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月恋】地生(小说)

精品 【星月恋】地生(小说) ——黑土地之恋


作者:高铁 童生,650.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34发表时间:2015-12-15 22:31:39


   刘光亮:“你个龟儿的抬杠说,信不信,咱们骑驴看唱本,走起瞧。”
   钢筋工是建筑工地上最吃香也是最复杂的工种,光钢筋就有若干种,各种钢筋都有不同的用途,什么钢筋用在什么地方都是有讲究的,除了识钢筋外还要会看图纸,就是按图纸的要求来选择使用钢筋型号,另外就是对钢筋进行成型加工,那些建好后还没使用多久就发生质量问题的建筑、房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偷工减料或质次的嫌疑,钢筋是建筑物的主心骨,主心骨都有问题了,其使用寿命自然可想而知。地生学得很认真,有什么问题都会问师傅,只要地生问到的问题刘师傅都会不吝赐教,地生很勤快,总是跑前跑后的,嘴巴也很甜,“哥哥”二字不离嘴边,随时给师傅递烟点火,把刘师傅乐得笑眯眯的。
   又到了发工资的日子,工友们聚在工棚里,打牌的打牌、冲壳子的冲壳子,等待李志国和他媳妇提着那个皮包来发工资,一直到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没见踪影,有人猜测李工头是和大老板吃大餐去了;有人猜测是陪老板洗桑拿去了;有人猜测也许是今天银行取钱的人多一时排不上号,没事的,反正干活拿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又是同村兄弟,不会有事的。话虽这样说,可大家还是有些担心,近来电视里经常有房地产在降温的新闻,甚至还有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的说法,在买房的人中观望的、等待房价下跌的越来越多,不知道金色花园三期工程会不会受到影响,这毕竟不是空穴来风,人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下午快要吃饭的时候,李志国终于回来了,他一进棚工友就围过来准备领钱,可李志国并没有要发工资的意思,而是叫大家都过来有话要说,待大家都到齐后,李志国说:“最近公司买了许多材料,贷款暂时没有下来,工资要缓一缓,希望大家理解。”
   这一缓就过了大半个月,眼看就要到月底了,有工友憋不住去问李志国,李志国说:“你急什么急,你那几个工钱不会少你的,再等等。”
   第二个月的工资还是没有如期发放,工人们开始发起了牢骚,萨姆腾说:“我都盐干米尽了,带来的钱都花光了,再不发工资烟都抽不起了。”二麻子说:“我家里又打来电话叫我赶紧寄点钱会去,家里等着用钱,要买点农药和化肥。”刘一手说:“你们那点事情算什么,我父亲得了重病,住了三月,钱花完了,医院给停了药,借了点钱勉强维持了两个星期,又停药了,把我都要愁死了,这咋整呀。”李志国找了几次大包工头,得到的回答就是叫再等一等,向工人多说点好话。
   工地上人们发现进场的车辆越来越少,材料已经跟不上需要了,工人可干的活也在减少,每一项工作都是干干停停,总是要等材料,一打听才知道开发商也欠着材料供应商的钱,而且欠得还不少,难怪人家都不愿意再供货了。新闻里说买了房又退房的开始出现,电视上讲得最多的就是金融危机,工人们搞不懂什么叫金融危机,只要走到街上就会听到人们议论得最多的就是金融危机呀、次贷危机的话题,有工友解释说所谓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就是银行贷出去得资金收不回来,而且数量还挺大,导致银行资金短缺,企业贷款困难,贷不到款的企业资金断裂,最后只能破产,这些对工人们来说就像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也不关他们的事,他们只管干活拿钱。工地上的材料已被用尽,拉材料的车子不见影子,到月末的时候工地已全面停工。
   最着急的是李志国,工人们天天缠着他要工资,李志国没办法只好去找大工头,大工头说他也在找开发商,开始的时候还能打通电话,最后连电话也打不通了。有人猜测开发商莫不是跑了,因为已有好长时间没有见到过开发商的身影。开发商跑了的消息迅速在工人中传开,工人们议论纷纷,在惶惶不安中度过每一天。
   李志国自己的钱已用光,食堂已停止了开伙,工地上出现了骚动,有的工人开始偷工地上的材料去买,以维持生计,可这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拿的也有限,守工地的也守得紧。工头们把工人们都召集起来听听大家有什么主意,大家七嘴八舌说了一大堆,可还是没有可行的办法。地生说:“电视上说这样的情况可以找有关部门反映,政府有解决这类劳资纠纷的机构。”
   问题反映到了有关人事劳动部门,接待的办事人员听取了工人们的情况后,说是找开发商协商,叫他们等候消息。
   等候,再找,再找,再等候,结果似乎遥遥无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人们发现进城的路被堵了,公路上有一大群工人打着横幅,上书:“我们要吃饭,还我们的血汗钱!”此事惊动了C城有关高层领导,为了平息事态的发展,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事情算是有人一个初步的结果,就是拿出一本分失业救济金给工人们解决部分工资,叫大家先回去,余下的听侯消息。
   工人们拿着救命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曾经豪情满怀的梦想之地,身后望着他们的是那个高高的、冷冰冰的吊车。
  
   六、
   回家的路显得很漫长,李志国等几个干弯村的农民工坐在返乡的火车上一个也不说话,他们的心情都很复杂而沉重,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一直都在撞击着他们的心,回想当初出来时候的情景,泪水干了又流,流了又干,那味道既苦又涩,不知是泪水的刺激还是其它的原因,地生只感到肚子很疼,他咬着牙,双手紧我压住肚子,卷缩在地板上,两天两夜的路好像走了一年,前方的路在何方?等着的又将是什么?谁也没有答案。
   回到干弯村,兄弟们互相告了别,提着行里,向自家走去,虽然没有人们期待的那样衣锦还乡,家人依然像迎接英雄一样把他们接回家,毕竟他们已经努力了,农村的天地是广阔的,只要肯付出,同样也会得到丰厚得回报。踏上家乡的土地,地生感到格外亲切,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每一道沟沟坎坎都是那么熟悉,心情好了许多,肚子疼痛的感觉也消失了,吃晚饭的时候母亲说:“地生呀,回来了就好,摔打摔打也并不是坏事,家里正缺人手,这回就踏踏实实地在家帮忙管理一亩三分地吧。”父亲说:“发财是指望不上了,没关系,咱家后山有的是宝,你就跟着你爹去挖吧。”
   地生娘:“什么宝呀,别听他的,不就是山药蛋嘛。”
   张贡生:“别看只是山药蛋,城里人喜欢着哪,我家后山上的山药又糯又好吃,每次背进城都被抢个精光,只是挖的时候费点力,咱们农民有的是力气。”
   地生爹说的后山坡其实就是一片乱石岗,这里坐北向南,地势高,阳光照射时间长,唯一不足的就是石头多,植被非常稀少,除了草之外还长有一些蔓藤之类的植物,其中一种就是山药,农民叫它山药蛋。山药既可当菜吃又可入药,食用山药指的是肉质根,除有补中益气、滋阴壮阳、消渴生津的作用外,还有保健、养颜的作用,本地山药入秋后即可开始采收,此时的山药开始消苗,停止生长。挖山药是门技术活,先是辨识山药,就是从众多的藤蔓植物在哪是山药,之后沿着藤找到根部,然后在根部的傍边往下挖,山药都长在石头缝里,因此挖起来很困难,一不小心就会挖坏山药,如果挖坏了一是不好看,二是卖不起价。地生家后山坡上的山药很好吃,十分受人欢迎,对于地生家来说他家的这片山坡就是个宝山。这些年地生的父亲挖了不少山药背到城里卖,赚了不少钱,只可惜越挖越少,越来越难挖。
   干弯村的秋天很美,松树林从来都是绿色的,青刚树的叶子已开始变为褐色,白桦树的叶子渐渐转黄,杂木林里的红叶更加鲜艳,松林下面的一大片都是灌木丛,草地已经全部枯黄,远远看去就像画家画板上的画,有人说像油画,也有人说像水彩画,看了的人都说美。
   地里的活干得差不多了,趁着闲暇的日子,地生爹带上锄头、钢钎,背起背篼领着地生去后山上挖山药。来到山上,放下工具,地生爹理着山药藤说:“儿子,你看这就是山药藤,山药藤和其它的藤看起来有些相似,可认真看起来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咱这山药挖出来就是抢手货,来,帮帮忙,拿钢钎把石头撬开。”山药都喜欢长在石缝里,不撬开石头是挖不出来的,地生和父亲撬开石头,刨开土,露出了浅黄色的山药,父亲小心地往下挖,不大一会一根粗大的山药被挖了出来,接着又去挖另外一棵,就这样,两爷子在山坡是挖了一天的山药,到下午的时候挖了差不多有半背筐了,两爷子背着山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在路上,父亲说:“你别看不起土地,其实里面有许多宝,只是你还没有认识罢了。”
   经过一周的努力,收获不小,挖出的山药足足有两背筐,休息了一天之后,俩父子搭乘班车把山药云到了县城的农贸市场,刚找了一个地方放下,就有一个背着大背筐的中年妇女过来问,听说是从山上下来的,立即把两个背筐按起,说:“你这两筐山药我全要了,多少钱一斤?”
   地生爹比了个手势,说:“十八元一斤”
   中年妇女:“贵了点,十六元,全要。”
   地生爹:“看你就是识货的人,我这山药好卖得很,不信只要你放手,一个时辰就会卖完了。”
   中年妇女:“一口价,十七元,怎么样?”
   地生爹:“好吧,便宜卖你了,今儿要不是我还要去赶赶街,买点农药、茶、烟叶,我是不会卖的,拿把大称来。”
   中年妇女:“有,旁边就有,背过来吧。”
   俩爷子把山药背到傍边,过了称,点了钱,双方钱货两清,地生爹和地生去农药店买了点农药又买了些日常生活用品之后就乘上班车赶回家去了。
   地生回到家心想这山药还真是好东西,要是能自己栽种就好了,有人种蘑菇不是也成功了么?还有饲养野猪的、热带鱼的、梅花鹿的等等,况且人们吃的菜也是由野菜经过培养后才成为家种的,记得生物课里有讲过物种的起源和演化,山药这么受人喜欢,如果能够大面积的栽种,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增加收入岂不是件好事,家里种的红薯、白薯的习性应该和山药有相似之处,说不定还真有人在栽种呢。地生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试一试,第二天他就去找人请帮在城里买一本关于如何种薯类的书。拿到书,地生整天都带在身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越看越觉得有门儿。闲聊的时候,地生跟父亲说了种山药的想法,父亲摇摇头说:“山药从来都是野生的,还没听说过家种的,正事没干多少,鬼主意倒是挺多的,你就瞎折腾吧。”母亲说:“别听你爹的,你的想法不错,我看可以试一试。”
   地生在挖山从来都是药的时候特意把山药的鼻子都留留下来,入冬后就开始种植,他把山药种栽在自家的地边的石坎一带,次年春天山药发芽长了出来,为了不影响种地,他从山上砍来了一人高的木杆,插在山药的旁边,又从家里的猪厩里弄来了有机肥给山药施了肥。地生时常去底边查看山药的生长情况,有时一天要去看两三次,他还嘱咐家里的人在种地的时候不要弄着他栽的山药,他把自家种的山药和山坡上自然生长的山药作了比较,发现自家地边种的山药长势要好得多。山药每长高一点地生的喜悦就增加一分,他充满期待,等待着秋天的到来,等待着收获的季节。
   刚刚入秋,地生就迫不及待地准备挖自己种的山药,这天地生背起背筐,拿起锄头,叫上父亲和他一起去挖地边的山药。父子俩来到地边,地生小心地挖开了石坎,展现在眼前的是又粗又长的山药,地生高兴地大声叫道:“成功了,成功了!”父亲啧啧地赞许道:“儿子,要得,不错,不错。”俩父子接着又挖,每挖开一棵就高兴一次,只挖了四五米长就装了大半背筐。父子俩把挖坏的地坎重新砌好,背着山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地生家种山药成功的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干弯村沸腾了,村民纷纷来参观,一边夸赞一边讨教经验,地生也不保守,一五一十地述说了种山药的过程。有村民说:“书读得多就是不一样,我们祖祖辈辈就只会挖野山药,就没有想到自己栽种,地生给我们做出了示范,这下我们致富有希望了。”
   到秋末山药快采收完的时候,地生认真地算了算栽种山药的收入,除去送亲朋好友和自家吃了的外,净收入有八千多。地生家有七八亩山地,长丘地的石坎约三十来米,短的约有二十来米,只可惜因山药种有限,还有约三分之一的石坎没能种上山药。
   来年,地生把全部的地坎都种上了山药,剩下的山药种都送给了姐姐家,并指导姐姐栽种,还把如何进行管理的方法都教给了姐姐,地生说:“家种山药最主要的是后期管理,施肥要得当,多了烧根不,少了营养不够,最好是施农家肥。”看着弟弟有了在山药栽种上取得了效益和经验,夸赞说:“谢谢弟弟,出去打工不仅开了眼界、得到了锻炼,脑子还更灵了,许多人都夸你会种地也会帮助乡亲,不错哦,你这样的小伙子姑娘都会喜欢的,找了姑娘没有?姐姐给你介绍个不?”
   地生:“还没呢,还早,再过两年吧,等做出点事再说。”
   地生姐:“你年纪也不小了,在咱们农村,像你这么大的大多都结婚了,晚了怕没有好姑娘了,先成了家再做事业嘛。”
   地生:“谢谢姐姐的关心,没事的,不急。”
   地生在姐姐家吃了晚饭,带着小外甥玩了一会就回家了。

共 36776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以地生为主人公,时间跨度是从出生到结婚。地生的村子是有名的贫困村,不认字的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地生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大学,摆脱种地的命运。虽勤奋刻苦从倒数到了第一名,却在高考时遭人陷害以至于受了处分。回家后的地生跟人外出打工,一样的努力好学,最终还是以上当,未能拿到应得的工资而告终。再次回到家的地生,跟父亲各地刨山药时有了自己的设想,试验成功后,又有了进一步的设想,大棚山药也试种成功,并在村委会帮助下,网上销售成功。最后,跟晓红喜结连理。从上学到种地,地生一直肯吃苦并善于开动脑筋,不但思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而且品行良好,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给同村的村民。让大家一起致富,而且目光长远,用自己的所学为自己的人生服务,为乡亲们的致富服务。地生的人物形象饱满,这篇小说故事情节顺畅,主题充满了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进取的年轻人,可以说就是一首土地恋情的赞歌。一篇厚实的小说,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216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12-15 23:08:53
  问好高铁老师,谢谢你的支持。
回复1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6 08:41:28
  非常感谢快乐老师的精心编辑,问好,敬茶!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12-15 23:12:22
  地生这名字就为这小说定下了基调,不只是在地里出生,更是为土地而生。能够让土地更好的为人服务,凭借土地走上致富路,这应该是所土地吃饭的农民的共同愿望。
回复2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6 09:00:00
  土地是农民的生活的根本,也是他们走向小康生活的依赖,地生是广大农民中的一员,他有理想、有抱负,在经过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在土地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梦想,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地生是一个好青年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12-15 23:13:24
  个别语句进行了修改,还有什么不到的地方,告诉我,明天再修。
回复3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6 09:02:59
  衷心感谢快乐社长的精心修改,祝星月越办越红火!
4 楼        文友:野苍耳        2015-12-16 10:46:55
  老师的文笔我喜欢,浓浓的乡土气息,朴实的文笔都是我喜欢的。问好,祝冬安!
因为喜欢,所以执着。
回复4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6 11:29:30
  在农村生活多年,对农民的生活状况深有感触,真心希望他们早日脱贫奔小康!
5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15-12-16 11:40:51
  一篇充满正能量的励志小说佳作,塑造了地生这个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年轻人的形象,对当今社会上的青年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拜读佳作,恭贺获精!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5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6 14:17:26
  创业难,对于农民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在困难面前最怕的就是失去信心,只要充满信心因地制宜就会开创一片新天地!
6 楼        文友:平淡无奇        2015-12-16 12:02:21
  欣赏高铁老师的小说。这个小说我以前读过,如今重读仍然震撼。问好高铁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6 14:22:31
  老师也许读过类似的东西,这篇是本人的原创,没有任何模仿,谢谢点赞。
7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5-12-16 16:39:54
  充满正能量励志小说,地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代表,他勤劳肯干,目光长远,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村民们一起致富,自己富裕不忘乡亲。满满的正能量。祝贺高铁老师。
晨夕若梦
回复7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6 17:56:12
  感谢您的欣赏,真心希望广大农民朋友都富起来。问好!
8 楼        文友:好甜的瓜        2015-12-16 18:38:54
  朋友的这部小说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非常成功。
回复8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7 11:59:55
  谢谢夸奖,今后还得多向你学习,问好!
9 楼        文友:好甜的瓜        2015-12-16 18:39:41
  小说的开头儿部分处理的也非常得当。
回复9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7 12:01:51
  文章开头部分是很难的,以后还得多多学习。
10 楼        文友:文绮        2015-12-16 18:53:51
  有时间我一定拜读 祝贺精品得主。
文绮
回复10 楼        文友:高铁        2015-12-17 12:04:01
  谢谢欣赏,请多提意见,问好!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