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人 (征文·报告文学)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人 (征文·报告文学) ——孙志成的模范事迹


作者:胡忠孝 布衣,24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8发表时间:2017-02-23 19:09:27


  
   勤学苦练增本领
  
   孙志成同志回到工作岗位,热情很高。但她毕竟只有一只手,诊断、开方、注射都不方便。开始的时候,忙活了一天,只能看十几个病人。遇到她一个人值班,患者等半天才能看上,有的等得不耐烦就走了。孙志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下决心要苦练基本功。她不会用左手注射,就在枕头上扎,反复进行练习;一只手摸肝脾摸不准.就在自己身上练;量血压,一只手绑不上束臂带,就求病人帮忙。就这样,时间不长,看病、开方、打针、换药等,都比较熟练了,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遇有医生少、患者多的情况。她也能“独档一面”了。运输部有个职工家属患了顽固性湿疹,头部、身一上和大腿内侧都有,一到晚上全身都钻心地刺痒。为此,她很着急。有一天她恳求孙大夫说:“我的病可咋好呢,把我难受得死的心思都有,到医院去过不少次,都没治好,您给我想个办法吧”。孙大夫想:既然西药治疗不好,就用中药治治吧!她回到家,翻了中医书和中药学等许多杂志,根据患者的病情,调配了一个中药方。这个家属吃了四、五付,果真好了。后来孙志成同志把这个药方给运输部的几个患者用过,疗效也比较好。这件事,对孙志成同志的触动很大,她深深地觉察到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必须抓紧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她拜中医为师,有空就请教,边干边学。后来,又参加了厂医院举办的业余中医学习班,不管天气好坏,身体怎样,她都坚持学习,就在残肢上长了疖子、不能穿假肢的时候,也没中断学习。通过学习,她初步掌握了中医基本知识。
   孙志成同志学针灸,也下了一番苦功夫,开始,她在自己身上练扎针。有一天晚上,她正在自己身上练扎针的时候,扎出了血,被躺在身旁的孩子看见了,孩子从被窝里爬出来,楼住妈妈的脖子说:”您就剩下一条腿了,扎坏了怎么办呢?”孙志成笑了,说:“扎不坏,不在自己身上练会扎针,怎能给别人治病呢!”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孙志成同志掌握了治牙疼,腿鞘囊肿等简单的针灸技术。
   对民间流传的土验方,孙志成也注意搜集,有选择的试用。她预备一个精装笔记本,专门抄录土验方,几年来已经积累土验方七十多个。有一次,她搜集到一个能治气管炎的土验方,土验方的成份有巴豆仁,有苹果。孙志成想:巴豆是一种泻药,它跟苹果掺在一起,有没有反应呢?为了慎重起见,她亲自做试验。果然,巴豆仁量大了,就有反应。她经过多次服用、一试验,摸索出服用这种药物的剂量和方法,再给一些患者应用。有的病人服用后,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这些年来,孙志成同志一直在坚持业余学习,她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拉丁文,也学习政治理论。她读完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还时常摘录重要文献和社论文章,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写日记,她写满了十多个精装笔记本,有几十万字。如果一个正常人能做到这一点,也可以说是不简单。对于只有一只左手左腿的孙志成同志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那些工整的笔记,每一个字都是孙志成的心血。
   孙志成同志要学习,只有一只左手,困难是很多的,一只手顾得端书,没法记笔记;想记笔记。书又没处放;趴在办公桌上学习吧。时间一长,身体还受不了。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矛盾,孙志成同志求人做了一个小木凳。这个小木凳二尺多长,半尺多宽,是斜坡式的。每逢学习的时候,孙志成同志坐在藤椅上,把小木凳往藤椅的两个扶手上一放,翻书、写字就都方便多了。这个自楂小木凳已经陪伴孙志成同志二十年了,白楂已经被磨得油光铮亮。这油亮倾注了孙志成同志大量的艰辛劳动,它反映着孙志成同志的苦读精神!认真刻苦的学习,使她获得了不断前进的思想动力。孙志成同志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是马列主冬毛泽东思想给了我智慧和力量,是党的关怀,阶级的深情,使我焕发了革命的青春,是祖国美好的未来使我充满信心,在激发我前进!”
  
   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孙志成同志把自己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医疗工作上,心中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有一天,孙志成下班回家吃饭,路上遇到一个社员,说他家孩子病重。那位社员见孙大夫还没吃饭,就说:“您吃了饭再去吧。一会儿,我用自行车来接您。”孙志成说:“吃饭不着忙,抢救病人要紧。”说着,就跟着到了病人家。一看,孩子高烧三十九度八,病的很重,本应马上送医院治疗。孙志成同志考虑到孩子的母亲产后只有七天,住院有困难,就决定让他们在家治疗,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去。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孙志成就又去了。就这样,观察、治疗了半个多月,终于把这个小孩抢救过来了。孩子的妈妈感激地说:“若不是你孙姨没白日没黑夜地给治,孩子的小命早完了。”
   还有一天,也是孙志成刚下班,一个职工家的小女孩,跑得满头大汗,一见孙大夫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孙姨,我妈妈病厉害了……”孙志成说:“别哭,我马上就跟你去。”小女孩看了看孙志成,犯愁地说:“到我们南沟,要上坡、下沟,还要过车站的六条铁路呀,孙姨,你那腿“……”
   孙志成说:“不怕,快走!”她艰难地走着,横跨铁路石子路基的时候,磨得残肢一剜一剜地疼,她咬紧牙关,一声没吱。过了铁路,又爬了一个大坡,到地方,连气都没顾上喘一喘,就给病人检查,打针、服药,一直守候到傍晚。刚想抬腿回家,她的残肢红肿得已经动弹不了啦,只好让别人把她送回家。
   象这样的事情,年年月月都有发生。孙志成同志总是急他人所急,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有一天晚上,孙志成刚躺在炕上,残肢神经一剜一剜地疼,翻来复去睡不突然外边刮起了大风,孙志成想:这大冷天又起了风,那些患气管、哮喘病患者,不定怎么难受呢!她想到了患严重哮喘病的康瑞兰,再也躺不住了。赶紧起来,顶风摸黑来到患者康瑞兰的家。一进屋,就见瑞兰头顶在一罗枕头上,上气不接下气地哮喘着,憋得满头大汗甲罗枕头。孙志成说:“瑞兰,你喘得这么厉害,怎么不打发孩子找我去呢?”瑞兰说:“是想去找你,可一想你那个腿脚,风又这么大,就没好意思叫孩子去。没等去找,你自己来了,你可真是……说着说着,她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她无法用语言来表举感激之情,过了一阵,才说出:“你可真是为人民服务到家了。”孙志成同志一心为公,严以律己,宁可身己受苦,也不使工作受到半点影响。有一天,孙志成同志值夜班,夜深了,她觉得身子实在疲倦,就把假肢拿下来休息。就在这时,外边响起了急切的敲门声。她忙着穿假肢,过了十多分钟才穿上假腿去开门。这十多分钟,在一般人看来,算得了什么大事。可孙志成同志却认为这是不能允许的过错。她想:脱掉假腿,对自己来说,是舒服一些,可是遇到了危急病人,寸分钟就可能误了大事。从此,她给自己订了一条制度:
   孙志成同志截肢以后,先后又做了腋窝神经瘤摘除和输卵管结扎手术。身体本来就不好,近年来,又得了腰腿痛、胃病和低血压病,残腿上又长了两个神经瘤,好腿也经常浮肿,一捺一个坑。多种疾病缠身,有时残肢疼痛得晚上睡不着觉,有时神经瘤疼得她浑身打哆嗦。可是,她并没有被病魔吓到,照常坚持上班。从不喊累叫苦。她是多么坚强的人呀!我们可以想象到:她上一天班,要比正常人付出多大的精力呀!没有坚强的信念作支柱,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请神,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孙志成同志对身己的身体不在意,对他人的疾苦可时刻放在心上。前年夏天,有个从乡下来的小男孩到卫生所看外伤,孙志成一看他有一个手指己经化脓,需要切开排脓,可巧所里别的大夫不在。孙志成说:“我一只手处理不了,你赶快到承钢医院去吧,可别耽误了。”那个小男孩掏出五角钱,说:“给我上点药就得了……”原来这孩子的家离滦河有三十来里地,家庭生活挺困准,临来只带了五角钱。孙志成同志掏出两元钱塞给了他,催着他赶快上医院去。那个小男孩感动得眼泪围眼圈,给孙志成行了个礼,说声“谢谢姑姑”扭头就走了。孙志成望着那小男孩的背景,想起来她的小弟弟和妹妹。在旧社会,小弟弟得了病,咳嗽、拉肚、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只因家穷,没钱医治,眼巴巴地看着死了,妹妹害眼病,没及时医疗,落了残疾。若是今天,弟弟和妹妹的病怎么也不至于耽误了。
   孙志成同志热情关怀他人,表现在多方面。有出钱、出物的时候,也有出力的时候。她做了好事,从来不声张,有时还有意识地保密,生怕别人知道。去年有一天,孙志成同志在报上看到一个“寻药启事”,说是甘肃兰州某工程处梁永生同志患有“心率过速”服用“导膊定”效果好,当地没有这种药,那里有这种药,希望写信告诉他。孙志成同志读完这则启事,仿佛看到了病人盼药的急切情景。可巧运谕部一卫生所有这种药,孙志成同志就用自己的钱给买了两瓶,托人做了个小木盒装上药给邮去了。还用运偷部卫生所的名义给梁永生同志写了一封信,说是药费已付,不要再寄药钱了。其实,孙志成家里并不富裕,77年以前,她本人工资50元,她爱人老陆的工资60元,两人一百多元的收入养活全家四口人,还要给母亲寄钱。帮助生活困难的亲友,家里没有积蓄。可是,唐山发生地震以后,孙志成同志肖悄的从互助会借一百元钱,给灾区寄去,救治受灾群众。今年春节,运输部调车员杨国发同志带着闺女和儿子拿去给孙志成拜年,感谢孙志成同忐帮助他家过了一个好年。杨国发同志给运愉部宜传科写了份表扬稿,人们才知道,孙志成又办了一件好事。
   事情是这样的:厂里召开友彰先进大会,奖给孙志成同志四十元钱。孙志成拿到奖金,回家后和爱人商量。她说。“咱们输部有两户最困难。一户是杨国发,一户是老工人王发森,把这奖金送给他们两家吧。”爱人陆兆芝很赞成她的想法。老陆说:“厂里召开计划生育工作表彰会,我还得了15元奖金呢,也献给托儿所吧。”
   春节前,孙志成同志打电话把小杨叫来说:“你爱人常年有病,带着两个孩子,还是农村户口,你是个三级工,家里生活挺困难,给你二十元钱。给孩子们扯点布做件新衣裳,给爱人看看病,过个乐呵年。”小汤说啥也不要,他说:“上次买药您给垫钱,我就感激不过,怎好再收您的钱呢!”
   孙志成好说歹一说,小杨才把钱收下。回去。跟家里人一说,他爱人感动得哭了起来。第二天,她到卫生所去当面向孙志成道谢,说着说着,她又眼泪围眼圈了。
   孙志成把四十元奖金的那一半,托人捎给了家住双塔山的工人王发森。王师付家人口多,老伴和他都是老病号,也是个困.难户。王师付收到钱和信以后,专程来卫生所向孙志成致谢。主师付说。“我的孩子和老伴,都催我来谢谢你。你的身子残了,不容易,说实在的,花你的钱,我心里实在不落忍……”孙志成说:“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互相关心.这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我离开别人不行.别人有的地方也需要我来帮助。同志间真城相助,排难解优,我们的社会就充满活力,使人到处感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在荣誉面前
  
   孙志成同志带病工作,十九年如一日地埋头苦干,受到了党组织的重视和同志们的普遍赞扬。她多次被评为厂劳动漠范,省、市、地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先进医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出席过全国冶金系统群英会,曾经担任过承钢党委常委、运输部付主任等领导职务。
   在荣誉面前。孙志成同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高尚品德。她谦虚谨慎,戒桥戒操,始终把取得的成绩做为新的起点,把荣誉视为重任。
   她常说:是党和人民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为白衣战士,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果说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荣誉应该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我的身上流着人民的鲜血,离开同志们的帮助,我会一事无成,我的荣誉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结晶。我自己好比是一滴水,一滴水只有汇聚在群众的海洋里才能奔流不息。
   她的日记中记录着许多这样的事:
   “这些日子,时常听到有人叫我‘孙主任’,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说:你们就叫我的名吧,如果看我有点缺点毛病,就给我提出来。
   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职务变了,甘当人民公仆的思想不能变。职务变了,说明党和同志们对我们女同志的信任,说明革命的担子更重了。我决不辜负党的期望,革命重担使劲姚,永远以普通白衣战士的面貌出现在群众中,扎根在群众中,根深叶茂不动摇。”

共 1238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孙志成医生在一次出诊回家时,不幸遭遇车祸,造成残疾。可是,她身残志更坚,心系病人,心系诊所,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主动辞掉了单位派来护理她的人,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急病人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并且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二十年来,她克服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学会了走路,学会了用左手写字、注射和针灸。她长期带病工作,值夜班,外出出诊,很少休病假,基本上达到了全勤。她坚持业余学习,用左手记了近三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她满腔热忱地关心同志,她喜欢说的是人民需要我,我怎能不好好工作呢!能为人民办点事情,多么幸福呀! 她不询私情,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坚持原则问题吧让步。她经常因为活动太多,残肢红肿得已经动弹不了,她仍然坚持上班,她用一个共产党员的顽强精神,诠释了一个高风亮节,心底无私,一心为了病人的崇高风格。欣赏,学习老师佳作,提出推荐共赏。【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2-23 19:11:17
  孙志成的真诚执着,令人非常的感动。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你猜        2017-02-23 21:57:11
  感谢老师赐稿,确定你更大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