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陪着孩子去上学

精品 陪着孩子去上学


作者:南山石 秀才,1208.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72发表时间:2015-09-17 15:48:38


   “哭,哭就会写词语了吗!”妈妈扬起了巴掌。
   “让我看看!”兰兰终于暴怒了,她啜泣着,一把从妈妈手里夺过课本。一看,她的哭声更大了,伤心得更厉害了,哭着哭着就笑了,笑得前倒后仰。
   “又哭又笑的,难道你还有理了?”召红被女儿弄糊涂了,语气平缓了许多,试探着问。
   “妈妈,你上过学吗?”兰兰笑得捂着肚子问。
   “我小学毕业了呀!”妈妈说。
   “你简直是个半文盲!这个词语读‘瀑布’,你‘暴布’、‘暴布’的谁听过呀!这一个读‘姹紫嫣红’,你‘宅’呀‘马’呀的,我能写上吗!”
   “是吗?”刚才趾高气扬的妈妈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把课本捧在手上,仔细辨认着。
   “妈,你是识字不识字,先识半个字。有些形声字可以从声旁读音,可这三个字都不能的,‘嫣’字的右半部分也不是‘马’字呀!”兰兰挺认真地给妈妈讲解着,妈妈的脸热了,也红了。
   “妈妈上学时不爱念书,初中都没有考上。长大了,妈妈尝到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所以才和你爸爸横下心来要供你和永杰念书,一直念到大学。”
   “我懂了,妈妈,我努力念到大学,”兰兰把头埋在妈妈的怀里,伸出小手揩了妈妈眼角的泪水。
   “妈妈只能给你们做饭、做伴,学习上辅导不了你了,你那数学上的题我有很多都没见过的。现在的课本咋就这样难呢?”召红对怀里的女儿说。
   “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不难的。”兰兰说,“我能学好的,您就放心吧,妈妈。”
   “我知道,女儿一定能行!”
   母女两紧紧地抱着,不一时,兰兰就有了香甜的鼾声,妈妈帮女儿脱掉外套,搬过枕头,扶她睡好。召红睡不着,尽管儿女们都在身边,但她的心里好像还是空落落的缺了啥似的。她习惯性地摸起手机,每晚这个时间是她和张新简短地通话时间,今晚她却不想通话,她发了条短信:“老公,我想你了!”
   “刚加完班,才吃饭呢,”很快,张新的回信就来了。
   “累了就歇一歇,照顾好自己。”
   “睡吧,别胡思乱想了。我得多加班,才能多挣钱。”
   “我就胡思乱想了,咋的?下班了就早点休息,别到外面胡转去!”她白骨精一样现出了原形。
   “我胡转啥呀?你气死我了!”
   “找女人呀!”
   “别闹了,小妖精。过两天我们工地预支工钱,我给你就全都打在卡上了,和孩子们想吃啥就吃去。早点睡觉!”
   “嗯!”
   召红发出最后一个字后关了手机,她有睡觉前关机的习惯,尤其是张新在家的时间,一到傍晚她就关机,以防万一,万一有个什么骚扰的,就对张新说不清楚了。
  
   五
   这个中午,召红收到了一条短信,是淑平发来的,“妹子,干啥呢?没事咱到城里转转去。”召红一看立刻回了过去:“姐呀,真闷,闷死我了!可我不知道到哪里去转呀!”
   “你出梨花村巷道,过火车路等我,我就来了。”淑平指给她碰头地点,就直接朝那儿走去。儿子王伟已经初二学生了,让她操心的事儿少了,本来是想找点活儿做做,也好添补买菜打醋的钱。县纸袋厂按件记工,活儿好做,怎奈想进也进不去,老板根本不要陪学的女人,怕事儿多影响生产;临时扫马路也可以,又嫌挣钱少,还丢面子,谈好的活儿就黄了。建筑工地打小工挣钱多,那活儿又太累,挑来拣去,没适合她的工作。超市里她去应聘,上班就没时间给儿子做饭了;小饭馆里能干,可是饭馆的营业高峰正是学校的吃饭时间,她和儿子商量过,要儿子中午饭到饭馆吃,晚上了他回家做饭,干了不多几天就干不下去了,饭馆里的活起得早,五点多钟就得上班准备当天的菜和面,她做不到。老公也不让她去饭馆,说那里人多,不安全,还是在家呆着,照看好儿子,督促儿子学习,至于生活费他一个人挣的就够了,这几年工价高,多加个班就是二三百块钱呢。淑平就打消了找活的念头,专心做起了陪学。
   人生来就必须要劳动,做什么都不能闲着,俗语说“人闲生余事”,为了打发时光,淑平的手机开通了流量,申请了QQ,网名是“无奈的心谁来慰籍”,上传的头像是自己通过美美秀图处理的一张半身照的三分之二部分,妖艳而性感,镶嵌在一枚银元里。一有闲暇就聊天、偷菜、空中花园样样来,在虚拟网络中寻找快乐和刺激。
   召红是第一次和表姐相约出去玩,她着实打扮了一番,描了眉画了脸。她的眉毛太细,压不住那双机灵忽闪的大眼睛,经过一番勾勒,却也妩媚了许多。她有一只小巧的只能装得下一个手机和一包纸巾的银白色手提包,当然还能装进几个零花钱的。
   “姐!”远远地,召红就看见了淑平。淑平招招手,示意她过来。
   “哎呀,妹子,这身打扮也成城里的小妖精了!”淑平欣赏一件艺术品似的定睛瞅着召红,乌黑发亮的长发瀑布般泻在背后,上身一件墨色的蝙蝠衫,粉红色的内衣领恰到好处地敞开着,一条黑色的健美裤,套着件超短裙,中跟鞋光亮的一尘不染,银白色的小包在左手腕挂着。
   “姐,”召红被瞅的得不自在了,拉了淑平一把,“去哪儿呀?咱走吧。”
   “你这身行头,要是走在人群里,我还不敢认你呢!才几天呀你,就老土换成美人儿了?”淑平说。
   “跟你学的呀,你这不也是城里娘们的装扮吗!”召红猪八戒倒打一耙,既恭维了淑平,又影射了这位姐姐。
   “你呀,这张嘴我是说不过的。咱俩去渭河边溜溜去,溜到鸳鸯湖再回来,咋样?”淑平说。
   “好呀!”召红张口就应了。整天坐在那么个小院里,她也想河水、砂石、草滩,还有河畔的树木了。至于鸳鸯湖在啥地方,啥景致,她是全然不知的。
   渭河一路奔腾咆哮而来,进了县城又温顺了许多,河面宽阔,水流缓缓,虽然河水浑浊,但在秋日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这景色让召红想起了村前的小河,那水清的能照镜子,要是在家里,这样的好天气她会去河里洗脚洗胳膊洗腿呢!这渭河咋就这么不清呢,要是这河水清凌凌的,那该有多么美丽壮观呀!她俩在河堤上漫步,倒垂的柳叶不时地抚摸着两个从山里走来的城里女人精心梳理过的头发,偶尔拂过脸庞,弄得痒酥酥的。
   淑平好像有啥与时间有关的事儿,不时地掏出手机看看表。“还早着呢,永杰是五点离园,到时候我去接就行了,不误事的。难得和姐姐出来一趟,就好好转转,”召红以为淑平是关心着孩子们散学的时间呢,就说。“姐,你看,河滩上那人在找啥呢!”她大惊小怪地喊,用手指着低头在渭河滩挪动着身子的人。只见那人搬搬这颗石头,掂掂那颗石头,好像石头有病,他在拉脉呢。
   “捡渭河石的人,”淑平抬头瞅一眼,不以为然地说。
   “捡石头有啥用呢,咱看看去,”说着,召红已经从河堤向河滩的便道上走去。淑平无奈,只好在原地等她。
   一到渭河滩,召红就被满河滩的石头吸引了。都是卵石,没有山里的石头棱角分明,却五颜六色,着实好看。再看眼前搬弄石头的男人,中等个儿,一身迷彩服,一双胶鞋。她的接近好像于他毫无关系,旁若无人地瞅着刚搬起的一颗蜡黄的石头发呆。
   “大哥,石头咋地了?”召红俯下身,也瞧着蜡黄的石头问。
   “玛瑙石,真正的旱玛瑙呀!渭河滩尽有这宝贝!”
   “是吗?”召红听过玛瑙,小时候,爷爷说他的旱烟锅子的烟嘴子是玛瑙的,爷爷拿它当宝贝,不给一般人抽他的旱烟,尤其不让女人摸,说啥女人摸了玛瑙的色就转了。她惊奇地伸出手,触到了蜡黄油腻腻的石头,那股清凉一下子从指尖涌向全身。
   “摸摸吧,算你有眼福,能见到这宝贝!”那男人说着,坐在旁边点了支烟,瞅着她翻来覆去的摸石头。
   这是一位四十来岁的男人,脸庞椭圆,皮肤略黑,看上去憨厚诚实。召红瞅着这男人说,“算我饱眼福了呀!不过,这,真是玛瑙?”
   “在这渭河滩,我转了五六年了,捡的石头都拉走了几卡车了,还能走眼!”中年男人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捡这石头,能卖钱吗?”召红觉着奇了,在山里也有专门采石头卖钱的人,不过一小四轮车就四五十块钱,一卡车也值不了几个钱,五六年光景你拉走了几卡车又能卖几个钱呢!
   “就眼前这颗石头吧,至少也值一般人打工一年挣的钱。”
   “是吗!”
   “是呀,谁骗你个女子呀!”
   “那,我也捡石头。可是又有谁要呢……”
   “渭河滩这么大,谁都能捡,但是好石头又不是谁都能捡到的,”中年男人轻蔑的笑着,“你懂石头吗?”
   我懂石头吗?召红心里一咯噔,摇摇头,说:“不懂。”
   “那就该干啥干啥去,”中年男人扔掉香烟头,抱起他的宝贝走了。
   召红讨了个没趣,但她不服气,站起来喊:“大哥,咋称呼你呀?”
   “城南石头王!”
   “石头王,我记住了。”
   “记住啥了你,快上来,和呆子叨咕啥呢!”淑平在河堤上喊。召红不死心,石头王尽然捡了那么大一颗玛瑙石,一个旱烟嘴子上百块钱,石头王捡的那颗玛瑙石要做多少个旱烟嘴呀!她的眼睛也就在脚下的卵石滩上搜寻着。淑平催命鬼般地喊着,她恋恋不舍地上了河堤。
   “姐,那人发财了!”
   “发屁财呢,他是神经病,呆子,天天啥事儿都不干,只是往家里抱石头,院里院外堆得满满的,”淑平说。
   “你认识?”
   “我听人说过。”淑平说着话,眼睛没离开手机,手机不时发出嘟嘟嘟的声音。
   “谁的短信?”召红问。
   “聊天,QQ聊天,”淑平说,“你有QQ吗?”
   “没有,”召红知道QQ,但是没玩过。
   “我帮你申请个QQ号。”
   “要它做啥呢?”
   “你能和好多朋友聊天,挺有意思的。”
   “费钱吗?”
   “一个月五块钱的流量就够了,比电话、短信都便宜。”
   “行,啥时间了你给我弄一个,”召红答应了。
   姐妹俩闲庭信步般走着,淑平说,沿河堤一直向前走就是鸳鸯湖,挺好玩的。传说从前在那里落过一对鸳鸯,人们就引渭河水建起了个人工湖,专门给那对鸳鸯建的,就叫鸳鸯湖。召红是初来乍到,两眼墨黑,啥都不知道,只是跟着淑平走。
   “姐,我们院里那两位老人怪怪地,尤其是陈叔,很少说话,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连外孙女秀秀也不和同院的孩子们玩。”
   “谁叫他们的女儿不争气呢!”淑平百事通似的,冒出这么句话来。召红就追着问开了:“陈叔的女儿咋地了?”
   “跟了个外地男人私奔了,再能咋地!”淑平说,刚进县城时,陈叔的女儿和儿媳同租一个院子,一人带一个孩子念书。后来妯娌商量,一个人陪学,抽出一个打工去。儿子和儿媳就去了南方,女儿就留在了县城。谁能想到女儿耐不住寂寞,常常去跳街舞,结识了一位外地男人,做了情人。今年暑假,回家割麦子时和女婿吵了一架,说是进县城收拾租的房子,没想到她竟然和情人私奔了。
   “咋能那样呢?她走了,孩子咋办?”召红听着,心里特不是滋味,“最毒女人心,亲骨肉都不顾了,扔的下吗?”
   “扔下了,女婿就把叫秀秀的女儿领给了陈叔,”淑平说得毫无表情,没一点怜悯之心。
   “秀秀都上初一了呀!”召红说。
   “那男的就比秀秀妈年龄小,人也比秀秀爸长的帅,我见过的,”淑平说。闲话间,鸳鸯湖到了。
  
   六
   鸳鸯湖虽小,但它与颐和园昆明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湖心堆起的小山就是凿湖挖出的土石堆积起来的,湖水是灌进的渭河水,泥沙沉淀了,水蓝格茵茵的,湖畔是高矮不一、色泽各异、花香不同的各种风景树,还有一个八卦形的大花坛,用各种月季摆放成两条鱼的形状。脚下的小径是渭河鹅卵石垫的,两旁有草坪,有小檗和女贞栽的风景墙,亭台楼阁一样不差。宽阔处是用绿色遮阳瓦搭建的凉棚,摆放着几十张啤酒桌,有男男女女喝啤酒、聊天、打牌。召红是第一次来这里,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淑平拉着她,径直到了湖畔小码头的一间凉亭里,亭子中央是一张大理石圆桌,周围是仿古石凳,她俩刚坐下,就有一男子翩翩而至。
   “真巧,碰到你了!”男子笑容满面,对着淑平说。
   “是呀,巧了也!”淑平也笑盈盈答。
   “姐,认识呀?”召红悄声问。
   “这是我妹子,召红,”淑平好像没听见似的,对那男子介绍说。既而又对召红说:“这位是李老板,是城里最大的建材商。”
   “你好,你好!”李老板伸出手,召红赶忙把手缩在了腹部,勾下头,轻声说:“你好!”
   “坐、坐……”李老板把伸出的手挥了挥,让召红坐。召红不自在死了,浑身痒得像有虱子在跑动。姐这是要干啥呀?她想。
   “请到的不如碰到的,就喝杯啤酒吧!服务生,过来,”李老板吼着,招招手。一位身着天蓝色制服的女子就匆匆而来。
   “先生,您好!请问,需要什么?”服务生说。
   “来一箱啤酒,罐装的。水果都有什么呢?”李老板问。
   “荔枝,刚开封的,特鲜!”
   “来一份。荔枝,可是当年杨贵妃才能吃到的新鲜水果,”李老板说。
   召红不喝酒,淑平就给她荔枝。李老板斟了酒,高脚杯满满地,举起,说:“为了我们今天能在鸳鸯湖相聚,干杯!”
   淑平举起酒杯,和李老板碰了一下,说声“干!”然后举着酒杯逼召红端起杯子,召红无奈,也就学着碰了一下,把杯子举到嘴边,嘴唇眯了一下,不辣,有股麦香味,就喝了一小口。召红要放下酒杯,被李老板拦住了,说:“碰杯必须要干的!”
   “喝了吧,啤酒没劲,就是饮料,”淑平也劝,召红就一气喝了个底朝天。

共 29736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文章围绕着召红一家,针对当前的陪读现象做出了切实深刻的演绎。切入点具有典范性,写出了农民进城之后的生存状态。有坚守也有迷失,但最终都能迷而知返。作者的文笔犀利而精准,对于人物性格、社会现象、教育问题等等,都做出了极为透彻的阐释。进城者有进城者的艰辛,留守的老人呢?沉潜冷静的叙述中,对人生的感悟和人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被一一展示。结尾恰似一幅拉长的镜头,给人留下回味思索的空间。路,很长;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一篇现实而深刻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紫玉清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918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9-17 15:49:25
  问候老师,遥祝文安笔祺!
紫玉清凉
2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9-17 15:52:40
  踏实的文笔,深刻的内涵。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陪读现象,做出了非常精妙的阐释。人物对未来的展望、对儿女的殷殷期望、对老人的至亲至孝、以及夫妻间彼此的信任和守望等等方面,被完整呈现。选材合理,情节饱满,值得细品。期待老师更多佳作!
紫玉清凉
3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9-17 15:55:48
  文章写出了一种中国现象。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沿袭。做父母的,为了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完全没有了自己的形象被清晰刻画。召红一家人,极有代表性。最让人心酸的是留守村庄的老人,在本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还要挣扎着为儿孙流尽最后一滴血汗。作者对于时下的教育现象也做出了非常精彩的解析。拜读佳作!
紫玉清凉
4 楼        文友:南山石        2015-09-17 16:41:04
  感谢紫玉清凉!
5 楼        文友:陌然然        2015-09-18 10:15:37
  恭喜获得精品,先占个位置,下午来好好看。。
陌然然
6 楼        文友:南山石        2015-09-18 10:23:09
  谢谢陌然然了。
7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5-09-18 16:45:58
  文章精彩至极,召红一家有着一定得代表性,但也仅仅是陪读的个体。故事还有许多暗藏的东西没有展开,农民工和留守妇女的性生活如何解决,这种压抑人性的生活到底对不对,值不值得,还能坚持多久?农民工打工活源能否持续,薪水能否按时拿到?展示的是社会现象、碰触的是中国当代的农民思想。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灵魂方面的,无法解的疙瘩,先系着吧!
8 楼        文友:一飞        2015-09-18 18:46:57
  真实,共鸣,问好!
用文章挖掘自己的故乡,让故乡活跃在纸上,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沉淀在心里。行吟在路上,把自己最真的情回报给他的故乡。
9 楼        文友:南山石        2015-09-21 08:30:08
  感谢文友们的点评!乡村基础教育到底走向何方,城里到底能够接纳多少,一方拥挤,一方寡淡……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