杏花盛开,本以为是个闲趣无聊的日子,晚霞老师的热情出现,为我们这群无家的喜鹊构筑了一座温暖的巢垒。我从一个弱冠青年的无知走来,到一朵奇葩盛开的二十篇精品的迎春盛开,都离不开社长的苦心经营。她就像一个老师,又像一个慈母,是我文学之路上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而晚霞老师的文章,不管是古韵也好,散文也罢,其沈博、大气、深刻自然的文笔和立意,从各个角度,各方思想都能读出一丝红酒的味道。而她最擅长的就是文学赏析写作,文字的剖析和深度的挖掘,云蒸霞蔚,闳中肆外,别致而广博的解析,成为她的金色招牌。一篇《浅谈<假貂蝉>的艺术形象》,从表现手法,从形象情节,把文学艺术与人学智慧解析地入木三分。虽然我没有看过原著《假貂蝉》,但通过这篇赏析,我仿佛又看到了另一种文学性格和文化形象,可以说,此赏析升华了原著。看晚霞老师的文章,酣畅淋漓之外,又能从字字珠玑的底蕴里面,品饮到一杯银羹的滋润,可谓秀美华彩,美轮美奂。
   梧桐的何老写过一篇《梧桐有位好妈妈》,至今听来,还是倍感亲切。对于晚霞老师来说,这声称呼无异于是最美的礼赞。
   说起何老,我就想起“开心果”三个字。宁夏何老三是年逾古稀的老长辈,他的头像上一齿一露,展现的是轻松而自然的文人风骨,又体现了一种豁达而自信的文人情怀。何老是亲切的长者,就像鄙人的爷爷一样。每当写完一篇拙文,评论底下最期待的便是何老师的足迹。他的幽默与诙谐,以及恰到好处却又不偏不倚的中肯评价,犹如一缕春风,吹到了浸淫一身淋漓汗水的发梢之上,瞬间被融化成三月的春天。而何老师的文章朴实无华,贴近生活,成为梧桐和江山独树一帜的标签。他的笔下大多是吉光片羽的文化村落,矮墙深深的农耕遗址,以及那无法割舍、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邰背老人,无赖小儿,最喜田间那一抹乡情;不光是文化乡,城市之林里面的曲曲折折、碰碰撞撞,也被何老勾画地和谐自然。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几乎每一篇文章,我都能读出家的土地,家的笑靥,家的轮廓。乡土文学,在一个老人笔下,生出浓浓炊烟。从古到今,从南到北,一曲宁夏军垦的离歌,唱响了浓浓的乡情。读完何老的散文,眼里饱含着泪水,因为顽皮的我顿足在文字里面,始终走不出那空灵月色、明澈物外,早已被感染成风寒的那山、那村、那人、那狗的乡土心田。

共 1415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从表现手法来看,该文用了间接表现手法和直接表现手法。文章开篇写作者的文学情缘,写作者对文学的看法,写作者的文学阅读经历,写作者和文字的爱恨情仇,这些内容,写出了作者对文学的爱,为下文写江山网络经历做了铺垫,揭示了来到江山的物质基础——喜爱文学。同时,这段来江山前的文字经历与来江山后的文学变化,又形成了对比,衬托了江山带给作者的巨大影响,超越了纸媒书籍的影响。作者走进网络,阅读网文,经历的网站不少,可是这些网站先后关闭或者被命令整改,这从又一个角度衬托了江山文学网——办网指导思想正确,文章内容健康。作者准备网络发展,却遇到网络作者的争吵,这影响了作者的写作情绪;作者想到了文坛的互骂故事,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感叹,想到了文学为什么的问题。这些内容同样与作者在江山文学社团受到的关心形成对比,衬托了作者所在梧桐社团文人相处的良好环境。这些可以说是间接表现江山文学网,正面表现是作者写了自己的江山文学网写文、编辑的经历,写出了作者受到的影响,得到的进步;写了作者在梧桐文学社团的发文和编辑经历,这些经历把梧桐社团的面貌和人际关系、管理者的威望都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正面写出了江山文学网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感人。最后,文章站在文人的角度,提出了文人的骨气问题,这个问题是给所有文人的,更是给江山文学网所有网友们的。文章内容丰富,叙述真实客观,情感真挚感人,读后能带给我们多角度的思考和启迪。【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七周年征文大赛一等奖精品推荐015092001】【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920第480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7-20 22:41:08
  作者多方“嗅”来,对比剖析,揭示出了作者嗅出的江山味道——这里能激发人的创作激情,这里的编辑认真负责,点拨按语很有启迪,这里的团队友爱感人。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7-21 20:18:38
  谢谢编辑,问好,祝愉快
2 楼        文友:冯耀廷        2015-07-21 10:09:54
  支持西湖月牙行文观点,愿取得好成绩!
天有浓云雨自洒. 地有沃土育百花. 人有大志必成器. 心有学识气自华。
回复2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7-21 20:19:08
  感谢西湖老师,梧桐人共勉,嘻嘻
3 楼        文友:冯耀廷        2015-07-21 10:14:16
  支持甲申之变美文,甲申之变取得优异成绩!
天有浓云雨自洒. 地有沃土育百花. 人有大志必成器. 心有学识气自华。
回复3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7-21 20:19:52
  问好冯老,祝老师身体安康,佳作累累
4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07-21 10:47:20
  西湖月牙老师的推荐,过来看一下。好深厚的文学功底!宽泛、磅礴,却又细腻入微。说实话,一下子都消化不了。学习了!????夸张得也很到位,“教尺”。我开始还以为是民国老夫子写的呢!后生可畏!
回复4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7-21 20:21:03
  问好海静江澜大哥,鄙人只是偶有思绪,胡写一通。哈哈
5 楼        文友:海静江澜        2015-07-21 10:49:28
  我的问号打错了,三个。不好意思!
6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07-22 10:03:28
  丰富多样的选材,汪洋恣肆的笔触,凸显的是一个主旨,热爱文字,情系江山。
   甲申还这么年轻,又这样好学,看好你。加油!
回复6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7-22 22:15:22
  谢谢老师的鼓励,甲申还得努力
7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23 08:25:03
  本文以比拟手法,从“文学”这一概念切入,由文学到文字再到文章,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体到群体,从社团到网络,由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融个人见解与感受,集文友共识与观感,囊舆论导向与弘扬主旋律一炉。文章阐述了自己对文字、文学、文章的独到见解,表达了对文友,对社团,对江山由衷的热爱与感激。文本驾轻就熟,开放自如。作者虽然年轻,文笔却很老道,内容很有深度。甲申,为你点赞,为你加油!
回复7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7-23 17:55:05
  谢谢老师的美评,梧桐的今天,老师居功至伟。相信梧桐花开,凤凰落栖,文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8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15-07-25 13:33:43
  甲申大作,不得不读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8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7-25 22:35:09
  问好高原老师,花了点心血,不是大作,小豆腐块而已
9 楼        文友:珍爱生命        2015-07-29 21:20:13
  江山的味道能用文字嗅出来,那只能说明一个道理,证明作者甲申把文学当成江山的根基,把使命当作建设江山的食粮,在文字中畅游,在江山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示。有了江山,使作者的网络世界不在枯燥无味,而是更有嚼头。祝甲申在江山越来越出色,梧桐也会因你而更精彩。
回复9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7-31 17:23:27
  谢谢珍爱老师,江山之瑰只要细嗅,就能得到整座小园。*^_^*
10 楼        文友:章社友        2015-08-08 07:04:48
  写得真好!拍砖!章社友
回复10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8-09 13:23:08
  问候朋友,祝夏祺。有空拜读朋友的作品
共 19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