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焚泥结庐(散文)

绝品 【流年】焚泥结庐(散文)


作者:傅菲 秀才,1586.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71发表时间:2017-01-15 15:06:35

【流年】焚泥结庐(散文)

共 1243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焚泥结庐》是一篇有关乡村传统文化风情的长调叙事散文,原色、朴旧、幽寒、和暖,一如饶北河枫林村人家常的日子。四个芦苇蓬,一个晒陶坯的场院,一个踩泥池,两条堆陶器的地垄,和两条陶窑,是土陶厂全部“家”当。一眼望过去,能看见的是光,水,和泥。除了规格各异的土陶用具,还有性格迥别的制陶师和陶民、淘气的孩童。喝酒吃三分熟七分生的肉,睡寡妇,打老婆,唱小调,为死人洗身也守夜,少些文明的驳杂生活,是属于制陶师拐子文港的丰饶与精彩。会记账、讲国家大事、经营饭食、善解人意,父亲是一辈子干体力活的农民知识分子。几里路,耗力的拉,一池泥,碎脚的踩,蹄印叠着足印,一窝连一窝,荣叔,沿着池子打转圈。浇水,泡浆,踩窑泥,偶尔谈白,这是拉泥、踩泥、熟泥的荣岩与蒙黑布的牛,一辈子共同的活计,也是一家老小赖以支撑生活用度的生命线。略一扫描,与《摩登时代》中,那个站在高速流水线上,像机器人一样拧螺丝的“卓别林”,似乎有着某种神似。然,深一思量,与卓别林的冷幽默和讽喻不同,本文作家的旨趣却是别有枢机。在焚泥结庐的炼化厂中,从窑泥、土陶到烧窑、出窑,哪一个制作流程,不融熔着泥水、汗水、泪水和悲欣交集的碎影?土瓦、土缸、土罐,几分土气,几分古拙,几分实用,哪一个土陶成品不是承载着最古老的宗谱、潜隐着村庄和家族繁衍史的全部真相和谜团?踩窑泥,祭窑神,烧窑,封窑,一环扣一环,熊的苦干,猪的食量,本真的人性,一丝不苟,毫不含糊。当一种职业与人无缝契合而化生命终时,曾经的生存手段与生存目标合二为一,必然就会出现这一种负迁移现象。在逆转或叠合的过程中,他或她的身与灵,抵达化归尘土的再生与涅槃。“泥是我的胞衣,也是我的棺椁。”一席遗愿和死葬的忆念,观照生命本核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原生、真朴、厚醇的生命哲学;“一辈子都在还债”,一生劳作和活着的悲辛,不饶岁月,不饶自己,不饶点滴,张扬着一种安忍、乐命的人生价值。故,岁月又何尝饶过他们?陶匠师文港住茅草房,一对野童,没防寒衣,窝在床上;荣叔,五十岁就患上水湿,由陶师改卖陶器,再换成柴火,维持生计。临了,他躺在一尾蒲席上,身子有了陶泥的色泽,等待最后的时光。水缸,米缸,钵头,土瓮,酒瓮,一应土陶器物,现实态、日渐苍凉的泥土味,就是家的形态、孩子们开蒙的摇篮和灵魂的皈依。推车,守夜,看守器物,滚陶泥浆,熏干陶泥,坐水缸浮游,吃烤芋头,分食新枣,在火烤烟熏的泥土味中成长、忆念和梦归。于开合的意识流中,记人、叙事、说理、表情、意想,徐徐铺展出一个个清明蚀骨的场景和生活的脸孔——病榻前的忧伤、制窑的艰辛、守夜的安睦、嬉戏的和乐、酒宴的人气、化苦为乐的自娱、荒蛮时代的先人心像、土陶厂的衰落、生命本真的彻悟,饱含汁水的墨宝,在先人、陶民、土陶品、陶厂、制窑工艺、上梁酒宴、新农村建设中渐次氤氲,与曾经沧桑的记忆,交接、互融、对流开来,衍生出平淡自然的原色、真味。一个土陶厂的兴衰史诗,一代陶民为生活而奋争的生命轨迹,那片负载着孩子们记忆、欢笑与梦想的土地,那种火烤烟熏的泥土味,是所有土制器物的旧时光,也是永远不会散去的体温。不过,在一个盛产观念的浮尘时代,民间非物质文明日渐式微,厂倒人星散,唯有水桶,领着儿子水东,制陶,做土陶工艺品。他说守着手艺到死。窑在,火薪就在,传统土陶手艺就一息尚存。泥,就是人的命运。生与死,都归于泥。跳转的时空,频换的场景,和墨的血迹,错接的殇暖,协奏出一首首噬心的歌谣。它们是浴火逢生的春之歌,携卷着各种声响、各式生态、各个故事,掠过已经途经的山水,掠过土陶厂,掠过富含气血的窑、土陶品和生命本体,融进了一片田畴的微缩记忆中,汇流向时间之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1536】 【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70217第785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02-18 19:26:48
  在《焚泥结庐》中,傅菲保存土陶品最好的方式是,用激赏的深情抱慰和悲怆的惊鸿一瞥,以抟文为祭的记忆存档模式,补录一幅集体协作的手工劳作图景,还原一份身体和情感的共享体验,续接一种非物质文明遗产已然断链的活态传承。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1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7-02-18 22:17:38
  读《焚泥结庐》随记
   1、焚泥结炉,这题目立马让我的思绪回到了那刀耕火种的岁月,那是诗经诞生的岁月!
   2、第二次阅读,依然感动!
   3、回望过去,更珍惜现在!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4、荣获绝品,名至实归!祝贺!祝贺!
13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02-19 07:25:49
  读罢此篇美文,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泥巴,泥土,陶器,在眼前晃动。土制的陶器,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手艺,却被现代的塑料制品所替代,陶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烧窑也废弃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一种悲哀。
   文章厚重,语句优美,描写细腻,这样大气,生活味浓郁的散文,让人读过后,不但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引发人的思考。
五十玫瑰
14 楼        文友:秀子        2017-02-21 16:24:3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用仅有的泥土来维系和传承着这一生存方式已深深的刻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文字里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包含着浓浓的怀念和追忆之情,也包含着对故土、对岁月、对即将成为历史的记忆的惋惜与隐痛之情!
15 楼        文友:和谐家园        2020-09-12 15:01:06
  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傅菲老师也在江山发文,让我感到荣幸,也有荣耀,拜读老师大作,受益匪浅
共 15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