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生命中的疼痛与温暖(散文)

精品 【柳岸】生命中的疼痛与温暖(散文) ——陈沛与她的知青年代


作者:红萼 布衣,37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5发表时间:2016-03-26 23:09:49
摘要:在知青年代里,讲述陈沛的沉浮一生。

【柳岸】生命中的疼痛与温暖(散文)
   十年,试问人一生究竟能有几个十年,前十年用来成长,后十年用来成熟,2个十年已经没了,大多数上海知青却是将人生的4、5个十年都献给了边疆,而陈沛用的则是一辈子所有的十年。
  
   四、战战兢兢之完美释放
   对陈沛来说,1974年5月16的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是一个不平凡的夜,因为5月17号就是探家的日子,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激动得久久无法入睡。身旁丈夫和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让她心安,十年了,父母的双鬓早就不知道该是怎样的白了,妹妹竟不知长得多高,可能要超过她了,因为小时候就是个长腿的家伙,还有她最最亲爱的女儿阿云,那个圆圆的小肉球可能早就是个亭亭玉立了的大姑娘了。阿云可能早就忘了她,忘了在这世上还有她这个卑微的母亲,不过忘了也好毕竟……一想到女儿,她的眼里都是浓浓的化不开的雾霾,心里满满的都是堆砌的看不到顶的愁容,不禁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醒来,温柔的将她环在他宽厚的臂弯里,轻声说道:“阿沛,想她就将她接回来,反正咱们也没女儿。”她震惊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诧异的看着丈夫,因为她从来没有告诉过丈夫她在上海有女儿,这是她不能说的秘密。丈夫接着说道:“阿云,是吧?”她更震惊了,嘴巴长得老大,懦懦的问道:“你怎么知道她叫什么?”他慢慢的说到:“傻瓜,你每天晚上都会在梦里叫她的名字,阿云,阿云……你每次看到女孩子的衣服总是要驻足许久,而我们并没有女儿。”丈夫的眼睛很亮很亮,丝毫没有掺杂一丝责怪,反而有很多无奈和心疼。看着丈夫的眼睛,她嚎啕大哭,不断的重复着“谢谢……”十年小心翼翼的思念,心酸,在此刻都不比不上这句理解的话。十年紧绷的心弦和那厚重的外壳,顷刻间土崩瓦解,柔软的内心终于得到释放。是啊,一个戴着“右派家属”帽子,惨遭丈夫遗弃,藏着一段复杂过去的女人独自生活是有多难。她能碰到张文,不嫌弃她的成份已经很感激了,怎敢奢望他接受她曾经有个女儿,何况张文对她又是千般呵护万般宠爱。
   她的肾炎经常发作,后来张文不知从哪里得到个偏方,听说鱼塘里的大鲫鱼熬成汤可以治疗肾炎,张文只要一有时间就往鱼塘跑,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说是废寝忘食也不为过;更匪夷所思的是,喝了一段时间鲫鱼汤后,她的肾炎也奇迹般的好了。
   还记得那是1965年的春天,在领导的介绍下陈沛认识了张文。张文是一名河南知青,有着削瘦的脸颊和强壮的身体,他很健谈,最重要的是特别喜欢笑,笑声干脆爽朗;看着张文,听着他的笑声陈沛总会想到当年的自己,想到曾经那段快乐的时光,总是觉得很亲切。即便是和张文生活了8年多,第一任丈夫在陈沛心里留下的坚冰并没有被完全融化,她始终是有所保留的,比如她的过去,她的女儿阿云,比如她嫁给他是存了私心的。因为张文成分好,属于红五类家庭出生,可是这一切芥蒂都在今天这个夜里,被张文的真诚的爱融化,只剩下了一颗毫无保留的柔软的心。
  
   五、魂牵梦绕之回乡之路
   缓缓开动的列车载着陈沛的不舍和思念疾驰,窗外掠过广袤的戈壁滩。陈沛心急似箭,以往在梦中无数次出现的故乡风光,这次却是无暇顾及。只是在火车到达上海的那一瞬间,在人头攒动的月台上,她一眼就看到苍老的母亲的身影,此刻母亲正在东张西望的寻找着她。母亲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腰也是弓着的,俨然一副老太太的模样。“时光啊,请把哪个神采奕奕的母亲还给我!”她不禁在心里呐喊道。她激动的穿过人海,紧紧的抱住母亲,热泪盈眶。
   四十平米的家里干净简陋,妹妹的东西也收拾的整整齐齐,看来,也真是个大姑娘了。突然间,她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的父亲,他看上去是那么的疲惫苍老,他的头发也已全白,身体也完全佝偻。她赶紧转过身去,很快地擦去眼眶里的眼泪,笑着转过来,颤栗的叫了一声“爸……”父亲早已老泪纵横,父女俩紧紧相拥。
   在和家人短暂的寒暄之后,陈沛的心立刻飞到了女儿身边。公婆家的大门一如既往的高耸森严,拒绝却比10年前来的更加理直气壮。她用尽全力探着头,睁大眼睛隔着铁门看着,盼着,期望着女儿出来时,或许可以经过小院,哪怕只是远远的看上一眼。如果从铁门里面看过来会是一副奇怪的景象,一个头发凌乱,脸型扭曲的女人正大睁着双眼,一动不动的攀在铁门上,眼神里充满渴求和泪水,但由于眼睛睁的过大,又显得有些恐怖,好像随时那双眼睛里都能流出血来。这一切都和大门里的高贵,尊宠,显得格格不入,无端的让这高贵的一切散发出血腥腐朽的气息。
   最终,日夜奔走求告也仅仅换来隔着大门远远的看一眼。三年的承诺早已不作数,他们的借口是,她迟到了7年,并且成分并没有改变,这会连累阿云。阿云扎着两只小辫子正在和其他的小朋友们跳皮筋,她穿着粉红色的裙子像个美丽的公主一样,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快乐和童真,真的没有一丝伤感。阿云肯定没有受她的影响,定是将她忘了,“忘了好啊,省得受牵累。”陈沛喃喃的说道,眼里却早已一片滂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魂牵梦绕的人明明就在眼前,而我却只能望而却步。对于一个母亲,最大的残忍莫过于此吧。
  
   六、抽离生命之丧夫之痛
   张文是1954年支援边疆的河南知青,自己吃的苦比陈沛更多,所以知冷知热,对陈沛体贴入微。1967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张小强出世了,和乐融融的三口之家羡煞旁人。1969年,小儿子张小军也出生了,活泼聪明。张文对陈沛更是关怀备至。丈夫的疼爱,儿子的贴心让陈沛逐渐走出了过去的阴影,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日子虽然清苦,可是陈沛很知足,她比谁都知道张文的好,她比谁都想好好照顾他。
   可是,天不遂人愿,不幸终究还是来了。上天仿佛更加“眷顾”这个苦难的女人,它总会在她最松懈的时候,在她勇敢的憧憬的时候,给她致命的一击,好教她屈服,教她俯首称臣。1977年10月,张文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而亡。“我知道我的天塌下来了,无穷无尽的难过像洪流一样漫过我的心头,心像被刀绞着一样疼,我真想质问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她在心里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她颓然倒地,捶胸顿足几度昏厥,几十年前的那种绝望再一次席卷了她,她的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的播放着他和张文的所有片段,他们的结合只是四张床板和一双被子拼在一起那么简单,可是张文给她的爱却不简单。那个脸颊瘦削的男人曾用他宽厚的肩膀将陈沛从地狱里拉了出来,让她宛若重生,可是这个人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据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知青志》统计,1978年底开始大范围实行“子女顶替回沪政策”。据政策规定,每户知青中有一个未满25周岁未婚未育未就业的子女可以顶替父母回沪。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知青子女背起行囊离开从小长大的地方来到陌生的上海,自1978年至1981年12月上海人口迅速增长。几经思量,小儿子张小军也回到了上海。
  
   七、宛若重生之母女情深
   张小强要成家了,女方嫌弃张小强家庭贫困,拖累大。张小强一狠心,索性就不要陈沛了,拿走了陈沛所有的积蓄,头也不回的走了。陈沛又变成一个人,和她刚来新疆的时候一样。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一张床,一口灶台,这足够容纳一副苍老的身躯和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最近,陈沛总是做着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只有张文一个人,一脸焦急的模样,慌乱的不知所措,他总是重复着这一句话,“阿沛,怎么办,我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怕我不在,你不会好好照顾自己。”陈沛想要告诉他,想跟他说话,可是喉咙总是像被什么东西卡着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每天清晨醒来,枕头上都是湿漉漉的一大片,于是陈沛只重复做一件事,醒了再睡,因为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张文,她想告诉他回家的路,所以她不愿醒来。由于陈沛不吃不喝,再加上精神忧虑,她早已病得不省人事,多亏邻居老宋将她送到医院,没日没夜的照顾她才慢慢恢复。
   1991年,陈沛嫁给了比他大四岁的老宋,生活得很幸福。老宋也是一名河南知青,是陈沛的邻居,丧偶10年,有一个女儿小芹和陈沛的阿云同岁。小芹小时候因为生病注射了链霉素,耳朵听不到了。陈沛对小芹视如己出,疼爱有加,她常说小芹是个可怜的孩子,和她的阿云一样。她将所有的疼爱都给了小芹。陈沛总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小芹,给她做丰盛的饭菜,织漂亮的毛衣,像亲生母亲那样疼爱她,保护她。陈沛从来不会因为小芹耳朵不好而大声的跟她说话,她总是走到小芹跟前,细声细语的同她交谈。小芹有一次跟她说:“阿姨,其实你不用这么麻烦,每次跟我说话都要专程走到我跟前来,你大声说话我还是听得到的,我都习惯了别人对我大声说话”。陈沛温柔的抚摸着小芹的头发,笑着说道:“我们小芹这么好我怎么舍得对你大声说话呢?”小芹笑得花枝乱颤的,眼泪却出来了。陈沛知道小芹耳朵不好,可是她看得懂唇语,所以她每次总是离的很近的时候,才会跟小芹说话。因为她不想让小芹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觉得自己是个聋子,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2008年,小芹花了13万在阿拉尔市新苑新村给两个老人买了一套房子,陈沛心里过意不去执意要拿5万元给小芹,小芹硬是不要。陈沛说:“这钱你要是不要,我住着也不踏实,再说这也说不过去呀。”可小芹说:“女儿给妈妈买房子怎会说不过去?”一句话说的陈沛眼泪哗哗。是啊,小芹是这么的孝顺,相比之下她的亲生儿子张小强却让她伤透了心。
   1991年3月29日,张小强在得知母亲再婚的消息后,十年未踏进家门的他气势汹汹的回来了,他极力反对母亲嫁给老宋。张小强歇斯底里的质问陈沛:“为什么要嫁给他,难道就是为了那个聋子?就因为她有一丝像上海的阿云?”“不是”,陈沛几乎是吼出来的,“老宋十年的不离不弃算不算?病入膏肓时的搭救算不算?你知不知道他救过我的命,在我快要病死的时候是他将我送往医院的,那时候,我的儿子,你,在哪里?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说完这些话,陈沛早已泣不成声,她无力地塌倒在地上。张小强一时被说得哑口无言,过了许久,只说了句,“你就贴吧,早晚有一天把自己给贴进去。”说完这句话便落荒而逃。陈沛知道他所谓的贴是指,她一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她的儿子在乎的终究不过是她的钱,想到这她不禁再次潸然泪下。
   最终她还是毅然决然的嫁给了老宋。她记得在老宋救她的那个晚上,她曾哭着对老宋说:“我没有丈夫了,也没有儿子了,我什么都没有了,你救我干什么?”老宋笑着安慰她:“你还有我,也有女儿,我会一直照顾你的,我的女儿就是你的女儿呀。”这句话她一直记得,况且十年不离不弃的照顾足够她义无反顾的嫁给他。
  
   八、相依为命之不离不弃
   2013年10月9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秋日,微微刮着一丝凉风,树上的叶子星星点点的泛黄,却丝毫没有落下来的意思,只有阳光还是那么的充足,暖暖的照着大地。陈沛和老宋慢悠悠的下了楼,准备像往日一样晒晒太阳,拉拉家常。他们坐了一会,陈沛忽然想起今天小孙子要来看她,她要早点给他做饭,赶紧起身准备往回走,一着急就忘了把老宋扶起来。没有了陈沛的搀扶,再加上老宋不愿意别人帮忙,他一起身就摔倒了,这一摔他的腿便站不起来了;大家七手八脚的帮着送往医院,一住就是两个多月,期间陈沛没日没夜的照顾,两个多月下来,陈沛累得不轻,老宋的腿却不见好转,并且留下了后遗症,要一直躺在床上。陈沛每天都给老宋擦洗身子,按摩腿脚,帮老宋接大小便,一旦发现身上有红斑,她就细心的用医用灯给他烤。所以,一直以来老宋的身上,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完全不像个生病的人。陈沛却经常累倒在沙发上,小芹心里过意不去,硬是要请个保姆来照顾老宋。陈沛坚决不同意,小芹就笑她抠门,只有陈沛心里明白她不是为了省钱,别人照顾老宋她还不放心呢,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老宋心里害怕给他找保姆。因为前些天,屋子里只要有生人说话,老宋就开始不断的叫唤,还说自己的病都好了,他自己可以照顾自己。可只有陈沛知道,老宋不想找保姆的真正原因,是害怕别人嫌弃他,但陈沛总想着,她怎么会嫌弃他呢?
   为了方便照顾老宋,家里的座机和陈沛的手机是绑定的,所以不管陈沛在哪,在干什么,老宋都能找到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老宋只能记住简短的座机号,手机号太长了,陈沛教了很多次,老宋通常是记住了前面的又忘了后面的。如果陈沛给他存手机上他又不会拨,只会接个电话而且接了还经常忘记挂断。陈沛常想那个能文能武,睿智果断的人哪去了?时间带走了很多,而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糟老头子罢了。
   陈沛的家很干净,窗台上的花花草草,争奇斗艳,热闹非凡。这一切顿时给房间平添了许多生机。干净的地板都能与镜子媲美,让人很难相信这竟然是一个接近八旬老人的家。顺着干净的地板往上看,桌子上堆满的各种各样的药,使房间显得有些凌乱。陈沛说,药是经常要用的东西,就跟吃饭一样,所以要放在显眼的地方,人老了都很健忘。每天下午七八点左右,陈沛照顾老宋吃完晚饭后,她已经累得瘫在床上动弹不了了,看一眼老宋就睡了。陈沛晚上12点准时醒来,伺候老宋大小便,然后自己再洗漱、拖地、收拾屋子,干完这一切再看看老宋才准备睡觉。因为老宋自从腿坏了后每晚12点都要小便,而且她老了,总感觉晚上比白天有精神,她认为趁精神好的时候把活干了,顺便还能照顾老宋岂不两全其美。
   陈沛时常感叹道:“我老了,可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各自的家,他们都不需要我了,但是老宋离不开我,所以老宋在哪我就在哪,我的家就在哪儿。”留恋一座城是因为这座城里有牵挂不舍的人和值得留恋的事。上海有阿云,可是阿云有爸爸、姑姑、哥哥、姐姐一大堆人的疼爱,而新疆的丈夫和女儿就只有陈沛一个人。所以丈夫和女儿在哪,她就在哪。
   在陈沛看来上海是一座有情调的城市,老洋房的故事、上海滩的传奇、茶与咖啡混合的味道无不在彰显着它特有的风情。上海也是一座变化太快的城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那争相长高的巨大建筑物,满目琳琅的商品,世界闻名的外滩、东方明珠和盈茂大厦遥遥相对,完全是一副繁华茂丽的大都市的形象。这些让人总感觉到上海走的太快而你早已赶不上它的脚步。上海女人精致风情、浪漫勤快的特质,在她身上可能只剩下了勤快,在新疆呆久了,上海已是电话里电视剧里的上海了。很多时候她都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个上海女人,她早已习惯了这个她奉献了一生的小城,习惯了她的慵懒,习惯了她的慢节奏,习惯了她养育的人,习惯了清苦的生活。陈沛在这座城里早已有了放不下的人,她常说:“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老宋的身体能好起来,能够陪他再去晒一晒太阳,老宋是个热闹惯了的人,没有了热闹他就开心不起来了。”而她不希望他不快乐。她听医生说老宋的腿如果做做康复训练是有治愈的希望的,所以她每天都会坚持帮老宋做康复训练,一点都不敢怠慢。
   陈沛常想,命运总是像一个蹩脚的三流作家那样,想方设法的给她设计着所谓的跌宕起伏,而她只有退缩或是还击两种选择,每一次她都会选择直面,因为逆流而上总比束手无策来的更理直气壮。她总说:“上天对我还是眷顾的,她不舍得把最好的给我,却也不忍心把最坏的给我,所以我很知足。”
   如今,阿云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早已懂得为人母亲之心,所以阿云空了总会带着孩子们来新疆看陈沛。阿云的眉眼当真是像极了当年的陈沛,弯弯的远山眉一笑,山水明镜,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幕,温宜的阳光,孩童的笑语,以及两个母亲的满足的笑颜。

共 1127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用倒叙的写法,叙述了一位上海女知青在婚姻爱情上坎坷的一生经历。陈沛,曾经是一位年轻漂亮的上海姑娘,她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不料,他的父亲在文革中被打成了右派,家庭受冷落,公婆和丈夫怕受到牵连,把她拒之门外,连她看望女儿的权利都被剥夺,无奈中,她响应中央的号召,来到新疆当了名知情,在新疆农场,她饱受人间的世态炎凉,也遭遇到对她钟情的男子如赵琪等人,在农场,她经历了人生的最艰难时刻,险些命丧边疆,幸运的是,她度过了人生的艰难时期,等到了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日子,见到了自己饱经风霜的父母,她的后来生活也是令人怜悯,儿子张小强为了女朋友弃她而去,对她体贴入微的后夫张文不幸离世,在情感上坎坷的陈沛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可以托付终生的丈夫老宋,而她和老宋的女儿小芹之间的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女情更是令人感动,相比之下,她的亲生儿子张小强所作所为令人憎恨,如今,她仍不离不弃地照顾着瘫痪在床的老宋,亲生女儿阿云经常来看她,她在满足中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本文通过一位上海下乡知青一生的情感经历,描述出在上海知青的命运坎坷起伏,读来令人唏嘘,心灵震撼。小说语言流畅,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情节感人,结局圆满,令人欣慰!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329003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03-26 23:10:45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春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03-26 23:13:52
  真情的文字,描述出上海知情的情感世界,感人心扉,欣赏,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03-26 23:14:24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精彩再次点缀柳岸!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老百        2016-03-26 23:44:37
  一批上海知青来到新疆,在农一师屯垦戍边,她们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向那个年代的她们致敬。拜读这样回忆性的纪实作品,欣赏推荐,祝文友身健笔丰!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5 楼        文友:成敏        2016-03-27 10:39:24
  好文章,非常欣赏,拜读学习了!问好!
6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6-03-27 22:50:09
  看望友友,拜读佳作,喜欢知青年代的人,我认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点赞!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