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峥嵘岁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峥嵘】网络王国(小说)

编辑推荐 【峥嵘】网络王国(小说) ——第七章:虎头鞋创业


作者:姜子芽 举人,3265.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4发表时间:2016-04-03 19:06:57
摘要:进入商海里的杜春,如鱼得水,势不可挡。通过和游客的亲密接触和攀谈。了解到了游客的需求和愿望,她看到了更大的商机。


   其实,杜春愿意嫁给王海,心甘情愿,不是父母之命,也不是天赐的好姻缘。而是她从心底里爱上了当了几年兵,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王海。要不是王老太爷逼得紧,复员回家干事业,王海在部队里发展,也会大展宏图,当上一官半职不是幻想。杜春心安理得,同意和王海结婚,和王海的意愿一样,他就是她所追求的理想对象,他就是她要嫁的爱人,无怨无悔。
   八十年代,老人们常拿大姑娘开玩笑逗开心的说:“现在的女孩子,都心热,喜欢搂兵睡觉。”
   新娘子杜春,也就成了古城里,十里长街上,最最风光娶进门的新媳妇。
   古朴沧桑的古城,霸气威武的钟鼓楼上,也因王家娶媳妇,插上了百面红旗,在温暖和煦的春风中迎风飘舞,喜庆吉祥!
   婚礼举办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奢华又气派,轰动了方圆几十里的兴城人,前来看热闹。一大队人马,吹吹打打,抬着大花轿上路,从南关到北关,从北关到东关,从东关到西关,绕古城一圈。每到一个城楼下,就有众亲朋好友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庆祝。真正演绎一回,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唢呐大作,千人万马迎亲忙。如在古城内拍电影,标新立异,吉祥如意。
   “吹吹打打好热闹,新媳妇,坐花轿,晃晃悠悠进家了。”
   院子里,果树上,落满了喜鹊叫喳喳,报喜了!报喜了!房檐上,天空中,燕子飞来飞去,欢天喜地迎新娘。姑娘们争相恐后的像新娘,新郎的身上打五谷杂粮,预示着婚后风调雨顺,大丰收。爬墙上树的淘小子们,居高临下,向天空燃放彩炮,立刻下起五彩缤纷的花瓣雨,落满新郎新娘一身,好浪漫,好喜庆,好一对幸福的人儿!
   “陪嫁丰厚的新娘,明天再逛古城,不用步行,就有飞鸽牌自行车可以骑了,够神气。”
   “还有那块上海牌小坤表,带在手腕上,够气派!”
   “人家这婚礼办的,趾高气扬,心花怒放,将来的日子一定过的富贵荣华”。
   人们不时的,发出赞美之声,羡慕之声,祝福之声。
   婆家的彩礼,更是让左邻右舍的大姑娘们,小小伙子们,羡慕的直咂嘴,踮起脚尖看新房。
   “我的老天爷,这哪里是娶媳妇,简直就是娶回一个财神爷!”
   “看,四套被褥,四大包的衣服,四大包的鞋子,够穿一辈子的了。”
   “听说:彩礼四千元,娘家压包钱也是四千,总共八千元钱!够我们挣十年的了。”
   “看,那收音机,双响的,看那缝纫机,蜜蜂牌的,四大件,齐齐全全,一样也不缺”。
   单说,八千元的现金,在当时的古城人心里,可是天文数字。它的概念是,在当时的古城里,可以买一座四合院,四间大瓦房,能住四家人,娶儿媳妇,生孙子,住上一辈子都不用添新房。
   “王海这小子,可真他妈的有福气。”
   “不但老子有钱,老丈人还有钱,这一车的陪嫁,这一屋子的财产,够我们这些穷光蛋挣一辈子的,也未必能达到人家这高标准。”
   杜春,也算出生在书香世家,一向学习极好,但因是文革期间,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不考学。高中毕业后,上山的上山,下乡的下乡,务农的务农。弟弟下乡后,她便有幸留在了城里,接替了老爹爹的班,在古城供销社里上班。改革开放后,供销社倒闭,她就下了岗,自谋生路。
   新媳妇,下岗后,在小脚婆婆的带领下,闯出了一条艰辛的创业路,好在现在事业有成,功成名就。不枉白发飘飘公公和小脚婆婆的爱心培育。
   每每回想起,自己艰辛的创业史,她就搜索一回那难忘的个体户影像,来回的播放。如一部精彩纷呈的电视连续剧,风霜雪雨,苦辣酸甜,都演绎的惊心动魄!泪流满面。
   杜春,最喜欢看自己为自己编写的电视连续剧:自导、自演、自欣赏,陶醉其中,苦乐自知。她喜欢从参加奥运会选拔赛,吉祥物小老虎看起。下岗后,那是在钟鼓楼下,商业四条街中,第一次摆地摊的情景。她和小脚婆婆,苦熬了半个月,基本上没怎么睡安稳。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口馍,手上都磨出了水灵灵的血泡,辛辛苦苦的缝制出,十来双小老虎鞋子,十多顶小老虎帽子,在钟鼓楼下摆地摊卖。
   杜春,出身娇贵,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不会做家务,更别说做针线活了。她从来就没有动过绣花针,拿过丝绸线,就连看,这都是第一次。别说还能做出成品的鞋子,成品的帽子了,其中,所付出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兴城市没有工厂,从古至今,只有少数的人,在政府机关,医院学校,或是商店饭店里上班。多半男人都是以打鱼捞虾,养殖各种海产品,种植果树为生。很少有人参加工作,自然而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下岗不下岗的事。环境改变了人,也能塑造人,人也在改变着环境,相辅相成。
   女人做生意,大多是,小打小闹,卖个针头线脑,瓜子花生什么的。能成什么大气候,没有几个男人能瞧得起她们的买卖生意。
   那时的王家,早已吃穿不愁,家大业大。王老太爷,承包了菊花岛,共有三条打渔船,出海几百里打鱼,挣了大钱。那大鱼大的,两个大人抬着都费劲。打捞的螃蟹、蛤蜊、扇贝,爬虾、龙虾,都成火车皮运往全国各地,进北京也是常有的事。是辽西一带,远近闻名的鱼大王。他家的渔业基地就建在菊花岛,夏天可以来回穿行与海上,进家门。冬天可就难熬了,不通船了,得在菊花岛上猫冬,修整渔船,春天才能进家门。
   三个多月的相思之苦,让小脚婆婆,不干等待,寂寞。便拿起了绣花针,买来了五彩线,教杜春缝制虎头鞋子,虎头帽子,去古城里买。随着兴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古城里的各项民间艺术品生意,红火起来。靠做小生意赚钱养家糊口,不成问题,甚至能发财。
   在小脚婆婆的老家山东,还有个迷信的说法:“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穿上小虎头鞋子不但能驱邪保平安,长大后,还能招财进宝,直步青云。”
   日积月累,她家的虎头鞋子,虎头帽子,虎头娃娃,虎头枕头,就堆成了小山。看着越堆越高的鞋子、帽子、娃娃、睡枕,突然,就有了想用这些杂物换点钱来,给孩子们买些糖果来解馋。
   随后,她就试着拿到钟鼓楼下的集市上摆摊叫卖,收益颇丰。白天出摊,晚上熬夜继续做虎头饰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那缺粮少穿,物资匮乏的年代。仅凭着她的一双巧手,就能让全家人吃饱穿暖,绰绰有余。
   保留下了这门手艺,一发不可收。至今她老人家还在做各色各样的小老虎鞋子,小虎头帽子,小老虎枕头,小老虎布娃娃,送给亲朋好友留作纪念。使得虎头鞋子,这种民间手工艺品,发扬光大,延续至今。
   下岗后的杜春,不是婆家,王海养不起她,而是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了人生的价值。整天闷在屋里不敢见人,哭天抹泪的像个怨妇,手里拿着大把的钱,却不知道应该干点什么。
   改革开放后,古城里的个体户风起云涌,兴旺发达。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大街小巷,一年的时间,就有很多人家,都成了万元户,上了报纸广播。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倒闭了一半的商铺,陪得稀里哗啦,叫苦连天。
   没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杜春轻易不会投资一分钱的。遇事稳重,想事周全周密,聪慧理智,是杜春的良好心态,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
   婆婆看她实在闲饥难忍,就把自己积攒了十几年的老手艺传给了她,手把手的教她做老虎饰品。然后,就叫她去钟鼓楼下摆地摊做买卖,体验经商之道。
   就是那十多双小老虎鞋子,十多顶虎头帽子,从此,把她推向了风口浪尖的商业大潮中去锻炼。至今,杜春都感谢婆婆的良苦用心,成就了她今天的凯森盟制衣有限公司的大业。
   戴上草帽和大口罩的杜春,拿着自己缝制的手工虎头鞋,虎头帽子,来到钟鼓楼下,摆在一块蓝底白花的布围裙上。然后,站起身,环顾四周,好像有一千只眼睛都在顶住她看!窘状难捱,像做贼似的,鬼鬼祟祟,东张西望,不敢叫买一声。一上午,也没有卖出去一双小老虎鞋子,一顶虎头帽子。
   古城,是旅游胜地,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钟鼓楼更是游客必经之路。在这里做小买卖,最挣钱,本钱小,利润高。就连卖雪糕和卖面包的老大妈,一天下来,都能挣上五六十元钱的好收入。
   在钟鼓楼下,蹲了一上午的杜春,早已精疲力尽,大热的三伏天,她却觉得浑身打着寒颤,透心的凉!愣是没有开张。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小脚婆婆送饭来了。趁杜春吃饭的空档,婆婆接过了摊位,一声紧接着一声的叫买,就招来了十几位游客争相竞买。
   “各位游客,来古城游玩,就是欣赏古城古扑典雅的风貌,买些古色古香的工艺品,回家送给亲朋好友,不失古城一日游的意义。买双虎头鞋吧,买顶虎头帽子吧,回家送给亲朋好友,留作纪念多有意义。”
   “先生小姐,您快来看看吧,我的虎头鞋,我的虎头帽,既能穿,又能做工艺品收藏,物美价廉。纯手工缝制,具有几百年的传统风貌,兴城特色,在古城里首屈一指,独一家。给您家里的娃娃买上一双鞋子穿吧?给您家的娃娃买上一顶帽子戴戴吧?穿上我的虎头鞋子,柔软舒服,不打滑,不烧脚,特别适合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穿。穿上我的虎头鞋子,戴上我的虎头帽子,吉祥如意,定能驱灾辟邪保平安。”
   “快来看啊!快来买呀!现货不多,卖完没有了!”
   小脚婆婆,穿着一身自织的棉布,自己手针缝制的,粗布偏襟老太太装,挽着高高的发髻,裹着三寸金莲,站在钟鼓楼下,高声叫卖,招揽生意。操着一口十足的山东味,生硬的东北话,一只手里拿着一双虎头鞋子,一只手里拿着一顶虎头帽子,本身就是一尊古代老娘雕塑的她!引来了大批的游客驻足观赏,赞叹不已!争先恐后的来买她的虎头鞋和虎头帽子。
   还没等杜春吃完饭,还没等婆婆介绍完,十多双虎头鞋,十多顶虎头帽子,已经销售一空!也就半个时辰的功夫,三块钱一双的虎头鞋子,四块钱一顶的虎头帽子,九十一元钱,挣到手了,扣除原材料,净赚也有四五十元钱。
   “我的亲娘呀,这可比我原来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啊!”
   杜春,赚着小脚婆婆递过来的九十一元钱,真实的人民币,简直就像赚着一团火,考得心里暖暖的,不再寒冷。更像似喝了蜜一样的甜,甜到了心底。
   有点发了疯似的杜春,摘掉草帽,扔了口罩,拉起婆婆就走,不再害臊。拿着自己刚刚挣来的钱,在路边的老大妈那,给婆婆买了一个面包和一杯奶,自己买了一块奶油雪糕,幸福至极。回到家里,不容分说,捡起还没有缝制好的半成品,继续做起了虎头鞋,虎头帽子,明天继续摆地摊,挣大钱。
   做着做着,她又扔下了手里的活计,打开了那台蝴蝶牌的缝纫机,把直线的手工,都用缝纫机咂起,拐弯处再用手工缝制,提高了效率百之八十。而且,用缝纫机缝过的线码,仔密针眼小,更有质地感,耐磨好看。
   杜春,高兴的像个孩子,兴高采烈的把这个改革方案,告诉了婆婆。婆婆看后,竖起了大拇指,在杜春的肩上轻轻的拍了拍说:
   “你这娃妮子,一定能干大事,就是聪明,再加上点勇敢,一定有出息。”
   进入商海里的杜春,如鱼得水,势不可挡。通过和游客的亲密接触和攀谈。了解到了游客的需求和愿望,她看到了更大的商机。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钱多气粗,有胆,有识的人,才能干大事。她马上找来了在家待业的弟妹姚嫦娥,说了她的想法和规划。
   “弟妹,我想在古城里租个门市,主要经营,具有古城特色的,手工缝制的虎头鞋子,虎头帽子,虎头娃娃,虎头枕头,外加翻新改旧,织补,纤裤脚,面向旅游人开放服务。”
   一拍即合,姚嫦娥也早就看好了牵裤脚这桩生意,准挣不赔,就是没有胆量去干。现在好了,大姑姐来牵头,她便放下了十分的顾虑。
   “正愁无路可走呢?这下可好了,路在杜春这。挣了钱,我也能为杜家做点贡献,为自己脸面争点光,不会再听小话,都说我是吃闲饭的。万一倒了霉,赔了钱,天塌下来,还有大姑姐姐顶着,自己也好全身而退,能进能退才是好生意。我在家都快要憋闷死了,谢谢你杜春!来救我。”姚嫦娥在心里,不止一次的谢过杜春。
   说干就干,房子好租,乡里乡亲明码实价,不会上当受骗。缝纫机一家一台,不用再买,只需添置一台高级的大熨斗,雇个小工,就可以开张营业了。
   小脚婆婆偷偷的找了一个算命先生,屈指算过,天时地利人和都占。选了个良辰吉日,放了一大挂鞭炮,《春娥服务社》开张营业了。
  

共 981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网络王国》写到了第七章,洋洋洒洒接近七万字,离长篇小说不远了。说句老实话,前六章编者没有看出什么名堂,只看了一场场“金戈铁马”般地热闹,这一章才像走上正轨。以倒叙的方式交代了王、杜两家的身世、杜春的成长以及创业的来龙去脉。脉络比较清晰,叙述比较条理,给人一个真实的感觉。不可否认,小说里有“金子”,但作者没有把它们“淘”出来。比如背景:渤海湾沿海明朝时兴建的古城镇,从解放前到现在的一大段历史;人物:有杜春、王老二和杜老三等一大批可圈可点的人物;故事:靠劳动、智慧和勤奋起家,遵守社会道德,传递了正能量;细节:“三转一响”和“虎头鞋”这里描写得都很实际。而这些小说的重要因素,如果写得好将会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长篇小说。站在作者的角度,编者认为想讲的故事已经如鲠在喉,但对小说的创作技巧掌握不够,因此显得很凌乱,没让人物自身来表现,而是由作者说事,并且排比的句子较多,前后次序经常颠倒,这就使小说里面的“金子”没淘出来。照这章的写法续写新篇,看看能否成功。辛苦了!祝创作愉快!【峥嵘社团编辑:耕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姜子芽        2016-04-04 17:28:51
  谢谢耕石编辑!百忙之中,精心编按,我很感动!作者的动力:一是来自故事本身的灵感,二是来自编辑的鼓励和批评,所激发的激情,在我身上二者同样的重要。我犯“魔咒”多年了,心术过不了“魔戒”的坎,非常灵验,我都信“长篇宿命”无法抗拒了!写长篇的人,最需要的是灵感继续不断出现才能顺理成章。可我每次一写长篇,无论在哪里?都会遭到干扰不断,电脑经常死机,让我心烦意乱,灵感中断没有下文,是常有的事,就是你说准的凌乱吧?一手打电脑,一手拿记事本,还是经常犯错,张冠李戴接不上上文,敬请原谅!不是我写的急躁,是怕电脑那天失灵了,文稿丢失,再续就更难了。只有储存在网站里,才安全,才心安。以后天下平定了,我在修改,请多多包涵。谢谢!
2 楼        文友:姜子芽        2016-04-06 22:56:44
  耕石编辑您好!写字板没有字数统计,造成我无法控制字数的发展,参差不齐,很遗憾!敬请原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