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警】掬一捧酒香, 李白踉跄在长安的路上(散文)
2013年十·一长假的第二天,我从宜昌登上“长江三峡8号”游轮溯流直上,过葛洲坝、翻三峡大坝......望着太阳的光芒斜射在长江江面那泛着金色的层层粼粼波纹,面前总是浮想起一位25岁,身佩长剑出川的“富二代”帅哥。这个帅哥,就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我努力地眨了眨眼,遥想当年,他是怎么踉跄几千里漫漫长路到达长安的?我很是纠结。这时,几艘游轮从身旁逐浪而下。
行走在江面上,阳光和秋风结伴扑面而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山峰上,那像火焰般鲜红的桔子和柿子倒映在江里,把两岸的“无限风光”点缀得更加妖妖娆娆。秋风一吹,那些桔子和柿子像顽皮的小孩一样笨拙地跳动起没有规则的舞蹈,晃头晃脑欢庆着这美好的景象。那些菊花,也不甘示弱地蓬勃着热烈、蓬勃着光彩......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喷芳吐香。
公元2010年10月份的一天,我从西安碑林博物馆出来后直奔大明宫遗址。大明宫,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唐高宗登基后,唐朝的帝王将相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
我躺在大明宫遗址的草地上,太阳毫不吝啬地将暖洋洋的懒意洒在我身上......大地也像披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裳。在湛蓝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我望着自己头上几根蓑草般的白发在太阳斜射下,映在地上无力地飘荡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的夸张,蒙蒙胧胧地看到李白抖动着背褡里仅有的“三百青铜钱”,继续沉浸在“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意境和迷糊里,急“需”相就饮一斗(古代中国,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一钟为六斛四斗。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也就是说,宋代一斛与一石重量相当,大概是现在四十斤左右)。
李白出生在寓碎叶(现在的吉尔吉斯坦境内)。按照这种说法,李白应该是吉尔吉斯坦人了?李白的出身也扑朔迷离,死也还有好几种互相矛盾的说法。至于李白,是不是归国华侨,我认为已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一些史书记载:他是从四川绵阳走出来的。也不管郭沫若和俞平伯、陈寅恪这些大家们争吵得怎么的面红耳赤......终究,谁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只当他们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吧!只是,怎么说都改变不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
李白祖上是干什么,史料无法得到准确的信息,除了一些闪烁其辞的说法外,大多数用的是“据传”两个字。李白的祖上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为何要大迁徙?跟武则天屠杀李姓宗嗣有关吗?坊间传说纷纷:李白的曾祖父和皇室沾亲带故(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陇西人)。公元706年,李思汉(李白的父亲)举家迁回到四川绵州(今天的绵阳)后,便在青莲乡定居下来。时年,李白年幼,才五岁。其时,武则天退位,把皇权交还给了李姓帝室。李白的父辈和祖辈,短短几十年内来回折腾两次,为什么要一下子迁徙到东、一下子又迁徙到西,令人费猜想。四川有秦岭阻隔,相对偏僻,李思汉的选择,可能真有避祸的因素:担心武则天施余威。李思汉是一介商人,表面上政治很遥远了,但他的心里有没有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他自己的姓名呢?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测嘞,因为李思汉避居青莲乡后,不仅对外言语谨慎,对家人也是口风甚严。
“长江三峡8号”游轮悠闲地把长江犁开了一道道如卷席的白色浪涌,有节奏地击拍着两岸如水墨画的风景、击拍着我眼前那远山的黛色……那几丛开着花的小树扑面而来,沁人肺腑的花香,一阵阵掠过清澈流淌的江面。这时,我披在身上的羊毛衫被江风吹落在甲板上,打了个激灵倏地一个紧缩,胸中的暖气便被桃花季节里拔凉拔凉的晨风吹得七零八落,心里瘆得慌。李白当年出川时,行囊里是否塞满了御寒的衣衫,飘泊在这巫山脚下的长江江面上,心里也会拔凉拔凉?
公元725年,即开元十三年。暮落日升,通红的曙光洒落一江的原本不是黄金雨,而是太阳初出的光芒。两岸盛放的桃花,清韵若雪一般地落进李白的眼里。这一天,一艘孤舟轻捷地划过巫山脚下的水面,朝着下游行驶而去......迎着长江温柔的风儿,手捋着下巴的一小撮胡须稳稳当当地站立在船头,任凭脚下的波浪起伏、波浪汹涌,心里却总是浸润着“行似闲庭信步”的一颗雄心、几缕壮志,而那双炯然有神的眼睛坚定地眺望着千里之外的大唐首都——长安、眺望着远方广阔壮丽的大好河山。这位从天险雄秀的三峡流域大山里款款走出的英武青年远游人,就是后来的传遍大唐,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
从他尚在的侠客气概里,不难看出一段曾经任侠尚武的经历。其实,他在出蜀地之前受到的教育本身就极富奇异的色彩,接触道教的书籍,还曾跟随一位叫赵蕤的奇士在岷山隐居修道数年。渐渐长大成人后,他又好读百家奇书,迷恋剑术,尚纵横之学。“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的《侠客行》不仅仅在写他所景仰的古时的侠客,同时在暗写他自己的经历。《新唐书?文苑传》特别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就这三俩歪瓜裂枣的几下子两脚猫的功夫,李白在推介自己的特长时,中气十足地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明明白白地强调自己:少年时,就开始学剑;青年时,才高八斗。生怕别人会因为自己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和文学才能,李白还信心满满地解释道:“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上韩朝宗》)从中可以得到一种信息:李白身材是不够高大的。至于“身轻体健,有万夫不挡之勇”之说,时间已过了1300多年,谁人也没见识过,正史上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我只知道,李白曾是一介武夫,后来,怎么又成了唐代的大诗人呢?这除了他的“潜质”因有合适的气候环境、合适的生存土壤之外,运气也在节点上不期而遇,没有拐弯。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檀作文就写了一本《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唐玄宗王朝是一个大平盛世、处处皆和谐,没有战事的繁荣朝代,流行斗鸡活动并不稀罕。李白生长在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没有了理想、没有了追求,整天和一帮小厮混混浑浑过日子,没事时自己找找乐了也就不足为怪了。年轻时,李白脾气火爆,做事也没有耐心,技也不如他人,凡事都由着自己性子来,所以总是犯混、犯糊涂。在一次斗鸡活动中,失败后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地大发淫威,连灌了斗酒后,醉醺醺地连削了好几个街头泼皮、无赖。“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在闹市中旁若无人地敢拿剑劈人,用香港人的话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古惑仔”,或我们平日所说的“小混混”。
为了学剑术,提高武艺,李白又专门到了山东。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就证实了这一点。唐代文人裴敬写过一篇文章《翰林学士李公墓碑》,里面讲李白“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大唐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张旭和李白都是“饮中八仙”,相聚在一起时,非得来上一段“醉猫”歌大风,再耍猴般地过一把“武生”的瘾,自恋一番自己。
裴将军是李白的师父,也是大唐第一剑客。李白作为裴旻的徒弟,其剑客身份确定无疑。李白除了有一个著名的剑客师父外,还有一个徒弟叫武谔。“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有《赠武十七谔》为证。从这首诗的序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
千古文人侠客梦,在唐代作侠客、为大将是当时年轻人的普遍追求,是一种时髦的人生观,是太平盛世的时代精神。杨炯在《从军行》中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颀透过《古意》说出了:“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高适更在《燕歌行》中吐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等等,概莫如是,实风尚所致。所以,李白追求高明的剑术,一点也不奇怪。李白少年学剑术,想必有他父亲保卫家族的考虑。后来,他仗剑远游,屡向官场,忽而倨傲,忽而卑躬屈膝,呈现自卑自傲相混合的心理模式。
由此看来,李思汉(有人说成是“李客”)应该是一位土豪,有万贯家财,周遭的社会治安却很不理想,自己又没有能力防范地痞流氓、山贼土匪的侵扰,常常是“夜不能寐”,渐渐地患上严重的失眠症。自古以来,一个人、一个家,乃至一个强盛的家族,如果没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或“妓女睡觉”上面有人,其富裕也是脆弱的。不然,李思汉怎么会狠心地让这么个“富二代”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智”呢!
也许,李思汉知道儿子的武功虽然还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对付一两个“乡野毛贼”绝没有什么问题。同时,李思汉也清楚,只凭儿子的“几斤蛮力”,只能防止家财被“娄阿鼠”们“恶意”收入囊中,“发展”家族就没有“硬道理”了。因此,李思汉又希望儿子带上“文房四宝”闯荡天下后,能“官运亨通”,还得到一块“朝中有人”的“金字招牌”,以备日后子孙后代个个具有震天响地向世人喊出“我爸是李刚”的底气。李思汉深谙“只有当了官才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才能光耀祖宗佑荫后代、才能保住自己的那份家不薄的财产。”此道。我想,李思汉可能还曾是“官场”上的一条小小“鼻涕虫”嘞,也得到过一些“为官之道”的真传。
李白出生在西域。那时,父亲李思汉在西域经商,其所住的屋宇美伦美奂......花道回廊,雕窗砌栏,精致又风雅;母亲月娃是突厥族人氏,十六岁时便被称为碎叶之奇葩,出落得貌美如花,婷婷玉立,而四位兄长都是突厥族出名的勇士。那天夜里,李思汉美伦美奂的屋宇却罩上了一层神秘气息:月娃梦见太白金星(我们现在叫它启明星)在夜空中“噼哩啪啦”一番后,留下了几道眩目的银白色光芒环绕屋顶的上空翻腾着、舞蹈着......久久不忍离去。于是,月娃便有了身孕(也就是后来的李白)。
我读到的一些古代名人传记,也有类似传说。于是,李白的名与字,和母亲梦中的一道白光联系上了。唐代早期(比李白的出生的故事要早得多)还有一个类似的传说:大隋开皇18年,嫁给李渊的隋朝贵族窦毅之女再结珠胎。传说,窦氏(李渊的元配,共生四子分别为建成、世民、玄霸、元吉,玄霸16岁那年夭折)临盆那天,晴朗的天空突然云雾缭绕......隐约可见两条龙围绕着李渊的府邸的房梁在追逐嬉戏,三日后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