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正向音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正向】他乡絮语(散文)

精品 【正向】他乡絮语(散文) ——在巴基斯坦的那些日子


作者:夏以沫 秀才,1379.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590发表时间:2015-08-01 18:23:29
摘要:在那片意为“圣洁的土地”上,有沃野千里的草原,有巍峨绵延的雪山,还有黄沙漫天的大漠……

【正向】他乡絮语(散文)
   当时是七月份,外面是将近五十度的高温,炎炎炙日下,他骑着魔托车去帮我买油。解我燃眉之急,还不要我的钱——仅仅,只是因为我是中国人,那是一份何等难得何等珍贵的情谊!后来,我返回车上,当我将这事如实的讲述给石头和馒头他们听时,他们也纷纷感叹:“巴国的人民真友好,为巴叔点赞!中巴哥们果然铁,够意思!”
   我想到那年,初来乍到就遇到路人帮我们换轮胎,在我丢物时幸遇好司机,如今,我接发小他们来这里,在突遭抛锚时又逢上这样的好人好事,这些会是巧合偶然么,还是偶然中的必然?一时间,我们仨都不约而同的陷入沉默,一幕幕往事,从心窗飞驰而过——我们不禁想到那份坚牢的,从童年时期就彼此结下的友谊。
   馒头是单亲家庭,他的母亲既要忙农活,还要照顾他和年迈多病的婆婆,我和石头就帮着馒头一家放玉米苗,摘苹果,拾麦穗,挖药材卖钱;石头的手有顽固性的脱皮、尚不是最冷的时节他的冻疮就会复发,我和馒头就帮他敷上草药,每年冬天还替他刷碗;我酷爱看书,但家里条件也不太好,所以舍不得买书。为了我,石头和馒头专门给村里老财主的孙子做假的刀还有枪,让他在爷爷家里偷偷的拿来唐诗宋词等古书,还有一些关于天体、外国的历史等书籍借给我看,看完了他们再偷偷的替我还回去。看了点皮毛的我,常常在他们面前显摆:“你们知道吗?地球就是吸铁,人是在地球外面的,因为被吸住,人才不会掉下去;地球上除了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外国人倒底是啥样的,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总有一天我会去外国看看!”……
   如今,我终于实现儿时的愿望来到了所谓的外国,见到了所谓的外国人。或许,他们与我们的确有许多的不同,比如外貌特征,比如信仰风俗,甚至思维方式等等,然而,人与人的情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种族地域之别,他们的心,应该是和我们是一样的。
  
   四
  
   大学期间,由于各方面的表现还算理想,在我尚未毕业时,某家隧道工程公司的商务部就派人来校邀请签约。一毕业,我便去公司进行关于工程主管兼英语翻译的岗前培训。今年初夏,公司特意批准我回国探亲。
   当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站在村口的亲友们纷纷为我接风洗尘,细细打量着白衬衫加牛仔裤、一身休闲装扮仍显精神抖擞的我,大家感慨万千的表示:昔日那个贪玩、调皮的小鬼头,渐渐成为一个沉稳、阳光的帅小伙。我与亲友们彼此问候着,寒暄着,将牙雕、果盘、纱巾等那些精美,具有当地特色的工艺小礼品依次摆上,并拿出一包包孩子们最喜爱吃的当地松子、巧克力糖果等等;大家一面开开心心的接受我特意准备的礼物,一面更是期待我精彩纷呈的所见所闻。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我惬意地聊着巴国的美食美景,民风民俗,中国人在巴国所受到的种种待遇等等。
   其间,话匣子几次被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被一些需要处理的事宜所中断。众目睽睽下,我轻松自如地,分别用娴熟的英语、中文和当地的乌尔都语和几位老外工程师们协调工程,末了,我甚至还愉悦地在电话里和同事冯哥约定:等回伊堡后一起打保龄球。挂上电话,我说,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吧。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当着我的父母的面,他们夸我有出息,见多识广。然而,我的母亲却只是一笑,她默默钻进厨房,为我烧几道可口的家常小菜。或许,只有她,才能洞悉那双春风得意的眸底下闪过的那一丝辛酸:起初因对业务不熟、交流中存在语言障碍等,我受到监理工程师们的多般刁难,每天挨训受批的我,默默饮下委屈,忍住想爆粗的冲动,坚持着督促自己进隧道看现场施工,让自己牢记里面的循环和施工术语。在操作机械时,我经常遭受皮肉伤痛——然而,仍是用一双热忱坚毅的目光,专注投入地凝视着炸药、钻车、台车、挖掘机……不断尝试操作,直到自己与它们融洽地配合着,漂亮利落的完成一道道使命。我相信天道酬勤,那颗火热的心终究会融化困难的冰。不仅如此,我还经常主动带着受了工伤的工人们去穆扎的军医院看病,最久的一次,我从早上七点一直忙碌到下午六点多,整整十一个小时,我都待在里面搭手帮忙(仅是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和中午吃饭的时候出去了一趟),化验室、超声检查室、输液室、手术室……我将各个部门,各种医疗设备,甚至连医院的地形都熟谙于心。
   日久见人心,渐渐地,我与同事们的关系日渐融洽。其中,一位叫冯军的中国同胞和我最为要好,我亲切的管他叫冯哥。年过三十的冯哥,习惯性地称小自己15岁的妻子为“俺家巴女”。
   此刻,空气静静的,迎着那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我边津津有味的品尝母亲烧的家乡菜,边向亲友们讲述同事冯哥那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不知不觉把讨论的氛围推向高潮。
   冯哥是上海人,文质彬彬,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他的小娇妻丽莎年仅16岁,青春貌美且品性温良。“冯哥,你行啊,娶回这么漂亮可爱的小娇妻!小巴女摆在家里天天欣赏哈!”我心知肚明,却还是忍不住侃他几句。每每这时,冯哥便笑着瞪我一眼,擂我一拳,纠正道:“是呀是呀,你羡慕了吧!俺家巴女与其说是我娶回的,倒不如说是没花一分钱,人家父母白白送我的哩!”我的确羡慕,然而,天底下真的存在不努力不付出,就能白白收获的理么?冯哥在说这话时,我总是留意他的左手臂中段,那道赫然醒目的,约7厘米长的伤疤……
   冯哥的某邻居极其重男轻女,因妻子连生三个女儿,一直生气,而经济条件又不允许他再娶。为此他常常郁郁寡欢、脸色难看。某天,邻居参与地下赌博,却运气惨淡。输红眼的他先把妻子痛打一顿然后摔门而去,片刻功夫,他回来了,满脸的杀气腾腾,手里多了一把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猎枪,把2岁大吓得哇哇大哭的小女儿推倒在地,目露凶光,满口胡言,嚷嚷着要毙了她!
   那天,本是餐后出来,约我一道去散散步的冯哥,见此立即去砸门救人,丧心病狂的邻居对着门就开了一枪。子弹威力度极大,门即刻被打穿!冯哥当时是用左手砸门的,也幸亏他是左撇子,此举保护了要害部位的心脏,但是左手臂受创严重,当时,等不来人,感觉不太劲的我跑去他家,意外发现面色苍白,捂着血肉模糊的手臂的冯哥,我赶紧掏出手机联系医院……虽然经过及时手术,但体内至今仍有2颗子弹嵌在神经的关键处,不能也永远拿不出来了。那天,手术后的冯哥在医院休养,他的手臂被白布包裹着,那位女士和她的父母、孩子还有她的妹妹一同前来探望,那户人家并不富裕,实在拿不出什么名贵高档的礼物去酬谢,唯有把幺女送给冯哥,以此表达他们对这位中国友人的深深感激之情。
   或许,这也是冥冥中注定的缘份吧。在一般人看来这突如其来的“爱情”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然而感情往往不是以人的最初设想为转移,而是三生石缘定三生的一眼笃定——那位巴基斯坦少女,当即表示愿意跟随年长她15岁的中国丈夫。后来,冯哥还给她取了个中文名字:丽莎。临嫁前,丽莎的父母就告诫她:好好伺候丈夫,一切顺从,家务活统统包干!然而,在家静养元气大伤的冯哥,用他尚还完好无缺的右臂轻扶起跪着擦地的丽莎,且温和的包容了不会做中国菜的她。教她学中国话,亲自下厨房,给她烹饪除猪肉之外所有的佳肴,总之,冯哥以上海男人特有的细致呵护着关怀着丽莎。按照巴国的传统风俗,男人是可以娶四个老婆的,除了我,几乎所有的人都半开玩笑的想探明他的心意:“冯工,快让女孩们报名吧,还有三个名额哦!”每当这时,冯哥便态度明确的表示:没必要,一夫一妻最好,此生有丽莎足矣。
   当一脸娇羞的丽莎,一字一字的清晰吐出那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敬互爱,白首不离”时,冯哥欣慰地笑了。冯哥要丽莎记住:妻子不是丈夫的礼物,丈夫也不是妻子的主宰,夫妻之间在人格尊严上完完全全的平等。的确,冯哥并没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当所有的人,甚至包括他的岳父母都认为,稚气十足、且没受过多少教育的丽莎于他不过是作为玩偶、消遣品的存在时,冯哥再次用行动证实了自己对妻子的尊重和敬爱。
   当岳父母家里失火时,匆匆赶来的冯哥随同消防员一头扎进滚滚浓烟。先救火,后建房。火势扑灭后,冯哥又以中国传统女婿的身份,帮忙收拾残局,指导装修,一家人齐心协力,忙得热火朝天。“冯工,再娶一房美女老婆吧!在巴国,就算娶四房也是合法的哦!”自那以后,几乎再也没有人这么建议了。冯哥在家静养了不到一年就返回单位。每当我念念难忘的提起这事,感佩看似文弱的冯工实则英勇时,冯哥总会笑我太矫情了。“换成是你,难道你能撒腿就跑?”冯哥反问我。未等我表态,他又说毕竟当时的情形太危急,性命攸关的时刻,我们就算发自一种良知的本能,也做不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冯哥是个特例!都说上海男人是小男人,怕老婆,没用,看来我们的老偏见得转变转变了。”
   “对的,要想品尝到甜美的樱桃,就得费苦功栽好树,自古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呢!”
   “就是。那个丽莎可真幸福,拥有这么一位懂得忠孝廉礼的中国好老公。”
   ……
   默默听着众人的热烈言论,我突然很想用一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来形容冯哥。勇者不等于逞能的莽夫,何谓大男人?我想,一个男人是否真豪杰,与他是哪里人,内向或外向,长相和身材,甚至与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都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人,他具备多少忠义、正气和血性的内在素质,就有多么顶天立地、堂堂高大的外在形象。
  
   五
  
   待乡亲们差不多都离开,人声也渐渐散去,我仍在那盏桔色的灯火里静静的思量着什么。母亲端一碗粥推开房门,轻轻拍在我肩膀上:“嗨,我们的大留学生!想什么呢?都这么晚了,你也累了一天了,把粥喝了赶紧去歇息吧。”
   “有点睡不着呢。妈,你知道吗?我在回国途中陆续听闻到几则关于国人的负面报道:一些中国游客在泰国毁坏文物,一些中国游客在景区洗手盆洗鞋洗脚,一些中国游客粗鲁不文明行为惹怒韩国人等等……然而,即便如此也代表不了、抹去不掉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你说的现象,只是代表了极少极小的一部分的群体。”将那碗粥轻轻搁置在桌角,母亲接着对我分析道:“万事万物皆存在光与暗两面性,每个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国外都表现不错,他们很是为国争颜面的!”
   的确,凡事都不能以点带面,一概而论。我相信绝大多数驻外的中国同胞,都是好样的。他们努力适应环境,注意自己的言行,他们兢兢业业的劳作,踏踏实实的收获,他们保持着阳光健康的心态,一边打拼,一边享受幸福愉悦的人生。
   如果我被一种极端的思想所左右,我便会得出一个狭隘的结论:即这儿并不繁华发达,这儿的生活消费水平相对低廉,就连这儿的休闲娱乐节目都挺单一的。普通的百姓们也就玩玩当地的纸牌游戏,聊聊天;在我上高中、大学时所待的宿舍楼,少数的室友没什么自律性,有时半夜了还在放音响,而且将动静整得很大……
   倘若我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便可由衷欣慰的瞧见:那儿的确不怎么繁华,但人们生活得随性、随和,随欲而安,他们的精神是丰富的,内心是充实的,并且非常容易满足。大清早,人们起床做个完美的小净,虔诚的把晨礼做了,能洗涤一切的不舒服,整整一天都保持着爽朗的精神,感觉不到热,也感觉不到烦闷;即使在停电的时候礼拜,人们礼得一身汗水、但内心却是无比的宁静。人们因为拥有了坚定的信仰和信德,哪怕土地再贫瘠也不会拒绝一锄一镐的耕耘。
   喝完粥,母亲再三催促我早点歇息,然后才起身离开。不久,里屋传来一阵阵均匀的鼾声,此刻窗外已是万籁俱寂。待上床熄灯,我却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了。我想起在巴国的种种际遇,我记得某个晚上,巴基斯坦有个地方发生了7.9级的大地震,没过多久我就收到QQ,微信上的,好几十条信息,包括几个国际长途,都是问我这边有没有震感,注意安全之类的关心提醒。我记得某个开斋节,老巴警察亲自请我去他的家开斋,晚上七点开始准备开斋饭、不到半个小时,桌子上就摆上了水果、奶茶、还有土豆饼,虽然算不上丰富,但饭里包含有安拉的吉庆、恩惠、还有朋友之间珍贵的情谊,所以我们吃得特别香。聊及那次,他在处理事故时被嫌疑人污蔑,以致差点受到处分,多亏我这目击者站出来,冒着风险说了句公道话,这才化险为夷——他说,他会永远记得我这位仗义的中国朋友。我记得某个清晨,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在大街上行走时,忽然被一辆手推驾车无意的撞倒了,见此,街上的路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扶她起来,关切的问她有没有事情,还帮她拍了拍身上的灰土,而那老人家只是温和的笑了笑,她连声说没事,没事,然后一瘸一拐的离开了。
   我记得,记得那些乍看意料之外,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种种场景,并引发关于“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深深思考。最后,我得出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关于“爱的情谊”的结论:当人和人交往时,仅是一个真诚的眼神,就能让彼此难以忘怀,一句朴素的话语,往往胜过千百篇华丽的诗章;当国家与国家充满爱与情谊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无限的正能量。不管贫穷或富有,有爱才能团结一致,才能凝聚成不朽不灭的精魄,才能放射出与世界和平与人类梦想息息相关的希望光芒!
   人在巴乡,没有尔虞我诈之烦忧,不见物欲横流的污染,在那片意为“圣洁的土地”上,但见勤劳善良的人们遵照大自然的作息规律,靠耕耘的汗水缔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喜欢那样的天空,蓝蓝的,喜欢那样的山,绿绿的;然而,比大自然的美更令我赏心悦目触动心弦的,却是人世间珍贵无价的情谊。喜欢那样的哥们,没有血缘却酷似亲人,他们如此地平凡普通,却又如此地璀璨夺目……
   说不完的感人事件,道不尽的异国情怀,心心念念,心声切切,絮语绵绵,百闻终究不如一见。亲爱的朋友,你们愿随我赴一场不虚此行的巴乡之旅,感受感受无处不在的中巴友谊吗?
  
  

共 1050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歌颂友谊,赞美中巴情谊的精美散文,言语朴实凝炼。期间的一段段情谊不逊色于诗人笔下的那番友谊画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身处异国他乡,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在巴基斯坦,有这样一句乌尔都语诗歌:“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一直以来,巴基斯坦都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两国友谊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心中。据说,中国人去了巴基斯坦,会有第二故乡的感觉!世界上唯一一个法律上禁止破坏与中国关系的国家就是巴基斯坦。本文实写作者在巴国首都伊斯兰堡求学定居的日子,通过爆胎事件、丢物事件、抛锚事件、巴女事件、探亲事件等一系列亲身经历,用质朴的语言娓娓详尽道来,看似松散,实则紧凑,被“情谊无价”这一传统而深刻的主题所无形贯穿。具有励志、积级的现实教育意义!好一篇中巴情谊散文,写得绘声绘色,场景历历在目,不经意间震撼着你我,鼓励着你我走进巴国,领略异地民族风情,珍惜中巴友谊,友谊之花开满华夏、中巴大地。好文,倾情推荐各文友共赏!【编辑:轩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02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轩洁        2015-08-01 18:27:59
  友谊花开不败,芬芳四溢、温馨淡雅,如陈年老酿,越存于甘醇,陪伴终生,终生受益。
回复1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1:57:29
  感谢轩洁编辑用心苦心精心的编排与斧正,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轩洁        2015-08-01 18:30:28
  花香扑鼻,携风而至,作者分享友谊,是读者了解巴国,更像去那看看,亲近她想之民,酝酿一场期待的情愫,带着久违相遇相知而相惜。
回复2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2:00:23
  轩洁编辑才情了得,才气四溢,为劣作付出太多,包括精美精准的题记,堪称妙笔生花,画龙点晴,令人感佩不己!
3 楼        文友:轩洁        2015-08-01 18:33:23
  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身处异国他乡,冷暖自知,身临其境,获得一份份伴其成长的友谊,感恩那段美好的岁月,与次分享那份真挚的友谊。
回复3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2:04:03
  从每个标点,到插图的挑选,语句的通顺……浸透着编辑的心血,完完全全当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孩子!即使不是精品,那颗绿豆亦令我感动感佩!辛苦了!
4 楼        文友:墨染诗笺        2015-08-02 02:36:35
  正如文章的题目“他乡絮语”,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写得很很细腻。都说独在异乡为异客,异国他乡,有温暖,有感动,有思念。真情实感在平凡小事中体现出来,让人感动。问好默默,问候文安!
对文字心存敬畏……
回复4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2:29:30
  谢谢诗笺兄弟前来捧场,百忙之余写下一番精彩留评!怎么说呢,我想也不见得是写得多么好,也有可能是编辑老师对我的一种鼓励吧,问候,同祝夏安!
5 楼        文友:沉酲        2015-08-02 08:53:36
  沫沫这篇作品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内容新颖,创作手法朴实无华。它在我心目中已成精品中的精品,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2:34:31
  感谢刘老作家对晚辈的支持,我应该有自知之明,我离精品文章尚还有些距离,共同加油!
6 楼        文友:路遥知马力        2015-08-02 10:45:1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卅年寒窗无人问 天知地知人不知
回复6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2:37:02
  谢谢路作家的支持,敬茶!
7 楼        文友:轩洁        2015-08-02 10:46:58
  祝贺作者佳作加精,万分激动,祝贺你!
回复7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2:53:31
  是啊,付出总有回报,何况我们是这样的付出:)握手!
8 楼        文友:欣然        2015-08-02 11:09:03
  祝贺沫沫此作斩获精品!
回复8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2:55:51
  感谢欣然姐一贯的支持!问好您!这个夏季,您编辑了太多的美文,做了无数的嫁衣,真的真的太不易,辛苦了!
9 楼        文友:眉山周渔        2015-08-02 11:49:08
  祝贺。一万多字,辛苦啊!
回复9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2:59:17
  谢周渔作家前来捧场,区区劣作让您见笑了,我的文章不好编,一向都是如此,编辑老师们比我更辛苦,远比我辛苦!
10 楼        文友:梦凌        2015-08-02 15:59:35
  祝贺沫沫姐啦,友谊万万岁
回复10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8-03 13:03:47
  谢谢,谢谢梦凌兄弟,古龙先生也曾说:爱情的感觉的是甜蜜,而友情绝对是温馨,好酒难得,好友更难得!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