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北京行(散文)

精品 【丁香】北京行(散文)


作者:吴需荣 秀才,24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0发表时间:2016-08-02 11:29:03


   在艺术区徜徉,连我这等门外汉都觉得不虚此行,想必学习艺术和艺术打交道的人,肯定更会流连忘返了。
  
   十五、颐和园
   颐和园靠近圆明园,也靠近北大清华。我和家人在玩这条线路时,学校中毫无争议选择了北大,但园林中其实我更想去看看圆明园,看看当年八国联军对中华民族犯下的累累罪行。家人坚持要去颐和园,让我不得不忍痛割爱了。
   颐和园是乾隆皇帝所建,为他母亲祝寿用,后来成为皇家园林,慈禧太后就特别喜欢这儿,经常居住在此。从颐和园北门进去,首先是苏州街。介绍说后宫佳丽三千,在封闭的深宫中百无聊赖,而乾隆下江南有感于南方物阜民丰,于是在园林里建了条苏州街,让宫女太监们装腔作势地在街上开店,其实是作为一种消遣。街沿水而建,倒颇有点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这在北方应该少见,也算是给后宫佳丽们的一大福利,给她们寻了个很好的消遣方式。
   走过苏州街,就是万寿山。半山腰间建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西牛贺洲等等,在《西游记》书中看过。这儿的四大部洲实际上就是四个院落,只是象征意义。万寿山是真山,真山上又有假山,半山腰里陈设有太湖石堆砌成的假山,孩子们爬得不亦乐乎。在故宫御花园也有假山,这儿也有假山,估计只能给那些小脚皇后、太后们看看,远不如在民间让小孩们爬上爬小地发挥最大效用。假山上有佛香阁,应该是皇帝给母亲和自己向佛祖祈寿的地方,我们没去。
   翻过万寿山,就是昆明湖。我一直认为,有山有水的地方,风景必然美丽,如杭州西湖、桂林漓江,而独有山或水,总觉得会有欠缺。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山有水,仁人智者各取所需,方是胜地。湖不知道为何起名昆明湖,也许是仿昆明湖而建,而昆明湖是大清的福地,最后一个明王就是被吴三桂杀死在昆明湖。走在湖边的长廊上,一边是山一边是水,山色映在湖光之中,远眺水天相接波光粼粼,或者看山林木葱茏巍峨挺拔,真是人生一大快事。皇家园林,毕竟大气磅礴,和苏州私家园林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沿着长廊,走到乐寿堂,那是湖上码头所在,也是慈禧老佛爷在此居住的地方。堂前有一间门房,居然是清朝的电话机和电话线路,不知现在能不能用了。乐寿堂旁边一间,是李莲英所住,也是正殿,足见老佛爷对小李子的恩宠。离乐寿堂不远,是光绪皇帝和皇后的居所。慈禧和光绪这对母子,由于政见不一,更由于对权力的角逐,成了互不信任的死对头,慈禧每次来颐和园,都会把光绪也“请”来,并且光绪的院落配殿全部用砖头封死,只留大门由太监把守,事实上是囚禁了光绪。光绪皇帝是个悲剧,出身内忧外患之际,空有振兴中国之心,空有九五之尊之名,唯独没有掌控政权之实,所有的变法实践徒劳无功,眼睁睁看着大清江山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心中愤懑可想而知。如此郁结于中,英年早逝也是正常。
   从乐寿堂转向东门,是仁寿殿,皇帝理政的地方。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在殿门外并排有龙凤雕像,而且凤在内龙在外,明显是慈禧太后的意思。慈禧虽未称帝,但其所作所为已经明显超越、压制了皇帝,她的出现,总体上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从仁寿殿转向北,是园中园——谐趣园,该园仿无锡寄畅园兴建,里面还有乾隆诗碑,应该是乾隆时建。江南园林,均为私家园林,以结构精巧著称,小中见大移步换景,巧妙地利用不大的空间内的一草一木,和皇家园林的大气磅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颐和园里的谐趣园,正好可以体会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
   从谐趣园返回到了苏州街,颐和园的游览结束。这座美丽的园林,由于慈禧的偏爱,几乎成了她的专宠,可恰恰由于她的无能和嗜权,给她自己,更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近在咫尺的圆明园就是明证。两座园林,让人唏嘘。没有发愤图强,只顾享乐,最终的结果就是无法享乐,这是古之必然。
  
   十六、北京大学
   从没想过,大学也能成为旅游景点。大学的景点再美,也应该是社会公共资源,甚至大学里大师的讲课,都会有非本校学生去旁听的,更何况是固定在那的一草一木!可在中国,就是有大学成了景点,如武汉大学的樱花节。我到北大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要到这儿感受下兼收并蓄的风范,呼吸下自由民主的空气。也许吧,人同此心,所以北大也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圣地。
   在北大门口,长长的队列,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后来才明白,并不是到北大的游客多,而是进入北大需要安检,速度慢。真是滑稽,到了一个大学,居然也要安检!在国外,大学可是开放式的,甚至连门都没有。天子脚下,皇城跟边,一股居高临下的气势首先让人不爽,不知蔡元培先生死后有知,会有如何的感慨?
   在烈日下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游览兴致全无。好不容易进了北大,只想到未名湖畔走走。在路上,看到有学生不停在问:“需要导游吗?”想想也可以,自己做不了北大的学子,能有个北大的学子为自己讲解北大,也算值得,可了解了以后,才明白那些学生根本不是北大的,北大的学生们是不屑于干这种事的。于是意兴更为萧然。
   北大就是在未名湖畔。那些先进的设备,壮观的大楼,有钱就可以建,可未名湖畔先贤的沉思,是没法复制,只能传承的。我们沿未名湖畔转了一圈,景色很美,看到了博雅塔、红楼、花神庙等等建筑。红楼图书馆,当年李大钊先生在此为馆长,招录了毛泽东先生为馆员,他们后来都成了中国革命的先驱,那个小小的楼阁里留下了两位伟人忙碌的身影,更留下了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未名湖畔,有斯诺先生的墓,是叶帅题的字,很是奇怪,为什么斯诺先生会长眠于北京大学。
   在湖畔,我们还看到了蔡元培先生的塑像,看着他那睿智而坚定的眼神,岁月凝固了。我一直认为,中国革命的最大的奠基人,应该是元培先生,他的兼收并蓄的思想,让中国革命思想首先在知识分子中流传,他敢于选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使北大的共产主义者形成了气候,为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学者治校、任人唯才、不干涉教学内容的理念,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直至今日,也许只有蔡先生一人能够做到。所以,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大学子们能开风气之先,毅然走出书斋,走上街头,去为民族的命运而奋斗。那时候,是没有学子会考虑个人的托福考试,个人的前途命运的,有的只是将自己奉献给民族的精神。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没有士子们的这种精神,是不可能的。
   当今的北大如何,不知道。但我总以为,学生们甘于做导游赚钱,是不妥的。我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我只是想,学生,不能只想着赚钱,更应该放眼民族,勤学多思,关心天下,那才是北大的精神。所以,北大学子们能不能卖猪肉,那不是北大的精神,是不需要讨论的。当然,北大精神的遗失,责任不在北京大学,而是社会的悲哀。
   走过北京,难忘北京。

共 18235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游景点、顾历史、品文化、说感想、道观点、讲心得……作者文化底蕴丰厚,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论古谈今,很是了得。文章首尾呼应,中间哲语、警语无数,比一般游记文章更显作者风骨,值得一读,推荐大家共赏!感谢作者赐稿丁香,问好!【丁香编辑:秋窗晓】【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081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窗晓        2016-08-02 11:43:35
  忘了写名字了,丁香编辑秋窗晓。作者创作辛苦了,遥祝夏安!期待更多精彩!
站在飘着清芬的阳光里……
2 楼        文友:秦戈尔        2016-08-03 16:59:27
  哎,好嘛,这散文厚重,功力深厚,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