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利之批判 ——说名利
自古以来,许多人以避世隐居,寄情山水为荣,并以此为不追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诚然,这种人的精神可佳,品质可赞,然而,人绝对能做到与世无争,超然物外,不追求名利吗?其实,那是天使的梦想,是一种主观愿望。与世无争,超然物外,不追求名利,只是相对而言。不求名的实际上也是求名。历史上许多声称不求名的人,却都是大名人。不求利,难道自己不吃穿。况且,社会矛盾的盘根错节,你不与人争,他要与你争,你不扰人,他要扰你,而且,你要获得生存的衣食,不求利行吗?不与世争行吗?只是一般现象无从感觉罢了!
声称不追求名利的,莫过于诸子百家开宗鼻祖孔子等人,莫过于佛祖唐僧及佛门弟子。可是,诸子百家有衣食之忧,磨难之患,教化之虑。佛门弟子本身有等级并竞争,同样也有衣食之忧,济世之困。声称与世无争,遁入空门的佛家弟子,甚至言行干预到朝政。如少林寺的和尚不是救过李世民吗?这些人绝对做到了不求名利,与世无争了吗?没有啊,更何况常人呢?
从前一谈名利,就列为消极反动思想,骂之为功利主义者,并加以批判。其实,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不符合基本人性行为的纯理想主观愿望,它太绝对了。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不追求名利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这种相对就是因基本人性行为,而追求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程度很浅,不是贪欲。人要获得养生衣食,要获得养生衣食的知识与能力,不相对追求名利行吗?不追求好的名声,那岂不是人人都做一个不择手段的无耻之徒吗?不追求名节,哪有伟人?哪有先进人物?哪有人学习的榜样以及先进的思想?人在相互服务,服务社会的同时,是要追求名节的,是要追求生存生活的利益的。并且,合情、合理与合法地追求名利,纯属基本人性行为的正常社会自然现象,人之常情,它已不属于私心的范畴。
求名,可以激发人的上进心,从而产生先进的思想观点。求利,可使人获得生存生活之衣食,奉献社会之力源。适度地追求名利,适度地利用人追求名利之心,即基本人性行为,是发展经济,助进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源泉。人人都绝对不想自己好,社会又怎么得好?人人好,社会才得好,社会好,人人才得好。人人符合基本人性行为的正常求利、创利,社会也才可发展。
人的基本人性行为纯属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富裕人民,我们就要人为地改变一些。这种改变,只不过是叩其两端,缓解两极,维护中间。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在社会盘根错节的矛盾情况下,是适度地追求名利的,其基本人性行为大致没有越轨,这是需要维持的。只有少数人不能合情合理合法的,符合基本人性行为地追求名利,或无能力追求名利,这是需要改变的。改变是为了社会整体更好的共同和谐,高效率,高质量地发展。
有人把正常的,相对的,适度的,符合基本人性行为地追求名利,视为反动消极的思想,这是不正确的。恰恰相反,它不仅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基本人性,而且是落后,消极,阻碍社会发展的思想。
有人声称自己不追求名利,那是虚伪的,是欺骗人的,只不过想经过此手段,希望追求到更大的名利。
故此,我作“名利之批判”。我批判把适度地追求名利,绝对地视为反动消极思想的观点。我提倡合情合理合法,适度地符合基本人性行为地追求名利。因为,它是竞争与社会发展的原始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