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柳江柳州柳宗元(散文)

精品 【流年】柳江柳州柳宗元(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53发表时间:2015-08-05 22:11:54

【流年】柳江柳州柳宗元(散文)
   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柳宗元却矢志不改初衷。他始终不肯放下手中的“钓竿”,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以其坚定的人生信念,在天荒地远之处,坚守着那份生命中永恒的孤独。官运曲折,报国无路。他寄情山水,挥毫泼墨,把心中的抑郁悲愤,家国情怀,书写成诗词歌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大唐失去了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却也造就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宋朝大文豪苏轼在评论诗歌时曾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他把柳宗元与陶渊明并列。
   与唐宋风流才子们相比,柳宗元是个没有故事的人。他既不善于酒场买醉,也不热衷偎红依翠,虽然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是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大才子,却极少“绯闻”。
   公元九世纪的柳州,远没有今日这般山清水秀,富丽繁华。满眼是荒山野岭,古树参天,泛水横流,荆棘丛生,到处都有毒蛇猛兽。初到柳州,他写诗给好友说:“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他任柳州刺史四年,勤政爱民,把精力都扑在兴利除弊上。
   他释放奴婢,设馆倡学,兴修水利,开凿水井,开垦荒地。针对柳州百姓迷信落后的风俗习惯,柳宗元大力推广中原医学,严令禁止江湖巫医和算卦先生设局骗人。针对柳州街道拥堵脏乱,他动员百姓,重新修筑城墙,使“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并在道路的两边种植花卉名木。他还积极倡导修造新船,利用柳江发展水上交通,给闭塞的边城带来开放之风。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宗元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大力推行“柳州植柳”,并亲自在柳江边上栽种柳树。如今柳州沿岸,柳堤成荫,杨柳拂风。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柳宗元治柳的功绩,百代流传,世人称作“柳柳州”。
   柳宗元是个执著的诗人,从来都不肯放下自己的信念。被贬外放,虽然他也曾寄情山水,却总是在一番游历之后,放却眉头,又上心头,总是忘不了再回朝廷,实现治国理政的抱负。因此,一夜又一夜,他在如豆青灯下,咀嚼着时代的苦难,吟唱着“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的苦涩。一腔忠诚,满腹经纶,却偏居边城,救世的热忱幻化成一个个美丽的泡影。于是,那种叫做忧愁的植物在他的心里疯长,他没有像李白那样醉入梦乡,一醉百事休。他也没有像白居易那样,遁入温柔乡里,有红袖添香,可以衷肠一诉。他的刚直峻切的性格,使他做不到超然解脱。这让他承受着比他人更为剧烈的精神折磨。
   公元819年,柳宗元死在柳州刺史任上。也算以身殉职吧,时年只有47岁。执著让他生命早夭,这个倔强的中唐时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他的信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人生一场梦,世间几度秋。寒来暑往,春花秋月,在这匆忙行走的人间,多少喜剧、悲剧,到头来都不过是酒肆茶馆中的笑谈、传说。就算是那千古奇闻,也成了现代人手机里的一条微信段子。
   带着一种难以释怀的心情,我走进位于柳州市中心的公园路,那里有座纪念柳宗元的柳侯公园。公园里有柳侯寺、柳侯墓,供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柳侯寺是一组三进的平房建筑,红柱丹梁,古朴典雅。门联是清代杨翰书写的唐代韩愈的诗句:“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寺内有柳宗元书写的“龙城石刻”和苏轼书写的“荔字碑”以及其他40余方碑刻。
   柳宗元在死前一年,曾与部将魏忠、谢宁等饮酒。说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结果一语成谶。
   柳宗元为官清廉,家无余财,遗下二子二女,均未成人。长子六岁,次子还在母腹中。是好友裴行立为孤儿寡妇筹措了费用,将其灵柩运回老家。柳州人民难忘他兴利除弊,惠及一方的德政,在城东南的罗池畔,为他修了柳侯祠和衣冠冢,年年祭祀,以享四时香烟。
   柳宗元死后,柳州人感戴他的恩德,用最好的木料做成一口上好棺材,并自发护送他的棺木到山西永济老家。从柳州到永济,千里迢迢,一连走了几个月,可到河东正式下葬,开馆重新殓装时,人们惊讶的发现,柳公的遗体完好,面目依旧栩栩如生。从此,柳州棺材因柳宗元而声名大噪。天下人无不以拥有一口上好的柳州棺材为荣。柳州也发了棺“财”,柳宗元死后依然福泽柳州人,这让柳州百姓对他更加敬重。至今世上还流传着“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的民谚。
   人的一生,寻寻觅觅,总在寻找安身立命的价值。从永济到长安到永州到柳州,又回到永济,柳宗元的人生似乎就是一个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一样,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能够让他千古的,让他永垂不朽的,只有他留在天下文人手上、口中的那些诗词文字,那种为了信念一生执著的精神。如果说一个人死后会留下灵魂,这些就是人留给世间的灵魂,然而,不是每个人死后都能够留下灵魂的,有些人未死已腐朽。
  
   五
   离开柳州的那个下午,我又乘上游船重游柳江。比起夜晚的溢光流彩,白天的柳江逊色了许多。
   我不得不承认,相比于桂林的漓江,柳江的水没有那么温柔,也没有那么清澈。漓江是柔媚的,她一半是女人,一半是梦。清风是她的衣袂,青山是她的玉佩。漓江两岸的十里画廊,一眼望下去,会让你不饮也醉。
   同样是两岸耸立的石灰岩峰岭,漓江的妩媚,柳江的挺拔;同样是一川流水,漓江细波轻浪,柳江涌动涛起;游罢漓江,留给你的是一个巧笑倩影;走过柳江,刻在你脑海里的是一身倔强豪气。
   从云贵高原奔流而来的柳江,流水滔滔,千回百转,有着更多的见识,更长的阅历。她孕育了柳州城,养育了柳州人。她因了柳宗元的这个名字,具有更多的精气神,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底蕴。
   柳江的美,不是在你的眼中,而是在你的心里。

共 732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条江,孕育了一座城。一座城,因为一个名字多了更深的文化韵味。 那条江,带着一身的豪气,从云贵高原滔滔而下,涌至桂北。 那座城,历经数千年的时光变迁,已然成为一个多民族人群集聚的历史文化名城。 那个人,一生写下诗文600余篇,因官终柳州刺史,便于这座城这条江结缘。 品读一座城市,就像是在品读一部名著,而柳州,是一本内涵厚重的史书。她的内涵,飞扬在历史的烟云中;她的品格与魅力,源于数千前的文化沉淀。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气质,自己的沧桑。作者路经一座城,亦可以透过繁华与喧嚣,寻觅其文化载体,探究历史遗存。 当古城柳州的风情跃然纸上,当城市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当我们细细品嚼着作者写在文末的那一句“柳江的美,不是在你的眼中,而是在你的心里”时,这柳州柳江在你的记忆中烙下的又是怎样的痕迹? 好的散文是用来分享的,我们在分享了作者的这篇散文之后,记住了一座城市一条江一个人。如果有一天,你也经过这座叫做“柳州”的城市,那么,你是否也会如本文的作者一般望着穿城而过的柳江发出一声浓重的叹息,又或是当初夏的风拂过你的身边,你会不会难掩内心如江水般起伏的心绪,读一读柳宗元的诗文? 散文气势雄浑奔放,意境宏阔,语言瑰丽,融文学性与思想性为一体,是为佳作,倾情推荐,与江山众文友分享!【编辑:纷飞的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0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5-08-05 22:20:09
  二哥文采斐然,此文悦心。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06 21:36:34
  非常感谢雪的美按,离开柳州一个多月了,我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我一直想写柳宗元,钦佩他的人格,他的才华,他的孤傲不逊,他是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在自己遭贬的情况下,他还上书朝廷,愿意用自己的贬地去替换家有八十老母且环境更恶劣的同党刘禹锡的贬地。患难见真情,蒙难见风骨。但是,柳宗元很不好写,因为他是个封建时代,没啥绯闻,没有多少故事的学者、官员、思想家。在柳侯寺,面对他的衣冠冢,我想了很多。今天的中国需要的不是造景运动,而是要早就更多柳宗元一样有良心的官员。柳宗元虽然遭遇贬斥,但毕竟还是“地市级”府城的一把手,死后,家里居然穷的买不起一口棺材。放在今天,一定能“感动中国”。我想,我们要提倡的正能量,就应该是这种以身许国的精神。一个封建时代士大夫能做到的,今天的干部更应该做到才是。谢谢你的美按。确实,我有许多感慨,文字结束了,意犹未尽。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8-06 07:20:0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晓文        2015-08-06 08:25:01
  在这个清晨,拜读二哥美文,与一条江,一座城,一个人,清澈相遇。
   将地理、历史、人文、名人典故,诗情画意,极致完美地融于一文,足见二哥极深的文化底蕴、不凡的手笔。
   柳州,柳江,柳宗元,因其历史,增添声色和情致,作者用细腻的线条来勾勒,更突显作者与之喜悦相逢,心中的那份激动起伏的心绪。
   柳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因为二哥这个有悟性的文人与之亲近,并以成文,柳州的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便喷泻而出,而读者只需静听、慢品。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07 11:31:43
  晓文,谢谢你的美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美景,自己的内涵,我们这些外乡人,能做的就是尽量去发现。
4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08-06 08:58:08
  二哥,看到这样的点评,心生疑惑,为何叫做二哥捏?这篇文字厚重,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气息,雪儿来学习,顺便问好祝福师傅。
河南雪儿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07 11:34:47
  谢谢雪儿光临,二哥这称呼,是有些故事的。我虽然有些南京人的血统,但真的不太“二”。哈哈,欢迎常来做客,一起切磋技艺。谢谢夸奖哈,恭祝夏安!
5 楼        文友:秀子        2015-08-06 11:11:20
  二哥,谢谢您帮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柳州与诗人柳宗元。二哥真是见多识广啊!
6 楼        文友:秀子        2015-08-06 12:02:03
  读了二哥的优美散文,让我全面的了解了柳州与诗人柳宗元。
   读文后收获多,想的也多。
   柳州人热情厚道,自然风光优美,让人陶醉,给人美的享受。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清贫,胸怀大志,可是生不逢时,
  
   在他短短的四十多年里,在治理柳州与文学造就方面留下了千古佳话,
  
   名扬天下。柳州柳江因柳宗元而出名,柳宗元因柳州柳江而名垂青史。
  
   跟随作者的足迹,心随文字游走,情也随诗人的悲戚经历遭遇而似乎
  
   多少有些沉重,同时,也为文中优美的语句及作者对一景一物一人的产
  
   生的丰富想象而叹服,更与作者在诗人死后对他的人生价值进行的精辟
  
   论述产生共鸣:“人的一生寻寻觅觅,总在寻找安身立命的价值,柳宗元的
  
   价值就是一个圆,让他永垂不朽的只有他留在天下人手上、口中那些诗词
  
   文字,就是他留给世人的灵魂……”既精辟深邃又富有哲理,还有就是有些
   沉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又能留下什么呢?同时我又想到我读过二哥的一
  
  
   些文章,天文地理,散文小说,写景抒情、议论等都写得特别好,篇篇充满
  
   对家乡对江南对大自然的热爱,给读者有一种美的享受,二哥的文字里也具有
   一种灵魂 ,让我们学习,憧憬、敬佩。
   读了”柳江柳州柳宗元“这如诗的题目以及如诗般的文字,想到这么多,胡乱
   说了一通,自由言论,没有章法,望二哥见谅!
  
   再想,如果能亲手捧着二哥的文字读一读,时常翻一翻,多美啊!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07 11:40:05
  秀子,谢谢你写了这么长的跟评。作为评论员,秀子一向尽心尽职。我是个包打听,到那个城市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哪怕是一棵没见过的树,一枝没见过的花,一定要问当地人:这叫什么树,这叫什么花?有传说吗,有故事吗?随时记在随身的小本本上。也有人见我讨厌,像看神经病一样瞧我。但我是劣行不改,依然走一路问一路。我相信学问是学出来,问出来的。秀子,谢谢你的美言哈。
7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5-08-06 16:30:40
  好文,饱满浓浓的历史古韵。
晨夕若梦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07 14:31:52
  感谢若梦来评。恭祝夏安。
8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5-08-07 07:04:37
  一篇综合了人文,地理,历史的散文,读罢不仅让人欣赏到了一种文字美的韵律,更是增加了地理与历史的知识。就冲老师这篇文字也要走一趟柳州。
   读文章开篇时,并没有感到有多大的吸引。读着,读着,就被融进了柳江的美丽中……作者又由柳江转到柳宗元,这位执着的政治家,大文学家给人留下的那种刚正不阿的性格,令人赞叹不已,柳江何不是他这种精神的承载?
   一条江,一座城市,都是因了柳宗元而富有内涵,富有诗意,富有坚韧不拔的性格。柳江的美是在心里。
   厚重的文字,没有丰富文化底蕴,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是写不出这么美丽,内容丰富的文字的。
   本人才疏学浅是无法言表的。望老师海涵。
   欣赏学习美文,感谢老师的奉献。
五十玫瑰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07 14:37:09
  玫瑰老姐,谢谢你的表扬。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赋文俱佳。他虽然只活了47岁,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从小就读过他的许多优美篇章。所以,柳州也是我向往一去的地方。在那儿盘桓了七八天,确有收获。山水是舞台,人就是演员。能否唱出好戏,在人也在天。谢谢你写了这样美的文字鞭策我,我将继续码字,认真码字。
9 楼        文友:风逝        2015-08-07 08:52:23
  一条江,一座城,一个人,都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作者由表及里挖掘出一处名胜的精神内涵,欲扬先抑的笔法,更让这座历史古城的灵魂之美深入人心。在寻常的风景中寻觅到不一样的美,展现了作者丰盈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拜读学习,在作者文学与思想的高地饱览别样的美景,身心愉悦。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9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07 14:43:34
  谢谢老乡。我以为在流年,风逝是我作文最认真的评判老师之一,帮我无私改错,让我受益匪浅。但我老而顽劣,总是错误不断。我觉得写文章要有自己的主题思想,这是一条绳子,有了这根绳索,全篇的文字,才会离而不散。不知,我这样追求,是否得当?风,谢谢你一贯的鞭策,我当继续努力。
10 楼        文友:宁轩        2015-08-07 13:25:06
  探究一座城的历史,地理,人文,亲临其境,观察入微(对柳州人的印象,从“蛮”到“豪爽”的过渡,对漓江水与柳江水不同的印象和感受等等),文辞精准凝练,旁征博引,使得文章内容厚重又极具韵味(历史引述,景象描述),独立的思考(字里行间不时看到作者有感而发的句子,那是思想的灵光闪跃,如:人的一生……等)。
   “广,散,真,美”,欣赏这样的广义散文,问好作者!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回复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07 14:44:54
  宁轩,谢谢。谢谢你这样条分缕析的评述。谢谢鼓励。恭祝夏安!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