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念不忘
“其言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念念,时刻思念着,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念念不忘,此刻是最贴切的形容。对一份情感最安暖、妥帖的表达,最适宜、深情的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对尊师教诲之恩、对贵人相助之恩、对友人情谊之恩……对种种恩情的念念不忘,才使我们内心丰盈而富足,使生活充满愉悦和欢欣,使人生充满希望和光明。
对于北京,我也总是念念不忘。总是想方设法去建立一种联系,哪怕很牵强,我也会很开心。
以为,我曾经的梦早已遗落在繁华北京的寂寞街角,再也无处寻觅。以为,离开北京是我一生不可触摸的疼痛,无法复原。
2016年8月28日,不同于以往的各种缘由,我再次怀着别样的心情闯入北京,只所以是闯入,我以为这个理由也足够牵强。同事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班培训学习,我借此机会探访这座神圣的殿堂,同时希望能够有机会见到那些敬仰的作家老师。只所以是闯入,我以为以热爱文学的名义,探访鲁迅文学院也足够牵强,对于文学来说,我只是一个幼稚的学生,在门外怯怯地张望着,期待自己成长蜕变,之后才能够从容踏入,我不从容,是因欠缺太多太多。
9月初的北京依然是烈日炎炎,热气腾腾。我们的住处安排在鲁迅文学院附近。翌日清晨,循着一条幽静的小路,穿过各色早点小铺,在种种猜想中,见到了这所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学殿堂。它所座落的这个地方是北京东郊八里庄南里。周边已然不是繁华的街道。从1984年更名鲁迅文学院至今,一直安安静静地伫立在繁华的背后,培养一批又一批文坛巨匠。尽管校园小小的,院门小小的,侧面有鲁迅先生的头像,小小的院落和小小的楼房。可是依然没有因此而影响它在我心里的位置,依然是高大、高尚、高贵的形象。
进入院门,南有月门,上有“文园”字样,北有“聚雅亭”,小小的草圃中一块别致的石头上刻有“风雅颂”。没走几步,便可见两层小楼与北面一座五层楼。整个校园一览无遗,简洁朴素,幽静淡雅,不华丽不粉饰。像极了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她是我们乌兰察布的骄傲。也是我这次将要拜访的老师。
鲁迅文学院是培养作家的摇篮。1984年由原“中央文学讲习所”更名为鲁迅文学院。在新时期的20多年里,又一批青年作家从鲁迅文学院走上中国文坛,比如我们熟知的蒋子龙、王安忆、张抗抗、毕淑敏、迟子建等等。进入校园,似乎我也可以被这种浓郁的文学氛围所感染、所改变。我竟有些小激动,我念念不忘的北京、我念念不忘的文学梦似乎重又回来了,回到当初。浑身充满了力量、全然忘记路途的疲惫。在仍旧炽烤的阳光下,随着北京匆匆来去的地铁,融入拥挤忙碌的人群。每个细胞都因梦想的复苏而再度活跃起来,仍旧如当初一样鲜活、律动而丰富。突然之间,不再慌乱、不再茫然。
如果不是同事在鲁院培训,我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探访鲁院。培训期间冯秋子老师来讲课,听同事说起我从老家来到了北京。便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办公室一叙。没有想到,计划拜访冯老师的想法就这样意外轻易地实现了,我不禁又激动一番。她是我们乌兰察布的骄傲。是一位非常娴静、从容的女子。只所以称冯秋子老师女子,在我眼里,冯老师是一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已经与年龄无关,只与文学、舞蹈、绘画有关。
下午,我们兴致勃勃赶往中国作协。去的时候,恰好赶上下班时间,等我们上到6楼冯老师的办公室,她已经穿戴好准备下楼迎接我们。我们在她办公室稍坐片刻,希望得到她的签名书。冯老师呵呵的笑着,欣然同意。
大约半小时后,我们一同下楼。冯老师不急不慢将办公室锁好,然后挨个检查走廊、卫生间,把未关闭的灯一一关闭。冯老师说这是她多年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踏实安心地下班。这一细节,不由得让我们对冯老师更加的钦佩和仰慕。在座谈的席间,冯老师耐心地与我们畅谈,很多费解的疑惑、还不坚定的信念,在她一番话语的引导之下,豁然开朗。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关于生活、关于读书,每一句、每一个词都极具艺术的美感、极具舞蹈的节奏。不跳跃、不夸张,平易近人像一位熟识的老师一样,和我们分享文学、分享艺术。还与我们分享了她亲手酿造的水果奶酒,真是非常的感动。这种奶酒既有水果的清新、也有奶香的醇厚、还有酒精的热烈,三者合为一体,味道非常奇妙,慢慢品味令人难忘。一个晚上边说边聊竟然把三瓶奶酒喝光。我是第一次喝这种奶酒,像冯老师本人一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气质,令人回味无穷、意味深远。她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了不起的女人。著有散文集《太阳升起来》《寸断柔肠》《生长的和埋藏的》,作品《白音布朗山》《我跳舞,因为我悲伤》《冻土的家园》列入1998、2001、2003年度全国优秀散文排行榜,《没有土地的村庄》荣获《人民文学》优秀散文奖,《尖叫的爱情和其他》获《北京文学》老舍散文奖……
我们怀着无比的虔诚,聆听冯老师智慧的语言,内心充满了感动和忧虑,我一直热爱文学,可是在冯老师面前羞愧难当。是奋起前行、还是惭愧放弃。要怎样去努力地热爱文学,又要怎样去认真的思索人生。对我们这些幼稚的学徒来说是一庞大的问题。
分别的时候,已是晚上十点多,忙碌一天、工作疲劳的冯老师带着温和的笑容在地铁站与我们作别。除了歉意,还有沉甸甸的思索。是的,要像冯老师一样对一片热土思索、对漫漫人生深层思索。我们需要走的路很多很多,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很多。
北京,我依然在梦里追寻你。