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识破

编辑推荐 识破


作者:玉树临风 榜眼,4600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95发表时间:2016-10-25 13:55:33


   赵敏想了想说:“去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家里不是还有我和保姆吗?你如果不放心,我把我妈接来住些日子。”
   李丽回答:“那倒不是,孩子上初中了,需要多督促一下学习和做人,考不上一个好高中以后考个好大学也难,现在正是关键期。”
   赵敏赞同她的想法,但也极力撺掇她去学习,于是安慰着她说:“孩子的事情我自然会上心的,再说你在家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孩子方面不也是我管得多吗?就去吧,再过几年你老了,这样的机会肯定就没有了。就算你去了,也可以随时电话联系了解儿子的情况啊。”
   李丽觉得赵敏说得在理,但她想起了上次跳舞的事情,于是调侃着说:“不过你可不要借口学校工作多,夜不归家啊。”
   赵敏低下头去,半天才说:“不会的,你就放心放心吧。”
   就这样,李丽开始了去北京学习的历程。虽然未走之前,她心事重重,但李丽是个学习狂,一投入学习便什么都忘了,有时七八天才想起给家里打电话,但是儿子在的时候不多,赵敏也只是报喜不报忧,但赵敏给她说了儿子的成绩,他觉得儿子的整体成绩竟然进步了,更叫她惊讶地是儿子的英语成绩进步了很多,这可是儿子最头疼的科目,她忍不住问了原因,赵敏告诉她,是自己专门为她请了个教师补课了,李丽才明白了。看来赵敏还真是挺用心的,也就说声辛苦了,不再多问。
   其实,李丽学习期间,偶尔也有闲下来的时候,就去逛逛街,买点文学书籍看,有时间也买点衣服,不知为什么,来到北京她才感觉到自己的打扮太落伍了。刚到不惑之年,自己既不做美容,也不做头发,衣服更是几乎几年不买一件,简直像五十岁的老女人。关于这件事其实吴玉丽也多次提醒过她:“你也该打扮一下自己,男人也是视觉动物,本来女人四十就是豆腐渣了,你再不捯饬,哪个男人愿意看到你人老珠黄的样子。”如此这般,李丽稍微打扮了下自己,觉得似乎年轻了四五岁。她想到了家中的赵敏,因为自己不喜欢买衣服,所以更不给他买衣服,倒是每次赵敏都说自己工作需要自己买。李丽觉得只有这样打扮了自己,站在赵敏身边才显得不逊色。其实,很多场合,赵敏都想带李丽参加的,但几乎都被李丽拒绝了,她不喜欢人际交往,觉得特矫情。现在想来,自己也错过了很多和赵敏在一起的时间。人啊,只有闲下来,才会更多地思考,李丽觉得自己不能像原来那样过日子了,否则她真的就落伍了。
   直到春节的时候,李丽有一周的假日她回到了家里。她觉得自己的家竟然有点陌生了。虽然家里还是老样子,但是李丽总觉得哪里变了。一年的时间,可能是太久不回来的缘故吧。赵敏很热情地欢迎了她的归来。儿子的情绪也特别得好,而且拿出了成绩单给她看看,还自豪地说:“妈妈,我现在英语已经是班级第五名了,总成绩已经跃居了年级组前五十,爸爸说我可以顺利考入本县重点高中了。”
   李丽一边夸奖着儿子,一边看成绩单,果然发现各科成绩都有所提升,尤其是英语提升幅度最大。她也越发好奇起来,问儿子:“你不是英语一直是弱项吗?怎么成绩提得这么快?”
   儿子做了一个鬼脸自豪地说:“怎么样,我有神秘后盾。”
   儿子说到这,倒是让李丽想起来一件事,随即问儿子:“敢问那位高人姓氏名谁啊?“
   儿子看了一眼赵敏说:“这,你可得问我老爸。”
   赵敏赶紧应答:“什么高人,就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她曾经教过初中英语,对孩子辅导也特别有耐心,所以……”
   李丽脑海里立刻闪过跳舞的事情,于是追问道:“那位老师叫什么名字?哪天请到家里来好好感谢一下人家。”
   “那,倒不必吧。反正都给她补课费了。”赵敏就是不肯说出那个老师的名字,李丽转而问儿子:“儿子,那位老师年轻吗?是不是对你特别好啊。”
   儿子这回口若悬河:“妈妈,你说也怪,原来我对英语一窍不通,可是我王姨一讲,我就会了。而且还越学越有兴趣。她可真了不起。我还把这种劲头也用到别的学科。对了王姨还说如果我进步了,还给我买变形金刚呢,最大的那种。”
   李丽听到了那个她惧怕听到的名字,继续问道:“你王姨多长时间给你补一次课?”
   儿子还是一脸的兴奋:“王姨几乎每天都来,我可以随时问她。有时我晚自习回来,她如果在,我也可以问她的。”
   李丽斜着眼看了赵敏,看见他有点局促不安,于是故意说:“怎么?你王姨晚上也经常在咱家吗?”
   这次是赵敏抢着回答了:“是每次月考前来给儿子串一下知识,才来的。”
   儿子顿了一下,也嗯了一声。
   李丽还是听出了画外音。晚上睡觉前,李丽一改往日的冷淡,主动示爱,这反而叫赵敏有点不自在。李丽索性调侃说:“怎么,难道你身边平时有别人吗?”赵敏没说什么,赶紧配合着李丽行动。
   久别胜似新婚,但是李丽虽然极力表现自己的热情和激情,赵敏却没有他想象的情形。在两个人静静地躺下可以聊天的时候,她忍不住问赵敏:“孩子的这个王姨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
   赵敏稍微迟疑了一下,随即说:“就是我们学校一年前调来的一个老师,原来曾经在乡下教过初中英语。人品还不错。”
   “那她的家庭如何?幸福吗?”李丽装作漫不经心继续问。
   “他老公在乡下煤矿工作,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么多年她们一直没有孩子。”赵敏轻描淡写地说。
   “家里经济如何?”
   “经济还可以,但最近听人说她老公好像得了什么病,偶尔请假。”赵敏觉得自己好像说多了。
   李丽停了一下,继续说:“我觉得男女之间,如果没有什么工作原因,不宜走得过近,否则日久生情,容易出现麻烦。”
   赵敏赶紧附和:“那是,那是。”
   然后两个人就都长久地沉默起来。虽然李丽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赵敏已经心领神会。虽然赵敏也没多说什么,但李丽心里也跌宕起伏。家庭的裂痕,有时往往不是经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小事给破坏了。李丽心中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她想起了同事吴玉丽的提醒。她在想,新的一年,决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想一些办法,巩固婚姻。毕竟,家庭是活着的依托和港湾。再要强的女人,没有了家庭也是残缺的。
   李丽想得很周到,第二天,她决定抽个时间自己亲自感谢一下王红。她没有告诉赵敏,而是从他的电话簿里找到了王红的电话,自己亲自约她。王红显然有些意外,连声说:“不是,嫂子,举手之劳,不用您在意的。我家里有点忙,就不去了。”
   李丽却很坚决:“不行,你为我们孩子付出的太多了,我必须当面感谢你。”
   王红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吃饭的地点在一个很僻静的地方。两个人见面后客气地寒暄了几句,然后李丽开始进入正题:“多亏了您,我儿子的英语进步那么快,他现在无比地佩服你。这样一来,他考入重点高中就没有问题了,这点钱就算是给您的辛苦费。”李丽说着把一叠钱递了过去。
   王红赶紧拒绝:“钱,我不要。再说我都是用的课余时间,在家呆着也是呆着。”
   “那怎么行,有功就得受禄。我听赵敏说了,你老公最近身体不是很好,这些钱恐怕也能有点用途。咱们女人活着都不易,好好活着吧。”显然李丽的话里有话。
   王红听了半天没说话,然后低声说:“谢谢你。其实我真的羡慕你,有那么聪明的孩子,有那么事业成功的老公。”
   李丽没有表现出很自豪的样子,而是意味深长地说:“家庭是要用心经营的。我们女人,不可能脱离家庭而生活。无论多好的家庭是别人的,我们也不要介入。再不好的家庭,自己的也不要放弃。其实,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悲辛,只不过外人不知道罢了。外人所看的的都是城堡光华的外表。”
   王红默默地听着,不知道是没有听懂还是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然后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开始用餐,然后分手离去。
   那次以后,李丽装作什么也没做的样子又和赵敏进行了一次深入地谈话,申明了自己的观点,她没有涉及王红,但是赵敏明白,李丽还是知道了一点事情。所以,赵敏一直表示很听话的样子,叫李丽安心去外面学习。这一次李丽也长了点心眼,她秘密地和保姆进行了一次交代,要求她在王红来家里的时候随时告诉她。一切安排妥当,她才去北京。
   但是一到北京,李丽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虽然她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医学发展太快了,她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人啊,就是这样,精力是有限的,这方面用的精力多了,那方面用的精力就少了。等她安静下来的时候,才想起问家里的事情,这一次她打电话直接问的保姆。保姆告诉她,王红只在周末的时候来过几次给她儿子补课,倒是没有看出赵敏和她有过分亲密的行为。李丽觉得自己做的工作起作用了。但是她没有高兴太久,同事吴玉丽又来电话提醒她,说是她看见赵敏有一次和王红一起在逛街。李丽心里又是一沉,但转而又一想,也许是为了学校买东西吧?带着这种疑问,她给赵敏打通了电话。电话开始,她先询问了家庭的近况,尤其是孩子的成绩。赵敏告诉他孩子成绩很稳定,备考状态也不错。然后她逐渐过渡到自己想要问的问题:“最近你和王红有来往吗?”
   赵敏回答得倒干净利落:“绝对没有,有时候她来给孩子补课,我都没在家。在学校里我也有意疏远她。我可全是按着你说的做的。”
   李丽哼了一声:“不对吧,那为什么有人看到你们俩一起逛街呢?”
   “有那么回事吗?”赵敏问道,“我想起来的,那次是她和我一起为学校文艺演出的衣服。我怕自己看不好,演出是她负责的。”赵敏说得振振有词。
   李丽索性大笑起来:“那么激动做什么,心不愧不怕半夜鬼敲门。我只是提醒你,你有自己的家庭,不要犯错误。如果你真有时间,就多关心一下自己的老人和孩子。”
   赵敏连声答应。
   知道了这些情况,李丽紧绷着的神经才松懈下来。然后投入到了紧张有序的学习中。眼看着离中考越来越近,李丽对孩子的关心也多起来,只要一有时间,就往家里打电话询问。儿子也很争气,越到后来,成绩稳中有升。并且最后以满意的成绩顺利进入县里的重点高中学习。儿子每次在电话里都对王红敬佩有加。这叫李丽稍微有点心里复杂。一方面她为儿子的成绩高兴,另一方面又为儿子这种特殊的情绪倾向觉得有点不正常。可是根据她自己的观察,又没发现赵敏有什么不对之处。家庭的经营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真是叫人喜忧参半。现在,李丽倒是希望学习快点结束,她回到家里去,亲眼所见自然就更加放心了。
   这年中秋节的时候,李丽回到了家里。赵敏也放假了,一家人有机会在一起团聚。儿子上了高一,成绩一直不错,这就了却了夫妻俩的心事。李丽也用心观察了一下,发现赵敏也很正常。但是究竟在学校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为了叫自己放心,她想找一个知道内情的人打听一下。思来想去,她想到了自己的一个亲戚王海琴也在那个学校上班。于是找了一个机会,和她通了电话。
   开始李丽说得很客气,家长里短,然后逐渐过渡到主要问题上来:“你们学校是有一个叫王红的老师吗?”
   隐隐的李丽觉得王海琴听到后稍微迟钝了一下,然后回答:“有,但是听说她老公最近得癌症去世了,她有一段时间没上班了。”
   “哦,是吗?你知道她丈夫得的什么病吗?”
   “听说是肝癌。得病一年多就死了。本来他们也没有孩子,现在王红算是彻底自由了。”王海琴介绍道。
   “我有一个问题不知该问不该问,王红平时和赵敏关系咋样?”李丽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这个……”李丽听出了苗头,“原来时兴跳舞的时候,两个人确实走得很近。不过最近一年,因为王红家里有事,倒是发现他们接触得少了些。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王海琴没有说得很详细,李丽觉得也听得模糊,但是她明白,起码他们两人的关系有点不正常。好在,自己还有几个月就要回来了,估计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李丽不打算再拷问赵敏,如果问题弄得僵化了肯定不好。
   这一次李丽走得时候她还是叮嘱了赵敏一嘴:“我提醒你,王红现在成单身了,你平时最好离她远点,别让别人说什么闲话。”
   “我知道,她与我有什么关系,你就别瞎操心了。”赵敏说得很淡定。
   李丽没有再多说什么。在北京的日子里,她会隔一段时间就给保姆打电话,偶尔也给王海琴打电话,但是他们的回答是一致的:赵敏一直按时上下班,对孩子也很关心。李丽偶尔会打电话给赵敏,问他在做什么事情,赵敏每一次倒也回答得很从容。鉴于以上,李丽觉得自己最好别疑神疑鬼,夫妻之间就应该互相信任。毕竟他是以后陪自己过人生的人。
   这一年的春节,李丽终于完成了自己为期两年的学习,顺利回来了。这一次赵敏去车站接应了她,而且破天荒的要带她和儿子到饭店吃饭。李丽心里也很兴奋,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幸福时光。
   因为业务能力很高,又没有医疗事故,半年多以后,李丽竟然升了科主任,然后一下子忙得人看不见影。一次在外面聚餐,她看到了自己的亲戚王海琴,于是私下里问起了王红的近况。王海琴很神秘地告诉她:“你说奇怪不,王红竟然在老公死后生了一个小姑娘,而且长得特别漂亮。大家都说她没有白成立一个家庭,虽然是遗腹子,但是毕竟留下了她老公的血脉。”

共 21735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芸芸众生,是不是各人的生活都大同小异。年轻时对爱情充满憧憬,结婚后都感觉不如意。思想越丰富,要求就越高,渴望就越多,往往失望就越大。每一个人都追求生活的完美,没有遗憾。但是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主人公李丽,对爱情的要求是思想层次一致,有共同兴趣爱好,有情感的共鸣。这些要求其实无可厚非。但是生活不会按设计好的来,它会变化。当婚姻和爱情进入生活的漩涡,需要的相互尊重和包容,而不是一味苛求和责难。李丽面对丈夫的背叛,她的强势使她潜意识里丈夫的人格和自己不能平等,丈夫对自己保持一种服从和感恩认为理所当然。婚姻是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而不是用感恩的形式存在的。赵敏在这婚姻中倍感压抑,他到围城外面寻求精神慰藉和人格舒张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了。面对李丽放下尊严,跪着恳求他回心转意的举动,赵敏内心的冷漠和积怨开始融化,愧疚和良知开始被唤醒。但是李丽蓄意报复的真相使得赵敏彻底情断义绝。可以说,在这婚姻面临去留存亡,勒马尚可回头的关键时刻,李丽错误地举起鞭子,让婚姻加速跌入了不复的深渊,不但葬送了婚姻家庭,还葬送了自己。作品用详尽的笔墨,细致的剖析,描述了昔日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爱,进入家庭婚姻,经历生活生活的风风雨雨,继而爱情磨灭,亲情淡漠,最后恩断情绝的故事,读来让人扼腕,感慨良多。作者最后的自我感叹,也留给读者深深回味思考。一篇思想性厚重,为时代把脉问诊,深刻揭示当下婚外情感的社会问题作品。推荐赏读! 【编辑:云水之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6-10-25 14:01:52
  作者眼光敏锐,认识深刻,思想深邃的作家。感谢赐稿短篇。期待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16-10-25 16:34:30
  感谢兄弟辛苦编辑,叩谢。解读十分深厚,激发了我继续写下去的愿望。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