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
摘要:柿子曾经是家乡人的财富,儿时的柿子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也让我们渡过了那个饥荒的年代,现在一树树红透了的柿子无人理睬,实在可惜。在城镇化发展的大潮下,柿子在改革开放的夹缝中挣扎地活着。本文反映了山乡人民面对本土水果——柿子的无奈,呼吁大家重视本土水果的发展。
【编者按】柿子,曾经是一段儿时的记忆与欢乐,如今却成了满心的愧疚与伤痛。想当年饿肚子年月,柿子是孩子们的期盼,从开花盼到挂果,再盼到柿子成熟,那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啊!柿子成熟了,孩子们乐大人们喜,吃红柿子、暖柿子,镟柿桃,做柿子酒、柿子醋……柿子成了农人欢乐的符号。如今,一斤柿子才卖3毛钱,一树柿子按400斤算,才卖120元,而一树柿子连摘带卖,至少需要三四天时间,在城里打工,一天最少能挣150元,卖柿子连工夫钱都不够。大家算的是经济账,谁还愿意去摘?在生活节奏而益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大潮下,柿子在改革开放的夹缝中挣扎地活着。难道那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柿子,只能成为一种火红的记忆,同时,也饱含着一种淡淡的乡愁?细腻而又生动的描写,蕴含着浓浓的乡愁滋味,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12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