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五棵松印迹(散文)
摘要:既然教育不了别人,又不能影响别人,那就自己管好自己的消费水准吧!生活上无原则的铺张浪费,我向来就不敢苟同。因为自己经历过早年那些困难的日子,所以对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特别感恩,对多年前的五棵松印迹依然不能忘怀。
【编者按】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为我们描述了过去在北京的日子里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从而得到一个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勤俭节约,拥有自己正确的生活原则,反对铺张浪费。早些年作者来到北京陪朋友在五棵松附近的医院看病,所以待了些许日子,住在十多元的地下旅馆、吃着三四元钱的“砂锅居”、来到洗浴票五元一张的浴池洗澡,坐着五毛一趟的地铁。北京这个城市聚集了太多的各式各样的外地人,来这里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共同之处就是生活上的艰辛,钱永远不够花,这就是“北漂”生活,虽然日子过得苦了些,但若干年后回忆起当年的日子,其实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现如今生活变得好了些,难免偶尔会变得铺张浪费,虽为苦尽甘来,但依旧要感恩现在的生活,时刻提醒自己幸福的来之不易,五棵松印记好比一个闹钟,无不在浪费的关键时间点用铃声警醒我们要管住自己的消费水准。整篇文章读下来,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呈现出老北京人的悠闲生活,以及外地人的疲劳奔波,生动展现了北京城人们的生活浮世绘,细腻的情感也容易让每一位经历过相同日子的人们得到共鸣,文章的精彩之处当然要归于最后文末的升华,感恩现在,反思过去,生活是否美好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好文章,拜读了,编者倾情推荐!【编辑:南唱】
1 楼 文友:项梅 2017-01-30 11:26:42
回味过去,感恩现在,拒绝铺张,勤俭节约。这一切都源于作者自身的素质,也源于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文章细腻到位特别是在过年为我们呈上这篇大作,意义非凡。感谢张老师及时地为我们送上这盘精神大餐,让我们享受丰富美味的同时,不忘节约的美德。好文欣赏,祝您新春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张璞 2017-01-30 12:28:53
感谢社长光临留评,祝福春节快乐安康幸福!
4 楼 文友:老榆树 2017-01-30 17:19:38
读罢美文,感同身受,温馨再现,辛酸重历,因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也多次路过北京,很熟悉文章所写的内容。八十年代后,居处离北京近了,只有五十多公里,又很少去北京了,因为人老了,怕拥挤。读好的纪实散文,远比读脱离生活的胡编乱造的小说更能获得精神享受。
回复4 楼 文友:张璞 2017-01-30 17:52:50
读榆老留评,领会写文的方向,文字是生活现实的反映,榆老说的很正确。留下文字,就是留住了过往生活的片段,生活是现实的,文学艺术只能建造在现实的基础上,我也是这样理解写文的意义的。拙文发表,感谢榆老关注。问候您,祝新春愉快,康乐平安!
回复5 楼 文友:张璞 2017-01-30 21:00:28
问候布衣老师,新春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张璞 2017-02-13 10:28:00
那时条件太差,民办教师工资30元不到,度日子还可以,有大事就困难了。所以想起来自己也很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