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山水】黄河仙子传奇(小说)

编辑推荐 【山水】黄河仙子传奇(小说)


作者:980539319 秀才,126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6发表时间:2016-01-03 19:54:27


   孙悟空说完,只一个筋斗云翻了出去就是十万八千里。没料想,这个筋斗云翻得劲太猛了,一头栽在一个山峁上的一户人家的碌碡上,脑袋嗡嗡直响,伸手一摸,头顶已是一个馍头般的大疙瘩,眼睛里也火辣辣地直冒金星。他直骂老龙王捉弄了他,于是,就连看也不再去看上一眼,便又是一个筋斗云翻了回来,对龙王说:“老龙官,你下的雨差得远着哩!连地皮都没有洒湿,土块还硬得跟石头一样,你看看,把俺老孙的头上都碰了这么大的一个疙瘩!”说着,孙悟空就去拉龙王的手,要他摸他头上那个馍头般的疙瘩。
   龙王一看,孙悟空的头上就是有了一个大大的疙瘩,可他又怕这猴头诡计多端,变着法儿捉弄于他,便说:“不可能吧,平时我只要把降水瓶稍微倾斜一下,人间就是一场透雨,这一回我狠狠地倒了它三下,怎么连土块还这么硬呢?”
   孙悟空见老龙王不相信自己的话,怕他又要缠着让他再下界去走一趟,就又想出了个法儿,遂把身子一转,弯腰把他那尖瘦的屁股蛋子厥得高高的,一边摸一边说:“老龙王,不信你再来看看,俺老孙刚在人间的一块土地上坐下来歇息了一下,呵呀,那地方比那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三昧真火还热,一下子就把俺这屁股蛋子烙得没有一根毛了!”说完,孙悟空硬是要拉着老龙王看他那红红的屁股蛋子。
   龙王不知天下的猴子都是光腚红屁股,只以为是如火般的土地给烫成这样的,便大大吃了一惊:“唉呀!真是太旱了,连大圣的屁股都给烫红了,雨下得就是太小了,太小了!”于是,他急忙吩咐云母和雨伯,赶快不停地下,下,下……
   于是,人间便有了这场灭顶之灾!
  
   兄妹成婚人类繁衍
  
   大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地上的洪水把所有的山峰几乎全淹没在水里了,唯独留下两个南北隔水相望的山头还突露在水面上,这便是冀州北屈地界的人祖山的两个峰巅。自然,这洪水把地球上所有的人全给淹死了。可说来也奇,这时却有两个幸运的人没有遭此劫难。他们两个是谁呢?
   据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以后,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人类已有了一个富裕文明的社会。那时在北屈地界的人祖山下,有一个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村中有一家姓风的大财主,高门大院,颇有钱财,老俩口大半辈子只生得一男一女,聪敏过人,招人喜爱。风财主家的大门口有一对形状酷似狮子的石雕“怪兽”,这“怪兽”身上花纹雕凿得并不精致,一对眼睛却十分有神,张着嘴,蹲在门口,看去很是威风凛凛的。兄妹俩从小就喜欢和这对“怪兽”玩耍,连吃饭的时候他们都要蹲在“怪兽”跟前,自己吃上一口就往“怪兽”的嘴里填上一口。一日三餐,顿顿如此。时间就这么过着,慢慢地,男孩长成了一个威仪精壮的小伙子,女孩长成了一个美丽漂亮的大姑娘。可是,就在这时的一天中午,他们俩刚端着饭碗走出大门口在“怪兽”的脚下蹲了下来,就听见这“怪兽”急促促地对他们说起话来:“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们,人间马上就要遭受一场大劫难了!”
   兄妹俩十分惊讶,“怪兽”说起话来,那肯定是大事,就急忙问道:“要遭什么大刼难呢?”
   “怪兽”说:“天降洪水,要淹没世界了,其他什么都顾不了啦,你们赶快骑在我们的背上吧!”
   兄妹二人急忙往天上去看,只见碧蓝碧蓝的天空连一丝云彩也没有,怎么能会有雨呢?他们以为“怪兽”是在跟他们逗着玩。可是,不大一会儿工夫,一片黑鸦鸦的云团如万马奔腾般急速地涌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一阵劈劈啦啦的震耳欲聋的雷声过后,铜钱般的雨点子便瓢泼般地落将下来,煞时就见四野涌起了一片茫茫的水浪。他们兄妹二人急忙分别骑在两个“怪兽”的脊背上,只听“怪兽”怒吼一声,一弓身便腾空而起,腾云驾雾般地,冒着滂沱大雨把他们分别驮送到了人祖山南北两个最高的峰巅上。
   北边峰巅上的是那个威仪精壮的小伙子,名叫伏羲;南边峰巅上的是那个美丽漂亮的女孩,名叫女娲。那石狮子般的“怪兽”把他们分别放在两个山头上以后,就飘然而去了。他(她)们只得孤零零地各自坐在自己的山头上。大雨倾盆般地一直在下,下,他们眼看着大地上洪水漫流,村庄淹没了,山野淹没了,最后把除他们所在的两个山头以外,全部都淹没在滔滔的洪水里。虽然,大雨下到四十九天以后总算停了下来,可是,眼前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汪洋一片,他们的心中怎么能不焦急呢?
   在一天又一天的等待和捱磨中,伏羲每日钻进洪水里,探测水的深浅,焦急这泡天洪水如何能够尽快退去,慢慢地,他身体的下部竟然长出一条长长的尾巴,成了人面蛇身的“异人”;女娲则昼夜仰望天空,祷念上苍降福人间,由此她吸收了日月之精华,形体更加高大,更加好看,圆圆的脸庞上闪烁着日月的光泽。但不管他(她)们的形体如何变化,面对眼前人类的劫难和灭绝,他们都一筹莫展。
   在万般无奈中他们捱过了一些时日,洪水狂猛的势头有所收敛,山峰也一座座地露出水面,最后,连原来的田野、村庄也都显露出来了。可是,他们也感到了人类世界的孤独和寂寞。他们想,洪水退去了,人却灭绝了,这怎么能成为世界呢?这地球上首先应该有人,人多了才能有个繁荣热闹的人间世界呀!
   要有人就得能生人,可在这茫茫只有他们两人的世界,除他俩结合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想到这儿他们都有点紧张,心跳得通通响。他们是亲兄妹呀,结合一起繁衍人类有悖伦理,不结合呢?人类从此就要灭绝了。怎么办?二者择其一,他们都觉着应该担当起拯救人类的这一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可谁也觉着不便启齿。
   正在这时,空中突然发出“怪兽”的声音:“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们两个人了,你们结合吧,结合到一起,
   繁衍人类,拯救这个世界吧!”
   他们急忙向天空望去,可“怪兽”已飘然而去了。
   “怪兽”话音在山谷中回荡,余音袅袅中,只见山脚夫下有两只巨龟驮着两扇碨脑子(磨扇),急急地分别向两个山头上爬来。它们爬上山顶将碨脑子放在伏羲和女娲的面前,然后就下山去了。这不就是天意吗?于是,他们同时将两个碨脑子向山下推去,碨脑子滚下山沟后紧紧地迭合在一起。(现在,人祖山上还有一处地名就叫做“滚磨沟”,说的就是这个典故。)
   已是夜深时分,碧海一般的天空中高悬着一轮皎洁如玉盘般的明月。伏羲、女娲共望明月,想着“怪兽”的话,想着碨脑子的迭合,寄托着自己的心思。望着望着,便见月影中走出一位老人来,一身素装,面如满月,头发和胡须银灼灼的白。老人左手拿一根亮晶晶的银针,右手扯一根红灿灿的长线。他先到南边的山头上将银针递给女娲,又到北边的山头上将红线的一头递给伏羲,然后双手一撮合,红线便隔沟穿进了女娲手中的针眉里。老人慈祥地哈哈笑着说:“你们去完成人类的希望吧!”说罢,飘然而去了。
   伏羲和女娲知道了这是上天的旨意,是上天赋予他们的使命,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得以拯救,人类才有复兴的希望,于是,他们便走到了一起。他们结合以后,生了很多的孩子,又一代一代的繁衍,世界上的人便越来越多了起来。虽然如此,仅靠他们生育,人类的发展仍是十分缓慢。怎么才能想出个完好的办法,让人类有个快速的发展呢?夫妻俩商量着,思谋着,寻觅着……
   忽然有一日,女娲来到一座山下。她坐了下来,洪水刚刚退去,眼前是一片湿润润的黄土,山沟里正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条清凌凌的小溪。她心中一动,用手撮起一堆黄土,又从小溪中掬来一捧清水,和泥捏起泥人来。她心灵手巧,捏出的泥人惟妙惟肖,就像真人一样。她高兴地找来伏羲,伏羲一看心中自是十分高兴,只是他觉得泥人不分男女,哪能继续繁衍发展人类呢?于是,从一个泥人的腹下取出一块小泥团,安装在另一个泥人的腹下,这便分出了男女。
   他们把泥人放在向阳的山坡上,白天让太阳晒,晚上伴着星星月亮,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七天七夜之后,泥人有了生气,一个个从头到脚浑身上下都显出细微的血丝。他们想,有血还得有气,气血俱全,泥人才能活起来。于是,夫妻俩商议着各自向属于自己性别的泥人吹气。一口气吹过,泥人睁开了眼睛;二口气吹过,泥人站了起来;三口气吹过以后,泥人便伸胳膊展腿地满世界乱跑乱跳。接着,女娲教女泥人管家过日子,伏羲便教男泥人到山野里劳作,不久,这片黄土地上便熙熙攘攘地成了一片热热闹闹的世界。
   他们俩的理想实现了,于是不分昼夜地去捏泥人。泥人越捏越多,人类也就越来越多。可是,那时的大自然却一点也不安宁,人类生活的这个地球真是多灾多难,而且是大灾大难。
   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场天塌地陷的大灾祸,在一阵惊天动地的霹雳巨响之后,大地上便出现了一种十分可怕的景象,只见远远的天边红红的烈焰腾空而起,黑黑的浓烟蔽日,岩石横飞,地震山裂,紧接着,天空便被一块块浓浓的黑云罩住,雷鸣电闪,飘泼大雨倾泻下来,洪水滔滔,翻滚着巨浪,冲毁了人们居住的房屋、窑洞。这时,无数奇形怪状的龙蛇龟兽也都张牙舞爪地伤害着人类,人们无法生活,死伤遍野,哭声震天。女娲在人们的惊惶中挺身而出,亲自察看,并把慌乱的人们组织起来,与这场灾祸拼力抗争。
   传说,女娲一看,原来是天塌了一个大窟窿,混浊的天水滚滚地直往下流,鱼鳖怪兽纷纷下界,女娲一看这情景哪能得了?便急忙采孔山青石去补这个窟窿,可是石头面涩,与天体的光泽不相一致,补出来像一块大疤一样,人们天天仰望天空,心里哪能舒坦?于是,她便在一个深深的山洞里,用芦柴燃起一团熊熊大火,经过七天七夜的冶炼,终于炼出高4米、宽3米见方的闪着五彩光泽的石块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她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就把天上那个窟窿补得严严实实的,真是“天衣无缝”了。
   女娲把天上塌下的那个窟窿补起来以后,心中十分高兴,对剩下的那一块石头也没予理睬,只弃置在孔山上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可这块石头在这偏僻的荒寂之处并不甘寂寞,它见众家兄弟都在天上,日夜放射着光彩,好不得意,而自己却不得“出人头地”,因此每日自顾愁苦。清人曹雪芹在他的《石头记》里开头就这样写道:“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当时它也曾想,这女娲不用咱也就算了,可偏又弃置在这孔山,孔山在北,北为阴,南为阳,要是能在南边的大山上就好了。可悲哀了一段时日以后,又觉着无可奈何,也就安命,不再悲哀了。心想,如果我不是个材料,那就只得作罢;如果我是个材料呢,“天生我材必有用”,总要有个用场,到时候我一定要去那热闹繁华的地面走上一遭。偏后来,二郎担山压太阳时,随手把它拈在南边的一座大山上。这些都是后话,暂且放下。
   只说女娲炼出五彩斑烂的石块补住了天空的大洞以后,她怕那些来到世界上为非作歹的神龟怪兽闹得人们不得安生,更可怕的是,如果折腾得让天体再度塌了下来,那人间怎能经受得住?于是,她又砍下神龟的四脚,撑起天空的四角,还杀死兴风作浪的黑龙,用芦苇灰堆起来堵住了横流的滔滔洪水,人类生活的这片地面才又恢复平静了。然后女娲便组织人们重建房屋、补修窑洞。世界上的事就是奇,没想到的是,他们用大火烧后的泥块和石头烧成的石灰很快把房屋修建起来,把窑洞塌毁的洞孔修补起来,却异常坚固。慢慢地,人们都开始采用这种方法修补破塌的窑洞和房屋,既结实耐用,又经得住风雨。这也为人们以后制陶和烧石灰开了先河。
   女娲生活在母系社会时期,她作为一家之主,一族之长,在人类还是蒙昧时期的时候,带领人们与大自然展开各种各样的神奇斗争,成为人们崇拜的杰出的女首领。
  
   仙子降生文明发展
  
   话说女娲、伏羲生人又以黄土清水和泥捏出泥人,人类多了,生产发展了,有了剩余,也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自然,凡女娲、伏羲亲生儿女就高贵,是“神男仙女”;捏出的黄土泥人就是一般的凡人粗人了。
   又是一年的春天刚刚来临的时候,女娲的第三个女儿降生了。这个女儿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女娲将要临盆的时候,她看到一抹灿灿的红光向她的怀中扑来,随着满屋就是一股奇异的香味,这时,女儿落地了。她一来到人世就不呱呱啼哭,红朴朴的脸庞上总是带着那么一股甜蜜蜜的笑。特别是她那小小的手中还紧紧攥着一块如美玉般透明的晶丝帕。她本是天庭玉帝身边的一位仙女,生得如花朵一般,玉帝十分宠爱。可是,她却不甘于过天庭的寂寞生活,终日思谋着下界帮初生的人们去干一番事业。玉帝体谅她的苦心,觉着人间世界混沌初开,也应该有神人去帮助一下。于是,便让她下界投胎。
   临下界的时候,王母娘娘把她叫到身边,嘱咐说:“你要下界到人间去,玉皇和我虽然都不忍心让你去受那份苦,可也不愿违扭了你的一片心意。现在人间刚经历了一场洪水泡天的大劫难,人类几尽灭绝,再要发展人类,又要育化文明,还得不断向各种灾祸作斗争,这很不容易啊!既然你要下界去,那就一定要准备着吃苦,要和凡人一样的生活,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教化他们,让人间尽快繁荣起来。”王母说罢,就拿出一块银光闪闪的晶丝帕交给她,说,“这是件天物,你带上它,既为你护身,有了困难它也可以帮你克服。”说罢,王母一挥手,她便携着这块晶丝帕向着这人间世界来了。

共 66740 字 1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14
转到
【编者按】【黄河仙子传奇】这篇中篇小说,试图通过神话传说,塑造一个美的、良善的、正义的、大爱的光辉形象,并传达着予人以善,予人以勇,予人以改天换地、创造未来的精神,让人有着一种美好的寄托和希望。小说的结构,粗看之下,似乎只有时间这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但仔细审读,便会发现其内在结构。首先,神女下凡,且为女娲之女的他,出身高贵,所作所为似乎都理所当然,且处在别人的光环之下,颇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味。然而,不可回避的是,这种神是“高层”的神。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仙子有了“再下人间初尝温暖”的经历,通过一个浪漫而凄美的故事,叙写仙子作为底层人物辛酸苦辣,将神话人物与人民底层的距离拉近,同时也为了下面的故事与人物的变化埋下伏笔。最后,顺着生产关系的发展需求,顺应民心,惩恶扬善。这一内在结构,其实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底层人民的需求而推进的,这也是作者在后记里说“如黄河仙子真是在天有灵的话,应会再次恳请玉帝让她下界,和这里的人民一起战斗,一起载歌载舞,共庆天下升平!”的根源所在。再有,小说的场面描写,也是很有想象力的,种种人物性格,在情节中,都予以了释放,有了其立足于文的支撑点。最后,小说的语言,大抵上是质朴平顺的,纵有些许波澜,也在笔者的叙述角度中自有转换。推荐欣赏,问好文友!【山水神韵:清华晚照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万少枫        2016-01-03 19:57:44
  问好文友,建议文友在结构上加油收束,圆润一些,通畅一些,再有,小说的细节,还是有些许不足,人物性格过于单一化,可适当调整。
只是晚唐秋
2 楼        文友:宏声        2016-07-16 06:05:48
  虽然没有“精”的标志,但是我看到了作品的亮点,看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该文虽没有红豆闪光,并不影响作者的荣誉,相信远方的文友不为红豆去恢心,我读了该作为你赞一个,这部作品是我心中的“精”。我们携手前进在江山文学大道上。问好!握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