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执念悲歌(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执念悲歌(赏析)


作者:茶语清心 秀才,233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34发表时间:2016-04-13 15:55:34

【流年】执念悲歌(赏析)
   这种奇怪行为,这种下意识地重复某件事,医学上称之为强迫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在大家眼里,他自然是疯了。至于他自己,肯定是不承认的。
   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但认真想来,也不奇怪,生活中不少人就这么不可思议地毁了。执着一念,困守其中,外人无能为力,自己又走不出来,这就是悲剧了。
   《子弹壳》里毋得明父子也是两个死较真的人。孩子间的打弹游戏就是一场输赢较量,儿子毋胜利好胜心强,不甘失败,被刘高潮一番嚼舌高论蛊惑,故有改姓一举;李上游有高人指点,巧安机关,毋胜利不甘落后,故有坚持改姓的执着;张大兴的子弹忠字牌也对执着改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毋胜利的无端改姓又挑起父亲毋得明心底的不安。妻子常香玉本和尹之光是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大人的干预而失之交臂。毋得明尽管佳人到手,虽一时得意却难以避免猜疑,孩子的改姓自然成为一场家庭悲剧的导火索。毋得明反复追问、跟踪、到最后所谓的捉奸,乃至挥刀相向,锒铛入狱,家庭解体,演绎一场人间悲欢爱恨情仇。小说最后的补笔,既揭秘当年打斗,也暗示了少年时的争强好胜,在长大后依然延续。
   唉,谁又没有执念呢!执念其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具体表现为对某物某人某事特别执着,这执着更多时候是对个人存在价值的证明。若过分执着,难免会有怨念会有伤害,此刻唯有放下才会自在。
   《请的未必是客》里刘满民和老焦也是一对犟人。
   矿山丢失两个雷管两筒炸药其实也不算什么怪事大事,但问题是,这事出在了两个爱较真偏偏还多疑的人身上,所以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发生了。领雷管炸药的刘满民丢了雷管炸药,心中本来不安,同组的张罗生偏偏又推得一干二净,感觉自己责任重大的他赶紧上报保卫组老焦。偏偏老焦和他有宿怨,其夸大事态的威胁增加了刘满民内心的惶恐。刘满民一次次的追问责怪反过来又使得老焦焦虑万分,两家宿怨加之刘满民的反常举动更是引起了老焦一家的猜疑。老焦的跟踪又引起了刘满民一家的惶恐,刘满民特务一般的窥探,也加深了老焦一家的焦虑。面对刘满民的执着追问,老焦忍无可忍的恐吓反过来又吓到了刘满民。刘满民的反常热情进一步加深了老焦的疑虑,长时间的焦虑与猜疑终于引发了老焦身体上的不适,这顽固的不适终于把老焦打倒了。老焦甚至连身后事的安排都想到了,但舅老爷一语惊醒梦中人,一剂良方轻巧治好老焦心病和由此引起的身体的不适。可不想,老焦的问题在同样疑心重重的刘满民身上又重演了。所谓“请的未必是‘客’”,那自然是“鬼”了,这鬼不是别的,就是猜疑,就是执着,就是由猜疑和执着引发的焦虑。
   《斧子·锛子·洋镐》中的黄老鸭、牛满、张果实也是这种偏执型人格。《斧子》中,爱斧成癖的黄老鸭,偏偏丢了斧子;丢了就丢了吧,偏偏还找得七折八腾;遍寻不得也就罢了,最后却因爱斧扯上了一场桃色命案。清白洗刷,这不吉利的斧就丢了吧!偏偏案子点燃了他潜藏于心的猜疑,那么他能否真的忽视忘却丢开呢?说实话,偏执如他还真是让人担心。《铲子》中,牛满也是个执着的人,因为这执着而捡拾弃铲成癖,最终因这一癖好丢了性命。《洋镐》中的张果实因为打鼾太响而遭人嫌弃,嫌弃就嫌弃吧,谁没有缺点不足呢?他竟然决定自己砌房,历尽艰辛竟然建成了。以为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不久却惊讶地发现房子竟被人挖得稀巴烂,报案期望侦破,却被派出所自作聪明的曾胡子令人啼笑皆非地倒打一耙,这让执着的张果实情何以堪呢。
   唉!执着一生,纠结一生,放下即解脱。看来小说这结尾也是意味深长啊。
   小说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性格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执拗,或者说执着。他们身上都有一股犟劲,一旦认定,雷打不动。从这些故事来看,执拗也好,执着也罢,一旦用错了地方或者说过度了,那就是伤害,甚至是毁灭。这伤害的可能是他人,但恐怕更多的还是自己。
   唉!与其伤害,不如放下,哪怕如冯至《帷幔》诗中说的那样:
   我情愿消灭了一切执念,冰一般凝冻了我的心肠。
   讲故事,悟人生。我想这样的文字,我会继续读下去。
   执念悲歌,壮行者谁?

共 670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立意深刻的文章!文章开篇立意,首先介绍了“执念”的概念,即执着一念。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写起,剖析了“执念”好与坏的一面,成就大事业,或者成功者往往身上具备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另一些人,往往误解了执着的真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钻了牛角,导致悲剧。接着,作者以湖南作家姜贻斌作品《我的玉娥》、《李白的家》、《月光》……里的主人公和主题为线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以夹叙夹议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原作,并且阐释了自己客观而独特的见解。最后予以了自己的观点,执着也好,执拗也罢,如果用错了地方,将会害人害己。遍览全文,文章笔调深厚,细腻犀利,叙述平铺有序,流畅自然,在不急不缓的节奏中,将自己的观点春风化雨般呈现读者,佳作欣赏【编辑:上官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风        2016-04-13 15:57:31
  一定意义上说,作者对于文字的喜好,也是执念的一种体现……哈,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3 16:50:45
  小风,辛苦了!写此文原因有二:一来喜欢姜贻斌的作品,于是通读了,读了后发现一有趣现象,他笔下的人物竟大部分都是执念者,性格都很执拗,而且结果都有些悲催,甚至是悲哀,于是动了念头,想要写出这一共性。二来我也算是个执念者,对执着或者执拗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一来,作品阅读体验与自己的生活体验有了碰撞,于是想要写下来,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揉进作品赏析,达到读故事悟人生的目的。那么,这么写可不可以呢,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小风精简的编按!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6-04-14 13:21:40
  【读后】
  
   1、《执念悲歌》这个题目,对照姜贻斌老师这几篇小说的人物来分析,非常贴切,共鸣多多。
   2、清新老师,善于阅读,并把这种阅读感想上升到理论分析,总结,这很不简单。
   3、我和你一样,也喜欢姜贻斌老师小说人物营造的那种执念氛围中,上次,我在家整理报刊文字时,还发现姜贻斌老师1998年发表在《十月》的刊物上的小说,才知道姜贻斌老师是写短篇小说高手。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流年读到这样高质量的小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4、问好清新老师,编按!
回复2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4 14:22:09
  直呼清心即可,太客气弄得我开不了口。明月应该是兄长,我得多向你学习,多读书,多感悟,同时做个生活的留心者,思想者。
3 楼        文友:齐鲁青未了        2016-04-15 22:30:46
  【读后感】
   1:我喜欢赏析文,是因为去年这个时候,我连一篇文章都很难读下去,更别说读懂这一篇文章是啥意思了?所以我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对我喜欢的作品写读后感,即使写的不好,也强迫自己写,至此以后,我对作品赏析和文学评论,有了浓厚了兴趣。到今天才知道,写好作品赏析是文学体裁中最难写的。
   2:我首先拜读了你的《执念悲歌》赏析,留给我初次印象是你很谦虚,文笔很见功底,十分佩服。由于我是第一次知道原文作者姜贻斌,先是百度了解他,然后打开作者的文集认真深读这篇小说《我的玉娥》,读后感受到悲壮的美,心情十分沉重,也很难说出是同情和理解,赞同。再看红袖添香的编按,读者也许有来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产生了争议,还有好友一海明月,假面,清鸟的不偏不倚的中立观点,我非常愿意看到这种现象。有争论,才会有进步!我非常喜欢流年的编按的精准和读者的认真负责的留评。
   3:说心里话,我很和喜欢写作品赏析的文友交流,喜欢作者,读者,鉴赏者的深度共鸣!今天晚上看了你的几篇精彩留评,有深度,有独特鉴赏力和写作功底,而且感觉你做什么事情很执着,有信念,这一点值得我去学习!让我又发现了流年一位认真的读者,有特点的鉴赏者!
   4;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没有读作家姜贻斌的《李白的家》和《月光》。无法对你这篇赏析文正确理解和解读,等我挤出时间认真读完作家原文之后,再来重新读你深刻,有厚度的赏析。
回复3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6 11:56:02
  文酬知音,幸会!
4 楼        文友:齐鲁青未了        2016-04-17 13:48:04
  【读后之二】
   1:《李白的家》我读完了,与《我的玉娥》竟如出一辙,思想深度更递进一层,让读者更加深刻对执念二字的理解,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一个人执著一个信念时,背后一定是孤独落寞的灵魂,在自我营造的世界里陶醉着,满足着,憧憬着,其命运结局,真是可怜可悲可叹!但愿小说中的人物不要存在现实生活中。
   2:谢谢茶语清心的有哲学深度的赏析,除了更加佩服你的读书写作态度外,让我知道了湘籍作家姜贻斌,让读者领略大家的写作手法和叙事能力,让我全程关注深读作家的三篇有代表意义的小说,这就是最好的学习!
   3:学习编辑石语的精准编按,欣赏流年评论员的用心留评。流年的作者,编辑,评论员,读者都是棒棒哒的!
回复4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7 16:09:44
  谢谢齐鲁先生的肯定!流年团队很优秀,而我不过是个初学者,再次感谢!
5 楼        文友:齐鲁青未了        2016-04-17 23:09:37
  【读后之三】
   1:为了深刻领会一篇作品赏析,作家姜贻斌的第三篇小说《月光》读完了,读后不禁感慨万分!如果你说姜贻斌是一位神奇的作家,我再补充两个字;“真实”,真实源于他对生活的认真观察态度和用真诚的心去写作的人生观,这一点实属难得,难得一见神奇而又真实的作家,除了喜欢,佩服,还有就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学习了!
   2;再伟大的作家,再好的作品,也需要真诚用心的读者去鉴赏,这一点你成功地做到了,用心来赏析了。我也从中受益了。我是多么的欣慰!关注了解你的同时,也学习了作家的写作风格的叙事手法,如果没有深度的精心阅读,就体会不到作品,作者,读者深度共鸣所带来的美妙和快乐,这一点我无怨无悔!也是我喜欢作品赏析的真实原因,也是最好的学习过程,还会带来潜移默化的收获!
   3;你的这篇赏析立意很好!执念,即执着一念,就是说对信仰和梦想的追求,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也有着伟大的思想和灵魂,我们无可非议,只有尊重。有的放弃,放弃者有他的释放和逃离,庆幸自己走了出来,有的还在坚守,坚守者有他的满足和期待,不断在憧憬着,这就是信念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4:茶语,给人的感觉是高洁,清心,给人的感觉淡泊宁静。在没关注你之前,还没揣摩你的名字寓意。很高兴我能关注你,在江山文学,让我又遇到一海明月之外,兴趣相近的又一个知音文友,期待今年8月,我们在青岛有缘相会。
   5;但我也感觉这篇赏析也有美中不足,这也是我所面临的困惑,目前又无能为力突破,就是复述的原文太多,语言不够简洁凝练,你本应该再介绍作家姜贻斌这三篇小说后,继续围绕“执念悲歌”深入分析,继续更加深入表达你的观点,深化“悲歌”的。或者说你再综合评述作家的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家的所要表达的主题的。可是你笔锋一转,又介绍了四篇小说与前面三篇关系不大的小说,而且又篇幅过长。虽然理解你的用心,但还是想说说我的个见,这样处理不太合适的。
回复5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4-17 23:41:31
  着力于人物执念共性,不求面面俱到,详写前三,略写后四,穿插自己少许感悟,是我的初衷。至于表现艺术和作者简况便一概略去,以此突出执念重点,不节外生枝,当然选择自己能驾驭而舍弃自己不熟的内容也是一个考虑。至于内容复述,为了清楚,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这么说,不是对齐鲁君的不敬,恰恰是认为在齐鲁君面前可以说真话,这的确是我的真实想法,但对与不对,便是另外一回事了。谢谢齐鲁君,非常感谢你的真诚指点!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