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破晓的天堂

编辑推荐 破晓的天堂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5发表时间:2016-05-17 10:56:19
摘要:梦侵破晓,水月夜里红。流连在无边的夜色,心绪徜徉在破晓的天堂,灵魂摇曳,为之神伤。深沉的月色撒在面庞,太多遗憾贯穿,满是疮痍的尘世风霜,拍打着脸,喷些润肤水清醒自己,才知自己的意念过于苍老。晓斌,这个名字之于我:破晓的天堂。 你想知道天堂的味道吗?那么,闻一闻百里香吧。那么,静下来,读一读晓斌吧。


   想到《卫灵公》篇中孔子和他的学生端木赐的对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是基于“性相近”,孟子才提出人人可为尧舜。父父子子,子子父父,人心向善,皆有四端,但是能不能做到,则是后天工夫,是“习”的问题,是“柔眼”的功夫。我忽然替晓斌担心起来。
  
   15
   “《活了100万次的猫》中的猫被许多人“爱”。国王很爱猫,去打仗都把猫带在身边,结果猫被射死了,国王很伤心。小女孩很爱猫,把猫抱在怀里,背在背上,结果猫被勒死了,小女孩很伤心。就这样,猫成了很多人的猫,结果都因意外而死去,又活过来。最后,猫不再是别人的猫了,猫成了一只野猫。猫头一次变成了自己的猫。猫非常喜欢自己。后来,猫和一只白猫生了小猫,猫爱白猫和小猫胜过爱自己。”
   晓斌在读“猫”。
   晓斌说:母亲节的时候,儿子第一次主动给妈妈发了短信:“祝母亲节快乐,祝您永远快乐、幸福!”儿子以前和妈妈的关系紧张,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因妈妈和家里人吵架,儿子竟然提出让我和妈妈离婚。儿子能主动给妈妈发短信,令我感到欣慰。
   “每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乌鸦也是经常一只或者成对的飞过来,呼的停在不远处的草坪上,踏着坚实的脚步,在地上这瞅瞅,那瞅瞅,你走近他,他就往旁边让几步,你走远了,他就飞到不高的房檐上看着你,过一会儿,你头顶上又略过一只或者两只,而且长相个头都是一样的,所以总感觉每天就是这两只乌鸦在关注着我们,或者说每天都定时的等着我们起床,目送我们上学,迎接我们放学,我们走远了,他们就放心的飞走了。”
   妮在读“乌鸦”。
   妮说:为何大儿子不满,是觉得带小儿子进城对他来说不是真的想去看他吗?为何强调三岁?如何爱孩子,我也得思考了。
   勇敢的去爱,去得到别人的爱,能体会一种相伴的幸福,并用心地呵护其成为一生的陪伴,这是我们人生需要去努力体会、经营的最完美的一件事情。
   你感觉到了吗?
  
   16
   “老公做的红烧肉清蒸鱼,一极厨师水平。大家夸赞他,我吃了四块送去鼓励。我感觉到了他对家人对自己全然的接纳和爱,也感觉家人对他的满意。我喜欢这样完美的氛围!这个完美是我的灵魂想要体验的,并且对我是最佳利益,对家人也一样。老公洗衣做饭是爱每一个人,我开心喜悦,也是我爱所有的人,接纳所有的人,我知道他们都是完美和可爱的!这种对家的喜爱的感觉太美了!内心总有一种喜滋滋被爱着的幸福。都是宇宙给予我们的礼物!所以我放心自己!放心未来!放心孩子!放心老公!我在宇宙全然的爱里全然的照顾下没有错发生!一切都是祝福!感受着心无挂碍的午餐,活在当下,享受生命中的体验,体验食物,体验聚会,体验给予,只选择去看喜欢的部分,心情多好!多开心!我可爱的生活!我可爱的家!我可爱的自己!我可爱的世界!我爱我,我爱你!!!我爱一切。”
   读晓斌的大儿子、小儿子、妻子、我,让我看到一个完整的家。我把这一刻我看到的如实记录下来,结尾写上:回应晓彬。
   原本要走一遭,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步伐。
   原本要走一遭,不同的见识,不同的感知,不同的梦想。
   原本要走一遭,不同的终点,不同的起点,不同的交接。
   原本要走一遭,不同的距离,不同的里程,不同的山峰。
   原本要走一遭,不同的欢喜,不同的晚餐,不同的经历。
   我们要走这个世界,有人在等一个人,有人原地准备,有人挽着谁的手,
   你不走地球在走,你走地球依然在走,
   感谢选择活在爱中,在世界走一遭。
   @陕西西安侯晓斌。
   晓斌懂我,他回复:@文?感谢您!活在当下,体验一切,全身心安放在当下,只选择喜爱的,活在爱中!
  
   17
   读晓斌,其中可以理出两条基本的逻辑:爱自己就是认同自己,超越自己,而要超越自己,就要将对自己的认知加以拓展,把他人也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另一条逻辑,是如何爱他人,如何把把他人当作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即不把学生当作学生,不把儿子当作儿子。
   在这样的信念下,晓斌有了新的生命实践,读书,表达,向世界敞开自己的内心;给学生作文写评语,乐此不疲;在儿子大不敬前能够控制自己内心的气愤。
   毫无疑问,晓斌是在进步。但是着进步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给学生评语,是全班都写,还是部分,都写,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比如对于儿子,他把牙签扔在父亲的脸上,应该如何反思你以往的教育。
   晓斌的叙事,目前只关注到自己和孩子的行为层面,没有深入到目前互动形式背后的理念层面。比如评语,还只是自己高兴,但对于学生有什么影响,还不在晓斌的关注范围。其实,彦超当日的叙事,已经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可惜晓斌,目前还没有摸到这个问题。
   晓斌与儿子的互动方式,就当下而言,能够压制住自己的愤怒,确实很不简单。但是从长远来看,问题远没解决。如何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参与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晓斌儿子的回信,其实让我很担忧。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他强调的只是尊重,不要把他当作后辈。
   个人觉得,晓斌儿子完全没有理解父亲的苦心,他觉得他是一个胜利者,已经取得了与父亲扳手腕的能力。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的确是孩子的成长。但是这种成长,有太多的反叛,将来会留下很大的隐患。
   这样以来,不把学生当学生,不把儿子当儿子,这样的看问题有失片面。虽然这是成长的烦恼,但晓斌确实要引起注意。关爱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才不会把自己和孩子置于这样难堪的一种境地。而且这一切的发生,就在小儿子的面前,这孩子又会如何感想,实在令人堪忧。
   晓斌的问题,是开始爱自己,但还没有学会爱他人。爱他人首先要学会理解他人,不要强加与他人。和风细雨,自然就是春天。
   这是杨老师病榻上对晓斌的期待和担忧。
   群聊对语,静夜手谈,体悟“自身认同”在关联中各种力量汇聚的足迹,使自我的内力和外力同步交汇,如个人基因、家族性格、文化环境、他人对自己的支持或伤害、自己做的有益或无益的事情、爱的体验和痛苦的感受等,如同杨老师与群中每个人去对接。
   帕尔默的洞见——自身认同与完整,是言传教师内心世界的学术贡献。我们解读她,需要把自我安置在生活集结的各种力量交汇处,如晓斌。
  
   尾声:
   前天淋雨头痛,一杯热水,一段百里香,喝了,好多了。
   多数时候,百里香被我用来做菜,可以说,只要是炖菜,我肯定要放一段百里香。稍微早一点放,可以让它的味道充分散发出来。
   百里香,又名普罗旺斯的恩惠,闻起来自然清新,惬意舒服,被诗人叫做破晓的天堂。
   百里香,香百里,顾名思义,就知道它有多香了。
   晓斌,这个名字之于我:破晓的天堂。
   你想知道天堂的味道吗?那么,闻一闻百里香吧。那么,静下来,读一读晓斌吧。

共 1338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希腊神话说,百里香是海伦的眼泪,它代表勇气和活力。而本文通过对文友或者说是同行晓彬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解读,给大家展现了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他在平凡的岗位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用冷静审慎的眼光看世界,看亲人,看朋友,看学生,发现问题,理性思考,共同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考量的问题,有意义的作品,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6-05-17 10:58:46
  问好孙彩文,感谢支持江山小说,期待更多佳作,祝创作愉快!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孙彩文        2016-05-17 22:26:38
  谢谢分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