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成长的伏笔(散文)
陪伴这个伏笔,在此落地。像一粒粒种子,沐浴过风雨阳光后,终于结出累累硕果。映衬着的,是清晨日落时,家家渺渺升起的炊烟,是一家人灿烂的笑脸。
三、之抱怨篇
忘记在哪篇文章里看到过,作者对母亲所有的记忆就是母亲始终在抱怨,抱怨庄稼长得不好,抱怨邻居拿了她晒在门口的大葱,抱怨父亲不会挣钱,抱怨公婆不多分她房子和土地,抱怨娘家总是伸手要东西,抱怨妯娌总是占小便宜,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这个婚姻,这个家,抱怨她所拥有的一切。
仿佛,抱怨是母亲可以做到的所有一切。
我并不清楚,在如此教育的模式下,他是否也会抱怨。比如他如此书写母亲的时候,是否也会在抱怨:怎么会有一个如此抱怨的母亲?
他书写过母亲的抱怨后,抽离出来,写母亲的生活。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逃不开的宿命,并不漂亮的母亲,嫁到这个家时,是这个家最贫穷的时候。新房里的东西,不几日,就陆续被真正的主人认领而走,总是母亲再阻挡,哭闹,都改不了新家竟然是一穷二白的境地。
婆婆封建,公公专断,老公沉闷,母亲也从最初的哭闹,变成无尽的抱怨。
可抱怨过又能如何?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生出来。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老公越来越沉闷,与公婆之间可谓水火不容,她的家越来越庞大,她却越来越孤单。
写到最后,他如此说:抱怨是母亲唯一的武器,她在无力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实则,若可以放下,她拥有的,可能更多。
说到抱怨,其实,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抱怨,抱怨也是一种极为正常的心理抒发过程,不可厚非。
但若一件事情发生后,抱怨对待和乐观对待的结果,却会不尽相同。
比如之前曾接到过一个任务,时间短任务重,其它地方都是增派了很多人,可我这里,却不尽然。是抱怨吗?抱怨解决问题吗?貌似不行。于是,我静心思索了许久,一条条列出需要解决的任务,并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不多时,这个庞然大物被我分解,任务和方法对应,顺成一个时间表,剩下的,就是用心去按部就班地解决,一步一步地踏实地走。就不怕完成不了任务。
当然,结果很好,顺利完成。一路走来,虽然身体劳累,但心情不错。总结时,自感收获很多。也不负过去半年的辛劳。
比如,当初买房子的时候,别人家都是各方主动支援,我们则只能靠自己。借、贷,将手里的每一分钱都打算上。若抱怨的话,也只能将原本正常的关系恶化。但我们都没有如此。而是满怀欣喜地面对。毕竟不管多难,都要结束没有房子的日子了,不是好事吗?
张开嘴巴去借,理由会在心里盘旋好久,话儿淤积在嗓子里,拼力也说不出。最终终于说出来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我知道,这凭借的是我们多年的情分,还有我一如既往的乐观。后来攒够了钱钱,还人家时,人家还推脱了很久,说:你先还别人,我的真不急。
还有:一道题目做不出。会在心里默默地问候出题老师好多遍。怎么就这么刁钻呢?这是不让我们过好日子的意思吗?这些抱怨占据了原本就紧张的答题时间,还混乱了应该清晰的解题思路。
但若心态乐观呢?记得有人这样评价难题。不过就是几道简单的题目叠加在一起,有了一些伪装而已。仔细想,顺着思路各处探探,没准就找到解题方法了呢?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虽然学文科,但数学一直不错。我的原则是:简单的不能错,复杂的也将其变成简单的。
一般来说,最后两道题目很难,到这里时,真的很难一下子找到解题思路。于是,我就将我能想到的,都罗列到草稿纸上,然后一点点地顺着去无限近地靠近答案。有时,真的可以顺藤摸瓜呢!
有时,就是做不出了,但过程可以碰到一些答题点,也会得到一些过程分,这样总不至于太难看。
还有,我们家长凑在一起,难免聊起孩子。您听,哪个家长开口就是抱怨孩子不听话,不乖,不努力。那么,这个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会有很大的可能有问题。试想,哪个孩子喜欢天天听到父母责备自己呢?
比方说:孩子考了95分,未看到他95分的努力,只看到他丢掉的五分,只表扬,不鼓励,那么,可能下次这95分的努力会无限缩减。那么您会如何呢?继续抱怨吗?
实则不然。即便孩子没有达到您的预期,抱怨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给加油增加一些力量》,那么,此篇文章,描写成长的伏笔之抱怨,就是想说,抱怨若必须是成长的伏笔的话,那么,我只希望它少一些,再少一些。如此的话,将来您钟爱的孩子才不会跟您现在一样的抱怨。
比如:他考了一所大学。家长抱怨:当初让你不努力,现在落得哪儿都不如别人。孩子抱怨:都是你天天唠叨我,别人家都可以上昂贵的一对一补习班,你都给了我什么?
那么带着这些抱怨去上大学,孩子未来可以面对什么呢?是否可想而知呢?
我有一个朋友,高考后,发挥失常,未考上如意的大学。但家境一般,不允许他复习,所以,他背着行囊就去了考上了大专。上学后,别人都在放松、玩,但他没有,一边认真地完成课业,一边学习自考本科。当专科毕业证拿到手之后,本科毕业证也拿到了。与此同时,别的同学可能还在上本科呢?拿到大专毕业证后,分配了工作,这时,肯定会有水平上的差异。他抱怨吗?不,而是认真工作的同时,报考了研究生。
在那个年代,自考本科生可以考上研究生的比例真的很小,甚至正儿八经的本科生能否考上研究生都很难。但他却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做到了。第一次失利了,第二次,以超过分数线十多分的高分被某高校录取。这所学校,可比当初他高考时想考的大学好多了呢!
从他的身上,我就是看到了不抱怨的力量。与其将力气放到抱怨上,不如咬咬牙继续努力学。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会因为失误等错失一些风景,但只要肯努力,应该拥有的,早晚会拥有。
还说抱怨。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还有另外一家一起吃饭。席间,那位家长一直抱怨孩子成绩不好,说没有考到满分,怎么怎么表现不听话。大树当时没吭气。那家的小朋友也没有吭气。当饭后要分开时,大树仿佛是鼓足了勇气说:阿姨,其实您这样不对。像我们考了不好的成绩,拿到成绩的那一刻,就已经在自责了。这个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您的抱怨埋怨,而是需要去改正错误,去总结。您一直这样,他该有多难过呀!没准他还跟您一样,抱怨您不理解他呢!
大树一席话,说得并不多,但把那位家长弄了一个大红脸。我当时特佩服大树的勇气。
若说我一家之言,还是代表了家长的立场,那么大树如此说,就是说明,在遇到孩子表现未达到家长预期的时候,抱怨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无用。只是家长在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也从一个角度作证:家长的付出,过于自私了。
我的公众号诞生六个月了,看得比较多的朋友都会发现,抱怨与我绝缘。遇到问题时,我能想到的,只有一条路:解决问题。
打个比方说:刚入学时,很多家长抱怨学校卫生管理太严格,孩子弄不好,经常扣分。
诚然,大树也扣过分。大树被扣分之后,是去问生活老师原因及解决办法。我得知大树扣分后,是帮助大树解答了很多关于收纳整理的小窍门。比如厕所的整理,床铺的整理,橱柜的整理,地面的整理,都介绍得非常详细。这一点上,大树也未抱怨说:你都不知道提前教教我,害得我扣分写检查。
在大家都在抱怨的时候,同样的问题在我这里已经解决了。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的目的吗?!
打比方说:宿舍有四人间和八人间。分到八人间的自然会不开心,有的会抱怨。老师则说:八人间住六个人,可以多认识两个好朋友,还可以帮家里省去一半的住宿费,多好的事情呀!
听到这些,这些抱怨的家长是否会释然呢!
其实,住宿环境不管多差,孩子们都可以去适应。记得我看到一个中学的宿舍,居然是一个大教室,住着二十多个学生。每个人就是半张床下的收纳空间。当时我还担心,这些孩子要多难适应呀!实则是:孩子们都很快适应了。有一个女孩说:她也住过这样的宿舍,其实四个人也好,十个人也罢,都是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而已。找到了,不管大,还是小,习惯了就好。
听到孩子如此,特别欣赏她的淡然。那么家长们呢!就更应该学会释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孩子们的表率呢!
继续打比方:大树放假时,六车道的裕泰路变成了偌大的停车场。很多家长都想停得近一些,再近一些,以让拎着行李的孩子可以少走几步。有时停车相对较远时,会有抱怨。可是,总是会有一些孩子,因为家很远,只得孤身来往。这些孩子不仅需要自己收纳行李,还需要自己去走很远的路,赶公交车,赶火车,甚至下车之后,家长都没有能力去接,还需要继续赶公交车……若对比如此,那么停车远近的家长,是否会少些抱怨呢?是否会为减少拥堵,让出一条行车道呢?元旦放假时,有一个学生出来得很晚,问了才知道,原来是帮独自回家的同学拿行李。虽然我们都在等他,但想着他也是在帮助别人,于是,我并没有多说什么。我想,这种或许并不复杂的事情累积起来,是未来孩子们聚会时,可以一起笑着流泪谈起的往事。
还比如,此刻的寒假,孩子们的表现,或许出乎家长的预期,但请家长清楚,单说抱怨可真的不解决问题。孩子已经长大,这个时候,是需要双方一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问问他的想法,说说自己的建议,互相商议,或许,在这种被尊重的前提下,孩子也会意识到问题所在,进而进行休整。
犹记得,母亲曾说起,父亲要回来探家,身怀六甲的母亲惦记父亲没有返程的路费,于是,骑着笨重的二八载重车,拖着几十斤的麦子去集市上卖。许是价钱不合适,达不到车票的额度,于是母亲不死心,想着第二天再去赶另外一个集。返程的路上,有一处农民浇水埋起来的水管,高出地面许多。母亲想着慢点,稳点,可还是一个栽歪就摔到了,自行车和麦子都滑到了没有水的沟里,母亲也顺势出溜在沟边上。腿被自行车压着,母亲无法动弹。出于母性的本能,母亲双手紧紧地护着肚子。
那个时候,母亲抱怨吗?婆家那么多亲人,却没有一个人问问父亲回家是否有路费,娘家本来就拮据,母亲实在张不开嘴巴。又遇到这样的意外,母亲却并没有抱怨,首先感知到肚子里宝宝正在踢腾,再看到麦子未撒出来,母亲特别庆幸。拼力地抽出被压住的小腿,努力地蜷起来身子,俯身向下,跪在地上,试图将几十斤的麦子拉上去。
这时,正好有几个乡亲路过,看到了满身是土,跪在沟边费力挣扎的母亲,她们帮着母亲将自行车和麦子拉上来,也将母亲扶上来。母亲拍拍身上的土,笑着感谢。
多年后,母亲跟我说,当时可不敢有一点点的抱怨,想着孩子没事,麦子没事,纵使自己受点苦累,这都算什么呢?
想来,要强的母亲,都不会跟父亲说起这些往事。父亲自然也不知道母亲为了那几元钱的车票钱,费了多少周章。但父亲肯定会懂得,这个牵着一个,怀着一个孩子的女人,会非常乐观地面对一切。
而这份乐观,是父母传承给我们最珍贵的拥有,遇事不慌,不愁,不乱,不抱怨。那事,还叫事儿吗?!
批评,陪伴并不相关,都是极为普通的成长伏笔,若用心去探触,生活中的每一个精细的存在,都是伏笔,都会落地。那么,伏笔伏笔相连,落地落地相接,成长的模式会悄然形成。诸如你家,我家,他家不同的模样。
问好真真!特别喜欢文章的结尾!【赞】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