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湾柳飞花白马河

精品 湾柳飞花白马河 ——读段家军先生长篇小说《河畔人家》有感


作者:麦太太 布衣,41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3发表时间:2017-01-08 18:26:37

湾柳飞花白马河 段家军先生是一位用心地执着追求小说艺术质量的乡土作家。
   土地是许多作家顶礼膜拜的对象,这是“乡村中国”的象征。家军对故乡的河流、田野和村落,保存了刻骨的记忆,故乡在他心中拥有特殊的分量。纵然时光流逝,环境在变,地位在变,但家军和故乡的情结没变,故乡永久是他的生身父母。
   与故乡为伍,是家军一生无悔的选择。
   在家军的情感世界里,故乡情感根深蒂固。在他的心里,故乡不再是那泥泞的小路和那条到了秋日就干涸的白马河;不再是那田野里红缨似火的高粱和沉甸弯腰的谷穗;不再是那昏暮中趴伏在残破茅屋下的老狗。故乡变成了一种思念;一种故事;一种乡愁,甚至是一种神话,在他的思念之中,极大地厚实起来,生动起来。
   对家军而言,那种浓浓的乡土情结,已深深地寄托在文学叙事之中,这种激情的投入,就仿佛久离家乡的游子投入母亲的怀抱,犹如一条岸上的鱼跃进大海的滚滚波澜之中;也许因为如此,才使他对故乡有一种深深的眷恋,而后笔下出现一大批呼之欲出活灵活现的人物。
   家军的长篇乡土小说《河畔人家》,可以说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贴近我国农村现实生活的极品佳作。这部小说大量借鉴赵树理、浩然和孙犁等小说、散文语言清秀、朴素和简洁的长处,在小说构思上,很自然地运用新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理念,意象、象征、隐喻,以及抒情诗式的语言元素,把要表达的思想放在故事、细节和物体里。
   长时间以来,未认真完整地读过小说了,拿到家军的《河畔人家》后,我一口气读了两遍。这部长篇小说总是直抵世道人心,让我如痴如醉,掩卷难释。读过后,心中便产生了一种难以抹去的悲伤感。它不仅使我心灵震撼,更唤起我对那片热土的敬畏。因此,很想把自己读过后的想法写出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和浩然之所以能留下一批风格独特的有份量的作品,关键在于他们在深入生活上下了一番功夫。换言之,是他们长期浸润于乡村生活的结果;走马观花的创作者,是不可能学得其艺术真谛,更不会复制的。
   书写者易于悲情,因为他是用事件的眼光来看待乡村,这时候看到的都是问题。小说就是虚构的,一旦涉及虚构,读者会觉得小说中的乡村图景,是一个想象出来的虚假世界,是很遥远的。但家军的白马河却不是,他的前提是真实,它会让现实与读者的情感经验短兵相接。
   家军的《河畔人家》显然属于生活的馈赠,它足可以用来再一次证明现实主义的胜利。一个作家对生活越是熟悉和了解,笔下的人物故事才越生动形象。
   小说就是讲故事的艺术,一篇没有故事情节的小说。是不能称其为完整的小说的,写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讲故事。家军自幼生长在乡村,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试想,没有这些直接来自生活的经验,也就不会有这部小说。
   小说关健是人物、故事和命运。
   《河畔人家》所描写的事件、人物、现场感和叙述表达能力都是一流的,流畅的文字语言、口语化的生动讲述,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情节,吸引并引导着读者思路。进入到小说里的生活现场。家军在《河畔人家》中叙述的故事。本来在现实生活中平常而又平常,可是。他注意设置悬念,使故事变得一波三折,妙趣横生。
  
   月是故乡明
   白马河是家军的故乡,是他魂牵梦绕的心灵归宿。对故乡,他有割舍不断的情肠,他对白马河了如指掌。故乡的这一池春水,经家军荡舟划桨搅动,老妪、村妇、男人、女人、寡妇和泼皮等各色人物,竞相登台,悉数浮现。
   云一样的白马河两岸,有四十八个村子,村子里的男人们大都身强力壮、朴实憨厚;女人们则伶俐乖巧,俊秀淳美。不过,林子大了,嘛鸟都有。这不,也出了几个歪瓜裂枣的乡痞和风骚泼浪的悍妇。
   徐六和张寡妇就是两个极好的典范。
   在一般人眼里,种地的农民大都属老实、无用的人,只能干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砸脚面的苦活、重活、脏活、累活。可并非如此,白马河的徐六就是个怪胎。他是徐老蔫的儿子。徐老蔫是白马河两岸四十八村公认的老好人。可老天弄人,偏偏给了他个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十毒俱全的浪荡子。
   这不,小说一开场,徐老蔫家就有人送花圈了:徐老蔫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家院里晒着阳阳。说是初春,可太阳出来晒得人身上已经暖洋洋的啦,很舒服。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着笑着。快晌午的时候,徐老蔫瞅见从白马河大堤的方向,顺着街筒子远远地走来了几个女人,手里举着花不棱登的东西,一边朝着村子里走,一边不时停下身来,向道上的街人打听着啥。
   那阵子村里刚死了个孤老头子,孤老头子是个老绝户,一辈子没儿没女。起先,徐老蔫以为几个女人是冲着孤老头子来的,因为那几个女人已经走得很近了,手中举托的东西他也瞅清了,是用青草和野花编的几个花圈。
   徐老蔫心中纳闷,活见鬼了,这刚开春儿,就有青草和野花了。
   正寻思着,那几个女人在问过街上的几个行人以后,竟直来到了他家门前。徐老蔫干张着嘴不晓得说啥好。几个女人盯着徐老蔫,操着一口外地乡音,叽咕叽咕地说起来,像鸟叫。几个闺女,你们站在俺家门前干啥,手中举着花圈多不吉利,知晓的以为你们是过路的,不知晓的还以为俺家谁过去了,你们要是路走得渴了,俺给你们去舀水,要是饿了,俺这就给你们安排饭,这要是走累了呢,就进家来歇歇脚儿,可有一样,手中的东西得往远处放放,花儿是够新鲜,不能放在俺院门口。
   徐老蔫的话使人听着很舒服,挑不出理来。俺们不找别人,就来找你家徐六。一个女人往前凑了凑。徐老蔫瞅见其中一个女人的肚子很大,不像是胖的,好像是怀着孩子的,衣服厚也能瞅得出来。徐老蔫感到事儿有些蹊跷,便试探地嘀咕着问了一句,徐六?你们找他有啥事哩!几个女人异口同声。俺们来瞅瞅他,听说他忌日到了。徐老蔫瞅了瞅几个女人手中举着的花圈,心里一翻个,似乎明白了些啥。
   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不管一个人多么令众人讨厌,哪怕“十恶不赦,死有余辜”,全世界都抛弃他的时候,仍然还会有两个人爱着他——爹娘。人人都是爹娘的孩子。爹娘的爱是唯一无条件的。而把世间所有的生灵,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这就是一种无限广大的慈悲了,在我们的观念里,只有菩萨才有这种境界。
   其实,在人文关怀上,把《河畔人家》比作大地更合适。
   大地之所以承载万物,就是因为她比啥都低。《河畔人家》把姿态放到最低,低到人人可以把她踩在脚下,正因如此,她托住了一切人,不让任何一个生灵堕入不可超度的深渊。徐老蔫晓得徐六又闯了大祸了,他虽恨得咬牙切齿,还是由不得护犊子,毕竟是自己的肉啊。小说到了此处,情节推进的是起伏跌宕,那生动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让人读来真是耳目一新。
   巴尔扎克曾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
   既然我们认为秘史,首先含有心灵史、精神生活史的意思,我想,这里的“秘史”之“秘”,也必然当指小说所包蕴的无形而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对于乡土小说来说,更会指向乡村的传统文化伦理。
   应该说,在人物情绪氛围的创造中,家军十分注意小说的艺术效应,而这又恰恰是他“自我”的主观情致,最为集中最为强烈的一次体现。纵观古今,翻阅青史,每一个女人面前,都横亘着一条男权主义的大河,而女性的理想则在大河的彼岸,要实现理想的女性,就要设法蹚过这条河。淌过这条河就要披荆斩棘,倾洒泪水,忍受不尽的伤痛,付出鲜血和生命。
  
   长夜难明赤县天
   家军笔下的张寡妇是个悲催人物,她的放浪形骸,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她原本也是个良善人家的女子,不过是再嫁了几个男人后,生活的不如意,把她一步步逼成了风骚荡妇。
   起初,张寡妇的男人梅拴柱死后,村里惦记她的男人不少,可她没有动心,她也想做个贞节烈妇。但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一个独守空房的年轻寡妇,要想活下去是何等的艰难。
   如果说,村里泼浪子的骚扰张寡妇尚可应对,可最难熬的就是夜半更深。劳碌一天后,精神一放松,她心底对男人的思念和那种蠢蠢欲动的生理需求就难以克制了。但家军并没从正面去描写传统的女人守贞观念,与人性欲望骚动之间的冲突,而是侧重于去描写和营造张寡妇死了男人后,独守空房寂寞难耐的内心骚动情绪氛围。
   我想,这与家军对女人的了解及生活经历的积淀是分不开的。
   从宗教看,性是人伦、天理,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成年男女有性爱,生命才变得美好、健康和阳光。性对于一个已婚妇女来说是正常的,只要对象没弄错,也是合情合理的,更何况一个失去男人的寡妇。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张寡妇是个曾经沧海的女人,她比一般的女人需求的更甚。可她却偏要假装矜持,寡妇门前是非多哟。在有些环境下,一个寡妇是毫无选择余地的,就这方面,有时恐怕连只母狗都不如:粮食吃的差不多了,囤在地窖的山芋该提上来接济了。往年的这个时候,每隔几天就有人连夜把地窖里的山芋提上来一筐,藏在柴禾垛角落里等张寡妇去收。张寡妇把盛山芋的土筐放在原地,等啊等啊等,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土筐始终是空的。让张寡妇感到不对的还有,夜里房子周边的脚步声越来越多,越来越杂。
   转眼到了麦收季节,圈里的猪长得白布缎子一般喜人,而且肚子里已经有了小猪。不出一个月就该下崽了,新小麦打下来刚好接上喂养。张寡妇决定去自留地里瞅瞅麦子的长势,这是她的一个习惯。每到庄稼熟的时候,张寡妇都会去地里转转。平时不必看管,心里到底有些虚,这时候过来瞅瞅,心里会踏实些。
   到了地里,张寡妇傻眼了,哪里还是麦子地,分明就野草坡!疯长的野草丛里,根本瞅不见麦子的影子。一大群山羊在里面啃得正欢呢。搭边的是仇五家的麦子,长得那叫一个好。
   张寡妇立在地头子边上是欲哭无泪。
   夜里,仇五再一次踏进了张寡妇家的大门,大门没拴……
   余以为,小说中家军的感情是细腻的,人物描写也很到位,栩栩如生。就如同他在向你诉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一点都不张扬,不做作。特别是在描写张寡妇的一些心理活动和动作时更是入木三分,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位男性作家之手。
   塞涅卡有言:顺从命运的人,命运领着走,不顺从命运的人,命运拖着走。
   张寡妇的性格不是单薄的而是多重的,她身上有纯洁、有善良的闪光,但也有黑暗和罪恶。她不是一个束手就擒者,她固然也曾经遭受了羞辱殴打,她固然也遇到背叛和轻蔑,但是,她有她的个性、她的肉欲、她的愤怒、她的反抗、她的报复。
   家军通过一些细小动作的描写和内心活动,来揭示了张寡妇内心不平静的世界。她的内心是躁动的、复杂的,她装着一份冲动,一份埋怨,一份悲哀,一份羞愧,一份无奈。
   生活的无奈,逼开了张寡妇心中那朵已敛起的罂粟,让她再次绽放。
   这虽说是小说中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不也正是家军整篇文章布局的用心之处吗?静水流深,在最热烈的爱之海里,是看不见浪花的。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家军的创作主旨正在浮出水面,那就是,他要在这纷繁复杂的浮躁的现实中,寻找到一块心灵的静土,安放一颗被现实打磨得非常粗糙的心灵。
   这块静土,就是家军的小说,家军设计的故事。

共 44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麦太太似乎是一个专门撩拨人的文艺评论家,通过几次地赏析撩拨,而且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赏析,使得我已经有些近不及待地想要拜读《河畔人家》这部乡土小说了。在这篇赏析文章中,作者着重赏析了作家段家军的创作手法:家军通过一些细小动作的描写和内心活动,来揭示了张寡妇内心不平静的世界。她的内心是躁动的、复杂的,她装着一份冲动,一份埋怨,一份悲哀,一份羞愧,一份无奈。张寡妇的性格不是单薄的而是多重的,她身上有纯洁、有善良的闪光,但也有黑暗和罪恶。她不是一个束手就擒者,她固然也曾经遭受了羞辱殴打,她固然也遇到背叛和轻蔑,但是,她有她的个性、她的肉欲、她的愤怒、她的反抗、她的报复。文章赏析精到,剖析透彻,吊人胃口,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08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08 18:31:04
  麦太太对段家军的乡土小说真是赞赏有加啊!我好像已经编辑过至少3篇关于《河畔人家》的赏析文章,篇篇角度新颖,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08 21:45:07
  恭喜获精,继续加油!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阳媚        2017-01-08 21:49:11
  欢迎友友加入江山,感谢落户江山栏目,恭贺精品,期待你更多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麦太太        2017-01-11 22:22:45
  谢谢文友
4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1-10 17:04:41
  问候朋友,欣赏精品佳作,祝福写文愉快,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4 楼        文友:麦太太        2017-01-11 22:22:10
  谢谢朋友
5 楼        文友:麦太太        2017-01-11 17:20:54
  作家段家军先生的创作体裁广泛,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笔者有幸阅读了他大量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河畔人家》只是其中的一部。因为人物鲜活,故事生动有趣,所以脑海里经常有他描绘的小说里的人物循环走动。非常感谢文友“湖北武戈”的赞赏及鼓励,我会加倍努力,继续书写佳作。
6 楼        文友:麦太太        2017-01-11 19:30:25
  武戈先生乃慧眼识珠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